分享

包容有多少 擁有就有多少

 雲河 2014-12-11
包容有多少 擁有就有多少
收藏人:非草
2010-03-21 | 閲:  轉:  
 |   来源
  |  分享 
  
        頓悟也要從初級的漸悟開始。

  比如說吃飯,吃到第五碗飽了,早知道前面四碗就不吃了,是這樣嗎?走了三天,最後一步到了台北,早知道前面不走了,是這樣嗎?如果真這樣,就到不了台北。
  即便是頓悟,前面也必須下很多的功夫,才能忽然證悟,就像黑暗中電燈一開,剎那間忽然大亮。人都有一些執着,不開竅,哪天忽然在一個機緣下,念頭一轉,豁然開通,整個人生都將因此起了變化。
  
  吃虧

  兩方相鬥,會造成兩敗俱傷;若是兩人相讓,則兩人都有所得。讓步不一定吃虧,從禮讓中,才能和諧雙贏。忍讓一下,看似吃虧,實際上就是占便宜。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閻羅王對兩個小鬼說:“你們兩個可以到人間投胎去做人了,現在我手裡有兩個名額,一個呢,一生都要忙着給別人東西;另一個呢,一生都從別人那裡拿東西,你們願意做哪一個啊?”
  小鬼甲搶先跪下來說:“閻王老爺,我要做那個一生從別人那兒拿東西的人。”小鬼乙只能讓步,選擇了一生都要給予的那一個。
  閻羅王也不囉嗦,撫尺一振,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間做乞丐,到處向別人要東西吃;小鬼乙投胎到富裕厚德的人家,時常佈施賙濟別人。”
  
  反省

  要常發慚愧心,要肯認錯,要懂得感恩。能夠行事不昧、自我反省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人。此外,對於那些良心生起、懺悔過往的人,要給予包容、協助,這也是人性的善美、光輝、偉大之處。
  
  小利

  為一點小利就去害人,日久自然大家都不願意跟你合作。為了得到一瓢水,不惜把整個水源都污染了,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謙卑

  為什麼要謙卑?因為我們沒有什麼可驕傲的;為什麼要自尊?因為我們沒有什麼可怯懦的。一個偉大的人物,一定是謙卑的;不成熟的人,才會趾高氣昂。
  
  執着

  人在迷惑的時候,往往會有許多心結打不開,這通常都是因為自己鑽牛角尖,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當我們遭遇不順、陷入煩惱的時候,無論迷惑、愚痴或邪見,只要不執着,就有辦法化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能夠不斷尋求解決之道,就會有所覺悟,有了覺悟就會有受用,此即“迷中不執着,悟中有受用。”
  
  放下

  關鍵在於放下什麼,怎麼放下。選擇哪些是要放下的,哪些是要堅守的。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時候,就會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對於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裡耗費;對於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裡掙扎;對於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錢、名位、人情裡打滾;甚至對是非放不下,對得失放不下,對善惡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惡、得失裡面,不得安寧。

 
 包容

  21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是華人的世紀,所以華人應該首先寬大心胸,更加包容。用包容的方式敞開心胸,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擁有就有多少。中國地大物博,心量要大,心大才能和大國的形象匹配起來。
 
 
  敵人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病痛是自己的敵人,煩惱是自己的敵人。疾病雖是敵人,也要治療它,甚至“與病為友”;煩惱雖是敵人,也要面對它,更要“轉煩惱為菩提”。
  
  有容乃大

  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槍火大砲摧毀了美國的軍事實力,但征服不了美國人。反而是現在,日本的TOYOTA汽車出口到美國,佔領了幾乎一半以上的美國市場,征服了美國的交通、經濟。不過美國人並不認為這樣不好,因為商品總是要經過市場的檢驗,全世界的國家彼此都在互相觀摩,互相吸收對方的文化。
  俗語說“有容乃大”,愈偉大的國家,愈有“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棄細流”的胸襟。
  
  沉靜

  一天當中,我們起碼應該保有十分鐘的寧靜,讓精神有喘一口氣的閒暇,有一個可以讓陽光照進來的間隙。在一年當中,都市裡的人們至少要有一個月的安靜生活。否則,長期陷入浮躁、動盪、嘈雜的生活中,人們會迷失方向、不辨是非,被人趁亂牽住鼻子走。而沉靜下來以後,才能真正面對問題,與自己對望,與佛與天地與古今聖賢交談,才能最終達到“身心安泰”的平安境界。


        笑對生活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這話雖好說,可做起來談何容易?非心胸寬廣、氣度非凡非凡之人所不能。
  魯迅曾說:“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有人常常抱怨:生活中的困苦已經太多大多,只要承受自己的一份已經夠了。總覺得自己是不幸的,而別人是幸運的;可是在“別人”眼裡,你是幸運的,而他是不幸的。
  如何面對現實,能否調整好精神的失落和心理的失衡,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心胸狹隘與寬廣的標準。
  人,應該懂得享受“失去”。失去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也在得到。不是麼?失去了太陽,可以欣賞滿天的繁星;失了綠色,得到了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我們走進了成熟的人生……
  一個人,要笑對生活,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提得起,放得下。失去了一件珍品,只在心中惋惜幾天,便棄之腦後,平靜如初。詩人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一個人,更要善於總結,失敗為成功之母。江澤民指出:“不僅要在總結成功的經驗中獲得提高,而且要在汲取失敗的教訓中獲得進步”。不可怨天尤人,多找主觀原因,尊重哲學觀點--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而非外因。
  一個人,還要敢於正視自我,準確定位。心理專家認為,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並自覺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最高標誌。“天生我材必有用”。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貶低自己。
  君可知,人生兩境況:順境與逆境。順境,可用來發展事業;逆境,可用來磨練意志。
  出色的人生,總是既有順境也有逆境、既有幸福也有不幸的人生。
  旅途多坎坷,航行多暗礁。人生幾十年,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坎兒:高考落榜、被戀人拋棄、工作失意……這些坎兒,假如我們跨不過去,就意味看災難;只要跨過去了,就會變成財富。

包容有多少
 
擁有就有多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