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科学本质与针灸诊疗规律及原理, 经络科学本质与针灸诊疗规律及原理杂志编辑部,湘雅医学网

 johnney908 2014-12-11
经络科学本质与针灸诊疗规律及原理
  ——再论经络概念剖析和与血管及其神经的关系
  袁其伦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重庆400030)
  [摘要]将经络的科学本质应用于针灸学的理论阐释和临床实践中。科学地总结出一般性(反射性)调节、防御性(兴奋性)调节、交感抑制性(抑制性)调节等三大规律。这些成果涵盖了传统针灸学的诸多调节法,也指导了现代临床诊疗效果的提高。由此又可以合理地将针灸针麻原理归纳为生理应激。总之,通过笔者三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在本质继承传统针灸学的基础上,不仅进一步佐证了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可以充任经络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且还一脉相承地率先创建了科学的现代针灸学体系。
  [关键词]经络本质;交感神经系统,诊疗规律,生理应激原理;现代针灸学
  众所周知,经络本质的揭示及针灸针麻原理的总结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声望的重大问题,面对国外研究的快速发展,我国针灸界早就有了空前的紧迫感。因此近数十年来,我国将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勿庸讳言,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国家科研队伍却至今仍未取得重大突破。笔者认为,其中根本原因就是许多研究者因循守旧,缺少创新思路,因而久久未能开拓出新局面。
  笔者不仅认识到了针灸针麻研究中的误区,而且以自己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并通过临床-理论-临床的反复验证过程,终于使许多重大难题得以攻克。下面就针灸针麻原理及诊疗规律等问题作一阐释。
  1针灸针麻研究的误区和新区
  1.1研究思路方面
  科技现代化的春风早已吹进了传统医学的大门。尽管传统医学有许多精华和经验需要继承和挖掘,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有许多不科学的东西,特别是这些东西越来越与当代概念相碰撞,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这已经明显影响了中外医学的交流,也妨碍了我国新医药学的早日创建。难道传统医学及针灸学的现代化非要遵从古代的框架和术语吗?难道本质的继承和科学的创新就不是研究之路吗?伟大的爱因斯坦说过:“事物的任何一次革命性突破,都不是具体方法技术的积累和改变,而首先是观念和意识的改变。”由近几十年经络及针灸科研的艰难经历,可以反衬出针灸学现代化的创新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另外,可以说众多的实验研究已经为现代针灸学的总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当然,面对科研成果的堆积而使人们无所适从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有人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汲取各学派之长和众资料之精,归纳和提高科研成果的内在价值,从而系统地完成众多科研的大目标。笔者就是这样在理论和临床方面潜心研究坚持了三十多年,在实验针灸学的基础之上,努力走出研究误区和开拓新区,从而以创新精神基本完成了针灸学现代化的科学模式[2]。
  1.2物质基础方面
  作为植物性传出神经的交感神经及其相应的内脏性(交感性)传入神经是很常见的解剖学生理学名词。可是由于它们两者常常混合在一起,更由于内脏性传入神经在解剖上与躯体性传入神经“无有差别”,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在许多文献和研究资料中,却用交感神经一词以概之,违背了神经反射弧的基本概念。这种情况在躯体性神经占主导地位的针灸研究界,更加重了一些科研的误导,致使许多人有意或无意地放弃了生物医学这条已知结构的已知功能和未知功能的研究之路。
  面对这种误区,在1986年北京召开的“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正式宣读了经络本质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和针灸针麻机理的“系统性调节学说。”这两个学说的根本点就是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物质性来认识经络的主要科学基础,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功能性来阐释针灸针麻原理及诊疗规律。这样就开辟了针灸针麻原理研究的一个新区,从而取得了从文献、理论和临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这些都集中表现在了笔者先后出版的100万字的中西医结合的专著之中:即《现代针灸学概论》[3]、《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4]、《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5]。
  2现代针灸学的五诊法
  在传统医学的诊断手段中,通过望、闻、问、切而知晓经络及它所反映的证候,千百年来成功地防治了中华民族的各种疾病。笔者吸取了这些经验,又科学地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为基础,并以占主导的和灵敏的交感性神经为重点,提出了以望、问、按、切、检等五种方法的经络复合诊断法。通过这种五诊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机体的各种机能状态,以及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状况,从而更适用于现代针灸临床的实际情况。
  2.1望诊
  现代针灸学把望诊的重点放在精神和形色两方面,这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反映交感神经系统及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从中也本质地反映了经络的机能状态。例如望诊中患者性情急躁,易于激动,神经过敏,气粗多言的精神状态,以及面红耳赤,或两颧潮红的形色状态,也都可以用整体或局部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来解释。
  2.2问诊
  问诊的重点在冷热、汗、痛3个方面。例如患者告之恶寒怕冷,手足发凉;身冷少汗或冷汗;机体麻木或痛觉迟钝,那么就可以用整体的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来解释。如果局部组织痛觉迟钝或麻木,则可用该局部的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来解释。
  2.3按诊
  按诊的重点在局部形态和感觉方面。例如多个穴段皮下有结节或条索状物,相应部位有温度升高或痛觉过敏,并且对全身已有明显影响,那么就可以用该处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来解释。
  2.4切诊
  现代针灸学认为脉象本质是通过血管(如桡动脉)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反映心血管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变化,进而诊测人体生理病理的状态。例如数脉可以用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来解释,并在各种发热、心动过速、高血压等病症中多见。
  2.5检诊
  现代针灸学吸取了现代医学中的各种进步和新颖技术,如多种物理检测、化验、X线、CT、内窥镜等都可积极应用,并用来为针灸学的诊断和治疗服务。例如现代针灸的经络检诊,由于穴温和穴电都能及时和细微地反映出血管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因此应该是比较好的经络诊断法,这在临床已有较多应用。
  3现代针灸的调节规律
  对于国内外几十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笔者认真作了梳理和归纳,并以在经络复合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交感性神经为红线,从而获得了针灸众多调节效应的规律性认识。这些科学认识揭示了针灸调节机理,使传统针灸学中的医理和治则等得到了合理地说明。
  3.1一般性(反射性)调节规律
  在针灸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笔者把通过比较局限的神经节段性反射活动为主要调节作用的一类规律归纳为一般性调节规律。例如比较典型的例子可以举如河北董承统教授对“烧火山”和“透天凉”的研究。他们认为在烧山火手法作用下,针下可出现温热感,同时肢体容积曲线上升,反映了末梢血管呈舒张反应;在透天凉手法作用下,针下出现寒凉感,同时引起肢体容积曲线下降,反映了末梢血管呈收缩反应。另外在临床治疗中,如以局部艾灸治疗冻疮,以轻揉按摩治疗局部皮肤痛,以针刺阿是穴治疗网球肘等。这些基本上都是通过比较小的或中等刺激量,又以局部穴位或患处(阿是穴)为主要刺激对象的针灸方法。
  对于其中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到是以中枢的比较局限的反射性联系为主,尽管这种联系可以在脊髓、延髓,以至脑桥等处发生,但较少发生弥散性的植物性神经反映和体液反映。自古流传的“心胸内关谋”“肚腹三里留”治疗经验,在很多情况下的针灸调节也应归入这一规律。其中以交感性神经局部节段的自主性反射活动及效应,解释了针灸相应穴位对内脏器官的特异性调节作用。
  3.2防御性(兴奋性)调节规律
  在针灸治疗中有一类情况,即应用强烈的针灸刺激作为激源以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为特征,并以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兴奋为主要表现的调节。我们把这一类的调节规律归纳为防御性调节规律。其中安徽马如纯教授的实验研究提出,在强烈或特别强烈的刺激作用下,很容易激活兴奋阈值较高的外周神经纤维,如Ⅲ和Ⅳ类纤维及其末梢所形成的各种感受器。由此就可激活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并通过后者的弥散性反射活动影响到整个机体的兴奋作用。其中以延髓兰斑核、下丘脑室旁核以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为主。这种神经—体液的一系列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机体的防疫抗炎能力。
  临床研究表明,在医治某些疾病如休克、昏迷、神经麻痹以及急性扭挫伤、淋巴管炎等感染性疾病时,往往可以应用大或很大的刺激量(如三棱针刺血),作用于某些对痛觉比较敏感的穴位(如人中、十宣、阿是穴等),那么就可以出现复苏,提高血压,促进新陈代谢,及抗炎、消肿等功效。即使治疗某些慢性病如慢支炎、哮喘、淋巴结核、痔疮等也可以在相关穴位用化脓灸、穴位埋藏、三棱针挑刺等刺激量大的方法刺激之,并能达到上述功效。很明显,防御性调节规律的特点是以全身性的神经-体液反应为主导,亦有针刺局部痛阈暂时上升,血液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随之被激活等表现。但必须指出的是,当刺激量过大造成伤害时,机体内部将出现病理应激过程。
  3.3交感抑制性(抑制性)调节规律
  在针灸治疗中还有一种情况,即把针灸刺激作为一种激源,以激活中枢内啡肽能神经和5-羟色胺能神经为特征,并以交感神经系统发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调节,我们把这一类的调节规律归纳为交感抑制性调节规律。北京的韩济生教授比较系统的研究资料指出,在比较强烈的针刺刺激下,可以比较容易激活兴奋阈值较低的外周神经纤维,如Ⅰ和Ⅱ类纤维及其末梢所形成的各种感受器。由此又激活机体内部的脊髓胶原区,延髓中缝大核,中脑中央灰质,下丘脑弓状核等处,并形成以交感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交感抑制性调节反应。
  临床研究表明,在医治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失调症和多种痛症的时候,如果应用痛感不明显或可耐受的中、大刺激量作用于那些对压觉敏感的穴位并产生针感,那么就容易产生较好疗效,从而达到镇痛、降压、调节脏器功能,修正神经失调,恢复机体平衡等目的。究其特点,是以全身性的神经-体液反应为主导,并仍存在着局部神经反射;在刺激适宜并持续的情况下,不仅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而且这种抑制还可扩散到大脑皮层进而达到内抑制的新境界。
  4针灸针麻原理的总结
  通过上述当前针灸研究中3种典型方式方法的归纳,以及相应中枢变化的总结,使3种针灸的现代调节规律显露了出来,进一步说,其中不仅可以完全涵盖古代针灸经验中的各种法则或治法,而且在笔者30多年的临床治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深入的研究还表明,蔡翘教授提出的生理应激概念[6]。完全适合于认识针灸刺激及功效,这也就是说三大调节规律在内涵上反映了针灸针麻的生理应激原理。笔者以经络的科学本质为枢纽,进一步归纳出了针灸针麻刺激时可以激活的体内主要的物质基础,即生理应激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血液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系统,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内脏系统等七个子系统。在实施针灸针麻术时,可以产生各子系统内相应的反应性调节和子系统之间的平衡性调节。这两种调节反映了以经络为红线的针灸针麻的各种功效。在这种原理的指导下,如果能有的放矢地应用3大调节规律于临床治疗,那么就可以实现能预期的良好疗效。
  例如针刺麻醉术是久经考验的,但其科学道理却众说纷纭。然而,站在生理应激原理的立场上,针麻术本质上是以实现全身性的交感抑制性调节为主,达到大脑皮层内抑制深度的一种刺激方法。国内外的资料还表明,尽管气功,以及瑜伽、暗示、松弛反应等也能诱发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降低或抑制过程,但针麻不仅以有实际刺激机体感受器和有针刺刺激的神经节段反射为特点,而且还有部分中枢神经核团出现兴奋过程的现象。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证明上述分析,深入研究则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气功本质和人体生命科学中的许多奥秘。
  5针灸学新的施治法则
  在传统针灸疗法的施治法则中,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调节规律的一些经验总结。例如“补虚”与“泻实”,“治本”与“治标”,“治急”与“治缓”,“扶正”与“祛邪”等等。但是,这些治则比较笼统,概念比较含混,基本处于经验水平,在现今的实际应用中出入较大,因而影响了临床疗效的明显提高和针灸交流的科学推广。现将现代针灸学中的新施治法则简介如下。
  5.1逆反治疗法
  逆反法是一般反应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一。此法适用于局部交感神经功能的相对亢进或相对低下的状况,并以与器官或组织表现的症状相逆或相反的针灸办法治疗之。此法的特点是选取与病灶有基本相同躯体性或交感性神经节段的穴位,应用超小、小或中刺激量的针灸方法,激发相应神经节段反射,进而调节该病灶的功能状况,得以治疗病症和恢复平衡。其中的调节效应与病灶器官或组织的原有功能状况有很大关系,因此具有双向性。此法类似于古代“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办法。因此在针灸临床中,逆反法多应用在局部止血、解痉、消肿、止痛,以及内脏器官的调节等方面。例如治疗由寒湿所引起的冻疮时,应用艾灸或红外线照射等温热治疗,就是典型的逆反治疗法。
  5.2顺应治疗法
  顺应法是一般反应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一。此法除了应用与器官或组织表现的症状相顺应的针灸办法之外,其余的皆与逆反法相同。顺应法临床多用于局部交感神经的相对亢进或相对低下的状况时的止痛、除热、逐瘀,以及内脏器官的功能调节等方面。例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红肿痛热局部症状时,就可以用艾灸或红外线照射“以红制红”和“以热制热”;用三棱针刺血并拔罐“以痛制痛”和“以肿制肿”,就可理解为顺应治疗法。
  顺应法还可应用于在机体原有基础之上增进功能的保健治疗。例如在平常状态时,通过针刺曲池穴以防止血管硬化并预防高血压病;通过灸疗足三里以强健胃肠道消化功能和腿部行走能力等等。
  5.3抑衡治疗法
  抑衡法是交感抑制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一。此法适用于治疗全身性(包括局部影响全身的那些病症)的交感神经系统机能的相对亢进或绝对亢进的状态。抑衡法要求选择那些非常敏感(除痛觉外)或靠近神经束枝的那些穴位,并以中等或大刺激量法刺激之。为了实现和深化抑制性调节的神经—体液反应,刺激时程应持续约15~30分钟。这些刺激条件可以激活体内的生理应激系统,进而在体内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高的兴奋性,以及增加血中内啡肽的含量,并达到调节平衡的目的。因此,抑衡法的特点,一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在已经升高的情况下恢复到平常态或平衡态;二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在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加强该系统的抑制性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抑衡法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当代生活和工作节奏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例如属全身性病症的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内脏器官病症如心动过速、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内分泌失调症如甲亢症、糖尿病等。针刺麻醉术也是典型的抑衡法,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抑制和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5.4通激治疗法
  通激法是交感抑制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二。要求和机理基本与抑衡法相同,但多以通过疏通血管,激发神经粗纤维达到治疗多种躯体痛、神经痛及脉管疾患等所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对或绝对亢进状态。例如腰腿部肌肉痛、坐骨神经痛、各种神经炎,及脉管炎、血管阻塞性疾患等。通激法常选择阿是穴及对痛觉不特别敏感的穴位;又应用拔罐、刺络拔罐、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等医术刺激之,以改变器官或组织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并促其产生抑制效应。这个过程所实现的镇痛、舒缓肌肉痉挛及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等功效,正是治疗上述病症所需要的。
  5.5防疫治疗法
  防疫法是防御反应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一。此法适用于全身性(也包括局部)的交感神经系统机能相对低下或绝对低下的状态。防疫法强调选择那些分布有丰富血管和淋巴管、神经的穴位,及对痛觉敏感的穴位,并要求以大或超大刺激量法刺激之。以此就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和血液免疫系统,从而激活生理应激系统,并以兴奋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轴迅速提高机体内的防御免疫能力。这对于维护机体平衡和治疗需要增强免疫机能的各类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如多种传染病的初期和中期,各种炎症性疾病,以及肿瘤和艾滋病等;也适合于治疗超敏免疫反应如荨麻疹、哮喘等病症。防疫法突出了针灸疗法调动机体内部防疫抗炎能力等内因的特点,尽管刺激量有时超大甚至有痛感,如三棱针刺血和化脓灸等,但临床仍然有广泛的应用。
  5.6复兴治疗法
  复兴法是防御反应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二。此法适用于全身性的交感神经系统机能的绝对低下状态,及局部交感神经功能的相对或绝对低下的状况。复兴法要求选择大或超大刺激量刺激对痛觉敏感的穴位、及有丰富血管和淋巴管、神经的穴位,以激活局部的交感神经及整个交感神经系统,从而提高局部神经的复苏能力或兴奋整个机体的防御反应系统。所以此法的局部适应症有各种神经性和肌肉性的麻痹或瘫痪,如面神经麻痹、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其全身性适应症如休克、昏迷等。复兴法的特点是注重提高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与防疫法注重于免疫抗炎有些不同。例如在治疗慢性病时,为减少患者的痛苦可少取痛觉敏感穴,但可采用多种针灸办法复合治疗之;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但可延长刺激时间等。
  6小结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经络的物质基础主要是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论点的基础上,本文继续在针灸学领域内,诸如诊断、调节规律及原理、治疗法则等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应用。这不仅一脉相承地佐证了经络的科学本质,而且还创新地发展成了科学的针灸学——现代针灸学。这种新体系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已有了一定的影响[7,8]。也许有些人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见解,但是现代针灸学的出现是近几十年针灸科研催生的硕果,也使传统针灸学的科学精华已经可以与现代神经—体液理论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因此,这种崭新模式和科学体系也应该是现代世界所需要的现代针灸学!
  7参考文献
  1徐斌,杨兆民.实验是建立现代针灸学的基础.中国针灸,2000;20(3):183
  2王岱.针灸学科学体系的新模式.北京针灸骨伤学报,1996;1:57
  3袁其伦.现代针灸学概论.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
  4袁其伦.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香港:华杰国际出版有限公司,1997
  5袁其伦.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6蔡翘.Selye应激学说与生理应激.生理科学进展,1963:5(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