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寂寞让我如此多情——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二十六)

 枫林空梦 2014-12-12
八十五。桃花片片送残春——苏珍娘



每想到长烟引素,水如蓝染的醉人春色,心底便会多生一份贪婪。春天,是一个多么值得人去追忆和无比留恋的季节。
  一觉醒来,仿佛春睡未足。心尚在梦里缱绻,人间却又是炎炎夏日。可叹有意寻春,春远了;可惜有心赏花,花也谢了。轻轻打开词卷,思绪也随之飞扬,愿一颗心在平仄中再次得以慰藉。
  当年的欧阳修,也曾是对美妙的事物和美好的时光留恋不已。他在阜阳颍州任知州的时候,就写下了很多赞美颍州西湖的诗词,如其中一首《浣溪沙》: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当这位醉翁老人饱蘸深情地写下这首词,一转身,世间已沧海桑田。之所以介绍欧公的这一首词,那是因为在宋朝,有一个叫珍娘的女子,也写过类似意境的一首《浣溪沙》。
  清代周铭的《林下词选》、徐釚的《词苑丛谈》、丁绍仪的《听秋声馆词话》书中,都收录了珍娘的这首词。更有趣的是冯金伯在《词苑萃编》“卷二十四”里,还特意写下这么一句话:‘珍娘或以为宋时女鬼也’。想弄清这是怎么一回事,那得还听我从明代钱塘散人所著的文言文志怪小说——《包公案》说起。
  
  宋仁宗年间,黄州有个读书人名叫张从龙,没有妻室,独自临水而居。
  一天,他正在窗前读书,抬头忽然看到有一老者把船停靠在他家附近的河岸边。只见船头坐有一女子,乌发青衣,宛若仙子下凡。此时的张从龙哪还有心思读书,急忙来到河边,和那老头拉起了家常:“请问这位大伯,你们是从何而来?这美女又是你何人呢?”他一边问,眼睛还时不时的打量着那个女子。老头叹了口气,答道:“哎,只因家中穷得揭不开锅了,故想把女儿卖掉,以换一些钱财来过日子。”
  张从龙听了,不免又惊又喜。惊的是老头这样狠心卖掉女儿,喜的是家中恰好有点钱物,说不定这等美事能成全自己。所以他赶紧拱手行礼说道:“大伯,既是这样,那把你女儿卖给我吧,就不要别卖给别人了。”于是,很热情地把父女俩带到家中。再次询问得知,此女子原来姓苏,本地人。年方二八,小名唤作珍娘。她不仅精通女工,还懂得诗词。张从龙了解了这些后,更是满心欢喜,急忙拿出家中的积蓄给了老头。苏老头拿了钱,和珍娘细细地交代了一番,然后父女挥泪作别。
  几日之后,两人便成了亲,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倒也有滋有味的。只是自娶了珍娘,张从龙简直如获至宝。每天和她如漆似胶的黏在一块,却不再愿读书了。珍娘见他这样,非常担心他因此而荒废了学业,便好言相劝:“相公,夫妻恩爱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虽说必不可少,但考取功名才是一个大丈夫真正的作为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张从龙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对珍娘更生敬意和疼爱。
  过了一段时间,张从龙决定进京考试。分别之际,珍娘做好饭菜,备上酒为他践行。夫妻二人对酌了几杯后,珍娘说:“相公,你看窗外景色是如此之美,想必是征兆你此去能一举成名。我方才作了一首词儿,唱给你听来助兴吧!”于是唱道:
  
  溪雾溪烟溪景新。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底静无尘。
  风扬游丝随蝶翅,雨飘飞絮湿鸳唇。桃花片片送残春。
  
  《浣溪沙》的词牌本身用韵就很紧密,再加上珍娘清丽婉转的歌喉,恰如林中冷幽清脆的山泉在石上滑过,清韵邈远。张从龙忍不住轻轻鼓掌喝彩:“桃花片片送残春,是啊,在这良辰美景里,你我却面临着别离。”珍娘听了,低眉无语,一时粉泪如片片桃花,簌簌飞落。
  再说张从龙别了珍娘,一路春风得意马蹄疾,直奔京城而去。不久,真的高中了举人,官职开封府祥符县令。他高兴地回到家,携起珍娘的手,迫不及待地赶赴河南上任。
说来也怪,当时别的城市都是风调雨顺的,唯独祥符县久不下雨。这里的百姓都急了,每天成群结对的四处求雨。此举动惊动了开封府的包公,于是包大人亲临祥符县,要去一探究竟。
  包公来到张从龙的公馆,只看了张从龙一眼,就觉他脸上有股晦气。便喝道:“张县令,你家妖气甚重啊,屋内是不是有妖孽存在?”张从龙惊道:“妖孽?这不可能啊,还望包大人明鉴。”包公见他不信,气得胡子一吹,两袖一甩:“那你且随我而来”。
  张从龙低着头,跟随包公来到了城隍庙。一番焚香拜祭后,包公亲还自写了一道符文,扔进炉中焚烧。不一会,只见天空哪,乌云密布的,黑得就跟包大人的脸一样。还真是神了,只见一阵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竟然哗啦啦的从天而降。全城百姓跪于地上,高呼“包青天,包青天,你就是我们救命的活神仙”。
  包公捋须微笑,转身对张从龙说:“走吧,我们再回到你家中,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回到府里,刚进卧室就看见珍娘面色苍白地躺在地上。此时的她,眼神凄迷,表情显得极端的痛苦。她挣扎着想爬起身来,朝张从龙伸出了一只颤抖的手。张从龙见状,急忙上前想去握住她的手。可就在这时,只听得一声炸响,珍娘立刻鲜血四溅,化为了一具白色的骷髅。紧接着,骷髅又裂开,碎成一地的粉末。
  看着惊魂未定,一脸茫然的张从龙,包公告知他说:“我一进府里,看你脸色不对劲,就猜知你家有妖精藏匿,果不其然。现在你再明白了吧,那位和你日夜共枕的小娘子,其实是一个妖精而已。”张从龙点了点头,当即拜谢包公:“多谢包大人的救命之恩,就算是天上的神仙,也赶不上您的神威啊!”
  
  故事是结束了,可我心中象是被谁砸进了一块巨石,激起巨大的浪花。已经被后人神化了的包老黑包拯大人,能日间断人,夜间断鬼。他额前不仅生有一弯新月,这次还具有了大圣火眼金睛的本领。在胡文焕的八卷文言文小说《稗家粹编》里,也有类似这样情节的故事。只不过,他所写的给珍娘最后带来毁灭的人不是包公,而是一个道士。
  不管是包公还是道士,反正就在珍娘化成骷髅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一只斑斓大虎的那个情景。总觉得她和唐僧一样,是无辜与不幸的。看来,是有人想借这么一个故事去宣扬包公的英明神武罢了。如果非要说珍娘真是妖精所化,我想她也应该如《聊斋》电视剧里所唱的:“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世间有了许仙和白娘子的一段奇缘,就会有一个叫法海的高僧来百般阻扰。有了董永和七仙女美好的爱情,就一定会有王母娘娘前来拆散,并让他们从此永隔于天上人间。也许一段美好的爱情,原本就需要历经数劫与磨难,最后才可换得苦尽甘来的幸福。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珍娘又为什么最后没有得到她应有的幸福呢?
  哎,难道真是人鬼殊途,这世间容不下她么?
  
  好了,让我们从郁闷纠结的故事里抽身而出,还是回过头来再看看珍娘的这首词吧。
  虽说她的作品和欧阳修的《浣溪沙》有两句几乎是相同的,如只从艺术风格而言,我个人还是喜欢珍娘的这首词。
  她起句写下“溪雾溪烟溪景新”,巧用了三个小幅度跳跃的“溪”字。这样一来,有自然清新之感,无意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溪图。就如朱淑真的一句“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用五个重复的“独”字不仅增强了语气,更突出了周身寂寞的环境。结句的“桃花片片送残春”,虽然显得有些伤感,但以桃花拟人,用残春之景衬托出的那种心情可想而知。一头一尾,相得益彰,使得整首词读起来连贯。可谓曲折深婉,回味无穷,
  “溶溶春水浸春云”,这是欧公的原句,她将这七个字原封不动的照搬,还真是有点毫不客气。下一句欧公写的是“碧琉璃滑净无尘”,那是他沉醉在碧色琉璃一样平滑洁净的湖水中,忘了自我。流连忘返。而珍娘将这句,巧妙化用成了“碧琉璃底静无尘”。她只是一个文静柔弱的女子,自然没有那种豪迈大气。她眼前的小溪潺潺,如碧色的琉璃冷幽而静谧。如此,倒又是另一番情趣。
  
  往事悠悠,时光不再。岁月虽无情,红颜更浅薄。我宁愿她只是一位湮灭在宋朝的平凡女子,和她的夫君有过一段浪漫温馨的爱情。想他们一定是携手于花前月下,扶肩昵语。想他们也曾畅游山间溪畔,浅吟低唱。


八十六。花亦不言春已暮—— 李英华






无论故事多么久远多么离奇古怪,只要你自己相信是真的,那它就是真实发生过的。
  她的容貌美若天仙,她的一颦一笑令人无法抗拒。她不食人间烟火的诗词读来流丽婉转,清香韵幽。她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故事听来扑朔迷离,飘渺缠绵。她短暂的生命和离奇的重生,就像一团巨厚的迷雾,层层围绕在众多文人墨客的心中,挥之不去。
  她,就是宋朝女子——李季萼(字英华)。

  在《全宋词》的书中,收录了一首她写的词。叶申芗的《本事词。卷下》:“李英华者,开封李长卿之女也,美慧而能文。元丰中,长卿为缙云令,英华随行,旋染疾而殁,遂殡于邑之三峰阁。”
  南宋历史学家马端临,在他的《文献通考》一书中也写有:“《英华集》三卷。陈氏曰:李季萼死後为鬼仙,事见《夷坚志》、《缙云人传》。其集亦怪矣。”马端临所说的陈氏,说的是南宋藏书家陈振孙。而《夷坚志》是指宋朝洪迈所写的,那部著名的笔记志怪小说。
  《夷坚志》里,共分两卷说到了李英华两个不同的故事。如‘甲志卷十二’《缙云鬼仙》里讲述的:宋高宗建炎年间,有个叫齐生来到此就遇到了姿色绝艳,肌肤绰约的李英华。李英华就像神女约会楚怀王一样,频频和齐生偷欢。她不仅懂得高超的医术治病,还能知晓前尘后事。
  这个故事里的李英华飘渺而神奇,介于人、鬼、仙三者之间,我们其实是很难将她单独定性为哪一类的。而在‘乙志卷。第二’《蒋教授》一文中的故事,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宋高宗绍兴年间,永嘉人蒋教授在信阳做官,回乡的时候在山中遇见一老头和一女子抱头痛哭。原来是老头吃了官司,需要五十万钱方能摆平。所以老头不得不卖掉心爱的女儿,以解燃眉之急。(汗,又一个卖女儿的)于是,蒋教授倾囊相助,拿出随身所带的十万钱给他。老头非常感激,当即把女儿交给蒋教授作抵押,并约好明年暮春还钱赎人。蒋教授带回此女子后,刚开始的时候还是男女授受不亲的。可时间一长,两人便眉来眼去,打情骂俏。俗话说: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在酒精的催情下,干柴烈火熊熊燃烧了。
  第二年约期已到,也还不见那老头来还钱赎人。恰恰此时的蒋教授,急着要赴外地做官。他老婆因吃醋,死活都不肯与他一起同往。于是,他单独把那女子带到了信阳。
  一天晚上,不知为何这女子一边梳头发,一边哭泣。蒋教授以为她在思念家人,就对她说:“好端端的,你哭什么?你是不是想念你的父亲了,莫非想要回家?”女子回答说:“我自身没有什么值得所哭的,我是为你而哭啊。你的寿命不长了,所以希望你立即写一封信告知你的老婆。”蒋教授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什么玩笑不好开,居然说这样不吉利的话。”女子接着说:“这是天命,并不是我要咒你。”蒋教授只觉得又好笑又气,说道:“好,我写,那你说我该怎么写呢?”那女子又说:“你就写:夫人,我得了暴病,今日就会死。”蒋教授一时傻了眼,但看她一本正经的样子,无奈之下就半信半疑地按她所说的提笔写信。写完之后,心中纳闷不已,忍不住又问她:“这不对啊,你是怎么知道我今天就会死的呢?”谁知那女子的脸立马沉了下来,冷冷地说:“难道你就没有听说过缙云山有个叫英华的女子吗?告诉你吧,我就是。”说完,女子连续击掌几下,蒋教授倒在了地上七窍流血,当即身亡。见蒋教授死了,女子变作了一只白狐,越窗而去。
  至于她为什么会这样狠心恶毒?有传闻说那是因为蒋教授当初和人在谈论李英华时候,他曾对别人说过,要是他遇见了李英华这个鬼仙,就一定会把她杀了的。
  这则故事里的李英华貌似没有想象中的那番美好善良,不禁让我大所失望。前思后想,还是觉得这个故事不能使人甘心信服。难道就因为蒋教授曾经的一句话,一个狐仙就故意去化身为人,然后再假装勾引蒋教授,在献身于他之后,再来置他死地。用这样的方式来报复杀人,显然动机过于简单,逻辑思维混乱。于情于理,这都说不过去的。

  北宋的张邦基在《墨庄漫录。卷五》中,便怀疑李英华是草木花妖所变。两个小故事,却给人不一样的感受。第一个故事开端还较为浪漫,可最后那不了了之的爱情,让人深感遗憾。她是一个美丽无比,且身附奇香的女子。在偶识缙云一武尉后,和他相亲相爱。后来武尉不听英华所言,远去泗州替朝廷效命。结果遭难,生死未卜。
  第二个故事则少了惊艳,抛开了以往的情爱场面。这将是无敌少女的诱惑,和真君子凡心不动之间的一场较量。此时的李英华仍然香气袭人,风姿绰约。她喜欢上一个叫蒋辉远的人,谁知此人木讷脑袋铁石心肠,不为她的容貌和痴情所动心,严词拒绝。爱情不能勉强,英华敬重他是一位君子,便离他而去。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她的消息。这个的故事听来虽有点不近人情,决绝,甚至是冷漠,但男女之间的感情干脆利索,没有爱恨的纠结,也无一丝抱怨。真可谓与其相濡以沫,倒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冯梦龙的《情史。卷二十。情鬼类》中,我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种版本:
  说是在唐朝有一女子名叫李英华,是书法家李阳冰的女儿。李阳冰可是李白的族叔,这样一算起来,李英华还应当是李白的堂妹了。李阳冰在任缙云县令的时候,英华忽然病逝,葬在缙云后山。谁知到了宋朝的时候,她居然神奇般复活了。据说她和一个叫陈生的人结为了夫妇,过着幸福的生活。夫妻俩曾相互唱和,并留下了诗词集《英华集》。有一个知县甚是好奇,亲自带人挖开她的坟墓,只看见英华安详地躺在棺材里,栩栩如生。也不知这个县令怎么想的,竟下令让手下将她的尸体连同棺材一起焚烧了。
  县令这样做,到底是出于妒忌,还是害怕,或是为了安抚民心呢?这一切,又不得而知。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宋朝陈鹄的《耆旧续闻。卷七》中讲述的那个故事。相比之下,这个故事内容详细,最关键自身受到了感染。陈鹄在缙云山寻访李英华遗迹的时候,当时的缙云县令林毅夫,曾赠给她一本《英华诗集》的册子。可惜陈鹄只列举了李英华其中两首《春日述怀》的绝句:
  其一
  三月园林丽日长,落花无语送春忙。
  柳绵不解相思恨,也逐游蜂过短墙。
  其二
  园林簇簇日晖晖,白蝶黄蜂自在飞。
  公子醉眠芳草岸,风移花片点春衣。

  陈鹄读了诗稿后,立即对这个生有一颗玲珑之心的女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经过向多人询问和搜集,最后他将故事整理成型。他写的是文言文,我就大概翻译如下:
  宋神宗元丰年间,县令李长卿有一个及其美丽聪慧的女儿,看书能过目不忘。可惜,当她还是花季少女时就染病瘟疫而亡,葬在了仙岩寺的三峰阁。有个掌管文书的地方政府官员恰好在三峰阁的庙里办公,常常能看见一个妙龄少女瞬间出现,对她媚笑。只见她态貌绰约,彩衣翩跹,还不时的唱歌。这个官员倒也是以正人君子,心无杂念,料定她不是凡人,所以请来了道士施法想要驱赶于她。可是,这样也无济于事。没办法,官员只得把办公室搬到了不远处另一个地方,从此就再也没有遇见那个女子了。不久,有个曹颖的人来三峰阁暂居,没几天人就变得精神恍惚了。有一天晚上,有个更夫看见他和一个貌若仙子的女人在一起谈笑饮酒,好不快活。第二天,更夫就把这事告诉了之前那个官员。
  官员立刻把曹颖召来询问此事,曹颖只得如实告之,说的确有个少女每天都来敲他的门,然后进来和他聊天。女子曾告之自己,她原本开封李长卿女,名叫秀萼,字英华。随父亲来到这里,遇上了真人。真人教她道术,修炼了几年后她就变得身轻如燕了。就算是很远的地方,她也能瞬间就能到达。官员听了,就叫他不要再去和她相约了,赶紧离开这里。曹颖嘴里答应,却又照常和那女子一起开怀饮酒,唱和诗词。
  没过多久,北方发生了战事,曹颖因此要从军而往。临别之际,英华对他依依不舍地说:“本想授之你道术,无奈你宿缘寡浅,尘业未偿,根本不是做仙家的一块料。哎,看来我与你的尘缘到此将断了。你此次从军,他日可能有大难之时。这样吧,我赠你灵香一瓣,若到时真有急事,请点燃灵香,我就会来保护你的。”后来曹颖在军中果然因事获罪,判以砍头。
  曹颖闭上眼睛,和英华在一起恩爱缠绵的日子历历在目,他忍不住热泪滚滚。是啊,真后悔,为何当初不和她在一起,却不辞万里地要跑到这个鬼地方来呢?几声叹息之后,他猛然想到了李英华临别赠给他的一瓣灵香。他急忙在身上摸索,只想快些点燃它好救自己一命。无奈灵香在怀,可军中此时却无火源。凄冷的夜里,他深情地呼唤着爱人的名字:“英华,救我,救我。。。。。。。”而回应他的,是四周呼啸的朔朔北风。就这样,他最终因无法点燃灵香唤取心爱的人来挽救自己的生命,悲哀而绝望地死去。
  这算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凄美爱情故事,结局固然悲惨,但情节绝对令人同情和感动。就像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爱情一样,热烈短暂,如昙花一现,烟花一瞬,但执着而无悔。生命可以结束,那份痛到极限的爱,从此永驻于心。
  为什么会产生李英华诸多相关的传说呢?我个人猜想那是因为当时的人不忍心就这样看着一位才华横溢,天真浪漫的女子,在十七岁的花季年华里红颜薄命撒手而去。她未来的道路还那么长,这般冰雪聪明的女子,是应该得到一份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所以人们在惋惜之余,有关她复活的故事也就渐渐产生了。
  
  说了这么多故事,那么她的词作在哪?共有三卷的《英华集》早已遗失,我们是无缘再得以一见了,在洪迈《夷坚志》‘丁志卷。第十九’里,还另有记载她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诗是七绝:
  夜雨连空歇晓晴,前山重染一回青。
  林梢日暖禽声滑,苦动春心不忍听。

  词是一首小令《惜春词》:
  东风忽起黄昏雨,红紫飘残香满路。凭栏空有惜春心,浓绿满枝无处诉。
  春光背我堂堂去,纵有黄金难买住。欲将春去问残花,花亦不言春已暮。

  此词共五十六字,每句七字,三仄韵。其实这首词的词牌应是《玉楼春》,也叫《惜春容》。这首作品是典型的以“惜春”为题材的词,通过东风的无情、黄昏雨的惆怅、红紫飘零的惨淡这些景象的描写,为展开后面将表达的意思作了很好的铺张。作者以其深沉婉约的笔调来渲染这样的氛围,其目的无非就是借景抒情,从而衬托生活中的不幸。春光甚好,怨它又随之即逝。就算是万两黄金,又岂能买回那美好的时光呢?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惜春,也是在怜惜自己。林黛玉的《葬花词》和李英华的这首《玉楼春》的意境,有着几分相似之处。都是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深深叹惜,以及对不满现状所表现而出愤慨之音。

  南宋的韩元吉,为人处世豁达洒脱,词风雄浑有力。他曾慕名来到缙云山(今浙江丽水),去寻访李英华的遗迹。并写下了《水龙吟。题三峰阁咏英华女子》:

  雨余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后,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泪。多情易老,青鸾何许,成谁寄。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韩元吉非常好奇和关心他们自赠与灵香分别之后,英华去了何方,而她最后的命运又是如何?所以他问:“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后,知谁伴、风前醉。”韩元吉秉烛神游,非常希望自己在这个寂寞的夜晚,能够遇见这位传说中香飘人至的女子。无奈伴随他的却是半帘花影,一溪寒水。就如苏轼凭吊燕子楼时为关盼盼所叹:“燕子楼空,佳人何在?”如今眼前的三峰阁虽在,而那位神仙姐姐在哪呢?人间多少万古事,爱恨一并风雨消。物是人非的感受,只会让心境又徒增了几分凄凉。怅然若失的他,无奈只得叹道:“行云梦断,有三峰翠。”叶申芗在《本事词》‘序’中也写有:“访缙邑之李英,三峰阁在。情虽缥缈,意亦缠绵。”
  
  得不到总是最好的,而逝去的,总是最美的。只可惜,她纵然千种风情,万般妩媚,也永远如花隔在云端,似烟散在了山间。
  岁月几经更迭,留给我们的终归是人去楼空。尽管我们是那么的心不甘,情不舍。回首苍茫间,多少一回眸的嫣然,一低眉的温柔,都似这般,付与了断瓦残垣;又都似那番,掠过的莺声燕影,无踪无痕。
  原来,你和我都只不过是这世间的微风细雨,渺渺尘埃。很多年前飘然而来,很多年后又再杳然逝去。

  
(青若写于2012.6.30。待续——)



79514702|1|http://www./zine/wm/23/music/main.mp3|知我者|0|落花深|1http://ctc.qzs.qq.com/music/musicbox_v2_1/img/MusicFlash.sw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