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孩子交给父亲

 双峰兵哥哥 2014-12-12
把孩子交给父亲

       早晨看到一位妈妈在家庭教育群里的留言,向大家求助。留言说男孩13岁,非常内向,学习做事不主动不积极,胆子很小,跟周围的人很少交流。因为急着去参加学困生转化小组互动,当时我只给这位妈妈留了一句话:把孩子交给父亲,13岁的男孩给交给父亲了。无独有偶,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学困生转化互动中,我对老师们说的最多的话也是:让父亲近距离参与到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因为这两天里的转化对象和这个孩子有太多的相似。可见,父亲对孩子成长过程的缺席带来的成长问题已是非常普遍。因此我要写下这段文字,与更多孩子的父亲共勉。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亲要对孩子成长负第一责任,这自古有之,而且天经地义。现在孩子的父亲们大都忙于商场、官场、名利场。教育孩子似乎天经地义成了妈妈的事情,更有甚者成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事情。我们看看学校的家长会,父亲参加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占少数。因为太忙了,是的,现在为人父母尤其是当个父亲的确是太辛苦了,再指责他们真有些于心不忍。但是孩子成长情况不会因为我们的不忍心而有丝毫好转。因为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是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无法替代的,孩子没爹没办法,孩子只要有父亲,只要具备基本的行为能力,就要承担起一个父亲对孩子教育和引导的责任。 
     
         孩子在6 岁之前,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让孩子真正依恋父亲,应该是在青春期前后。因为父母两人的角色是有分工的,母亲更多是生活照顾,父亲更多是行为榜样。孩子的童年的安全感第一和婴儿期母亲的稳定陪伴、母亲的状态有很大关系,到了幼儿期父亲在孩子安全感的拓展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孩子3周左右进入自主感形成时期,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一般限制性的,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结果让孩子的好奇心受到遏制,探索欲望受到遏制,从而缺少尝试和探索后安全体验和确定感,因而安全成长的体验不足,是安全感的积累和成长受到阻碍,构成事实上的过度保护。由于受母亲影响较大,这样的孩子一般比较内向,情感细腻、胆子比较小,自信不足等,尤其父亲经常在外,母子一起生活的家庭孩子这一点更加明显;如果一家人在一起,而父亲经常能拿出一些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自信,乐观阳光、勇敢果断,积极进取和探索,很显然这是父亲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父亲经常陪伴的童年是阳光的、安全体验比较充分的。

    父亲在家人群里父亲在社会当中历练较多,可能为人处事心胸更宽一些,不会那么啰嗦,那么琐碎。这些正好和母亲形成互补。孩子开始青春期,走向社会的时候,更需要父亲的影响。对父亲的依恋,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尊重上。父亲要在孩子心中有权威感。6 岁之前母亲最重要,6 岁到12 岁,父母要同时发挥作用。12 岁之后,父亲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之所以说这个时期父亲更加重要,是因为青春期孩子的社会化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父亲因为社会角色的关系,一般比母亲的活动范围要大,交往的人要多,因而在引领孩子交往和适应应社会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孩子,尤其是男孩,在青春期是一个和妈妈告别的过程,这时候有些妈妈还延续12岁以前的教育方式,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必然要和孩子发生一些冲突。事实也告诉我们,青春期的叛逆和逆反大多是发生在母子之间和母女之间。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把孩子尤其是儿子交给孩子的父亲,把注意力转向丈夫和自己,对孩子的成长将是非常大的贡献,这样的妈妈无疑是智慧的。尤其对男孩子而言,这个时期的母子适当分离,为男孩子以后婚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为以后的婆媳关系清除了很大障碍。

     几年前在北京大学参加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孙云晓教授当时做了一个课题《男孩危机》让很多人如梦方醒。说的就是男孩子不但在小学初中这个阶段总体上落后于女孩,而且在高中大学甚至工作之后都明显处于劣势。这里边的原因主要是,男孩小的时候是妈妈带,进了幼儿园是女幼师带,上了小学初中绝大多数还是女老师,上了高中男老师才多起来。在这样的阴盛阳衰的成长环境里,男孩发展和成长不充分就不奇怪了。

    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成长过程里需要太多的阳刚之气,舍父其谁?难道这个作用要留给别人发挥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