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陶瓷出路何在?

 诸葛小瑜 2014-12-12
中国陶瓷的悠久历史和曾经的辉煌,不用多说了。自欧洲工业革命后,中国陶瓷的技术秘密被欧洲人掌握,中国陶瓷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对于当今中国陶瓷业的现状,我并没有全面的调查,只是根据一些现象,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中国人发明的陶瓷技术,对于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社会自不必说,那时候的陶瓷,既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艺术品。到了现代社会,陶瓷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生活标准,就是卫生习惯,而现代人的卫生习惯,绝对离不开陶瓷。马桶、浴缸,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怎么能少了这两样东西?但是,看看中国火爆的装修建材市场上,陶瓷产品有几个让人记住的中国品牌?大多都是美标、东陶等外国品牌。难道中国人做不出这些产品吗?

    在生活用陶瓷市场,当今世界的顶级品牌是英国的威基伍德,一个盘子好几百元很正常。西方一些富裕人家,威基伍德的产品往往成为收藏品或传家宝。难道中国人做不出这样的陶瓷产品?威基伍德的陶瓷与传统陶瓷有点不同,它被称为“骨瓷”,也就是说,在传统的陶瓷材料中,加入了动物的骨粉,使得陶瓷的质地更加细腻。然而,可能连使用威基伍德陶瓷产品的外国人,很多都不知道,相当一部分威基伍德陶瓷,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的工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挥汗如雨地生产着世界顶级陶瓷,却贴上外国产品的商标,每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都由英国人把关,生怕泄露给中国人,连残次品都由英国人监督销毁。这种现象实在是中国这个陶瓷发源地的悲哀。

    即便在国内市场上,陶瓷的中端产品,也被外国品牌占领了很大的份额。国内的陶瓷产品大多只能守着低端市场,现在的中国,离陶瓷的高端市场差得太远了。

    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失去陶瓷产品优势,有历史客观原因。清朝末期,欧洲人掌握了陶瓷的技术秘密,那时的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挑战。等到国门被强行打开,面对工业化的生产效率,中国的手工制作,很快失去了竞争优势。民国之后,国家动乱,战争不断,我们也没有充裕的时间重新振兴中国的陶瓷。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放弃了塑造品牌的企业模式。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呢?

    我认识一位大老板,交情不深,见过几面。他靠股票起家,身价几十个亿。他买下了一家国内的陶瓷生产企业,就是前文所说为英国威基伍德做贴牌加工的企业。但是,这位大老板根本不在企业的生产、开发、市场、科研上多投入一分钱,他只要求企业维持现状,有一个不亏的报表,然后,他将企业上市。炒作股票赚的钱,比生产销售赚钱快得多,多得多。我从这位大老板身上,看到中国某些企业家的鼠目寸光,他们只注重个人的眼前利益,急功近利,不愿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上做投入。当然,这位老板不能算是企业家,只能算是利用企业的股票炒家。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也有具体的客观原因,例如老企业的遗留问题,体制问题等等。在当今中国社会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完全靠企业家,还要靠政府的扶持。看看韩国就会发现,韩国如今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大都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但是,中国的某些政府部门在做什么?他们同样急功近利,在GDP指标的驱使下,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往房地产、面子工程、楼堂馆所、开膛破肚等领域倾斜,而较少实实在在地扶持一个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企业(不是没有,而是较少)。

    对于中国的陶瓷企业来说,零零散散的小企业,缺乏市场开发能力,缺乏产品创新、研制能力,连产品的造型、产品的图案,有的都要偷偷模仿外国产品,被人指为侵犯知识产权。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往往满足于国内庞大的低端市场,能在中端市场上露一脸,已经不错了。在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中,更多的人往往只注重高科技等新技术,但是,对于陶瓷这样的“落后”技术,似乎很看不起。现代商业的产品营销知识,也只围着高新科技打转,为上市套现服务,不愿进入国内薄利的低端陶瓷业。观念的错位,导致国内陶瓷企业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外向型经济曾经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外向型经济发展20多年后,“中国制造”已经迫切需要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能只靠廉价劳动力,为外国产品做贴牌加工,赚取一点可怜的加工费。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变关头,中国的陶瓷业完全有机会创造一个陶瓷产品的世界一流品牌。这需要政策、资金、人才的倾斜,但是,有多少人能够迫切地意识到?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企业家,他有一个故事,被称为企业发展的经典案例。当年松下幸之助经营着一个规模不大的工厂,曾经有美国人给了他一份很大的订单,做贴牌加工。松下幸之助拒绝了。他坚持要求贴松下的商标。那个时候的松下还默默无闻,这笔订单也因此流失。但是,如果松下幸之助只满足于做贴牌加工,还会有今天的松下吗?

    可喜的是,现在有一些国内小企业,生产出了品质、款式都非常不错的陶瓷产品。但是,这些企业规模都太小,发展道路步履维艰。银行宁愿把钱贷给房地产,造成房价高涨,也不愿贷给这些效益可能比较缓慢的企业。改变这种现象,除了需要市场规律,还需要大力扶持的政策支撑,才有可能形成有影响力的中国陶瓷品牌和现代陶瓷企业。

    我从来不炒股票,但是,如果有这样一个现代的陶瓷企业出现,我想我说不定会拿出所有的积蓄,购买它的股票。我相信,这样一个企业前途无量。中国需要这样的陶瓷企业,世界也同样难以排斥这样的中国陶瓷企业。希望中国早日出现一个可以同威基伍德抗衡的中国的陶瓷品牌。这种企业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种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一批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中国企业家,喊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很多人也身体力行,诞生了一批口碑和品质都很优秀的“中国制造”产品。可惜,战争使得当年的“实业救国”没有深入持续下去。如今,中国有了这个条件,有了这个机会,而缺少的,可能就是那个年代人们的抱负和社会责任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