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探婺源2

 昵称18892371 2014-12-12

李坑的小桥、流水、牌坊、凉亭,哪样都不缺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李坑文昌阁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村口的大樟树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李坑的小溪和徽派老屋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各种小桥沟通着溪水的两岸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村中的申明亭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在小姐绣楼上俯瞰李坑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从李坑出来,行不久就到了汪口,这是我们这次婺源之行的最后一个景点。

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由歙县篁墩俞昌迁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有诗云:“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景色十分宜人。

明清时期,汪口作为徽州与饶州重要水上商业交通的物资集散地,商业十分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是当时徽州东南部与婺源东北向的区域商业中心和重要的水运商埠。光阴荏苒,曾经的繁华已远去,留下的依然是秀美和古朴。古山林、古埠头、古商业街、古巷、古祠堂和散落在十八条古巷中的众多官第、商宅、民居和书屋等各类古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徽文化渊源。

一进入汪口入口处,一汪弯弯的碧水明净如练,伴着那山、那桥、那树就如那一幅山水画卷在你眼前铺展开来,不远处传来声声公鸡的鸣啼,偶尔夹杂着村狗的吠叫,让你一时忘却了人世间所有的烦恼,如入桃花源中。此时在你的心中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静”。

抚摸着村口的两头大石狮子,一向不喜欢留影的我也在老伴的提议下,由一向不按快门的老伴操刀,留了张影。还不错,就是人老了、瘦了,不上照。

离开石狮子,沿着那汪碧水向村中走去,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小巷下到河边,亲近着那湾如练的碧水,吸收着那水的灵气。河边有好几个古埠头伸向碧蓝的水中,村妇带着小孩在古埠头上洗涤,几只母鸡在河边溜来达去,还有几个游客怀抱着一只大公鸡上下抚摸,他们当然不是偷鸡贼,只是尽情地徜徉在这如画的田园风光之中。

河边石堤上的一小片蓝色野花吸引了我,,我精心地按了好几张,回家在电脑上一放,非常的漂亮。

从河边回到村落的古街,我惊喜地看到,这个村子像历史记载的那样,至今仍有18条巷子,条条相连,宛如迷宫,但每一条又都通向村口。据村里人说,这是俞杲和其兄弟为逃避皇帝的追杀而预备的逃生之路。其实,要是皇帝真的大兵压境,把这村子一围,靠这十八条胡同,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也许其中蕴含着某种风水的安排。

走到村尾,一座气势雄伟的宗祠面对大桥而立,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俞氏宗祠”。俞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元年,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进入宗祠,一幅可与萧江宗祠媲美的楹联展现在我眼前,上书“青山抱水水抱村赣北无双景,彩凤盘龙龙盘阁江南第一祠”,她不同于萧江宗祠的霸气,以“青山抱水水抱村”的真实写照震撼你的心灵。

宗祠由山门、享堂、后寝组成,两侧有花园,园内三棵古桂至今年年吐芳。祠内斗拱、脊吻、檐橼、雀替、柱础,无不考究形制,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精美绝伦。被古建筑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系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离开汪口返回汽车的路上,古老的汪口村以其生态与文化的魅力还在深深地吸引着我,好想好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回到曾经有过的历史那头。

还有一件不能忘怀的事不得不说,在婺源,最不齿于嘴的W.C,在这里被奉为“舒园”,如果你不明就里,还以为这里是一个景区的景点,聪明地展现了江西人特有的幽默文化。

汪口的“舒园”被打造得特别精致,外边的造型和绿化自没话说,里面的设施也都是精心打造,那普通的洗手池被塑造成一个个青瓷大花碗摆在大理石的搁板上,让我惊叹不已,我破天荒地为这W.C按下了快门。

 

 汪口入口处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汪口的那湾碧水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在石狮前留影的我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村妇带着小孩在古埠头上洗涤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堤岸上的野花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村尾的俞氏宗祠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俞氏宗祠对面的桥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村东头的民居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汪口“舒园”的洗手池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从汪口出来,这次婺源之行算是结束了,其实还有好多婺源非常好的景点都没去,如月亮湾、彩虹桥、石城等等,她们都在吸引着我,如果不去,那么婺源之行就会在你心中留下那么一丝丝遗憾,也许会终生抹不去。真的可惜,无锡的各个旅行社都没有开通婺源的全程旅游项目,只能以后再说了。

在回程的路上,旅行社安排了去参观“潜口民宅博物馆”,是一个免费的游玩项目。

潜口民宅博物馆座落在黄山第一峰——潜口紫霞山麓,地处宁、赣、沪、杭进入黄山之要道,依山傍水、环境优雅。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博物馆”,内有明、清两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桥等古建筑群及距今五百多年的古树、古井、古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被誉为“我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曾叹之日:“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

到了潜口一下车,我就惊呆了,原来我在网上搜到的一张非常漂亮的徽派建筑图片竟然就是这里,以前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她到底在哪里,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现在浮现在你眼前的是粉墙黛瓦、一汪碧水、桃红柳绿、菜花古桥、绵绵梯田,当你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时,你能说她不美吗?

潜口民宅分为明园和清园,网上的那张图片就是明园入口处的外景。此地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宜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在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园内牌坊、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

我边走边欣赏着这些明代建筑,到了善化亭,一幅楹联吸引了我,上书“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我仔细端详着,揣摩着,感叹着。

看完了明园以后,原路返回就到了对面观音山上的清园。清园是潜口民宅的扩展项目,1998年国家文物总局批准立项,历时六年建成,总投资1500万元,于20074月正式对游人开放。该园占地约20亩,也是采取易地保护的方式将散落在徽州各地的典型清代民宅进行搬迁和集中保护。园内既有典型清代风格的徽商住宅、官邸住宅、书香门第,也有普通平民百姓的住宅,另还有古祠堂、古戏台、收租房、古井和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她和明园遥相呼应,构成了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成为游人了解明清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徽州民风、民俗的“活专著”。

我在明园和清园流连忘返,两园内有好多专业摄影人士的长枪短炮也在围着这些古建筑转,我既羡慕他们的长枪短炮,又羡慕他们充裕的摄影时间,而我只能匆匆抢一些片片,根本顾不上仔细地对光、对焦,然后悻悻离去。

 

 

明园入口处前的一汪碧水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明园入口处西面的古桥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明园入口处东面的梯田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明园的方氏宗祠牌坊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明园的善化亭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清园入口处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清园古戏台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清园收租房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清园谷懿堂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清园错落有致的民宅

最后的旅程之1 <wbr> <wbr>春探婺源

   

    写到这里,春探婺源算是告一段落了,也附了好多片片,也许我还会再次来一探徽州文化,毕竟还有宏村、西递、棠樾牌坊等都是那么地吸引着我,以后再说吧!

 

 

游于2011322日——24

文结于20113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