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教您识人的“五看”秘诀

 知易无大过 2014-12-12

一、【如何“识人”】 那么如何看清楚一个人?如何分辨好坏?

曾国藩可谓是国学大师,他曾经说过这么一段,教我们识人: 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 正邪看眼色,夭寿看脚踵, 若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真是精辟绝伦,你看:

“功名看器宇”,说看一个人未来的功名如何,你要看他的器和宇,器是什么?是眼界,所谓眼界决定境界;宇是什么?宇是心胸肚量。一个人有了境界,又兼具宽阔的心胸和海纳百川的肚量,这人的功名还远吗?

再来看: “事业看精神”。说是这个人事业成不成功,要看他的精神你看一个时刻精神饱满,敬业有恒心的人,事业有没有未来?

如何分别好人和恶人呢? “正邪看眼色”,一个眼神飘忽,说话眼珠子转动的人,肯定不会是什么正人君子,而眼神时刻清朗正气,稳定直视的人,必然心无愧疚,是善人。

“夭寿看脚踵”,这是看什么? 脚跟子大不大,走路不稳会折寿?(笑) 这里“夭寿”不单指的是健康长寿,包含平安稳健。

我们举一个生动的例子:大象行走,是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是不是给人感觉厚重老实?

大象是陆地上哺乳动物中活的最长的,意外死亡率也很低。

再有,您有去池边喂过龟与鲤鱼吗? 想象一下,你丢一把食物,那些汹涌活跃的锦鲤是不是争抢翻腾?他们活多少岁?

那旁边岸上的龟,你丢个食物下去, 他慢悠悠叼走,迟来的,你可能还多丢一点喂他,然后他也慢慢的吃。 这些龟活多久?

最后我们来看:“若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 这句话说的比较明白,一个人思维逻辑是否缜密,从他说的话就能够听出来。

假如这个人说话颠三倒四,那说明他自己还没想明白。他自己都没想明白,怎么能委以重任呢?

对于看人的好坏,《论语》中也有这么一句话:

众恶之 必察焉 众好之 必察焉

就是说:一个人无论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厌恶或者喜爱,我们都应该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再来评判他。深一层的含义是,君子应当明辨是非,不从众。

用一个经典的故事来说: 康熙晚年没有立太子,众位阿哥明争暗斗,其中就有一个“八贤王”八阿哥,经营的一手好人脉,朝野上下都说他是一个有“贤能”的人,人心所 向,大多数人都站在他那一边。最后争位的时候,连九门提督都是八王爷的人,紫禁城落入他的囊中。他说:“地利人和我都有了,现在就看有没有天时。”

可惜他就缺了这个天时。当时只有康熙皇帝看的清楚,认为八 阿哥不是真正做皇帝的人才,而他选的却是那个朝野上下都不怎么看好的雍正来做皇帝的任选。

果然雍正虽然在位仅十三年勤政为国,鞠躬尽瘁,为乾隆盛世铸下了雄伟基业。

二、[精进] 我们学会了如何看清别人,这还不够,要远离迷惘,还要精进自己。那么如何精进呢?

1、恒常力

持之以恒,习以为常,坚持学习,就是恒常力。

2、胜解力 

又可称为悟性,我们只要沉下心来, 用智慧解智慧,用心体悟知识,便是胜解力。

3、欢喜力

什么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是对知识发自内心的喜爱,是求得智慧后幡然醒悟的大欢喜,是读书过程中的明心、静性,寂静、欢喜。

4、暂止息力 

我们的学习一样也要劳逸结合。所谓身体健康是一切之本,适当的休息,不但可以提升学习效率,也能够给大脑时间加工信息,萌生创造力。

所以人要精进,也要懂得休息的智慧。

如何,看完这些,有没有收获?是否还为身边有小人困惑,为自己前途迷惘?

只要你学习了古人的智慧,知道了圣人的言传,一切迷惘自然就去了。

全世界范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算是如今最有智慧的一群人,他们对于我们的圣人又有什么评价呢?

1988年1月,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在法国巴黎召开,75个参会者经过四天的讨论所得出了十六个结论,其中之一就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