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与腧穴

 儒林外史515 2014-12-12
 中药与腧穴
大椎外感中相当于桂枝     灸风门=羌活
风府=防风     风池=薄荷
合谷泻法=麻黄     少商刺血=牛蒡子
天柱=藁本     太阳=紫苏

清热燥湿    泻神门=黄连    泻合谷=黄芩   
委中放血=黄柏   泻行间=龙胆草
泻上廉=苦参



膻中=竹沥 , 人参      天突,丰隆=半夏
云门=葶苈子      中府=桔梗     尺泽=白前
支沟=瓜蒌   

肺腧=杏仁     定喘=麻黄    云门中府=紫苑
内关=氨茶碱    


十宣放血=麝香      人中=石菖蒲加咖啡因

神阙,气海=人参    三阴交=白术     
公孙,中脘=山药      足三里=甘草
檀中=黄芪


补血   膈腧=当归     肾俞=枸杞子
肺腧=阿胶      肝腧=白芍

补阳    命门=鹿茸     肾俞=肉苁蓉
腰阳关=锁阳    中极=菟丝子    昆仑=鹿角
百会,四神聪=全身之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