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iippss 2013-08-29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女性,在社会中担负着繁衍生息的伟大的任务。由于这一原因,使得女性在生理上及解剖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而产生一些特有的疾病。祖国医学方面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有了专门的妇科病方面的专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妇女的健康及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女性在解剖学上的特点在于有子宫、卵巢、阴道等器官,在生理学上有月经、白带、怀孕等现象。

子宫是孕育胎儿及产生月经的地方。卵巢是产生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特征及正常生理的重要器官。阴道是胎儿出生的必经通道。了解这样一些基本知识,会对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妇科疾病,在理解上有所帮助。


 

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女子长到14岁左右月经便开始来潮,称为初潮,这是青春发育期的标志。一般每月一次,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所以又有月讯、月事、月水等不同的名称。

月经有正常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它们的一些异常改变,往往提示机体有了某种变化;相反地,妇科中许多疾病,往往也会表现在月经的改变上。下面我们就分门别类地讨论一下月经与疾病的关系。

 

一 月经的周期

出血的第一天称之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称为月经周期。一般一个成熟、健康的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月经周期短,如少于21天,或月经周期长,多于35天,都是不正常的。但对于一个初来月经的少女来说,也许一两年内都不会有很规律的周期,这不应认为是异常,这是因为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缘故。另外,对于某些健康女性来说,有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的。古人称为“并月”;三个月来潮一次的,称为“季经”;一年来潮一次的,称为“避年”,这些都是正常的。了解了一些正常月经周期的变化,下面我们来谈谈病理性的月经周期。

1.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则可称为月经先期。也称为“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等。如果仅提前三五天,且无其他症状者,属正常范围。或者偶然超前一次,亦不应视为异常。因为月经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饮食、休息好坏、精神因素都有关系。

病理性的月经先期,中医学认为是由于气虚或血热两种病理因素导致的。因为气虚则失于对血液的约束力,而血热使血海不足,血液易于流淌,而引起月经提前。

如果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而稀,饮食不佳,神疲乏力,多为气虚所致。

如果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而暗,质地稠,小便发黄,多为血热所致。

2.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拖后七天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的,称为月经后期。下面一些情况不应认为异常,如仅延后三五天,且无其他不适者;如偶见一次延期,而下次仍如期来潮者;或者青春期初潮后数月或女性更年期中有延迟,而无其他不适症状等,都是正常的。

病理性的月经后期主要病因是由于气滞、血虚、寒凝等引发的。

如果月经后期,量少,颜色黯红,或者有血块,并兼有胸腹、两肋、乳房等处的胀痛,多为气滞。多由劳倦过度,心情抑郁等原因引起。

如果月经后期,量少,质地清稀,无血块,喜热喜按,小便多,舌质淡白,脉搏弱,多为寒凝,可因外感寒邪,过食冷物,体质阳虚等引起。

如果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无血块,兼有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多为血虚。见于一些贫血的病人。

3.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错后七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它的病理机致在于气血失调。病因多为肝郁气滞、肾气虚衰所致,其中又以肝郁为主。

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月经不畅,并有胸肋、乳房、小腹的胀痛,喜叹气,多是肝郁气滞。

月经周期不定,量少,颜色暗,质地清澈,并有腰痛、头晕、耳鸣等症状,多为肾虚。

月经周期的异常变化,主要就有以上三种。大家注意到了,我们对于月经周期辨病似乎更中医化,这是因为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的内容详尽而丰富,而且也有许多效果很好的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月经周期的变化,主要依赖于丘脑下部,脑垂体和卵巢的相互作用协同进行控制,所以当月经周期产生异常,多与它们有关。

 

二 经量和经期

经量是指一次月经的总量称为经量,通常在50~100ml左右;经期是指一次月经持续的时间,通常情况为3~7天。经期的长短与经量的多少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将二者放到一起来介绍。

1.月经量过多,经期过长

是指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相应延长,而周期基本正常的现象。月经过多,主要由于气虚、血热和血瘀三种情况。气虚,则血液失去统摄;血热,则血液易于流散;血瘀,则导致新血不能归于经络。于是导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气虚 除了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外,带有体质虚弱,脾胃不适,气短、无力。

血热 除了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外,常有情绪激动,心烦、尿黄、大便干燥,舌红等症状。

血瘀 除了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外,常有经色发黑,小腹疼痛,舌头上有瘀斑等症状。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在西医看多因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增生,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性疾病,以及一些外界因素如过热,精神紧张等。

2.月经量过少,经期缩短

这时周期往往是正常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多由血虚、肾虚、血瘀、痰湿等原因而致。

血虚时的特点为:月经量少,甚至点滴而净,同时伴有颜色浅淡,无血块,面色黄,头晕眼花等症状。

肾虚时的特点为:月经量少,颜色暗,腰酸腿软,足跟疼,耳鸣或夜尿多。

血瘀时的特点为:月经量少,颜色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

痰湿时的特点为:月经量少,形体肥胖,饮食无味,恶心,舌淡,苔腻。

月经过少,见于西医中的贫血,肝脏疾病,内分泌失调,子宫发育不良等疾病。

3.月经颜色

正常的月经颜色多是暗红色,开始时比较浅,然后加深,最后又变成淡红色。

颜色鲜红,见于血热;颜色浅淡,见于气虚,血虚;颜色暗红,见于瘀血和寒证;颜色紫黑,见于体内有瘀血。

4.月经质地

正常月经的质地应该是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气味的。

月经稀薄,见于血虚;血经粘稠,见于血热;血经中夹有血块,多为血瘀;月经臭味,见于湿热夹杂。

5.闭经

闭经,是妇女常见病,由于没有月经自体内排出,所以也就无从谈及周期、量、色、质等变化,所以单列出来进行介绍。

闭经是指月经停止6个月。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不同类型。

生理性闭经是指妇女因某种生理原因而出现一定时期的月经不来潮。主要见于妊娠期,产后哺乳期,绝经后。

病理性的原因则有许许多多,常见病有:子宫内膜炎,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切除,先天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功能早衰,垂体肿瘤,丘脑疾病。总之主要与子宫、卵巢、垂体、丘脑四种器官有关。一旦出现闭经,而排除了生理性的因素外,都应及时就医。

中医学对闭经的定义为女子十八周岁仍无月经来潮,或已有月经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主要病因认为是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在治疗上有相当的经验与效果。在排除了一些器质性原因后,不妨看看中医,往往有奇效。

6.月经时伴随症状辨病

(1)乳房胀痛 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出现乳房胀,或乳头胀痒疼痛,不能碰,走路动作时明显,甚至连碰衣服都疼痛,多因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行而致。见于西医中的乳腺增生及乳房恶性病变等,需定期检查,及早预防。

(2)发热 每到月经期或月经前后,就出现发热。多为血热内盛,肝肾阴虚,气血虚弱,瘀热壅阻等症。西医认为多因内分泌紊乱,神经体液因素等引起。

(3)头痛 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出现的头痛症状。主要病因病机为血虚、肝火旺盛、血瘀。

(4)身痛 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气虚和血瘀。

(5)腹泻 每到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便出现大便稀薄,甚至像水一样,而且大便次数多。主要病因是脾虚、肾虚。

(6)吐血和出鼻血 每逢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便规律性地出现吐血或鼻血。中医认为是肝经郁火和肺肾阴虚。西医学主要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通俗地说,就是子宫内膜转移或种植到别的地方,在月经来潮时,这些部位也有出血现象。这些部位包括肚脐、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胳膊、大腿等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会影响日常生活及生育能力。如果异位在一些重要部位,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7)口舌糜烂 每到月经前后或月经期时,便出现口腔,舌头的溃烂。主要由于阴虚火旺及肾热熏蒸。

(8)皮肤红疹 每到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全身皮肤便突起红疹,甚至成团块状,瘙痒异常,月经后逐渐消退。主因血虚、风热导致。

(9)眩晕 每逢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便出现头目眩晕、眼花、视物不清。多由于血虚、阴虚阳亢、脾虚携痰。

(10)浮肿 每逢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便出现头面部及四肢浮肿。多因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引起。

(11)性格异常 每至月经前中后期,使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心情抑郁,甚至自言自语,彻夜失眠等一系列异常。多见于肝气郁结,痰火上扰等情况。西医有“周期性精神病”的称呼。

月经时出现的一些伴随症状,特点是每到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时,便规律地出现,此后便慢慢消失,到下次月经时,又出现类似情况。中医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法。西医学则认为多是由于内分泌、代谢情况,神经调节等在月经期出现失调现象导致。

 

三、白带辨病

白带是女性阴道的分泌物,它是由阴道粘膜渗出物,宫颈的腺体及子宫内的分泌物组成的。起到湿润阴道,保持阴道的酸碱环境,防止病菌侵入的作用。正常白带是无色、质地稍粘,无特殊气味的。白带的一些异常,往往能反映出某些疾病。

(1)白带量多 这时白带的色、质、味均无异常,但白带量却明显增多,西医见于慢性宫颈炎,中医见于脾虚症。

(2)白带呈泡沫样 最常见于滴血性阴道炎,同时还伴有外阴及阴道内有瘙痒的感觉。

(3)白带呈豆腐渣样 最常见于霉菌引起的阴道炎,质地粘稠,同时伴有阴部奇痒无比。

(4)白带中带血 这往往提示一些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癌,另外宫颈息肉和放置有宫内节育器也可引起。

(5)白带黄或绿 多表明有感染炎症存在,并伴有臭味见于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积脓等病。

(6)白带呈黄水样 同时白带量多,见于宫颈癌,子宫肌瘤,宫颈糜烂。

总之,白带出现量、色、质、味的异常,多由致病菌侵入阴道而引起,这些病菌得以在阴道内生存并侵犯其他部位,除了和自身抵抗力、机体内环境有关外,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不注意外阴部的卫生。外阴部是人体隐密的地方,汗腺丰富,不透气,加之衣物的包围,都是容易造成病菌生存、繁殖、侵袭的危险因素,所以要勤洗勤换内裤,并清洗外阴,不要穿过于紧身及不透气的内裤,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在“带下病”中对白带辨病亦有许多观点。一般来说,色深包括黄色,绿色等,质地粘稠,有臭味的白带,多属实热证。色淡包括淡白色,淡黄色等,质地清稀腥味的白带,多属虚寒证。这些异常白带的发生,多与脾、肾及湿邪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 乳房辨病

女性乳房不仅是女性美的表现,还是哺育后代的器官,也是疾病的好发部位。下面我们就从乳房外形、乳房肿物及乳头分泌物三方面,讲一些发生于乳房的疾病。

 

一 乳房外观

乳房根据遗传、发育等不同,可表现为大小不尽相同,形状各有差异。但正常的乳房应是左右基本对称,包括乳头在内。常见外观上的异常有:

1.皮肤改变

(1)皮肤发红 同时伴有局部发热,疼痛的感觉,最常见于发生于乳房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如乳痈。也可见于某些类型乳癌的早期。

(2)皮肤破溃 乳房皮肤表面产生破溃,疼或不疼。疼痛明显的兼有红肿痛表现,多为化脓性炎症。不疼痛,皮色不变的,可见于发生于乳房部的结核及乳癌。

(3)皮肤有坑 皮肤上布满小坑,类似橘皮一样,医学上称之为“橘皮样变”。这是由于皮下淋巴水肿造成的,出现这样的皮肤改变,多表示已患乳癌,也可见于炎症。

2.形状改变

(1)两侧不对称 正常人两侧并不完全一样大小,但差异很少,一些运动量大,偏重于右侧或左侧的,偏重运动的一侧会显稍大一些。如明显可见的不对称,可由先天发育不全,先天畸形引起。病理情况下还可见于乳房肿瘤,乳房囊肿,病变常发生于大的一边。

(2)局部凸起或凹陷 这些局部的改变可见于炎症、肿瘤、乳腺增生等疾病,凸起的形状各异。

3.乳头改变

(1)乳头回缩 如从小即是如此,应认为是发育异常。病理性的乳头回缩,常发生于近期,多为癌症的表示。由于邻近乳头的癌肿,浸润乳腺导管使之回缩,把乳头拉向癌肿方向而致。或者由于乳头深部肿块牵拉乳头而致。

(2)乳头破碎 指乳头及乳晕部发生大小不等的裂口。中医称之为乳头风。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常易引起乳痈等化脓性炎症。病因病机多为肝火旺盛或素体阳盛。

(3)乳头乳晕湿疹 表现为乳头及乳晕部有类似湿疹样的改变,这种情况较少见,见于湿疹样癌,是一种恶性程度低的癌。

 

二 乳头分泌物

1.非哺乳期泌乳

乳汁的产生及分泌主要依赖于催乳素的作用,正常怀孕后期的哺乳期的女性,体内催乳素水平高,因此产生乳汁哺乳婴儿。如果非哺乳期有乳汁分泌,常见于垂体肿瘤,引起催乳素不正常地分泌,同时常和闭经同时出现。乳汁在妊娠后期临近生产时,也会有少量泌乳,属正常现象。中医称妊娠期(早中期)的泌乳现象为乳泣,认为是由气血虚弱,肝经郁热的缘故。

2.血性分泌物

血性分泌物自乳头泌出,常是患有乳癌的信号。

3.黄色或绿色脓性分泌物

常为炎症化脓后经乳腺导管自乳头分泌出来,也可见于乳癌。

 

三 乳房肿物

乳房有肿物,首先发现者往往是妇女自己本身,通常在洗澡过程中触摸到,并因此而去看医生。现在非常提倡女性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这样往往可以及早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诊断及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一些疾病的进展,尤其是发生于乳房的恶性肿瘤。但由于方法不对,会产生一些错觉,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加重心理负担,甚至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先向大家介绍正确的检查手法和乳房内正常的“肿物”,然后再向大家介绍乳房中的异常肿物与一些疾病的关系。

这样的自查可以在洗澡时,或睡觉前,或感觉乳房有不适的感觉时进行。

为了便于检查,通常我们取坐位或者站位,并把乳房以乳头为中心分成左上、左下、右下、右上四个部位,检查时从左上部位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进行,并在转满一圈后最后检查乳头。正确的手法应该是用手指和手掌平放在乳房之上,稍加压力由浅入深地进行,可循环多次,双侧乳房分别进行。切记不可用手抓捏乳房,这样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感觉,而且在检查中应解除衣服,直接触摸乳房本身。

当触摸到异常肿物时,应仔细检查,了解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质地软硬、边界、移动性、与皮肤的关系,以及有无压痛。正常的乳房应是有弹性、饱满、均匀、触摸不到肿物,年纪大的女性乳房会松弛一些。生理性的乳房肿物往往与月经期及一些特殊生理期有关,这时由于体内各种激素水平高,使得乳腺肿胀,甚至有疼痛感,多为胀痛,但平时则不会出现,有一定规律。

下面我们重点对触到的病理性肿块与疾病的关系做一些介绍。

1.乳腺增生

这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发病率较高,通常好发于年龄在30~50岁的女性中间。乳腺增生时乳房上触摸到的肿物特点是:可单发于一侧乳房,也可同时发生于两侧乳房;数目不定,一个或几个;体积大小不一,差别较大;质地较坚韧,和触摸自己鼻尖时的感觉类似;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的分界线;用力推之可有移动性;与表面皮肤不相互粘连,即不随皮肤移动而活动。这时,女性常会感觉到胀痛,尤其在生理期时更明显,可经常感觉到。乳腺增生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良性的,但亦有少部分发生癌变,这就要经常定期地对其变化进行自我监测,并应经常去医院进行更专业的检查,有必要可做一个病理检查,以解除后顾之忧。

2.乳腺纤维瘤

纤维瘤的组成主要是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各年龄女性均可发生,但常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女。特点是:大多是单个出现,间或也相继在同侧或对侧出现多个类似物体;常出现在乳房的外侧;形状多为卵圆形,或圆形;质地坚硬,表面很光滑;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用手触之可在手下滑动;通常没有触痛感;生长速度很慢,但也有个别的可迅速长大,最大可达10Cm左右的直径。基本上是良性的。如体积过大、影响生活,可行手术去除。

3.乳房结核

结核菌可侵害人体许多组织和器官,乳房同样也会被侵犯到,产生乳房结核。中医称之为乳瘿。特点是:最初可在乳房中发现一个或几个结块;体积大小不等;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质地有较大的韧性;推之可以移动;用手触摸时可有微微的疼痛;外表皮肤不变色。慢慢地,这些肿块慢慢增大,变软,与皮肤粘连在一起,最后发生溃破,流出如破棉絮一样的稀薄脓液,极不容易愈和。所以最好在其没有破溃时及时治疗。

4.急性乳腺炎

即乳痈,是乳房上的一种化脓性感染。好发于哺乳期的女性,发病很急,并伴有全身症状。特点是:乳房局部肿起,增大;肿起的局部很硬;外面皮肤发红、发热;有跳痛感及压痛;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便会化脓甚至溃烂。

5.乳癌

这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中医中称之为乳岩。乳癌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女性,尤其是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最高,并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乳癌中,最多见的是硬癌。它的特点是:初起时常无任何症状,在触摸乳房时偶然发现乳房中有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不易被手推动的肿块,有时乳头有血性分泌物溢出。发展到中期,肿块体积逐渐变大,乳头出现内缩或者抬高,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以及皮肤颜色的改变。后期多出现溃破,像火山口一样,有渗出血性液体,恶臭。

乳房肿物讲到这里,基本上告一段落。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只要发现乳房有异常肿块,都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以鉴别良性与恶性,以便为某些恶性肿瘤争取到早的治疗机会,而不应因害羞,尤其是一些未婚少女,而不去医院检查,往往会造成终生的遗憾。即便是良性的变化,也不应放松警惕,仍需自查以监测其变化。

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

 

一、非经期阳道出血辨病

女性在月经期时的主要表现,就是阴道有血液流出。在月经辨病中,已做了介绍。这里我们要说的是非月经的阴道出血情况。女性在一生之中均会患一些生殖系统的出血性疾病,但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各有其特殊性,在疾病种类上也就各有偏重。下面就一些出血与疾病的关系,按年龄层次的不同简要地做一些介绍。

1.新生儿阴道出血

主要出于刚刚出自母亲体内婴儿,在离开母体后,体内的激素水平突然下降,这突然的降低,使得子宫内膜产生一种撤退性的出血。但往往几天就消失了,出血量也很少。

2.10岁以下的儿童阴道出血

应该说,这是绝对不正常的现象,引起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许多,最常见的是性早熟。现在的家长往往滥给孩子使用补品,造成孩子体内内分泌紊乱而引发。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还少见于炎症,外伤以及恶性肿瘤。

3.青春发育期女孩阴道出血

虽然这时女孩已有了月经现象,但并未完全发育成熟,一些神经内分泌系统仍未完全发育完善而造成的。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妇科检查中内外生殖器常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诱因常为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变化、天气改变、过度劳累、营养不良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除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外,其他疾病还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炎症、肿瘤以及外伤。

4.生育年龄期阴道出血

这时由于处于生育年龄阶段,通常是指那些已婚女性。应该重点讨论与妊娠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

如果已知怀孕,并已停经40天左右,而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并伴有腹痛,常见于输卵管妊娠及输卵管流产。中医学中有一种情况,即怀孕后仍每月定期来月经,这称为激经。这种情况往往无特殊不适,也无害于体内的胎儿。

如果已知怀孕,而且已停经2~3个月后,出现间歇性阴道出血,血量由少而多,可见于葡萄胎,是一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可为良性或恶性病变。

如果行人工流产后出现阴道持续出血,可能因流产造成组织残留,子宫修复不全或感染,也有可能为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

5.更年期出血

这一年龄阶段通常指45岁到绝经前这一时间段。这时多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而致,常为功能失调性出血。另外,一些炎症、息肉、肿瘤也可引起更年期女性出血。

6.绝经后出血

已经绝经一年以上后,发生的阴道出血。最常见疾病是恶性肿瘤。也可见于老年性阴道炎,息肉以及卵巢功能性肿瘤。

非经期出血主要就有以上一些内容,但应注意要区别于月经期出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如何区别,则主要依靠自己对自己月经的了解,包括周期、经期等基本情况。一旦发生非经期的出血,则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必要的妇科检查。

 

二 腹痛的常见病

腹痛,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做了介绍。由于女性生理结构中有卵巢、子宫、附件等特殊的组织和器官,以及月经怀孕等特殊生理时期,所以女性腹痛除与男性有相同处外,还有其特殊性。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妇科疾病与腹痛的关系。

1.痛经

痛经是女性常见病,几乎所有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特点是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经血中常常伴有血块,血块出来后痛感往往会减轻。这时痛感的程度轻重不一,轻则微微发作,严重的甚至造成晕厥等危险情况。痛经的原因在中医看来有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虚损等许多方面。西医以为痛经是由于月经期时子宫收缩过度造成的,如痛感强烈,甚至晕厥过去,还应考虑是否存在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或子宫位置不正等情况。

2.异位妊娠

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情况,多发生在已婚女性以及未婚但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女性,多为停经后发生。疼痛的特点为突然发生下腹部一侧撕裂一样的疼痛,程度剧烈,同时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淋漓,随后出现休克,并伴有少量阴道出血。剧痛是因为输卵管被长大的受精卵撑破,多造成腹腔内的大出血,如不及时诊治常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如果仅有这类疼痛,也应考虑到异位妊娠,要尽早赶到医院,并如实向医生说明有无婚前性行为,为明确诊断争取时间,挽救生命。

3.胎盘早剥

多发生于怀孕晚期,如还有外伤史,则更要想到这种情况。疼痛特点为:突然发生持续性的腹部剧痛,阴道有少量流血。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很急,进展很快,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威胁母亲及婴儿的生命。

4.卵巢蒂扭转

疼痛常发生在体位改变时突然发生一侧下腹部剧烈的疼痛,甚至由于疼痛导致晕厥,并伴有恶心、呕吐以及体温升高,常在腹部可触及到肿块,腹部肌肉紧张。

5.附件炎

经常发生小腹部持续性的钝痛或阵发性地出现剧痛,并伴有发热和寒战,下腹部有压痛,或用手压下腹肌后松手时疼痛更明显。

以上介绍了妇科一些常见病,均能引起腹痛,另外还有许多妇科疾病也能引起腹痛,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介绍,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下面我们讲一下腹痛如何鉴别。

 

三 腹痛的鉴别

1.起病缓急

起病缓慢而逐渐加重的,多为内生殖器炎症或恶性肿瘤引起;起病急骤的应考虑卵巢囊瘤蒂扭转或囊瘤破裂引起;反复隐痛并伴有阵发性剧痛者应想到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引起。

2.疼痛部位

下腹部正中疼痛多为子宫性疼痛;下腹部一侧疼痛应考虑该侧子宫附件病变;下腹部双侧疼痛常发生于子宫附件炎性病变;整个下腹部疼痛甚至全腹疼痛多为卵巢囊瘤破裂,异位妊娠或盆腔腹膜炎。

3.腹痛性质

持续性钝痛多为炎症;顽固性疼痛难忍应考虑晚期癌肿;阵发性绞痛多为子宫或输卵管收缩过度;撕裂样疼痛,见于输卵管或卵巢肿瘤破裂的异位妊娠破裂;下腹坠痛,多为子宫积液。

4.腹痛时间

两次月经期间出现周期性一侧下腹痛,隐约发作多为排卵性疼痛;经期中腹痛,为痛经或有子宫内膜异位;周期性下腹痛但无月经出现,多为经血排出受阻,可见于阴道畸形。

5.腹痛放射部位

放射至肩部多为腹腔内出血;放射至腰部或尾椎骨处多为宫颈,子宫病变;放射至腹股沟及大腿内侧多为子宫附件病变。

腹痛在女性,有着比男性更为复杂的情况,但愿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对女性腹痛有更针对性的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