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 “ 龙石 ” 款田黄云纹方章】拍卖品

 闯王兄弟 2014-12-13
说明 边款:龙石 注:龚照瑗、龚心钊旧藏 乾隆皇帝大量收藏田黄石,多用田黄石治以印章。有名的“三希堂”、“长春书屋”印和以一块田黄石镌成的“惟一精惟”白文方印、“乐天”朱文圆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的三连章都是乾隆皇帝以田黄石制的印章,现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样一来,朝野上下竟相购以田黄石制印,以炫身份,或为祈福、祈寿、祈田而收藏田黄石,或以田黄石制印。为此,田黄石的身价,一发而不可收拾。有郑洛英《无题》诗可证:“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 此田黄方章重148.8克,在存世田黄雕刻艺术品极为少见。质地均匀,洁净纯正、凝莹若冻、温润可人,天工造化,绵密而不乱,若隐若现、如梦如幻。印钮薄意雕云纹,运刀技法炉火纯青,精微处纤毫必爽,圆润处似行云流水,刀法、刀味皆有古韵,不同凡响。篆书印文“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侧刻“龍石”二字。 篆书印文“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此印乃边款所落“龍石”制印。“龍石”乃杨澥( 1781-1850),江苏吴江人,浙派。单名杨海,字竹唐,号龙石,又号聋石、石公,生于清代乾隆四十六年,精金石考据之学,善刻竹,字、画均能,用刀不以光洁取悦于人,讲究神韵。篆刻初学浙派,的传统文彭(三桥)、顾苓(云美)“吴门派”的风格,特点是“切刀法”刻印,而且善用“圆切法”。因此他的刻印,不论朱白,都是动静相得、刚柔相济,颇得苏州文人的喜爱。嘉庆、道光年间他在苏州众多篆刻家中独占鳌头。《墨林今话》上评他为“江南第一手”,开创了“松陵印派”。后致力于秦汉印,又用小篆入印,虽不尽脱浙派形模,惟在力挽妩媚之习中自成一格;印款奏刀,早中期苍拙,后期稍工秀。道光甲辰,半身疯瘫,不利捉刀,尔后遂难再见其作品。存世有《杨龙石印存》、《聋石道人甲申年之作》。龙石的书法,擅写篆隶,得《天发神谶碑》意。他的刻竹至精,在扇骨上摹刻金石文字,自顶至梢刻满箑边,且不论阴刻阳刻,底皆深刻,古色古香,世人爱不释手,争相购藏。 此印质莹润细腻,萝卜丝纹隐约可见,包浆润泽古朴。雕刻云形钮简练意至,印文风格与刀法实为杨澥“松陵印派”一脉。“龙石”边款用厚刃的刀法刻成,刀法凝炼,与印文相得益彰,具有他独特的风格,浑厚、凝重,为他人莫及,实则一文房难得之佳品。 田黄方章原配木匣,木匣上书“龚仰蘧用田黄章”,为清代龚照瑗旧藏。在近代,合肥的名门望族有“龚张李段”之称,其中的龚家位居榜首。自从龚家的第七代龚鼎孳曾任清顺治和康熙朝的左都御史,刑、兵、礼部的尚书之后,龚氏家族就开始名人荟萃了,在政治、文学、外交、水利、医学等领域皆有建树,可谓群星闪耀、俊才辈出。 龚照瑗(1835-1897年),字仰蘧,号卫卿。安徽合肥人。曾任江苏候补道。中法战争期间,为台湾守军转运军械。1886年任上海道台。1887年李鸿章委其重办机器织布局,1890年建成。1889年与各国领事磋商后,建立专管洋商租地事宜的上海会丈局。1891年迁浙江按察使,后任四川布政使、驻英法意比等国公使,1896年曾任宗人府丞。 龚照瑗亦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收藏家龚心钊之父。龚心钊(1871年-1949年),字怀希,亦用怀西,号仲勉,斋名瞻麓斋,安徽合肥人。龚心钊19岁中举,26岁中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担任甲辰科会试同考官,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任清国驻坎拿大(今加拿大,时为英国自治领)总领事。 龚心钊平生笃好文物,潜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颇多。如秦商鞅方升,战国越王剑,宋代米芾、马远、夏圭等名家书画,宋汝窑盘,以及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曼生等制的紫砂壶。他所藏印章,既丰且精,有自战国至六朝的铜、玉、石的官、私印章2000余方。1960年,龚心钊的后辈将珍藏的500余件文物,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受到市人民政府表彰。 龚照瑗生平最好收藏使用印章,近年市场上可见一方“龚照瑗印信长寿”自用田黄章,另有王尔度为龚照瑗刻田黄自用印章,材质均十分优秀,且都为薄意雕刻。可见龚照瑗对田黄印章情有独钟,尤喜薄意雕刻风格作品。不难想象,龚照瑗对自用印章要求如此之高,对待田黄印章的收藏定是精益求精。由于家族渊源,龚心钊好古之习系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父亲的影响,收藏自二十岁随父到上海时即已开始。龚心钊曾收藏一件杨玉璇田黄冻达摩面壁像,选材雕刻之精,可见龚氏家族对田黄收藏有着独特的情怀。此印章体量大,云纹印钮展现出薄意雕刻清新脱俗自然洒脱的风格,是为田黄印章绝佳之品,经龚氏家族递藏,不仅是经典的田黄印章名品,更是了解研究龚照瑗、龚心钊父子关于田黄收藏品味的重要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