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养”孩子新型教育模式 减轻家长负担

 yaoqianghao 2014-12-13

“群养”孩子新型教育模式 减轻家长负担

今年暑假,一种被称作“阳光行动小组”的教育模式在武汉市第25中学流行开来,3-5个家庭将自身资源组合利用,变独生子女孩子“独养”为“群养”,不但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而且让孩子在校外充分享受和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的乐趣。这种为学生们组建起“准兄弟姐妹”关系的家庭互助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当下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难题。

    25中副校长潘伟介绍,该校八年级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加入了“阳光行动小组”,“群养”孩子的新型教育模式正为更多的家长们所接受。

  1 独生子女有了“兄弟姐妹”

    刚过去的暑假,八(2)班的刘挺譞(注:音同“宣”)、孟佑廉、余奔、冯雾尘及其家长共10人,寻访红色足迹,畅游了贵州赤水。“这是我们最难忘的一次旅行,玩得别提多开心!”四个男孩搭着肩,俨然亲兄弟的模样,一路上几家人亲同一家人,彼此照应,温情洋溢。

    四个男孩说,刚上七年级时,班主任就在班会及家长会上动员以学生家庭为单位抱团组成“阳光行动小组”,当时就觉得特别新鲜。一个月后,这四个平时兴趣相投、家又住得比较近的男孩决定成立小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各自家长的支持,“当时我们很高兴,因为放学后还可以在一起玩了。”

    刘挺譞的妈妈魏红英说,孩子上小学时性格很内向,放了学回到家就再也不肯出门了,一个人关在房中显得格外孤独。尽管家长鼓励孩子出门找玩伴,但刘挺譞宁愿在家里多做题,也不愿意出去玩,独生子女交际能力的缺失在他的身上显露无遗。上七年级时,刘挺譞突然带回三个同伴,说要组成行动小组时,当妈的又惊又喜。

    很快,决心抱团教育的家长们便坐到了一起,一同商量如何“群养”孩子,“我们谈得比较多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我们分了工,也对近期的几个活动进行了安排。孩子们参与会议,兴奋的脸红扑扑的。”魏红英说,这一年下来,家长们都非常配合,一直保持着联系,谈的最多的话题便是孩子们最近的表现,以及下阶段协助孩子们的活动。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抱团的学生们已亲如一家人了:在学校里形影不离,放学后还在一起做作业、讨论问题;周末在一起生活,或是结伴出去社会实践。在25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开始成立小组,“独养”变为了“群养”,独生子女们多了“兄弟姐妹”。“群养”的生活,对初中生来说很新鲜,八(3)班女生周悦灵说,短短的时间里组员们都经历了过去几年不曾经历的事:大家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几乎不够用了,学习也变得兴致高昂;在一起吃饭后,大家抢着收桌子、洗碗。当然,“兄弟姐妹”们相处得也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也会闹矛盾,吵嘴甚至打架,但最后他们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和好。“我感觉有兄弟姐妹感觉真好啊!生活和学习都变得很有滋味。”男生董康平说,这一年他们的组员中不仅收获了亲情,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大家的校外活动明显增加,组员们集体行动前都会进行分工合作,几次下来,大家都觉得自己能力增加了,长大了不少。

    做为家长,魏红英感受到了儿子的变化:“他变得开朗、独立了,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也很积极,像换了一个人。”魏红英说,好几次,孩子们在家里为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时,她都高兴地觉得心在唱歌。

    2 家长们也在成长进步

    “群养”令孩子们迅速成长,这样的教育模式也令家长成长进步。魏红英说,这一年中自己格外关注孩子的成长,家长们的频繁交流,也让她学习到了其他家长好的教育方法,弥补了自己家庭教育的不足,看待问题也变得更加积极了。“我们几个家长经常打电话,交流孩子的情况,遇到教育问题可以一起想办法。”魏红英说,对于家庭教育的问题,以前也是苦于无计可施,但是现在有人帮你参谋出点子了。有时候遇到一些家庭琐事,心里不痛快,几个妈妈聊一聊,被人一开导就觉得真的算不了什么了。心结解开了,再次面对孩子,便能心平气和。

    让魏红英感动的是,去年丈夫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整整一个月无暇照顾孩子。行动小组的孟佑廉的妈妈知道这事,便主动提出帮助照顾刘挺譞。那一个月里,刘挺譞每天在同学家里吃饭,魏红英也得以

    照顾好丈夫。当丈夫病愈,魏红英拿着孩子的生活费去表示感谢时,却被家长婉拒:“就是多双筷子的事,别往心里去!都是为了孩子!”尽管事情过去很久了,但回忆起来魏红英还是满怀感激:“孩子们成长了,当家长的也成长了,和孩子一样,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是件美好的事。”

    “群养”的模式让一个家长一下子多了3个孩子,是否意味着家长压力增加?魏红英予以否认,她说看似压力大了,但实际上家长们操的心反而少了,“他们在一起相互促进,学习、玩耍根本不需要我们怎么管,其实比看一个孩子还要省劲儿些。”

    该校副校长潘伟说,这并不是一个家长的感受,参加“群养”孩子的家长们都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他们主动去看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开始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比过去更加包容孩子了。

    3 “群养”为独生教育解困

    该校“阳光行动小组”的试点从去年暑假开始推行,如今该校八年级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实现了“群养”。

    “现在的学生多半为独生子女,上了初中以后,同伴影响变得强大,但学生走出校园缺乏学伴和玩伴,性格容易变得孤单、冷漠,初中生中的宅男宅女已经不是个别现象。”25中校长邹伦海说,“阳光行动小组”就是希望借助家庭的合力,来教育好孩子。

    邹伦海表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落实,独生子女占中国儿童的比例急剧上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曾有调查显示,中国的独生子女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人格缺陷,如在克服一定困难以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节俭表现较差、学习兴趣缺乏等。其中,6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学习动机扭曲,8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引起了教育界及家长们的强烈关注。

    邹伦海认为,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而是由于独生的环境和周围的教育造成的,校外缺乏了学伴和玩伴,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就变得难以逾越。家长们抱团,“群养”孩子、给孩子找“兄弟姐妹”,让他们在校外也能感受到集体的生活,在同伴正面影响的作用下,独生子女的一些教育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按照该校“阳光行动小组”试点方案,该校鼓励同班、同年级学生自由组合,一般是3-5个学生家庭达成一致,便可行动。每个阳光行动小组,定期组织活动,最常见的便是学生们放学后或是周末聚在一起做作业、玩耍,一些行动小组还会集体外出旅游,或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实际上,该校在对家长进行反馈时发现,不少家长表示,“群养”孩子以后,孩子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变得有礼貌了,不再是个性十足;懂得去倾听、包含,不再像过去那样以自我为中心;变得热心快肠,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人对事漠不关心。

  4 专家热捧“群养”模式

    据记者了解,“群养”孩子的做法得到了教育专家的推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我认为最有效且最可行的方法是成立家庭互助组。教育需要智慧,靠一家一户难以教育好独生子女。家长们可以联合起来,变小家为大家,变独养为群养。三五个家庭合作,轮流带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独生子女学会交往和合作,享受到兄弟姐妹的亲情。”

    华师一附中心理高级教师尹邓安表示,同事、朋友间互相照顾孩子,多年前就很常见,但主要还是局限于生活上的一种互助,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在的家长,能够自觉地选择“群养”教育的方式,是一种“三赢”的尝试:对于家长来说,不仅解决了没时间带孩子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经验交流的契机;对于孩子来说,组成一个“准兄弟姐妹”的团体,能够很好地弥补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空缺;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能够填补在校外活动和认识社会方面的不足。

    “群养”孩子要注意些什么

    采访中,25中部分家长表示,“群养”孩子好处很多,在借鉴的过程中家长们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家长给予的支持和关注不够,“群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终就无法成形。部分八年级的学生家长总结了一些经验,供欲效仿的家长们借鉴。

    1.尊重孩子的选择

    家长们称,孩子选择伙伴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家长要摒弃一些偏见:比如不让孩子和成绩后进的孩子玩,拒绝孩子那些有坏习惯的朋友。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不然他们怎么能够吸引自己的孩子做朋友?他们愿意让家长支持组团,就说明他们是渴望被家长所关注的。”家长们说,面对孩子的选择,家长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接纳他的伙伴,另一方面则要对孩子们投入更多的关注,适时给予引导,遇到类似问题的家长就要更加辛苦些。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宽容,足以让孩子们敞开心房。

    2.安全教育一定到位

    “群养”孩子的安全问题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也是不可避开的话题。该校副校长潘伟说,家长们在决定组团“群养”孩子时,首先要过安全教育这一关,要对孩子们进行安全、自护、自救教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学生们外出,家长们应派出一个代表跟随,当学生们懂得自我保护时,方可放手。

    3.经济方面AA制

    “群养”孩子会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剧?采访中,家长们表示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方法就是采取AA制。该校家长在这方面也达成了共识:孩子们到家中吃饭,无非就是加几个菜,这个钱接待的家庭支付就行了;AA制主要体现在一些额外的开支上,比如孩子们去看电影、去参观,外出旅游,这样的费就要建议明算账,如此一来,“群养”基本上就不存在额外的经济支出。

    4.孩子自己解决矛盾

    一群孩子经常在一起生活学习,并不总能和谐共处,时间一长就容易生事,甚至可能争执打闹起来。对于这样的情况,副校长潘伟建议家长们不要插手,他认为“群养”中出现的这些矛盾,是个好事,“这是提高孩子处事能力的一个好机会,孩子总要脱离我们的保护走向社会的,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前都是靠父母口头说,现在让他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处理,是难得的经验。”另外,家长对几个孩子必须一视同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相信孩子有办法解决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