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方剂(179)【友情链接】11

 勿染尘埃 2014-12-13

十二—肿瘤篇

2009-10-29 16:29


1.鼻 咽 癌
【处方 1】 人参 5g,黄芪 25g,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败酱草各 30g,夏枯草 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30 天为1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鼻咽癌患者 45 例,与单纯放疗 45 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 5 年生存率为 75.3% ;对照组为 35.7% 。一般治疗 3 ~ 6 个月收效。
【处方 2】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 30g,天冬、麦门冬、沙参、元参、生地、玉竹各 10g,党参、白术、山豆根、丹参各 12g,甘草 5g。
加减 若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神曲、山楂、麦芽各 10g;若气血两虚者,加生黄芪、鸡血藤各 20g;若失眠烦躁者,加酸枣仁、珍珠母、柏子仁各 10g;若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全瓜蒌、生川军(后下)各 10g。

分类:内科方剂| 阅读(105)| 评论(0)

关键词:推拿   中药外敷   脑血栓

    中风急性期(脑血管意外)经过救治后,病者多留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后遗症。可分为缺血性(脑血栓)和出血性(脑溢血)两大类,治疗上症常需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但往往难以治愈,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我所采用按摩与中药外敷相结合治疗中风(脑血栓)恢复期患31例,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系我所1999年8月至2000年12月间诊治的病人,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血栓。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5-72岁,平均60岁。病程最短为两周,最长4个月,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型20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11例。

分类:内科方剂| 阅读(41)| 评论(0)

[摘要]目的:探寻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西药组各40例。刺络组采用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西药组采用口服利尿药,分别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刺络组总有效率为8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0%,刺络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  [主题词]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水肿/针灸疗法,偏瘫/针灸疗法;刺血疗法;熏洗;穴,并(五输)      继发于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是中风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患肢水肿,尤以末梢部为甚。偏瘫水肿影响康复训练,延长病程,因而在临床上要加以特别注意。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与纳入、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

分类:内科方剂| 阅读(121)| 评论(0)

中风急症的中医特色治疗

    一、   中风的定义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脉络痹阻或血溢于脑,以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甚至突然昏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患者多在中年以上,因其发病骤然,变证多端,变化迅速,犹如风之善行数变,若暴风之急骤,故类比而名中风,又称卒中。本病属于脑血管病的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

    二、病因病机的探讨
     中风的发生,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今认为大多数以正气虚弱,肝风内动,与心肝脾肾脏腑阴阳失调相关,病因病机颇为复杂,临床上常与以下情况相关:
    

分类:内科方剂| 阅读(176)| 评论(0)

中风的中医治疗与发展

   脑卒中俗称中风,亦称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此病临床特点为以淬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且可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风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其和心血管疾病、恶性脑瘤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因而引起普遍重视。脑中风在临床上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及缺血性脑中风二大类。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最为多见,约占脑中风的50%,其次分别为脑出血占28%,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5%,脑栓塞占7%。

分类:内科方剂| 阅读(313)| 评论(0)

《医林改错》二卷,清代王清任(1768~1831年)撰。其书在内科疾病治疗方面,遵循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大原则,化裁出一些临床疗效较高的方剂,备受后世医家推崇。其中《医林改错》有关中风病的论述自成体系并多有创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元气亏损论

    王氏在继承中医传统“元气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张景岳“半身不遂,大体属气虚”的中风非风的认识,指出:“亏损元气,是其(指中风)本源。”他认为,元气是人体赖以生存和活动的重要物质。充斥全身,通达上下内外,则肢体能够发挥正常的运动功能,反之元气虚或运行不畅的部位就会出现运动障碍,即所谓:“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

分类:内科方剂| 阅读(46)| 评论(0)

中 风 浅 谈

2009-10-27 19:18

辨中风 论法诀

   风病突如其来就像一阵风,故名中风。它使人防不胜防、危在旦夕。轻则使人突然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重则使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瞳散欲绝,故称“第三号杀手”。中风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能识别它,就能战胜它。根据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八纲辩证,分析其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不同,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相当于西医学的脑缺血和脑出血中风。轻者中经络不伴神志障碍,重者中脏腑络损血液、卒然昏倒。
   中风的常见原因很多,有的由于素体阴亏血虚、阳盛火旺、阴虚阳亢、气血上逆、上蒙神窍、突发本病;有的劳欲过度、耗伤肾水、水不制火、则阳亢风动;有的饮食不节、肥甘厚味、饮酒过度、聚湿生痰、窜犯络脉、上阻清窍;有的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忧郁恼怒、情志不畅、引动心火、气血上冲于脑;有的气虚邪中、由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外风引动内风、闭阻经络、引起中风。环境污染也加快加重了中风的发生。
   中风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

分类:内科方剂| 阅读(39)| 评论(0)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该书主编胡熙明,副主编施祀孟宪益贝润浦吕明方,顾间董建华裘沛然张镜人邓铁涛 编委贝润浦史宇广吕明方许锦柏 刘嘉湘张洪魁吴毅序孟宪益施祀俞瑾胡熙明夏翔秦万章唐汉钧蔡小荪,内科分卷主编孟宪益夏翔,外科分卷主编秦万章唐汉钧伤,骨科分卷主编施祀,妇产科分卷主编俞瑾蔡小杯,儿科分卷主编吴敦序,肿瘤科分卷主编刘嘉湘,主要集中反映1949年至1988年四十年间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各项成果.分列内科'外科、伤骨科、妇产科,儿科、肿瘤科六卷.为上、中'下三册和中医方剂。我由pdf电子书转为文本,难免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我在逐字对正中}用方剂前,一定要作好对症,辩证,加减

分类:内科方剂| 阅读(219)| 评论(0)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该书主编胡熙明,副主编施祀孟宪益贝润浦吕明方,顾间董建华裘沛然张镜人邓铁涛 编委贝润浦史宇广吕明方许锦柏 刘嘉湘张洪魁吴毅序孟宪益施祀俞瑾胡熙明夏翔秦万章唐汉钧蔡小荪,内科分卷主编孟宪益夏翔,外科分卷主编秦万章唐汉钧伤,骨科分卷主编施祀,妇产科分卷主编俞瑾蔡小杯,儿科分卷主编吴敦序,肿瘤科分卷主编刘嘉湘,主要集中反映1949年至1988年四十年间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各项成果.分列内科'外科、伤骨科、妇产科,儿科、肿瘤科六卷.为上、中'下三册和中医方剂。我由pdf电子书转为文本,难免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我在逐字对正中}用方剂前,一定要作好对症,辩证,加减

分类:内科方剂| 阅读(153)| 评论(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