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读史书感悟

 山乡武侠 2014-12-13

读史书感悟  

       

        我很喜欢品读史书。

        当我手捧一卷史书,沏上一壶香茗。在醉人的茶香中,我穿梭在那悠远的年代,尽览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与风流。

        读史书可以励志,历史告诫我们:莫自负。

        西楚霸王项羽,一度声势浩大,威震四方,因为自负,以至于众叛亲离,四面楚歌,最后被迫自刎于乌江。

        关羽,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扬威华夏,何等英雄,也是因为自负,以至于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也落得个身首异处。

        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老子也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都是告诫做人莫自负。狂傲自负影响了人正常的判断能力,使人产生麻痹思想。“骄”和“谦”这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带来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骄傲自满往往是失败的前提,而谦虚则为进步收益的基础。

        读史足可修身,历史告诫我们:莫贪逸。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多么凄美的词句,吟出了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后的悲凉心情。忆当年,兵临城下之时,他仍沉溺于填词吟诗,或是与小周后饮酒作乐。直至金陵城破,江山易主,方才如梦初醒,最后只得用一首“春花秋月”换来一杯毒酒,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同样是身为帝王兼艺术家的宋徽宗赵佶,他的书画为史上一绝。然而他更是一位荒淫贪逸的君主。他经常流连于都城的烟花巷,四处征收“花石纲”供其赏玩,或是终日遨游于其艺术的海洋,不理国政。当大金挥戈南下之时,又匆匆“退避”皇位与其子钦宗,以至于蒙受“靖康之耻”,最后在异国忧郁而死。

        俗语说:“玩物丧志”,同是贵为一国之君,毫无忧患意识,不务正业,一味追求享乐,到头来落得无尽的悲哀,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国。”

        读史可以明操守,历史告诫我们要:守信念。

        一张柴木床,上面已无他的美姬。一枚悬着的苦胆,带给他的除了苦涩,更时时坚定了他复国的信念。二十年过去了,越王勾践用二十年时间磨得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趁得一次绝好的机会的机会强悍出击,一举踏灭吴国。

        一柄临行时皇帝所赐的节杖,上面已经没有了绚丽的缨穗。一支做工粗糙的短笛,带给他难得的欢愉。在遥远的贝尔加湖,在瑟瑟的寒风中,他用清透的笛声传达着汉家男儿的坚贞勇敢。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双鬓都白了,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他的行动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气节之歌。

        现代讲求人要具有恒商,即要具有不断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与毅力。正所谓:“天道酬勤”。能长期坚持做一件小事,就是一种精神;能长期坚持一种心态,就是一种境界;能长期坚持一种习惯,就是一种品德;如能长期将自身的优势保持下去,就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读史可以明得失,历史告诫我们要:淡名利。

        范蠡在助越王踏灭吴国后。功遂身退,面对越王:“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的承诺,依然不为心动。他放弃诸多的珠宝以及越王赐予的封邑,飘洋而去,隐姓埋名,甘做一名普通商人。从而避免了象同为灭吴功臣文种那样被逼自刎的下场。

        西汉张良,在帮助刘邦打下江山以后,同样选择放弃了权利与金钱,飘然而归之田林之间。也逃离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灭顶之灾。

        故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拒绝世俗的名利诱惑,时刻保持淡泊之心,人才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认清形势,明哲保身,立于不败。要学习五柳先生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真能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浩浩青史饱含着多少前人的欢笑与血泪,留给我们后人多少的哲思。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培根也说:“读史能明智”,让我们在读史中感悟,从而去收获一个闪亮无悔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