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你不知道的,醉人湖鲜小溪桥

 木屋书斋读书人 2014-12-13

那些你不知道的,醉人湖鲜小溪桥

字号: 2014-10-14 15:53 来源:无锡日报 我要评论(0)

清扬路向南过了华清大桥便唤作华清大道。再向南行得十来公里,道路变得窄了起来,一条小河浜在不远的西处平行着,远远的看见一个天主教堂。待到没得路了,面前现出一座堤岸,一些渔船停泊在湾里。极目远眺,太湖一望无边。这里是个网船码头,人们叫它小溪桥。

小溪桥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地名,只是一座桥的名字。很多年前,这儿是个渔村,华庄渔业村。无锡挨着太湖,这样的渔业村很多,而华庄的这个渔业村一直有着不小的名气,一是因为这里交通较为便捷,与华清大道平行着的这条小河浜叫做蠡河,从太湖通往运河。在太湖里捕鱼,又从蠡河送到了城里人的饭桌。二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里的湖面水质较无锡地区其他网船码头要干净许多。

小溪桥就是这小河浜口头的一座小桥。在我的记忆中,溪字算是一个书面用语了,文绉绉的,比如“山色溪光“,那是康熙皇帝到惠山留下的墨宝。无锡老百姓多半还是喜欢用河啊、浜啊、荡的来做称谓,像什么东河头、西河头、田基浜、白水荡的。我试图探寻过小溪桥这名字的由来,问了很多当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现在的这座桥是30年前重新造的,再早的时候是一座大石头桥。或许当年曾经有那么一个异乡客,路过此处,望望这无边的太湖,再扭头看看旁边小河浜上的石头桥,就起了“小溪桥”这么一个名字也不一定。

异乡客呆的久了,没准就反客为主,若客大了,更是有将这地方改头换面的能耐。无锡人都知道华太师“龙庭一夜变东亭”的故事。小溪桥所在的这华庄也与华太师有关。华庄原来叫做周庄,华太师的后裔有大房一家迁徙至此,名人效应出来了,就改作了“华大房庄”,后来简称华庄。

华清大道的华清说的就是华庄到清扬路。无锡人还有很多人叫华庄为“红旗”的。这名字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白驹过隙,周庄变成了华大房庄又唤作了红旗再改成华庄直到今天变成了太湖城。小溪桥虽经重建,仍然横跨在蠡河之上,多少年来渔民们捕鱼归来,依旧回到这里。

每年9月1日太湖秋汛开捕,就是小溪桥热闹的开始。每天一大早,大量的人流就从市里涌了过来,一艘渔船入港泊定,上船交易的首先是鱼贩和各大饭店的采购们,而负责自家饭桌采购的寻常百姓就在码头旁边的那些小贩手中进行买卖。这里水产品的价格也比市内的菜场中要便宜许多,不过,便宜并不是吸引顾客远道而来的法宝,更多的是看中这里的水产的鲜活更何况还有许多的品种是市里厢见不到的。

陆文夫在《美食家》中说到,吃的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必须牢牢把握住其中的时空关系。这饭桌上的美味食材,除了酒是陈的好,其它的,都是讲究新鲜。而湖鲜更是如此。

世人皆知太湖三白,白鱼,白虾和银鱼。挚友亲朋到得无锡,总是要带去饭店品尝一下。俗称的这三白,出水后就极易死亡,在城里的饭店吃三白,客人们虽觉鲜美,但私下里还是嘀咕,总觉得说的稀奇,其实平常,盛名之下,不过尔尔,原因就在于原本活泼鲜跳的鱼虾离开水面几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之后早已不再新鲜。最适合的还是在湖边就近品尝。

十多年前,一次电台直播,需要住在湖边饭店,码头就在附近,傍晚时分,厨师傅去岸边买了点白虾,十多分钟后端上餐桌,那白虾一个个通体透明,晶莹如玉,肉嫩味鲜。大家赞不绝口,都说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白虾。三白中的白虾和银鱼多半还是野生,而白鱼早就开始了人工养殖,城里的菜场买到的都是养殖的白鱼。

白鱼有个别名叫白刀,意思是说白鱼就像一把刀那样细细长长。现在的的养殖白鱼,胖乎乎的,那鲜味也远不及野生品种。开捕季节,到小溪桥,你可以看见很多野生白鱼,野生白鱼是个瘦长条,一条两斤重的野生白鱼,体长可以达到六十多公分。当然,这野生的价格也贵了去了。

三白名气大,吃过的人也多。到了小溪桥旁边的饭店,若眼里只有三白,店家自然知道你不是湖鲜的常客。三白之所以可以作为太湖湖鲜的代表,产量大自然也是原因之一,虽然这三样出水后极易死亡,好歹也还是可以想办法奄奄一息的运输到城里菜场。另外一些湖鲜,却是出水即死,性格刚烈的很。若不就近烹饪,压根无法品尝得到。这样的一些湖鲜,在城里厢的菜场是见不到的,到了小溪桥,若不点上几道,真是枉然此行了!

老吃客们有总结,判断野生鱼是否鲜美,看它是否符合这样的一些特征:鱼的形体不要大,小鱼往往比大鱼好吃,嘴却要大,鳞片要细,刺要多。鳜鱼、昂刺鱼,刀鱼都是如此,包括下面介绍的这种激浪鱼。在锡南片的方言中,激浪鱼叫起来酷似“鸡笼鱼”,很多人第一次看见此鱼,听说叫鸡笼鱼,搞也搞不明白,实则激浪,很有感觉的词汇。

激浪说的是这种鱼喜在太湖水急之处逆流而上,游动速度极快。这弄潮儿的特性也使得它只能在自然水域生长,拒绝被养殖。激浪鱼身体细长,带有花斑点,像是减肥了的鳜鱼,又有点像刀鱼。既有刀鱼之鲜,又有河豚之味。水中捞出,迅速清理干净,或清蒸或红烧。数分钟后端上桌来,那鱼肉极为细腻,入口即化,记住不要张得大口,只因好吃之物是需要慢慢品的,更何况这鱼刺极多且小,将鱼肉含在嘴中,抿一下,那鲜味顿时将你的味蕾全部打开。近湖一带有句俗语话叫做”哈巴掌不放手“,说的就是吃这激浪鱼的感受。

品尝了激浪鱼,你会觉得号称鲜嫩的白鱼味道还是太粗,而青、草、鲢、鳙 这些货色,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一个是明前的碧螺春,一小口就清香扑鼻,一个是初夏的炒青,只堪牛饮。

照片上的这种小鱼叫”土婆鱼“,这是无锡本地的叫法。若干年前,我们这里水系四通八达,无论是在乡间还是市区,只要小河里都有这种鱼的踪影。驻足岸边,定睛观看,就会发现这长不及手掌的土婆鱼躲在石头缝里,或是停留在石头的表面,不时的游进游出。土婆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我们的生活富裕了,它们也从河道中消失了。

小时候土婆鱼炖蛋的滋味你还记得么?到了小溪桥,吃客们都会点上这道当年的家常菜肴。我的同伴在我拍了这张照片的10分钟之后,就吃光了所有的炖蛋,我提醒他要注意别吃出个胆固醇高来,他说这叫拼死吃炖蛋,从没尝过这般鲜美的炖蛋。其实,这哪是鸡蛋的功劳。若没了融在炖蛋中的土婆鱼,这炖蛋根本就没有出奇之处,好比当年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见茄子好吃,却不知那茄子要十来只鸡来配它。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的前晚,举行了盛大国宴,被称为“世博第一宴”,那宴会的主菜之一就是荠菜土婆鱼。

还有我们小时候称作“翘嘴 ”的白丝鱼,通体透亮,清蒸上桌,就像一块细长的白玉,吃客们拎起尾巴,用一双筷子片刻就将鱼肉和骨架分离,然后细细品味,每人一条那是必须的。还有梅鲚鱼,别看不起眼,明朝时候就被要求每年送上一万斤给朝廷,干嘛用?油炸了给他们补钙了。即便是家常的鲫鱼,在小溪桥,你见到的也不再是咱们菜场中看见的非洲鲫鱼了,野生的太湖鲫鱼,个头小小,大多只有十来公分的长度,拿来红烧萝卜,那滋味。现在想着都流口水。

刚才提到的这些都是讲究个鲜嫩,对于虾和蟹来说,则另外还有一层要求,叫做硬扎,用普通话来表述,可以称之为肉质饱满。与刚才提到的白虾不同,河虾不仅在太湖中,在内河以及鱼塘中都有大量养殖。无锡人酷爱吃河虾,又叫籽虾。太湖籽虾则是其中之上品。

在城里菜场,要想觅得野生太湖籽虾基本是不可能的,那里的籽虾大多来自安徽、河南、湖北等地的鱼塘养殖。野生的太湖籽虾看上去就像半透明的青玉,而鱼塘里产出的籽虾,颜色会深很多,带点深蓝色或红棕色。在小溪桥,渔船捉到的太湖籽虾是抢手货,无锡人实在是太好这口。渔船靠岸没多久就被抢购一空。不精于此道的到了小溪桥,听着岸边的贩子介绍,“正宗太湖虾,假一罚十”那上当的面子会大很多。这里提醒一下,无论鱼虾,只要是野生的,断没有个头一般大小的道理。

太湖虾的烹饪极为简单,越是食材自身鲜嫩的品种越是这样,都不需要什么太好的厨艺,要的是新鲜。无锡本地人喜欢吃盐水虾,弄点小葱生姜,将太湖虾开水里滚一下,加点料酒和盐直接上桌。或者用地产的黄酒或味醇的白酒,将太湖虾洗干净了浸在酒中,醉倒了的虾全身都充满诗意地在你面前轻轻挪动。这时捏着虾长长的须条,入口,清风徐来,三两知己高谈阔论,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个场景也是其中之一吧。

《红楼梦》里有一章写到在藕香榭品蟹赏菊吟诗,赏菊吟诗那是风雅,用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洗手则是必须,因为蟹味极腥,不用这个绿豆面子洗手极难去除。现在吃蟹,高档酒店里往往也备得茶叶让客人洗手,只是这已是腔调的成分居多了。现在的大闸蟹早已没有当年那股浓烈的蟹味道了。

老年纪人到了吃蟹季节总是一边剥着蟹脚,一边回忆当年,王兴记个晨光在店里剥蟹肉,隔着几百米都全是蟹味道,现在个蟹......我们说的大闸蟹学名叫做中华绒螯蟹,与其他太湖中的湖鲜不同,这是一种洄游生物,大闸蟹从淡水洄游到河海交汇处的半咸水域繁殖后代,而幼体又从这半咸水域洄游到淡水中生长发育。建国后的若干年,苏南等地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江河湖泊都兴建了水闸。这解决了水患之忧,但对大闸蟹等洄游物种来说却不啻是灭顶之灾,野生大闸蟹不能说没有,数量却是极少。写到此处,不禁回忆起小时候河边蟹洞摸蟹的情形,将手小心翼翼的伸进去,探个究竟......

现在正是吃蟹季节,今年的蟹价格又来得个便宜,不过接下去的这些日子,只怕一天一个价。10月5号我去小溪桥那天,螃蟹生意极好,只不过与其他湖鲜是在太湖里撒网捕捉而来不同,这太湖蟹的意思只是说它是在太湖水域进行养殖的,然后再用渔船运到了小溪桥来进行交易。

有人说,纯种的中华绒螯蟹也有,不过很远在欧洲了,比如荷兰,德国等地。来源是当年欧洲来华的货船在黄浦江边吸得的压舱水,回到欧洲之后在那里繁衍生息,没有天敌,竟成了祸害。去年,淘宝天猫曾经策划从欧洲直运大闸蟹回国销售,不料受到国内许多养殖户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这也算个传闻,姑且听之。

这些年,无锡时兴吃醉蟹。醉蟹最早出现在浙江宁波,用的是杭州湾滩涂上的毛蟹,个头不及二两, 洗擦干净后,把每只的蟹脐劈开一点,放入少量精盐。再用小瓦坛一只,放入花椒盐及姜末将蟹逐只放入,绍酒徐徐洒下再加酱油及白糖,浸过蟹面,密封坛口,约醉三四天启封即可。这一做法后来风靡上海滩,又渐渐的传入无锡,只不过我们这里也进行了改良,取用的是小个的大闸蟹,而料酒调料配方则更是各家饭店的不传之秘。偏好传统的无锡人喜欢甜笃笃的,偏好用花雕,也有用清香白酒,还有用自己做的杨梅酒来加工的醉蟹,而热爱尝鲜的那部分食客,口味则异出怪样了,有用啤酒的,用干红的,甚至还见过用白兰地的,给这醉蟹增加了一点洋味。

品尝完湖鲜,站在小溪桥的太湖大堤岸,往南看去,10多公里的湖面对岸已是苏州通安,而回头往北,几百米开外,一座座高层居民楼已经矗立,这里很快也将变成城市的一部分。这小溪桥,还会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