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中国画抒情意味很浓,其笔墨不纯粹是技法问题,而在笔墨中,渗透着中国画的精神,既画家的内在修养,文化沉淀。在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中,笔法是由点、线、面构成,其中主要是线条的运用,其次是墨法,既利用水作用于宣纸上所的产生浓、淡、干、湿、深、浅的变化。墨法中还包含色彩技 一、笔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等。 中锋用笔 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 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 逆锋用笔 将笔头倒逆而行。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 拖锋用笔 拖锋也叫拖笔、露锋。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散锋用笔 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用笔五法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与墨,人之浅近事, 4.重,如“高山坠石”,下笔就有力量,笔的压力要大,要压得住纸,充满 力量,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5.变,如“百川归海”、”、“惊蛇入草”。 二、 墨分五彩,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墨法就是用水的方法。根据水的多少,我们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因墨有新、旧、陈、变,又把墨质分为新、焦、宿、退、埃五种质。由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了枯、干、润、湿、漓等五种感观来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所以在笔墨中,笔法强调内 用墨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古人墨法,妙于用水。 浓墨法: 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淡墨法: 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焦墨法: 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 宿墨法: 分浓宿、淡宿两种。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破墨法: 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 积墨法: 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 泼墨法: 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 冲墨法: 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渍墨法: 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