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补气血的理论、经验之问答

 逍遥帮主 2014-12-14
          本文意在根据中医经典理论和自身经验,详细说说中医补气血的相关问题。因为涉及面比较庞杂,一时不能写完,请大家耐心等待。在全篇未完成之前,请大家暂且不要转载,谢谢捧场。

1.什么叫气、血?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哲学里面,气是一个基本概念,整个自然界、宇宙,都是气,万事万物都是气。除了气之外,别无一物。
那么在中医里面,动不动就讲气血如何如何,好像除了气之外,还有一个和气对应的、对立的叫作血的东西。显然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那么中医里面的气、血是什么概念?
中医里面,有很多种辩证体系,有阴阳辩证、气血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辨证等等十余种。
所以阴阳辩证,就是把人体看做阴阳两个对立面,除了阴阳,别无它物。所谓阴,是指人体所有的物质成分,肌肉骨骼血液等等一切有形质的东西;所谓阳,就是指人体表现出来的一切功能、热量、能力等等。
所谓气血辩证,就是把人的整体看做气和血的统一体,气就是指功能、能量等;血,广义地讲,就是人体一切有形质的一切,包括血液、津液、肌肉、骨骼等,狭义地讲,就是指人体的血液。
可见,中医气血辩证体系里面的气,就是阴阳辩证体系里的阳气,气血辩证里面的血,就是阴阳辩证体系里的阴气。所以,气血辩证和阴阳辩证基本上是一致的,是统一的。
这样我们就比较好理解了。中医气血辩证里的气,就是阳气,就是功能、能力、能量、热量等;血,就是阴气,狭义地讲,就是血液,广义地讲,就是人体一切有形质的东西。

2.气血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气血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能量和物质的关系。人,首先是有物质组成的,没有物质基础就没法谈论人;但医学关注的是人的生命,首先是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里了,然后我们来考察他的生命运行是否正常,不正常的我们把它恢复正常,这就是医。所以,医所关注的,是生命,是阳气,是功能。如果没有阳气、功能,那一堆物质,无非是一具死体而已,而死体不是医者的研究对象。
所以,医者关注的是生命,是功能,是阳,是气。
但生命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物质,所以也必须关注物质,关注阴,关注血。
气属阳,有温煦功能;血属阴,有滋养作用。二者的密切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即,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来源和载体。
1.气能生血:是指在血的生成过程中,肯定要消耗能量,就像没有电,机器造不成产品一样,这个过程称为气化或运化,是必不可少的。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为津液、血液,都离不开气的运化。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生血功能亦强;气虚,化生血的功能也弱,进而导致血虚。临床治疗血虚证时,常配合补气的药物,就是这个道理。
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主要依靠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疏泄调达。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在病理上,气虚或气滞,可导致血瘀,称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如气机逆乱,血亦随气的升降出入的逆乱而异常,血随气升,可见面红、目赤、头痛、甚则出血;血随气陷,则脘腹坠胀、或下血崩漏等。
3.气能摄血:血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依靠气对血的固摄作用。如果气不摄血,则可引起各种出血病症。临床治疗时,常用补气摄血的方法,引血归经,达到止血的目的。
4.血为气母:包括血能行气和血能载气。
血能生气: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即能量是蕴含在物质之中的,没有物质,哪有能量?能量是从物质中来的,气是从血中来的。
血能载气:血为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靠血运载达到全身;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而存在于体内。若血虚,或大出血时,气失依附,则浮散无根而发生气脱。故治疗大出血时,要用益气固脱之法,道理就在于此。

3.什么叫气虚、血虚?
气虚就是气不够用了。也就是能量不足、功能不足。
血虚就是狭义地讲血液不够用了。也包括津液、营养不足的情况。
但是,中医的概念必须辩证地去理解。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的,所以,也没有任何一个概念是孤立的。
就像我们谈论阴虚、阳虚时一样,必须有前提条件。即,在阳气充足的前提下,阴不够用了,这才叫阴虚;同样,在阴气充足的前提下,阳不够了,这才叫阳虚。我们不能看见阴液不足就说阴虚,看见功能不足就说阳虚。那样就犯了似是而非的错误,是没有认清问题的实质和根源。
同样的,我们谈论气虚、血虚,也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在血液津液充足的前提下,气不足了,才叫气虚;在功能、能量充足的前提下,血不足了,才叫血虚。

4.血液津液充足的前提下,怎么会出现气虚呢?
事实上这是很常见的。比如,一个人血液津液、营养供应都很充足,但是他一直生活在空调冷气的环境中,体温必然慢慢降低。而人体的一切生理化学反应,都必须有酶的参与,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很明显,体温下降,酶的活性降低,生化反应必然放缓,那么人的各项生理功能也就减弱了,功能减弱了,也就是气虚了。中医讲寒伤阳气,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还有动则生阳,静则生阴的话。你虽然血液津液营养供应充分,但是不运动,血液运行慢,营养不能充分运输到需要的地方,也会导致各种功能减退。
总之,即使一个人血液津液和营养非常充沛,但由于长期受寒、不运动,不晒太阳,不吃温热食物,嗜食生冷油腻,熬夜,性爱过度等等,都可能导致功能下降,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分解,不仅不能转化为能量,反而成了阻碍功能运行的垃圾。这种种原因,都可以导致气虚。
气虚,用阴阳辩证的观点看,就是阳虚。阳虚则寒,气虚也寒。

5.在功能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怎么会出现血虚呢?
一个人,身体各项功能很正常,但是却长期吃不饱,没有充足的营养供应,而且还要拼命地工作,那么势必要过度消耗体内的血液津液,进而形成血虚。
这种情况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因为古代粮食匮乏,很多人根本吃不饱肚子,还要头顶烈日拼命劳作,长期以往,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是身体的能量、热量得到太阳的补充而显得过分充沛;二是体内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而透支。于是就形成气相对旺盛,而血相对不足的情况。
事实上,这种血的不足,用阴阳辩证来看,就是阴的不足。阴虚则热,同样的,血虚也热。这就是典型的血虚必有热象的原因所在。
当然,身体各项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还有很多其他情况会导致血虚。比如健康的孕妇,因生孩子而大出血,会导致暂时的血虚。正常的健康人突然受外伤而大量失血,也会导致暂时的血虚,甚至危及生命。

6.气虚和血虚的关系?
气虚和血虚,不是孤立存在的。
气虚日久,因功能虚弱,脾胃运化失司,所以不能消化食物,水谷精微不能摄取,不能运化,不能组合成自身的物质,即气不能生血,必然导致血液不足。这就是气虚而导致的血不足的情况。但这种血不足,与典型的血虚是完全不同的。典型的血虚必然有热象,而且是以热象为主。但是,气虚导致的血不足,则呈现寒象,即便有热象,也是气郁导致的郁热,是
次要的,主要是寒象。
现在的人,气虚的居多,因气虚而导致的血不足很多,这就是现在常见的气血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寒象。即使有热象,也是气郁导致的局部热象而已。
血虚日久,营养供应不上,能量的供应迟早要断流。所以,血虚日久必然导致气不足,即血虚而导致的气血两虚的情况。比如有些大出血的患者,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新的血液、营养的补充,能量耗尽,必然出现虚脱。也就是阳气耗尽的表现,症状表现也就由原先的热象,转变为一派虚寒之象。
从上面分析来看,气虚日久可以导致气血两虚,血虚日久也会导致气血两虚。但这两种气血两虚,有则截然不同的根源,症状表现不同,治疗原理和方法也截然不同。一定不能将这两种情况混为一谈。可不幸的是,现在不但很多普通患者将这二者混为一谈,就连很多专业的中医师也混为一谈,难怪经常出现误诊误治,久治不愈等情况发生。

7.气虚、血虚、气血两虚,现在哪种情况最常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人因为生活、工作的状态和环境等因素影响,特别容易出现气虚的情况,所以气虚体质是特别多见的。
气虚日久必然出现血不足,进而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所以,现在也有很多的气血两虚的体质。但是,必须说明的是,现在常见的气血两虚的体质,是气虚形成的,前提是气虚,是功能不足,绝不是血虚形成的,一定要分清楚。
血虚的情况,现在是很少出现的。因为那种功能正常而营养供应不上的情况,现在几乎不存在了。可以说,典型的血虚的情况,其实就是营养供应不上的情况,与现在所谓的营养不良有相近的含义。
气虚、血虚的这些情况,和阴虚、阳虚的情况基本一致。因为气血的概念,本来就是和阴阳的概念相一致的。

8.所谓的营养不良是怎么回事?
营养不良的概念,就是体内营养匮乏、不均衡等状态,进而会导致身体功能失常和各种疾病。
现代人有没有营养不良的呢?
应该说,很多人都营养不良。
但是,现代很多人的营养不良,并不是营养供应不上导致的。也就是说,他家有的是食物,有的是营养,他的餐桌可能非常丰盛。但是,他却不愿意吃,吃不进去,吃了不消化,消化了不吸收,吸收了不能分解和重组为自身所需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不能正常地运化。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句话,功能不够。功能弱,尤其是脾胃功能弱,所以即使有充分的营养给他,他也无法利用,当然会导致营养的不足,营养不良。
但是,这种营养不良,是因为自身功能不足导致的,也就是,因为气虚而导致的营养不良。这种情况,关键是要提高他的功能,补气,才能解决问题。否则,见他营养不足,就给他补充营养,肯定难以解决问题。

9.何谓贫血?
贫血是西医的概念,也就是血液贫乏的意思。与中医的血虚,血液不足意义接近,但并不完全相同。
西医的贫血的概念,主要是指单位容积内,血红细胞的含量不足,达不到正常值,或者指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达不到正常值。这两种情况都叫贫血。
但是,西医的这个概念显然有它的不足之处。
如果单位容积内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等指标都正常,但是体内所含的血液总量却不足的情况,叫不叫贫血呢?
显然也应该叫做贫血。但是,西医的检查是无法检查出血液总量的。所以,有些人明显是血液不足的情况,但西医的检查却正常,原因就在于此。
但是,中医的血虚或者血液不足的概念,则不但包含单位容积内血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不正常的情况,还包括血液总量不正常的情况。范围更加广泛。
那么,中医有没有测出来人体内到底含有多少血液总量呢?
当然没有!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无法准确测量人体内的血液总量。
但是,中医可以根据人体的各种症状表现,来做一个综合的判断,这个判断里面,包含了上述的各个指标的意义。

10.贫血和营养不良有何关系?
在西医看来,二者是密切相关的。营养不良,营养供应不上,无法生产出足够的血浆、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等,所以,营养不良是贫血的根源和前提。
所以,西医治疗贫血,主要是从改善营养结构入手。应该说,这种治法,在过去食物匮乏、营养匮乏的时代,的确有意义。但是,现代人营养功能已经空前丰富了。这么丰富的营养供应,仍然贫血的患者,其根源是营养的问题吗?给他调整营养结构有用吗?
从临床实际来看,这种治法意义不大。很多贫血患者并没有有效地改善。
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人体的造血功能是不是充足。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脾气虚,自然气血生化无源。脾虚的人,你给他再充足的营养供应,他也造不出血来。只有提高脾胃功能,补脾,才能造血,才能解决问题。

11.现代人补气血的误区是什么?
现代人补气血有很大的误区。不仅普通人有误区,很多专业的中医师也有误区。很多中医师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区,主要是中医教育所致。现在中医药大学,1/3时间学西医,
1/3时间学英语,1/3时间学中医。结果呢?英语学的很好,古汉语却没学好,读不懂古代中医经典,怎么进步?西医学多了,满脑子西医理念,用西医思维去看病,那么西医治不好的毛病你能治好吗?
现代人补气血,往往是从增加营养的角度入手。比如,阿胶是补血的,大家都知道。所以,想补血就吃阿胶。结果怎么样?吃了很多,血液没不上来,身体还一天不如一天!
为什么?
因为脾胃不好,吃阿胶这种高营养的东西,它不能消化吸收,反而产生很多代谢垃圾,形成痰湿,阻碍气机,造成新的毛病。
补血的东西当然有很多,比如桂圆,大枣,枸杞,黑豆,红糖,各种鸡鱼肉蛋等等。
但是,脾胃不好,气不足,这些高营养的所谓补血的食物,吃得越多危害越大。
这一点,是当今补气血最大的误区之一。

12.现代人补气血的正确原理是什么?
因为现代人所谓的气血不足,气血两虚,主要是气虚导致的,所以一定要先补气,气补足了,自然能够生血,最后气血都不上来了。
所以,气虚的人要补气,贫血的人也要补气,气血两虚的人,还是要不气。之所以如此,因为现在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气虚!
那么就不需要补血了吗?
补气是关键,是原则问题,是主攻方向。在这样一个大原则大方向下,可以适当照顾一下补血。这就是补血名方——当归补血汤的组方思路:大剂量补气,稍加补血之品。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重点补气,不照顾补血,只要气补足了,我们正常吃饭,就完全可以得到足够的营养,完全可以把血补足了。

13.为什么古书上都说,血虚要多吃补血的东西?难道古人都说错了吗?
古人当然没说错。正儿八经的血虚,典型的血虚,你当然要多吃补血的东西,如果你多吃补气的东西,那就坏了!
因为典型的血虚,我们前面讲过了,是气正常的情况下,造血的材料供应不上,导致的血不足。这种情况当然要多多补充造血的原料,即多吃补血之品。
但是,现代人的血不足,是因为气虚,脾胃弱,吃了东西不消化,不吸收,不分解所致,所以关键在于把脾气不足了,他能消化吸收和分解重组了,即能运化了,你再吃补血的东西就可以了。即使不额外吃补血的东西,仅仅日常饮食中的营养,也都足够了。

14.按照上面说的道理,我们就大量补气,煮黄芪水喝,就可以了吗?
对于单纯的气虚导致的气血两虚,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上述原则,喝黄芪水,大量补气。或者喝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肯定有效。
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并非单纯的气虚两虚。由气虚导致的气血两虚的体质,是一派虚寒之象。但是,现在很多人,虽然气血两虚,但是有明显的热象。这主要是因为除了气血两虚之外,他还有气郁化热的问题。
有气郁化热的情况在,那么你大剂量补气,势必导致热象更加严重。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单纯补气了,而需要一边清热一边补气。

15.气郁化热和气血不足并存,怎么办?
气郁化热,主要是经络不同,气机不畅,进而导致气血分布不均匀,气血多的地方,“气有余即是火”,气血不足的地方,“气不足即是寒”。所以,关键在于疏通经络,经络畅通了,自然热象就不见了。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边要疏肝清热,一边大剂量补气血,效果肯定就好了。

16.中医阳虚和气虚的概念有没有不同?
中医的辩证体系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阴阳辩证体系来看,现在人多属于阳虚;从气血辩证体系来看,现代人多属于气虚。那么气虚和阳虚,有没有不同?
从根本上来讲,二者是一致的,没有不同。但是,我们大多数中医的认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阳虚,是功能虚弱,但主要指温煦身体的功能不足;气虚,也是功能虚弱,但一般指除了温煦身体的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不足。
这就是阳虚和气虚的区别。
这种区别,主要是后世医家用不同辩证体系论述问题时逐渐形成的,并非二者真的有很大区别。事实上,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主要考虑阴阳的问题,基本上只提阳虚,不提气虚。事实上,遇到所谓的气虚,也按阳虚来治疗,效果都很好。但是,阳虚的情况,你按后世医家的理论,用补气的方法来治疗,效果就不理想。
为什么?因为阴阳的概念是中医的核心概念。
现代人的体质,用阴阳辩证理论看,绝大多数是阳虚,用气血辩证体系来说,绝大多数都属于气虚。其他人,基本都是接近健康的体质。
阳虚和气虚又是差不多的概念,所以宏观上看,现在大多数人体质其实是很接近的。

17.现在有中医提出了所谓体质学说,把人体分为9种,即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气郁、血瘀、痰湿、湿热、特禀等9种,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




中医补气的方剂,比如四君子汤、当归补气汤,为什么有时候收效甚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