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力量濟人謂之福(金台隨感)

 关东兴云閣 2014-12-14
  2005年12月20日15:34  
  高深

  一個社會即是一個互為依存的整體鏈條,不論哪一個環節斷開,都將影響鏈條的整體運轉。幫助別人即是幫助自己,有了社會整體的共存,才可能有完善的個體生存。在社會分工愈來愈細的今天,人們對他人對社會的依存度也愈來愈高。助人也是助己,善在其中,樂在其中,受助者在物質上得到了援救,助人者在心靈裡得到了淨化,得到了快樂。
  連日來,從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一個扶貧幫困、捐衣獻款的熱潮,一顆顆仁慈的愛心雪中送炭,消融了冰封雪凍,溫暖了飢寒交加的人們。捐贈的善行,正是應了中華民族的一句老話:“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痒。當少壯之日,須念衰老的辛酸。居安樂之場,當體患難人景況。處旁觀之地,要知局內人苦心。”
  西北的一位山區小學教師給孩子們講過這麼個故事。一個山裡放羊的娃子,朝著跑散了的羊群喊道:“回來,快回來!”他的喊聲剛落,便從四面八方傳來萬山的回音:“回來,快回來!”放羊娃很好奇,接著又喊:“你是什麼人?”萬山也回問放羊娃:“你是什麼人?”放羊娃有些生氣,又喊:“你為什麼不回答我?”萬山也以同樣的回音反問了放羊娃。放羊娃甩了一下鞭子,憤憤地喊:“我討厭你!”萬山並不示弱,也回敬了一響鞭聲:“我討厭你!”
  放羊娃一整天都不痛快,回家后告訴媽媽,“四面八方都討厭我”。媽媽說:“不對吧,你對著大山喊一聲‘我愛你’,看看萬山怎麼回答。”第二天放羊娃對著大山一字一句地喊:“我———愛———你!”隻聽見萬山齊聲回應:“我———愛———你!”放羊娃聽了“咯咯”地大笑起來。聽故事的孩子們聽到這裡,也都“咯咯”地笑了。
  這一堂“愛心”教育課講得如此生動,它比任何說教都能打動人心。
  生活的邏輯亦是如此,你向社會付出了你的愛,你才會得到愛的回報。這便是“投之桃李,報之瓊瑤。”
  改革開放大大增強了我們的綜合國力,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升。但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地域行業的種種差異,人們的富裕程度不盡相同,特別是天災人禍,年年都給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群,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這就使那些困難的群眾更加“雪上加霜”。面對這個現實,一方面是政府以政策、行政等手段發展貧困地區的經濟,加大扶持幫助力度,從根本上改善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使貧者早日走出困境,實現相對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是全社會都要捧出愛心,伸出幫貧扶困之手,幫助災區和貧困人群。
  改革開放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先富一族”有了錢以后也有了一份社會責任,大興公益慈善事業,以感恩的心態,回報給了你財富的社會,當在情理之中。誠然富人要生活得體面,但開銷須有節制,花錢應該有度,不應追求奢侈,一味貪圖享樂擺闊氣。相反,在社會援助方面人人都應慷慨一點。我國目前有廣闊的救助空間,災區難民,老少邊窮地區,失學輟學兒童,孤寡老人等,此外全國尚有相當一部分人生活處於貧困線以下。這些人都是我們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度過暫時困難。古人說“有力量濟人謂之福。”俄國大作家果戈理說:“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對於懸殊的貧富差距,每個人都有縮小它的責任,都應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而不是背著手在那裡表示憂慮嘆息。伸出你的雙手,敞開你的心扉,多一些憐憫,多一些仁愛,如果你不只是打開了你的錢袋,而是捧出了你的“愛心”,那麼你將是幸福的,快樂的。


    《人民日報》 (2005年12月20日 第十五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