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引领绿色繁荣

 bdcxrh 2014-12-15
图文:科技引领绿色繁荣
鹤峰县农业专家大院强化科技服务纪实
    农村新报讯 图为:生物农药中心专家在中营镇指导绿色生物防控技术
    图为:经作所研究员邱正明在燕子镇指导高山蔬菜标准化种植
    图为:果茶所研究员龚自明在邬阳乡百鸟村指导标准化有机茶建园及茶苗移栽技术

    11月30日,省农科院果茶所研究员、鹤峰县农业专家大院茶叶专家龚自明,接到远在鹤峰的骑龙茶业公司总经理郭国的技术求助电话。12月1日,龚自明从武汉如约赶到骑龙茶业公司的茶叶生产基地,指导有机茶标准化基地建园、茶苗移栽,并向当地茶农讲解了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一个农户电话,就能请专家上门指导。这是鹤峰县农业专家大院快捷便民服务的方式之一。
    2008年,省“616”工程启动后,省农科院率先在恩施州搭建起“鹤峰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简称鹤峰专家大院)信息服务平台。并且与鹤峰共建专家大院,建立了完善的农技110热线咨询室、专家咨询室、分析诊断室、图书标本室、电教培训室。
    6年来,省农科院投资300多万元,与鹤峰共建专家大院,通过专家大院培训科技型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拓展农产品营销市场,提高了“三农”效益。

    科技培训新农民 推广农业新技术

    发展科技型农业,培育一批懂科技、会经营的科技型农民是关键。鹤峰积极探索培养机制,每年在全县范围内培养和筛选了120多名 “土专家”、“田秀才”担任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员,实行资金补贴奖励,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员直接培训农民。
    通过院县共建,省农科院安排经作所、果茶所、粮作所、质标所和生物农药中心等单位10多名专家,担任县专家大院的技术专家。经作所蔬菜专家邱正明研究员、郭凤领研究员、邓晓辉副研究员多次到鹤峰专家大院举办高山蔬菜、特色蔬菜和山野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
    据初步统计,6年来,开展高山蔬菜、特色蔬菜、魔芋、薇菜、茶叶、生物农药等科技培训290多期,培训农民4.1万人次。中营乡大兴河村二组农民黄兴艳,经过培训掌握了高山蔬菜种植技术,如今走上了靠科技种菜致富路。
    省农科院与专家大院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使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区比习惯施肥平均每亩增产59公斤,肥料利用率提高了6.7%,平均每亩地实现节本增收79.5元。
    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和农民增收工程,抓好关键技术和成果的引进推广。2011年至2012年,省农科院派出生态学博士陈磊夫,到专家大院指导鹤峰开展高山蔬菜基地实行生态恢复,同时指导全县建立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1个,推广高山蔬菜标准化栽培、葛仙米人工栽培和薇菜两段式育苗栽培等农业新技术16项。
    同时,重点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推广茶叶修剪机、茶叶采摘机、烟叶起垄机等新机具,提高重点产业机具配套率。
    今年,全县建成农机化科技示范点9个,为各类示范点配套新式机具600多台。

    示范引进新品种 创建特色新基地

    今年,中营乡黍子坪村引进白萝卜、甘蓝等新品种种植,亩均效益最高达3500元,比普通的高出1100多元。
    近年来,专家大院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模式,筛选了一批适宜鹤峰生长的粮油、蔬菜、茶叶等新品种大面积推广。省农科院经作所高山蔬菜专家邱正明研究员、郭凤领研究员,多次深入鹤峰专家大院和高山蔬菜基地进行技术指导试验、示范工作。6年来,省农科院与专家大院在鹤峰60多个村落实“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6万余亩,引进白萝卜、辣椒、甘蓝等作物新品种30多个。建成了燕子、中营两个万亩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全县高山蔬菜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鹤峰以龙头企业为牵动,狠抓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6年来,省农科院经作所蔬菜专家邱正明研究员、郭凤领研究员、果茶所茶叶专家龚自明研究员、生物农药工程中心研究员程贤亮研究员、曹春霞副研究员,先后多次到鹤峰指导建起了 “高原千亩高山蔬菜示范基地”、“燕子中坪薇菜示范基地”、“太平百万筒食用菌示范基地”、“走马万亩绿色有机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和“万亩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等20多个特色农业基地,占全县农业生产量的70%以上。
    目前,该县建设“万亩乡镇”9个、“千亩村”180个,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达110多万亩,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县”、“全国农业(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湖北省首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称号。

    培育壮大新龙头 致力拓展新市场

    为不断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省农科院科技处处长胡定金研究员多次深入鹤峰农业专家大院指导院县共建工作,同时深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指导标准化生产工作。与龙头企业实行扶持机制,农业专家大院专家对龙头企业一对一帮扶,积极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6年来,在省农科院和专家大院的长期帮扶下,该县已涌现出“长友现代农业股份公司”、“翠泉茶业有限公司”、“鑫农茶业有限公司”、“骑龙茶业有限公司”、“阳光农业有限公司”、“龙福茶业有限公司”、“金阳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雀语春茶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9家,特色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农民专业合作社287家,辐射带动6.68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长友”、“翠泉”、“白果”等9个产品获湖北省著名商标。61个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茶叶、箬叶、薇菜等特色产品自营出口量位居全省县市前列,其中“鹤峰茶”、“走马葛仙米”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登记”,8家企业19个产品获得QS认证,6家企业实现自营出口创汇,茶叶、箬叶、薇菜等特色产品自营出口量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该县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0多个城市设立农产品营销窗口,收集相关农产品价格信息,指导农产品规模生产;组建了一支1500余人的民间农产品经纪人贩运队伍在全国各地进行农产品销售。
    与此同时,省农科院加工所专家何建军研究员,多次深入鹤峰农业专家大院和葛仙米生产企业共同探讨葛仙米保鲜技术,并为企业提供市场营销信息。据介绍,今年,该县向国内外市场销售茶叶1.6万吨、高山蔬菜30多万吨、魔芋和箬叶等其他农副产品5万余吨,全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率已达68%以上。
    近几年,鹤峰县围绕脱贫奔小康主题,突出富民富县核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服交通、区位等诸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明显提速,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在产业发展方面,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茶叶、烟叶、蔬菜、林果、畜牧五大农业产业集群。2014年全县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达到110万亩,农民人均特色产业面积5.6亩,特色产业每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约7.9亿元,人平4100元以上。特色产业人均种植面积、农产品加工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位列全省前茅。 (孟祥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