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的魅力 爱心是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 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教师的爱更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种伟大的爱。因为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教师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和仰慕的心理,才会喜欢上教师所教的科目,才会听从教师的教导积极进步。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就会收到良好的德育和智育效果。 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算起来已经有17个年头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尝了不少,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至今难忘,是这件事让我真正体会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施以师爱是多么重要。 那一年,我第一次当上56个孩子的班主任,面对着刚从乡下转学来的高大、憨厚的五年级学生,我信心十足,凭着自己的牛高马大和凶神煞气的样子,教好这些学生不成问题。于是在工作中,我总保持着一种威严的姿态,以准军事化的管理方式要求着我的学生。可事与愿违,这些学生因刚转学,对新环境还不适应,刚开始对我的教育言听计从,但当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后,“违抗”命令的现象开始突现,我利用我自信的威严施以镇压。起初,学生迫于我的“威严”,当面平静了下来,但过一段时间后又旧病复发,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学生已经不把我的“圣旨”当一回事了,由平时的暗地发作上升到当着我的面故技重演。一天,正上数学课,当数学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时,几个调皮的“家伙”竟站到课桌上表演“节目”,弄得周围的同学哄堂大笑,数学老师批评他们,他们还做鬼脸。见到这样的情形,我气极了,没等数学老师下课走出教师,就冲进教室劈头盖脸地喝斥起他们来。现场很快就安静了下来,刚才很“神气”的几个同学见到我的凶样脸色也变得发青了。我心中暗喜,这回你们知道我的厉害吧,看你们今后还敢不敢捣乱。于是我又下了几道禁令后才走出教室。晚上,我去宿舍巡视纪律,当走到本班宿舍门外时,只听见我班几个“家伙”正在高谈阔论着白天发生的事。从他们谈论的话中,我听出他们并没有把我平时对他们的教育当成一回事,还说我对他们的喝斥是在发疯,是我有精神病。说什么我平时对他们的教育缺乏忍耐性,只会吼,不会关心、体贴他们,这样的老师不值得尊重。听到这样的评论,本来想再次发火喝斥他们的我愣住了,我难以相信我在学生的心目中会是这样的糟糕,难道我的教育方式真的有问题吗?我不得不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 其实,老师对学生的爱的表现有多种方式,我的做法也是从爱的角度出发的,但方法上却让学生无法接受,无法理解,反而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钉子,是最不受欢迎的人,反正他们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博得老师的欢心,学得好与否已经无所谓了。学生有了这样的叛逆思想,行为上就有出轨的现象,更不用谈学习了。我重新审视自己,觉得学生所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他们所作的一切其实不是想让我对他们引起重视,是在期待着我的爱吗?如果我再一意孤行,这个班的将来真的不可思议。从此,我默不做声地改变我的管理方式,有事无事都深入班级或宿舍与学生谈心,增强学生对我的信任。对班中的“调皮家伙”,我更是别出心裁,经常安排一些事情让他们去完成,树立起我对他们很重视了的形象。他们偶尔发生的违纪行为,我不再在大众面前大声喝斥,而是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与他们谈心,讲道理。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以理服人,学生很感动,也十分赞赏这样的教育方式,他们从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班的班风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变,值得庆幸的是本来特别讨厌语文的同学现又感兴趣了,在期末的测试中,他们还考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更何况身心处在发展变化尚未成熟的小学生阶段,他们不仅需要温暖、关怀、尊重、信任和理解,更迫切需要爱。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心付诸爱,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很容易使学生感动,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恋感,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的尊重和接受教师的教育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 重德博识,开拓务实,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更是我们的坚定誓言!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爱种在孩子们的心间,因为我知道: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