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古为徒·黄庭坚

 隨风飘逝 2014-12-15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诗歌与苏轼齐名,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书法上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黄庭坚出身于地方上的书香世家,二十多岁进士及第,但由于受当时党争的影响,仕途并不顺利,晚年多次被发配到湖南、广西等当时的边远地区,最后死于广西宜州的贬所。值得一提的是,黄庭坚是著名的大孝子,名列《二十四孝》之中。

黄庭坚的书法早期学习北宋初年的著名书法家周越,他后来一直很后悔,认为取法不高影响了自己书法的格调。中年受苏轼影响很大,一方面体现为同样取法颜真卿、杨凝式等,另一方面体现为直接取法苏轼。晚年自创新格,他自己反复表述对《瘗鹤铭》的推崇和取法,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这对其书法的笔画舒展、单字结构注重四面撑开有一定的影响,但《瘗鹤铭》字数少,作为摩崖石刻,笔画、结构都简单朴拙,其影响可能更多地是精神层面上的,而实际对黄庭坚晚年书法产生影响的应该还是颜真卿、柳公权。我认为,典型的黄庭坚楷书、行书是用颜真卿的圆劲笔法书写柳公权纵横聚散的单字结构,而辅之以《瘗鹤铭》的变化与神采。而黄庭坚的草书则主要是以同时代的一些书法家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张旭、怀素的大草书,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

黄庭坚对于书法上的创造是非常自觉的,在某种程度上他更像一个职业书法家,晚年可能就是靠书法谋生,他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行书、草书上。黄庭坚的行书面目较复杂,可以分为行楷、行草和一般的行书三大类,成就在同为“宋四家”的苏轼、米芾之间。黄庭坚的草书尤其是大草书在宋代是无与伦比的,足以接踵张旭、怀素,为并世草书尤其是大草书三大家之一。黄庭坚的各体书法中,不仅存在着中年和晚年的区别,同时在书写小字和大字时也有明显的区别,从而使其书法呈现出多样的形态。

传世的黄庭坚楷书主要可分为中年和晚年两个时期,呈现出一个从近似于苏轼而走向自身独特风格的趋势。中年时期的楷书主要渊源于二王、早期颜真卿而近似于苏轼,代表作有《王纯中墓志铭》、《徐纯中墓志铭》等,《徐纯中墓志铭》是其52岁时的作品(见附图1),笔法以侧锋切入为主,单字结构取横势,这些都和苏轼行楷书接近,但其纵向的英挺之气已有所表现,展示出他和苏轼不同的个人性格与书法风格。晚年时期的行楷书主要渊源于晚年颜真卿、柳公权以及《瘗鹤铭》而确立其自身独特风格,代表作有《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诗》等,《松风阁诗》笔法上表现出所谓的提按、顿挫、起伏、擒纵、抖擞等(见附图2),这正是黄庭坚自谓的“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我试着临习《松风阁诗》(见附图3),感受其变幻莫测的笔法和穿插有致的字结构、章法处理方法,但自觉难以追摹其灵动之气。黄庭坚和苏轼等宋代尚意派书法家一样,所写的楷书都有浓厚的“行书味”,这和严谨的晋唐楷书相比差别就很清楚了。从同为书写性的角度出发,苏轼、黄庭坚的楷书是动中求平衡,可谓举重若轻;晋唐楷书则是静中求平衡,可谓举轻若重,举轻若重相较于举重若轻难度更大。如果把魏晋楷书、唐代楷书和苏轼、黄庭坚的楷书作个比较,我有一个比喻,魏晋楷书像青春少女,质朴纯真中透出清丽洒脱,唐代楷书像端庄少妇,严词正色而不可犯,而苏轼、黄庭坚的楷书已近“徐娘半老”,在表面的恣肆猛利中却隐隐透露出些许颓唐。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黄庭坚的行书又可分为小字行书和大字行书,两者不仅是字体的不同,在书写风格上也有很大不同。黄庭坚的小字行书是其日常书写体,更多地流露出其自然个性的一面,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相对来说少了一些其他作品中常有的做作习气。和他的行楷书一样,黄庭坚的小字行书也呈现出一个从近似于苏轼而走向自身独特风格的趋势。中年时期,黄庭坚的小字行书多呈现出从王羲之到苏轼的风貌,如《王长者墓志铭》(见附图4)、《婴香帖》、《景道十七使君帖》等,我试着临习《王长者墓志铭》(见附图5)。晚年时期,黄庭坚的小字行书逐渐呈现出自身面目,即点画书写的抖擞、结构的穿插挺秀等,代表作很多,如《史翊正墓志铭》、《苦笋帖》(见附图6)等。黄庭坚的大字行书和他的小字行书在面貌上很不相同,一方面没有他中年那种与苏轼行书面目接近的近似于魏晋风流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和他晚年的小字行书不同,线条上更加润泽,点画内部的变化更多,代表作有《张大同乞书卷》、《寒山子庞居士诗》(见附图7)、《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跋》等。黄庭坚的大字行书比小字行书技术水平高,对后世的影响也更大,但我却更喜欢他的小字行书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自然真率。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附图4                    附图5                附图6                      附图7

黄庭坚的行草书传世作品不多,代表作为《花气薰人诗帖》(见附图8),其线条简洁流畅,颇不同于黄庭坚大草书中那种点画变化与线条缭绕之态,尤其是在单字结构上和他中年时期的行楷书、行书是一致的,和苏轼的行书也更相似,我也尝试临习了一遍(见附图9),感受其沉着而又洒脱的风格。有人把《花气薰人诗帖》划为黄庭坚晚年的草书作品,但我从风格上看它应该是稍早一些的作品。另外,《刘禹锡竹枝词卷》一般被划到大草书范围(见附图10),我认为它在笔法和单字结构上都和《花气薰人诗帖》接近,可以放到他的行草书系列中。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附图8                          附图9                     附图10

黄庭坚对于草书的学习用力最多,道路也最曲折,他自言早期学习北宋初年的著名书法家周越,中年后逐渐开始探索自身风格,而到了晚年,在充分消化、吸收怀素大草书的基础上,终于形成自己的线条圆劲、单字结构相互穿插、整幅章法狂放而沉着的风格,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代表作有《李白忆旧游诗卷》、《廉颇蔺相如列传》、《诸上座帖》等。《廉颇蔺相如列传》线条浑穆,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意味(见附图11)。《诸上座帖》是黄庭坚书写的禅宗语录,中锋、藏锋用笔,线条圆劲,起伏变化多端,点画组合精彩纷呈(见附图12)。我试着临习《诸上座帖》(见附图13),有意思的是,当我临习完正文后,在题款时有意以接近范本的笔意来写,但款中的十个字的前五个还有点范本的味道,后面五个字则回归自己的原形,尤其是最后签名的两个字完全是老样子了。写到这里,我想起以前一件趣事,有一次我晚上正练字时,董老师过来聊天,他顺手拿起我正在写字的毛笔就写了起来,我感觉他的第一个字和后面的字差别很大,我当时琢磨了一下,认为第一个字虽然是他写的,但实际是接着我的笔气的,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然我说出这个想法后,董老师对我有这样的想法很震惊、很蔑视,后来王老师听说后也对我的想法表示蔑视,我也只好接受他们的蔑视。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附图11                               附图12                        附图13

综合起来看,黄庭坚书法不仅功力深厚,同时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在执笔上,黄庭坚和苏轼手腕着纸好用侧锋取媚不同,他应该是悬腕,写大草书时很有可能是悬肘。在笔法运用上,黄庭坚主要是用中锋,加上他用的主要是软毫笔,这使其更注重点画内部的提按顿挫变化,有的研究者将其概括为“擒、提、宕、战、纵”等笔法,其中细节还可以再探索。黄庭坚和苏轼一样在书法创作时运笔都比较慢,追求点画线条的丰润、俊美,所以米芾评价说“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而他自己则以“刷字”为豪。黄庭坚的书法尤其是楷书、行书在单字结构上往往纵横开张,超出常规,这和苏轼书法单字结构横扁取势正相映衬,两人之间也曾互相讥诮,黄庭坚笑话苏轼的字如“石压蛤蟆”,苏轼则笑话黄庭坚的字如“死蛇挂树”。

黄庭坚书法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出,这就是他在处理单字结构和整幅章法时,不避触碰,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不避触碰解决了他所重视的“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的问题。黄庭坚在单字结构上注重穿插,不避触碰,往往同一部首甚至不同部首之间的点画之间勾搭纠缠,展现出高超的书法技巧和高迈的书法胆识,令人叹服。黄庭坚喜欢创作长卷的行、草书,这种形式更便于其在书法整体章法上的创新尝试,他往往打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界限,并且有意制造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纠结,邱振中曾经分析过历代书法名家的单字外接圆的重叠率,黄庭坚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他不但在单字结构内部不避触碰,而且在整幅作品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也不避触碰,这对于形成他独特的书法风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看到黄庭坚书法不避触碰,我联想到中国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不敢触碰的问题,有些人把它和东方人的体质、性情等联系起来,其实还是一个技巧不高、胆识不够的问题。

黄庭坚不仅在书法上成就卓著,同时在书法理论上也提出很多观点。黄庭坚在书法创作上有强烈的自我风格,这也是他的自觉追求,他曾作诗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他游于苏轼之门,但在书法上却能有意识地与其师拉开距离,实践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形成个人风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形成高雅的个人风格,黄庭坚在他关于书法的论述中,一再申述对“韵”的追求,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韵”,核心意思在于超出“法度”之外的趣味、天机,而就书法来说,它要求创作者具备高尚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在推崇“韵”的同时,黄庭坚激烈批评“俗”,他有一句名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俗”的根本意思就是同于流俗,而他提出的对治“俗”的药方就是多读书。从黄庭坚关于“韵”的正面申述和他关于“俗”的反面批评,可以看出他所认同的正是苏轼所开创的文人书法的审美情趣,这和“元四家”所代表的文人画的审美情趣是一致的。

黄庭坚的一生几乎与苏轼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和秦观、晁补之、张耒因同时游于苏轼之门,在政治倾向和学术旨趣上都接近,被时人称为“苏门四学士”。在政治上,黄庭坚和苏轼同属反对王安石“新党”一派的“旧党”;在诗文上,他和苏轼有同样的艺术主张,主张尚意、尚韵;在书法上,他早期曾效仿过苏轼,但以他的性格,很快就有意识地与苏轼拉开距离。在“苏门四学士”中,黄庭坚的年龄最大、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也最大,把他作为苏轼的学生来看待,实在是有点委屈了他。我们今天给苏轼配对,可能想到的是政坛上的王安石、司马光,也可能是学术界的程颢、程颐,可能苏轼自己配对的时候也想的是这些人,但实际上终生抵死与苏轼配对的是黄庭坚。就苏轼、黄庭坚两人的成就来说,苏轼博大,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而黄庭坚的成就主要就在诗、书法两个领域,从广度上讲,黄庭坚无法和苏轼相比,但就他所擅长的诗、书法两方面而言,与苏轼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却始终被绑在“苏门”,其幸乎?其不幸乎?

就书法渊源、地位、影响来比较苏轼和黄庭坚,苏轼更多地承继传统而开启新风,他的作品中有王羲之以来的旧传统,也有颜真卿、柳公权以来的新传统,在新、旧之际表现出一种自由洒脱的风貌,而黄庭坚的典型风格是颜真卿、柳公权以来的新传统,可以说他才是宋代书法的真正创立者,这有点和他在诗坛上创立“江西诗派”成为典型“宋诗”的代表相类似。纯粹就书法而言,无论是从点画、结构、章法安排上讲,还是从功力上讲,黄庭坚都在苏轼之上,但在书法史上黄庭坚的地位却在苏轼之下,其中原因颇为复杂,有人归咎为书法外的政治、文学等因素影响了对书法本身的评价,也有人认为苏轼的字大众化容易接受,而黄庭坚的字更多高难度技巧难以为一般人理解。对此我除了赞同上述观点之外,还有一点个人的浅见,写下来聊供批评。

我认为,黄庭坚的书法太认真,反过来说就是太做作、不自然。他的每一笔、每一字、每一行在书写技巧上都是复杂的,这造成一种情形,就是笔笔、字字、行行都认真、精彩,反而使书法的整体面目缺少点东西,这就是处处精彩最后反而难见精彩了。黄庭坚借鉴禅宗思想提出书法要“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但他可能太在意、太认真了,实际上一件书法作品整体上也要有“眼”,就是说一件作品中有的字精彩、有些字精彩、有些行精彩,但大多数字都是辅助,同样,一个字整体上也要有“眼”,就是说一个字中有的点画精彩、有的部首精彩,但大多数点画、大多数部首都是辅助,等等。打个比喻说,如同路上的行人很多,靓丽的也就那么几位,那大概才是禅宗“句中有眼”的真意。我在此斗胆妄评,黄庭坚实在是并未真悟禅理,在行书尤其是作为他书法典型风貌的大字行书创作上反而不如苏轼、米芾有天机,黄庭坚的书法太认真,没有“控制”之外的意外之笔,就这一点而言,他比不了张旭、怀素,也比不了苏轼、米芾,综合起来看,在“宋四家”中排名第二应是妥帖的。

黄庭坚以其杰出的书法成就在两宋之际名高一时,学习效仿的人很多,上至宋高宗,下至普通士人,但学黄庭坚书法而有成就的人极少,其中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他的书法个性特色太鲜明,使后人难以为继。后世学习黄庭坚书法最有成就的当数明代吴门书法家群体中的沈周、祝允明、文征明等人,沈周是著名画家,但他的黄庭坚书风的书法作品也颇有成就,他没有黄庭坚在点画荡漾、结构穿插上的超强控制能力,而是在质朴中略显奇崛(见附图14)。祝允明、文征明虽学黄庭坚,但不以形似为能,而是作为自己主导风格的辅助。现代书坛直接效仿黄庭坚的学者很少,但其线条中的提按、起伏等笔法以及章法上的以画入书等却被广泛接受,像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沙孟海等人在笔法顿挫和超长点画的使用上都有黄庭坚的影子,还有一些书法家吸收黄庭坚中锋提按、圆劲等笔法时有些过头,比如说,我老家安徽省的一些著名书法家都在点画形状上描头画角、在点画内部顿挫起伏以求变化,比较突出的有司徒越、李百忍、刘子善等人,这几位在世时往往都有“安徽一枝笔”之类的美誉。司徒越的作品太缭绕,一味绕圈子,有怀素的速度和黄庭坚的圆劲点画,但在笔法精到、字结构和章法变化等方面多有缺憾(见附图15);李百忍的作品通过线条的速度、力度的变幻,在某种程度上对线条缭绕有所补救,但笔法单调,字法、章法多做作,有发风使气之嫌(见附图16);刘子善的作品太抖擞,所谓的筋骨和圆劲的线条已经成为一种让人难受的做作(见附图17)。出现上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取法黄庭坚而不善变化有关,但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学问、境界,而这正是黄庭坚批评最多的“俗”字,学习最反对“俗”的黄庭坚的书法却成了“俗”,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与古为徒·黄庭坚

      附图14                  附图15                附图16                 附图17

黄庭坚的作品经历千年风雨,流传下来的真迹大概只有一百多件,其中墨迹本更少。2010年6月,北京保利拍卖公司以4亿多元的价格拍卖出黄庭坚的大字行书《砥柱铭》(见附图18),在当时创下了中国书法以至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格。《砥柱铭》是黄庭坚书写的唐代名相魏征的文章,全帖600余字,长度达到十几米,它在清代皇室收藏中被认为是伪作,近代流落到日本,后来又转到台湾。这次拍卖之前,一些学者,如台湾书画鉴定家傅申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应该是黄庭坚书法风格从中年到晚年变革之际的作品,这样就解释了其中笔法上出现的一些反常写法,从而认定其为真迹。《砥柱铭》的价格是目前为止中国书画的最高价,我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再出现像《砥柱铭》这样的书画拍卖品了,自然也很难有打破这个天价的可能性了。


与古为徒·黄庭坚
                                               附图18

中国姓李、王、张的都有一亿左右的人,这样的姓在人际凝聚上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了。黄姓在百家姓里算是一个不大的姓,反而更有凝聚力,出了黄庭坚这样的历史人物,后世黄姓人也以之为骄傲,书法界里也是如此。中国书法家协会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副主席黄绮,说是黄庭坚的后裔,担任过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自创书体名为“铁戟磨沙体”,他的字还是挺有功力的,也有自己的风格,就是一听到“铁戟磨沙体”就让人想笑。最近江西有个研究书法的学者叫黄君,也说是黄庭坚的后裔,他主编了《黄庭坚书法全集》,领着出版社等一起做了一件孝行,给书法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料库,黄庭坚泉下有知亦当欣慰。

 

参考书目:

1.   曹宝麟著:《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曹宝麟主编:《中国书法全集》第41卷(北宋名家),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版

3.   《黄庭坚书法全集》,江西美术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4.   《司徒越书法选》,安徽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5.   《中国现代书法选》第三集,河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6.   《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华严疏卷》,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7.   《宋黄庭坚书松风阁诗卷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版

8.   《黄山谷书李白忆旧游诗》,上海书店,1984年版

9.   《黄山谷书经伏波神祠诗》,上海书店,1982年版

10.  《黄山谷书华严疏寒山子庞居士诗》,上海书店,1988年版

11.  《黄庭坚书廉颇蔺相如列传》,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12.  《黄庭坚书诸上座》,巴蜀书社,1991年版

13.  《中国书法》1988年第1期(内含黄庭坚专辑)

14.  《中国书法》1996年第2期(内含谈黄庭坚)

15.  《中国书法》1996年第3期(内含谈黄庭坚)

16.  《中国书法》2001年第4期(内含黄庭坚专辑)

17.  《中国书法》2005年第5期(内含黄庭坚专辑)

18.  《中国书法》2005年第7期(内含黄庭坚材料)

19.  《中国书法》2008年第1期(内含黄庭坚材料)

20.  《中国书法》2008年第11期(内含黄庭坚材料)

21.  《中国书法》2010年第5期(内含黄庭坚专辑)

22.  《中国书法》2011年第8期(内含黄庭坚材料)

23.  《中国书法》2012年第4期(内含黄庭坚材料)

24.  《中国书法》2013年第2期(内含黄庭坚专辑)

25.  《书法》1984年第2期(内含黄庭坚专辑)

26.  《书法》1990年第1期(内含黄庭坚专辑)

27.  《书法之友》1993年第1期(内含李百忍专辑)

28.  《书法丛刊》第二辑,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内含黄庭坚材料)

29.  《书法丛刊》第十三辑,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内含沈周材料)

30.  《书法研究》1986年第1期(内含谈黄庭坚)

31.  《书法研究》1988年第2期(内含谈宋四家)

32.  《书法研究》1989年第4期(内含谈苏黄)

33.  《书法研究》1991年第3期(内含谈宋代书风)

34.  《中国书画》第十九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内含黄庭坚专辑)

35.  王中焰著:《“山谷笔法”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