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年前曾写出爆款祭文《妈妈》的 那位大校记者,昨天凌晨走了

 悟事人非 2023-12-21 发布于北京

今天一早,南京政治学院首届新闻系同学群传出噩耗:刘声东同学走了。不敢相信,他才62岁啊!直到看了北京西城军休第六休养所发的讣告,才确定是真的了,内心涌起无尽悲痛。

声东是我南政院新闻系的同学,虽比我晚几级,但年长我两岁,关系亲密。他原是31军新闻干事,后调入解放军报记者部当记者,在军报基层组当组长时,给我编过2篇大稿子。一篇是,2000年8月26日,在军报开辟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实践”系列专版第23期,以《经常性思想工作与经常性管理工作互补互利:“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增添新内涵;“四个报告一个依靠”步入新境界》为题,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我和傅开强、丁建民采写的集团军200旅做好“双四一”的经验。第二篇,是2000年7月3日,由声东编辑的我和郝传更、张念亮采写的通讯《两代人的探索——“模范指导员”刘永庆与儿子刘一关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话》在《解放军报》三版头条以半个版的篇幅刊登。声东为此配发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上求创新》的“编辑感言”。

我在26集团军担任主管新闻工作的副处长期间,多次邀请他到军里住几天,应该是2001年“五一”期间,他利用假期到潍坊军部待了3天,这3天也是一直下到驻潍坊附近的炮八师几个团队采访写稿子。回到北京后,这些稿子都陆续在军报刊出。

写了不少新闻名篇的声东,未曾想因一首诗的爆红成了“网络名人”。2014年11月16日,因思念过世不久的母亲,他夜不成眠。凌晨一点时分,起身拧亮台灯,翻开床头的笔记本,郁结大半个月的哀思爆发式地流泻于笔端:

“……再没人喊我'满仔’了,才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飘渺;再没人催我回家过年了,才感到我被可有可无了……母爱如天,我的天塌下来了;母爱如海,我的海快要枯竭了……”

刘声东没有想到,看似不成逻辑的喃喃自语迅速在微信、网络形成超过数百万的转载量。这位在传统媒体耕耘多年的老记者惊讶于新媒体、自媒体传播效率之时,亦为母子深情能够获得如此大规模的共鸣感到欣慰。

未有动机一说,也没想过发表,只是情之所至的自言自语抑或是对母亲亡灵的诉说——

妈妈

母亲虽只是一个平凡质朴的农村妇女,却是我情感世界的玉皇大帝。回家看母亲的次数屈指可数。写下这些文字,权作对母亲的思念和悔罪。     

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妈妈健在时/我远游了/我回来时/妈妈却远走了/这就是你不孝的儿子。  

妈妈生我时/剪断的是我血肉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壮/妈妈升天时/剪断的是我情感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哀。

妈妈给孩子再多/总感到还有很多亏欠/孩子给妈妈很少/都说是孝心一片。

妈妈在时/“上有老”是一种表面的负担/妈妈没了/“亲不待”是一种本质的孤单/再没人喊我“满仔”了/才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飘渺/再没人催我回家过年了/才感到我被可有可无了。

妈妈在时/不觉得“儿子”是一种称号和荣耀/ 妈妈没了/才知道这辈子儿子已经做完了/下辈子做儿子的福分/还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再轮到。

妈妈在世/家乡是我的老家/妈妈没了/家乡就只能叫做故乡了/梦见的次数会越来越多/回去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七 

小时候/妈妈的膝盖是扶手/我扶着它学会站立和行走/长大后/妈妈的肩膀是扶手/我扶着它学会闯荡和守候/离家时/妈妈的期盼是扶手/我扶着它历经风雨不言愁/回家时/妈妈的笑脸是扶手/我扶着它洗尽风尘慰乡愁/妈妈没了/我到哪儿去寻找/ 我依赖了一生的这个扶手。

妈妈走了/我的世界变了/世界变了/我的内心也变了/我变成了没妈的孩子/变得不如能够扎根大地的一棵小草/母爱如天/我的天塌下来了/母爱如海/我的海快要枯竭了。       

妈妈走了/什么都快乐不起来了/我问我自己/连乐都觉不出来了/苦还会觉得苦吗/连苦乐都分辨不出了/生死还那么敏感吗/连生死都可以度外了/得失还那么重要吗?

慈母万滴血/生我一条命/还送千行泪/陪我一路行/爱恨百般浓/都是一样情/即便十分孝/难报一世恩/——万千百十一/一声长叹/叹不尽人间母子情……  

声东退休前的职务是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记得他对我说过,自己这一生就是为新闻而生,为新闻而战斗!他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初衷!

声东,我的好兄弟,你是个优秀的记者,是个有情怀的军人,遗憾的是天不假年,走得太早了!愿你在天堂安息!

作者简介:

田兆广,1981年9月入伍,1987年3月入党,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历任战士、学员,军分区、团、师、集团军新闻干事,师理论、教育干事,团宣传股长,师宣传科长,集团军宣传处副处长、处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报》社记者、编辑,中共沂水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沂水县第十六届、十七届,临沂市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2012年3月退休。现定居济南。

从军三十载,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言论千余篇,作品曾在全军、全国获奖,五次蝉联原济南军区"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学术论文被收入大学军事新闻写作教程,先后采写、推出了20多个全军、全国重大典型。现受聘担任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济南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宣教团秘书长,济南市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成员,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国际会展片区党委党建指导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八届委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