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羽儿的私生屋

 阿蕼 2014-12-15
  既然讲到三国时期的崔琰,那我就干脆接着讲另一个三国帅哥的故事好了,他不但帅得够水准,而且还以另外三件特质被载入了史册:注解《论语》,倡导清谈和喜欢嗑药。无疑,这又是个毁誉参半的帅哥。
  这样的人物一般皆颇有传奇色彩,下面就请耐心听我细细道来——那个,刚从金佛山回来还没冻死的,专心点唉~!
  据史书记载,何晏,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今何南南阳)人。生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卒于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连生死的具体时间都记载得那么详细,可见是个大人物了,所以才留下了那么多的故事嘎!
  不过何晏的爷爷更是大得不得了的人物了!那就是何进——何大屠。熟读三国的人没有不知道他老兄的:如果说黄巾之乱是三国鼎立的导火索,那么国舅兼大将军的何进就算是分割天下的操刀人了。正是他在与十常侍的争斗中引进外援——董卓的野狼部队,在本来就气息奄奄的汉王朝软肋上又捅了致命的一刀。
  别看何进是个五大三粗的屠夫,他的后人何晏却出落得唇红齿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可能是隔代遗传吧,何进的妹妹就是个大美人,不然也不可能从一个屠户家的女儿一路飚升至皇后。
  何晏不仅人长得俊俏,而且从小就聪明伶俐。当初何晏的母亲被曹操纳为夫人,所以他自幼被曹操收养。曹操的几个儿子都很不错吧,不管是建安七子之首的曹植还是把汉献帝拽下位的曹丕,甚至战死沙场的曹昂,以及那个被小朋友当作学习榜样的曹冲(就是称象那个,是不是很怀念啊?哈哈)。可就这样,曹操还想着把何晏也收作养子,就像后来曹家的顶梁柱曹真一样,看来何晏果然聪明过人,招人稀饭啊!
  可人家何晏是有骨气滴!当时才七岁的何晏(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在地上用石头画了个圈,自己则站在圈里不肯出来,曹操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啊?谁欺负你啦?何晏说了,这是何家的地盘,我是何家的人!(这份执着来自一个年仅七岁的孩童,真是令人感叹)
  于是,曹操收养了这个不肯姓曹的孩子。等何晏长大了,曹操就把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许配给了他。(既然你不肯当我的儿子,那就当我的女婿吧,好歹也是我曹家的人)
  估计就是这段被收养的日子造就了何晏喜欢清谈,致力于玄学的研究,甚至被奉为玄学的开山鼻祖。魏晋风度由建安七子的慷慨激昂,肩担天下到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消极避世,这其中虽然的政治的因素,而何晏先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噢。
  总之,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他童年生活状况有绝对的关系。对于童年的何晏来说,曹操既是一种翼护也是一个阴影,可以想像,何晏体弱多病和喜欢玄虚,未尝不与他这段日子里的生活安宁却心灵压抑有关。
  而这段日子,不但造就了何晏的性格,更通过他的才华,使玄学影响了半个魏晋时代。张亮采先生的《中国风俗史。清谈》中就有评述:“清谈起于魏,正始于何晏、王弼之祖述老、庄。。。学者皆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辨而贼名检,行身者以。。。”于是,这种风气造成了陶侃之甓,温峤之裾,颜之推、王通之学问,刘伶之酒,嵇康之琴(突然看到嵇康了,好好,我明天就讲他!),谢安之东山居,谢灵运之登山屐。。。。。。在当时的高压统治下,清谈和玄虚,成为文人们既不同流合污又能明哲保身的最佳途径,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玩味的故事。
  下面言归正传。既然是曹操的养子兼女婿,何晏肯定是要站在曹氏利益集团的一边咯。他的母亲尹氏,被曹操娶为九夫人,他自己又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被封为“驸马校尉”,据考证以驸马称呼公主女婿还是自他而始。后来他成为曹爽(就是曹真之子,后被司马懿所灭)属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官拜吏部尚书。别看曹真还算个人物,可他儿子就整一个笨蛋,就如刚才所说,公元249年他被司马懿所杀,何晏先生也受牵连而大去了。。。
  何晏先生虽然最后死在不光彩的权利斗争的旋涡里,可他一生却是多姿多彩的。
  首先,何晏长得很漂亮,不但漂亮,而且很白,货真价实的白。当时有许多人都认为何晏面如傅粉是因为学女人擦了香粉的(估计那时候的男人有搽粉的习惯,因为漂亮也能当名人嘛),噫,说到这里我就有点怀疑潘安先生的小白脸是真白还是假白了,但人家何晏先生却是真的白,有人给证明过,那就是魏明帝曹睿先生。
  曹睿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甄洛(也就是传说中的洛神)的儿子啦!这样看来曹睿先生大概也是个帅哥,可能还有邹忌一样有喜欢比美的僻好(噢,想起来了,嵇康写完我写邹忌的故事好了)。总之曹睿先生对何晏的白很不服气。于是设了一个局来验证何晏先生到底有没搽粉。
  有一日天气闷热,曹睿偏偏急召何晏进宫。何晏满头大汗地赶来,却没什么事,曹睿只是准备了一碗热汤面给他喝(够毒!)。何晏一边吃一边用袖子擦汗,却仍然面容皎白毫无沟壑纵横的迹象,可见他确实是肤白啊!
  这下大家都服了,于是,何晏先生又多了个名字,敷粉何朗。
  人家长得是白,脑袋可不是白的,他可是玄学的开山鼻祖呢,对老庄自然颇有研究了。更妙的是,何晏先生居然用老庄的观点注解儒家经典《论语》。着实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对《论语。述而》“志于道”与《先进篇》“回也其庶乎屡空”二者之注,何晏对“道”的解释是“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对空”的解释是“空犹虚中”,这两个解释都出自于《老子》《庄子》的思想,“道”的注文得自于《老子》第二十一章及二十五章,而把“屡空”解释为“虚中”,这又是取自于《老子》第四章及《庄子。人间世》。最后大圣崽朱熹先生着实着不下去了,说“若曰心空,则圣人平日之言无若此者。且数数而空,亦不胜其间断矣。此本何晏祖述老庄之言。”意思是,这哪里是在注释《论语》啊,这整个是在弘扬老子的学说嘛。
  嘿嘿,在此不得不承认何晏先生有创意,给后世留下的这本《论语集解》,不管是研究儒还是道,都是获益匪浅的。而且,这本《论语集解》还被后被后世研究儒学的学者认为是对论语最好的注本之一。
  但是这位学识冲天,英俊儒雅的何晏先生,怎么就染上嗑药的坏毛病了呢?
  他嗑的什么药?不是摇头丸,而是五石散。五石散本来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是东汉著名内科大夫张仲景(怎么名字那么熟?噢对,大长今里经常提到他!)研制的,由石钟乳、紫石英、石硫磺、白石英及赤石脂组石,对治疗伤寒确实也有一定的效用。
  何晏先生从小身体就不怎么好,经常打针吃药,可不怎么的,他就迷上五石散了,没病也想吃,不然就浑身难受。《世说新语》里就记载了何晏先生嗑药的感受。“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昏,果然上瘾了。。。
  大家可别忘了,《世说新语》可是名人大全,就跟百晓生的《兵器谱》似的,里面的名人们怎么个打扮,大家也都争相模仿。于是,何晏先生的粉丝们也跟着嗑起药来。反正这一嗑就嗑了几百年,直到隋代还出了什么“解散方”,估计就跟现在的戒毒剂差不多。
  反过来想想,晋代人多半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雷,大概跟服食五石散也有关系吧。比如苍蝇骚扰他了,他竟然可以拔剑去追赶;就是说话,也要胡胡涂涂的才好,有时简直近乎疯狂。。。
  哎,所以明星人物们还是洁身自好的好,免得害了自己不说,还害了追星族们。
  何晏先生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唯一没有异议的就是他长得漂亮。总之,小白脸,玄学,《论语集解》,嗑药,就是这位帅哥的形象。
蝴蝶舞过这世界 发表于 2006-01-10 11:38 | 分类:卡啦啦的私生屋 | 评论: 7 | 浏览:4374


2006-1-9 星期一(Monday) 晴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到崔琰的漂亮,用了十二个字:“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看得出,崔琰的漂亮是因为内含着一种男人庄重的美——尤其是那四尺长的美髯须!
  崔琰这个人是三国时有名的谋士,后为魏王曹操延揽。曹操这个人其实模样长得并不丑,尤其是其轩昂的气度,隐隐间透出股王者之气。只是这一点曹操可能一直没意识到。话说有一次,匈奴派使者拜见魏王,曹操怕自己的形象震摄力不足,便对崔琰说:“今日你去扮一回魏王接见使者。”曹操自己则提刀立于崔琰身旁。
  接见完毕,曹操差人去问匈奴使者:“我们魏王仪态如何?”匈奴使者说:“魏王确实相貌堂堂,不过依我看,站在魏王身边的那个捉刀者,才是天下真正的英雄!”(匈奴人说话就是耿直!不动脑筋的说。。。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曹操的长相应该还颇合匈奴等蛮人的胃口。)
  看来崔琰先生漂亮归漂亮,可跟曹操一比,差距就出来了。谁听说靠脸蛋儿就可以把江山打下来的?英雄和帅哥,仅那骨子里透出来的王者风范,崔先生就学不来。另外想来,这崔琰也算倒霉的,长得一副英俊的容貌却被匈奴人看不惯,至而使漂亮的外表沦为花瓶。至于后来嘛,等到曹丞相想当真资格的魏王了,他却不识实务的表示反对,曹操先生只好把他给做了!唉。。。
  总之,我们又多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成语,代人操刀。
  这个故事短了点儿,明儿个讲个长的!哈哈哈~~~~
蝴蝶舞过这世界 发表于 2006-01-09 19:06 | 分类:卡啦啦的私生屋 | 评论: 2 | 浏览:249


2006-1-8 星期日(Sunday) 晴

  既然从潘安先生起头了,那我再接着讲与其同时代的另一位帅哥——卫玠先生。对,看杀卫玠说的就是他的故事了!
  卫玠,字叔宝。他爷爷就是《三国演义》里那个杀了邓艾邓忠父子的卫瓘先生。卫玠先生从小就长得漂亮,风神秀异,坐着马车行在街上,洛阳居民都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看来当时的人的确有欣赏帅哥的爱好。
  八王之乱前,也就是白痴皇帝司马衷还活着的时候,贾南风兴风作乱,卫玠一家子遭到楚王司马玮的屠戮。卫玠那时正好病了,住在医生家,所以保住了小命。还真得感谢那位医生,不然历史上就少了个漂亮人物了。
  卫玠先生病还没好,司马玮就跨台了,被司马玮血洗了的卫家当然要平反咯,只可怜卫玠先生小小年纪,就经历了骨肉分离,阴阳永别的悲怆,真是命运多舛啊。
  没安稳几天,八王之乱就把西晋政权又闹成糨糊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乘机进入中原,也即历史上的五胡乱中华。天下大乱,洛阳因为靠近胡人的地盘,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卫玠费尽口舌终于说动母亲南下,可他兄弟们就是不肯走,后来死在了匈奴人手里——看来卫玠先生还是个有点智慧的银。。。
  一家子跑到江夏,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卫玠先生的老婆乐女士经不住旅途劳累,竟然死了。。。(大概是热死的)可叹的是,乐女士尸体还没冷,征南将军山简就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了,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了他。卫玠只好带上新老婆继续往东行,一直来到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见卫玠先生长得又帅,还能言会道,很是器重他。可人家卫玠却不买帐。只因卫玠先生觉得王敦这个人实在是野心勃勃,将来定会惹出乱子来。事实证明,卫玠先生不仅人帅头脑发达,眼睛更是雪亮,王敦后来果然学起曹操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哪知道不仅诸侯不太听话,连天子都是不好挟持的。最后晋明帝司马绍亲自带兵讨伐王敦先生,还把王敦给活活气死了。
  因为卫玠只好再次转移,投奔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先生的“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而江东的父老们,听说来了个大明星,奔走相告,人山人海的围观卫玠先生,搞得卫玠先生连腿都迈不开。这个要签名,那个要合影,这个问卫玠先生对建业的印象,那个问感情经历。。。这么一累,居然把美男子卫玠先生给活活累死了!(也可能是给踩死的,或捏死的)总之,历史上又多了个典故——看杀卫玠。由此我们得出经验,粉丝追星的时候应该文明一点,千万别把偶像给看死了!
  其实卫玠先生一生,在政治上没什么作为,也没有为中国的文艺或科技发展作出过贡献,军事方面更是连枪都没碰过。可就是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
  可是,卫玠先生虽然没什么大的作为,他的清谈功夫还是不错的,曾凭一条舌头,把当时的清谈高手王澄(小名平子)说得云里雾里,从此对他佩服到五体投地。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平子有断袖之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卫玠这个魏晋时代的第二美男子(第一当然是潘安咯),一是长得帅,很会说话,二是脑袋瓜也挺聪明的,看得准形势,保得住身家性命。只可惜身子骨太弱,被追星族们围一次就给累死了。看来长得帅,也要多煅炼煅炼身体才好啊!
蝴蝶舞过这世界 发表于 2006-01-08 15:43 | 分类:卡啦啦的私生屋 | 评论: 2 | 浏览:791


2006-1-5 星期四(Thursday) 小雨

  这段时间比较闲,所以也看了不少闲书,其中大部分还是有历史背景的,:P,所以偶决定从今天起,给姐妹们讲些帅哥的故事,娱乐大众嘛!故事稍长了些,那个对文字抗拒的某人注意下自己的耐心哈!
  我的第一位出场人物,当然是要能在美色上流芳万世的,他就是鼎鼎大名、家喻户晓的美男子——潘安了!其实他本来叫潘岳来着,也不知咋整的就被传成了潘安了,“掷果盈车”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那我就从他开始了,谁叫他人气最旺呢?
  潘安,西晋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多好听的小名啊!因为他帅得有名堂,所以后世的文人经常拿他的小名“檀奴”来形容长得帅的男子,于是,“檀奴”或者“檀郎”便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南唐后主李煜在《一斛珠》里就有写“嚼烂红茸,笑向檀郎唾”的词句,意思是嚼烂了槟榔,往男朋友身上吐着玩!
  潘安年轻时,闲着没事就去洛阳城外玩户外,背着驴行的大背包经过大街的时候,姑娘们争相向他丢水果,害得他的背包越来越重,差点被压死!从此,潘安再也不大白天出游了,慢慢养成了流连夜店的毛病(我猜的)。
  潘安不仅人长得帅,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的时候便被乡里称为“奇童”,后来还被列入名人大全。当名人就是有好处,皇上一时想不起来派谁去当地方官时,顺手一翻名人大全,就把他给发掘出来了。
  可惜老天爷总不会让一个人生活得十全十美,潘安先生虽然人长得帅,文章写得好,可是官运却不怎么亨通。官没当几天,正好遇上晋武帝司马炎先生下乡耕田,与民同乐嘛!皇上九五之尊亲自插秧作秀,大臣们当然要歌功颂德了。那时候的文人也真来事,司马炎先生裤腿还没挽好,马屁文章就雪片般纷纷送到他老人家跟前了。司马炎先生自然没功夫下田了,他要支持一下文化活动嘛。于是司马炎先生就坐在田埂上仔细阅读,越读心里越舒坦,不觉天就黑了。辛苦了一天,他当然需要喝点小酒滋润喉咙,看看歌舞养养眼了。吃着喝着吧,大臣们就说了,请陛下对今天的文章做个评价。当然了,皇上可是文坛领袖,谁好谁差他说了算。也不知道是不是酒喝多了的缘故,他顺手就把摆在最上面的潘安的文章给拿了出来。潘安心里那个高兴啊:嘿嘿,最后一个交卷,想不到还得了第一名!其他人的气倒是可想而知了,人家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才折腾出来的文章,还指望着靠它飞黄腾达的,竟然被潘安这个临时凑数的家伙拔了头筹。
  潘安这下好了,得罪了一批人。大臣们就联名到司马炎那儿告了一状,告什么呢?总不至于告人家长得帅嘛,他们就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就像现在的时尚美女总被人骂风骚一样。司马炎可不傻,总不能为了一个人得罪一批人啊,他就撤了潘安先生的职,把他赶出了朝廷。
  失了业的潘安只好赋闲在家,这下洛阳的姑娘小姐们可高兴了,天天有帅哥养眼啊。就这样被女士们欣赏了十年后,司马炎先生也死翘了,而那些曾经排挤过潘安先生的大臣们,退休的退休,作古的作古:潘安先生又终于被朝廷重新录用了。这点不得不佩服他,对于打击他的那些大臣们,潘安也没计较着怎么去报复,就算报算也不是人家对手啊,所以干脆就跟你们比命长!怎么着,你们都完蛋了,我还活着,有机会再爬起来就是。只凭这点,我就算赢了!哈哈!
  潘安先生被重新录用,开始是当河阳县的县太爷,当得还颇有政绩。后来更是像坐电梯一样平步青云,直到元康六年,终于做到顶了,被任命为京官,又回到洛阳。当年送水果的姑娘们现在也快成老大妈了,听说潘帅哥回来了,赶紧带着自己的女儿到大街上一睹旷世美男的风采,哪知道洛阳新一代的女孩子们全都撇了嘴:老妈啊,这就是你说的帅哥?你们这代人审美观真是有问题。
  哎,这哪里是审美观的问题,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翩翩美少年如今早就鬓发花白了。时间啊,真是无情,不是代沟无法跨越,都是时间惹的祸。
  白了头的潘安,一回到京城就开始趋炎附势了,成为外戚集团的铁杆参谋。当时的皇帝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的,明知道司马衷先生大脑有问题,却偏给他取个“惠帝”的称号,古代文人们捉弄起人来,也真够损的。
  司马衷大脑有问题,可他的老婆贾南风女士头脑却很发达,自己没生出儿子来,所以一心想把当朝太子给做掉。这时就轮到潘安先生妙笔生花了,当年使他阴沟里翻船的家伙,现在要靠它讨好权贵了!
  潘安先生按照计划,写了一篇草得不能再草的狂草,估计堪与草圣张旭那篇酒醒后自己都不认得的狂草媲美。接着贾南风女士派人先灌醉太子,再拿着那篇狂草让太子抄了一遍。太子醉眼模糊,根本分不清纸上写啥内容,就照着笔画乱描了一通。然后我们的潘安先生就占着自己模仿笔迹的功夫了得,在太子抄的内容上添添改改,于是,一张不知所云的东西就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反正司马衷也是个白痴,又有贾南风的唆使,可怜的太子就这样送了命。
  可是司马衷弱智,其他的皇族可不傻啊,大家都等着找机会把白痴皇帝做了呢,现在终于找到借口了!于是,赵王司马伦先生以为太子报仇为名,联合另外七位司马家的皇族一起发动了兵变,史称“八王之乱”。贾南风女士撒泼耍阴有一套,潘安先生笔杆子动得挺溜,但都不会打仗啊。很快,八王的军队就杀进了皇宫,先是趁乱不小心砍了白痴司马衷,然后又大义凛然的除尽贾氏一党,潘安先生也跟着倒了霉。
  潘安先生从前就因为第一美男子的称号得罪过长得也非常帅的孙秀先生,就是那个为了大美人绿珠小姐砍了大富翁石崇,最后绿珠也跟着跳了楼,人没得到却落个骂名的孙秀。孙秀不仅喜欢美女,而且还是司马伦的boyfriend,这下潘安先生算是死定了。可怜的是,他无辜的老母亲跟一家人也跟着满门抄斩。呜呼,早知落得这样的下场,还真不如归隐山林的好。
  其实八王之乱本来就是各有所图,是皇族中的利益再分配,可潘安偏要凑热闹,最后落个为虎作伥的恶名。真是有损他那张漂亮的脸。
  不过潘安先生的文章写得确实不错,在文学史上还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他最擅长的就是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大概现实中也是个忧郁的美男子吧。但在生活中,潘安先生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后来杨氏于元康八年去世(幸亏死得早,不然要一起被砍!),潘安还为她写了不少的悼亡词:“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途,重坏永幽隔。。。。望庐思其人,回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
  可惜佳人难求,其人功利心又太重,放不开“浮云”,最后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