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

 学中医书馆 2014-12-16
头痛

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一般由外邪致病者,为外感头痛;
由脏腑内伤致病者,则属内伤头痛。西医的感冒、鼻炎、三叉神经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神经血管性头
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等,如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头痛治疗的诊断要点
 临床凡以头痛为主证者,即可诊断。
 由外邪致病,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常伴有表证和外邪犯肺的症状者,为外感头痛;头痛反复发作,病势较缓,时作时止
者,则属内伤头痛。
 大抵痛在头后部,下连项者,为太阳经头痛;痛在前额及在眉棱等处者,属阳明经头痛;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者,
为少阳经头痛;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者,则属厥阴经头痛。
头痛治疗的辨证分析

头痛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一般外感头痛,为时短暂,多由风邪为主,但必须注意分析其挟寒、挟热、挟湿;内伤
头痛以气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致病为多见,为时较久,有虚有实,或虚中挟实,错综复杂。如血虚夹肝阳,肝阳
挟痰浊,气虚夹瘀阻,内伤夹外感者,必须分清主次,明辨标本,施治方可中的。
对外感头痛,治以祛邪为急;内伤头痛,以补虚扶正为先;本虚标实者,或先以治标,继则扶正,或标本兼顾,当因证制
宜。
头痛治疗的辨证论治
Ⅰ.外感头痛
风寒型头痛
【证见】 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
【方药】
1.主方川芎茶调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川芎lO克,荆芥、防风、白芷各12克,细辛5克,羌活lO克,蔓荆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者,可加吴茱萸10克、法半夏15克、藁本12克。
2.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头痛煎剂(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川芎、白芷、赤芍各15克,羌活12克,细辛3克、延胡索10克,三七粉6克(冲)。水煎服。
(2)川芎止痛汤(《新中医》)
处方:川芎20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全蝎10克,荜茇12克,蜈蚣2条,天麻10克,细辛5克。水煎服,每日1~2剂。
(3)白芷止痛汤(《湖北中医杂志》)
处方:羌活9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柴胡6克,吴茱萸6克,珍珠母24克,葛根24克,白芍15克,
细辛3克,甘草3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风热型头痛
【证见】 头痛而胀,其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1.主方芎芷石膏汤(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白芷12克,川芎9克,菊花15克,石膏30克,羌活10克,桑叶15克,藁本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热盛者,加黄芩、栀子各12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
2.中成药清眩丸,每次2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川芎石膏饮(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川芎6~25克,白芷6一15克,细辛2—6克,菊花9—25克,生石膏9—45克。水煎服。
(2)川芎三白汤(《山东中医杂志》)
处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白芍30克,白蒺藜15克,菊花10克,蝉蜕12克,地龙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钩藤15克,
甘草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风湿型头痛
【证见】 头重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苔白腻,脉濡。
【治法】 祛风胜湿。
【方药】
主方姜活胜湿汤(李呆《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姜活10克,川芎6克,蔓荆子、藁本、藿香各12克,防风、独活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Ⅱ.内伤头痛
肝阳型头痛
【证见】 头痛而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舌质红,苔白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 平肝潜阳。
【方药】
1.主方天麻钩藤饮(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处方:天麻10克,钩藤18克,石决明30克,夏枯草12克,菊花15克,夜交藤30克,黄芩12克,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牛膝
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脑立清,每次10粒,每日2次。
(2)天麻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止痛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生石膏、石斛各25克,白芍、菊花、栀子、红花各15克,郁金、僵蚕各10克,蔓荆子、炒枣仁各20克,龙骨30克,夜
交藤50克。水煎服。
(2)抗痛灵汤(《福建中医药》)
处方:川芎20克,白芍25克,白芷15克,全蝎末2克(冲服),钩藤30克,石决明50克(先煎),香附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

1剂。
(3)平肝清脑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生白芍20克,生龙牡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白蒺藜12克,钩藤12克(后下),川芎10克,白菊花10克,生地黄
15克,川楝子12克,枸杞子15克,麦芽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肾虚型头痛
【证见】 头痛且空,伴有眩晕,腰酸痛,疲乏,耳鸣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 养阴补肾。
【方药】
1.主方大补元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18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杜仲15克,白芍12克,女贞子15克,甘草6
克。水煎服。
若肾阳不足者,可加熟附子10克、肉桂5克、巴戟天15克。
2.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巴戟补肾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广安头痛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女贞子、旱莲草、茯苓各15克,山萸肉12克,菊花9克。水煎服。
血虚型头痛
【证见】 头痛且晕,午后较甚,神疲乏力,心悸,面色少华。舌淡,脉细。
【治法】 补养阴血。
【方药】
1.主方加味四物汤(尤在泾《金匮翼》)加减
处方:当归12克,熟地黄15克,川芎6克,白芍15克,菊花12克,蔓荆子12克,党参15克,何首乌18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当归补血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当归养血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养血祛风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当归、川芎各30克,蔓荆子、辛荑花各10克,细辛5克。水煎服。
(2)补血活血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2克,赤芍18克,白芍18克,川芎10克,熟地黄20克,红花10克,细辛5克,丹参20克,三七末3克(冲
服)。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3)养血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5克,赤芍15克,川芎40克,黄芪40克,牛膝5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
次服,每日l剂。
痰浊型头痛
【证见】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 化痰降逆。
【方药】
1.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程钟龄《医学心悟》)加减
处方:法半夏15克,白术12克,天麻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蔓荆子,蒺藜各10克。水煎服。
若痰浊化热者,可加黄连10克、竹茹12克。
2.中成药复方天麻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胡氏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天麻、陈皮各4.5克,钩藤、杭菊、炒白术、法半夏、白芷各9克,当归、川芎、茯苓各6克,细辛2.4克,生姜3
片,水煎服。
(2)头痛汤(《湖北中医杂志》)
处方:法半夏10克,白术10克,僵蚕10克,白附子6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蜈蚣2条,全蝎10克,甘草6克。加
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每日分3次服,每日1剂。
瘀血型头痛
【证见】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药】
1.主方通窍活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当归、赤芍各12克,桃仁、红花、川芎、白芷、生姜各10克,丹参15克,牛膝12克,五灵脂lO克。水煎服。
疼痛较甚者,可加全蝎、蜈蚣各5克,地龙12克。
2.中成药

(1)正天丸,每次1包,每日2次。
(2)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头痛神效丹(陈宝田《时方的临床应用》)
处方:川芎15~20克,白芍10—20克,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防风、姜活、白芷各10克,独活6克,鸡血藤30克。水煎
服。
(3)脑宁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赤芍30克,川芎30克,水蛭10克,白芷10克,蒿本10克,红花10克,细辛10克,白附子5克,羌活10克。水煎2次分2次
服,每日l~2剂。头痛消失后,再服2剂巩固疗效。
(4)头痛停糖浆(《中医杂志》)
处方: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黄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
下),刺蒺藜10克,菊花、秦艽各10克。加水1 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溶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l剂。12~15日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头痛治疗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吴茱萸适量研末,用醋或凡士林调如软膏,于晚上敷贴于涌泉穴,次日除去,连贴10~15次。主治肝阳头痛。
(2)当归、川芎各12克,香附9克,食盐30克,.共研成粗末,炒热,用纱布包裹,外敷于头痛处。主治瘀血头痛及头痛日久
者。
2.针灸疗法
(1)体针:外感头痛,可按头痛部位取穴:①前额痛:近取印堂、攒竹,远取合谷、内庭;②侧头痛:近取太阳、悬颅,远
取外穴、足临泣;③后头痛:近取天柱,远取后溪、申脉;④头顶痛:近取百会,远取太冲、内关、涌泉。
内伤头痛,也应分别不同情况取穴。①肝阳头痛:取风池、百会、太阳、太冲;②气血不足头痛:取百会、气海、肝俞、脾
俞、肾俞、合谷、足三里。
一般外感头痛、肝阳头痛针刺用泻法;气血不足头痛用补法,并可加灸。
(2)皮肤针:用皮肤针重叩太阳、印堂及头痛处出血,加拔火罐。适用于外感头痛及肝阳头痛。
(3)耳针:选枕、额、皮质下、神门。每次取2~3穴。留针30分钟,或埋针3—7日。顽固性头痛可用耳背放血法。
3.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4.饮食疗法
(1)夏枯草煲瘦肉:夏枯草20克,猪瘦肉适量。同煲汤,去渣饮汤食肉。主治肝阳头痛。
(2)川芎白芷炖鱼头:川芎6克,白芷9克,鳙鱼头1个。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饮汤食鱼头。主治血虚、瘀血之头
痛。
(3)当归生姜炖羊肉:当归3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食。主治血虚头痛。

5.预防调护
 注意预防外邪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适当调剂作息时间。
 头痛患者,宜禁烟酒。肝阳上亢者,忌吃公鸡、猪头肉、虾、蟹。因痰浊所致者,饮食宜清淡,勿进肥甘之品。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头痛的病因较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病机多
因风寒湿热等邪外侵,风阻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因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
脑神失养等所致。
1.疏风活血汤治慢性头痛
[配 方] 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O
克,白芷10 克,鸡血藤2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活血,疏风,上痛。用治各种慢性头痛。
2.芎芷二陈汤治头痛
[配 方] 川芎9克,白芷9克,升麻9克,麻黄9克,姜半夏10 克,天麻10克,荆芥穗10克,陈皮12克,茯苓12
克,生甘草6克,蜈蚣2条。
[制用法]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小儿量酌减。
[功 效] 祛风解表,除湿化痰,疏通经络。用治外感所致痰湿 内停、寒邪凝滞、气郁血瘀所引起的头痛。
3.大黄苏打片治疗血管性头痛
[配 方] 大黄苏打片。
[制用法] 大黄苏打片7—10片,空腹服,每日2—3次,以出现轻度腹泻为度。
[功 效] 大黄苏打片含有大黄粉、碳酸氢钠、薄荷油等,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便秘等。大黄苏打
片具有扩张血管、改变血液PH、减少血黏度,从而对血管性头痛起到治疗作用。可使头痛在1小时内减轻,1—8
小时内消失。
4.白果治疗头痛
[配 方] 带壳生白果20克。
[制用法1将生白果捣裂,去膜及胚芽,人砂锅,加人水500毫升,水煎,1天分 2次服完。
[功 效] 补肾益肺,扩张脑血管。治疗脑血管硬化性头痛、头晕。

5.大黄细辛塞鼻孔治疗头痛
[配 方] 大黄、细辛各6克。
[制用法] 以上研细奉,左侧头痛塞左鼻,右疼塞右鼻。
[功 效] 散寒化痰,通窍止痛。治疗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
6.草决明治疗头痛
[配 方] 草决明60克(炒)。
[制用法] 研为末,用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换。
[功 效] 清热明目。治疗肝火上炎、风热外袭所至头痛、眩晕、目赤。
7.川芎茶叶治疗头痛
[配 方] 川芎9克,茶叶6克。
[制用法] 水煎服。也可川芎加下列之—;加当归18克,治疗血虚头痛;加香附3克,治疗气郁头痛。
[功 效] 活血行气,散风止痛。治疗头痛。
8.荠菜花治疗头晕、头痛
[配 方] 荠菜花不拘量。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清热凉血。治疗头痛、头晕。
9.山豆根治疗热症头痛
[配 方] 山豆根9克。
[制用法] 研末,用香油(或菜油)调,涂两太阳穴。
[功 效] 清热解毒,止痛。治疗热症头痛。
10.米醋治疗头痛
[配 方] 米醋适量。
[制用法] 将醋放置锅内煮沸,趁热气出时将头面伸向蒸气中,以蒸气熏头面,其痛可止。
[功 效] 散风止痛。用于外感头痛。
11.芹菜香菇治疗头痛
[配 方] 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
[制用法] 按家常做法佐餐食用。
[功 效] 平肝潜阳。适用于伴有眩晕、耳鸣、急躁等肝阳上亢的头痛。
12.荞麦陈醋治疗偏头痛
[配 方] 陈荞麦30克,陈醋适量。
[制用法] 将荞麦放入锅内炒至老黄色,加醋再炒,然后取出用醋调成稠糊,装布袋趁热敷额上发际处。冷后炒热
再敷之,至鼻子流黄臭涕停止。
[功 效] 祛风,活血止痛。用于治疗鼻窦炎、鼻炎、鼻寒引起之偏头痛。
13.蚕沙石膏醋调治疗头痛
[配 方] 蚕沙15克,生石膏30克,米醋适量。
[制用法] 将前2味研为细末,加醋调成糊状,敷于前额,痛止 去糊。
[功 效] 清热,利湿,止痛。用于发热、头昏、头痛如裹。
14.公鸡血治贫血型头痛
[配 方] 公鸡血15克,金花果10克,双勾10克。

[制用法] 将2味药先煮20~30分钟,放人鸡血煮5--6分钟即 可,用2—3滴为引,每日服1次。
[功 嗷1适用于妇女产后失血过多引起的头痛,也可用于贫 血引起的头痛。
15.藁本菊花治前额痛
[配 方] 藁本4.5克,菊花6克,薄荷4.5克,鲜石斛6克,黄 芩6克,甘松3克,淡豆豉6克,大葱白9克。
[制用法] 水煎,日服2次。
[功 效] 用于前额痛。
16.老鹰麻雀治头痛
[配 方] 老鹰1只,母鸡1只,麻雀5只,天麻30克,制附片 3克,党参20克。
[制用法] 前3味去毛去内脏,洗净,将麻雀及3味药置人鸡 腔内,鸡置老鹰腔内,用线缝合,加水炖至肉烂,汤
分3次,1日内 服完,肉随意食之。
[功 效] 补气益髓。用治头痛久治不愈者乙
17.地肤子川芎治偏头痛
[配 方] 地肤子50克,川芎15克,菊花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1日3次。
[功 效] 清头明目,散瘀止痛。用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18.明天麻双钩藤治偏头痛
[配 方] 明天麻15克,双钩藤12克,白芷6克,炒全蝎4克,蒿本12克,僵蚕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
刺蒺藜12克,桃仁9克,熟附块5克,三七(打)4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搜风通络,化瘀止痛。用治偏头痛(神经性血管性头痛)。
19.川芎白芷治偏头痛
[配 方] 川芎50克,白芷50克,炙远志50克,冰片7克。
[制用法] 共研极细末,瓶装密贮勿泄气。以绸布或的确良一小块,包少许药未,塞人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孔,
左侧头痛塞有鼻孔。
[功 效] 养血活血祛风,芳香开窍醒脑。用治偏头痛。
20.全虫末治偏头痛
[配 方] 全虫末。
[制用法] 以全虫末少许置于“太阳穴”,以胶布封固,每日1换。
[功 效] 祛风平肝,解痉定痛。用治偏头痛,
21.黄芩生军治偏头痛
[配 方] 黄芩3克,生军(研)9克。
[制用法] 和白酒1小碗煮服。
[功 效] 适用于偏头痛属热者。
22.荆芥穗治偏头痛
[配 方] 荆芥穗适量。
[制用法] 将荆芥穗研细末内服。每日3 次,每次15克,热水冲服。
[功 效] 本方有发汗解热作用,对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无副作用。
23.白芷治感冒头痛
[配 方] 白芷9克。
[制用法] 水煎分2—3次服。或研末,每服3克,1日3次。

[功 效] 用于偏头痛及感冒头痛。
24.川芎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配 方] 川芎30克,白芷30克,全蝎12克,细辛10克。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分装3克1包,日服3次,每次1 包,温开水送服。
[功 效] 本方对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引起的偏头痛疗效显著,对单侧或双侧头痛如刀割,头痛连目、连
牙、连耳也有一定的效果。
25.蔓荆子治头痛
[配 方] 蔓荆子10克,野菊花12克,草决明18克,香附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 效] 本方疏风清热,清利头目,治疗风热上攻,头痛目眩,面红耳赤,口干舌燥等症。本方药性偏寒,脾胃
虚寒者不宜长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