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酸

 学中医书馆 2014-12-16

吐酸

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随即咽下者,称为吞酸;不咽下而吐出者,则称吐酸。一般地说,吐酸是泛吐酸水的症状,常与胃痛
兼见,但亦可单独出现。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病、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
吐酸的诊断要点
 临床以酸水由胃中上泛,、或随即咽下,或由口中吐出等症状为特征。
 常与胃痛、暖气等兼见。
吐酸的辨证分析
本证多由肝气郁结,胃气不和而发,这是发病机理的重点。其中有偏寒、偏热之差异。属于热者,多由肝郁化热而致;属于
寒者,可由寒邪犯胃,或素体脾胃虚寒而成;饮食停滞之泛酸噫腐者,是由食伤脾胃之故。临床首当辨寒热,治疗宜泄肝清
火或温养脾胃,并可适当加入海螵蛸、煅瓦楞子等制酸药。
吐酸的辨证论治

热证
【证见】 吐酸而并见心下烦,咽干,口苦,苔黄,脉弦数。
【治法】 泄肝清火,苦辛通降。
【方药】
1.主方左金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味
处方:黄连12克,吴茱萸9克,海螵蛸15克,竹茹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左金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2)陈香胃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制酸散(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
处方:海螵蛸9克,木贼草18克(微炒),川贝母9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早晚各1次。
寒证
【证见】 吐酸并见胸脘胀闷,嗳气,口淡,苔白,脉弦缓。
【治法】 温中散寒,和胃制酸。
【方药】
1.主方香砂六君子汤(陈修园《时方歌括》)加味
处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砂仁6克(后下),木香6克(后下),藿香12克,吴茱萸9克,神
曲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香砂六君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气痛散,每次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海砂散(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
处方:海螵蛸120克,砂仁30克,共研末,每服3克。
吐酸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热证加刺阳陵泉,用泻法;寒证用补法,并加艾灸。
2.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3.饮食疗法
(1)凤凰衣粥:鸡蛋壳若干,去内膜洗净炒黄研末,每次6克加人热粥中服食。寒热证均宜。
(2)白胡椒海螵蛸煲猪肚:白胡椒12克,海螵蛸20克,猪肚1个,先将海螵蛸、白胡椒(打碎)放人洗净的猪肚内,并加入少量
清水,然后把猪肚两端用线扎紧,慢火煮至烂熟,去海螵蛸及胡椒,调味分次食肉饮汤。适用于寒证吐酸。
4.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不过食寒凉生冷,酸辣煎炸,以保护脾胃。
 注意情志调达,解除七情致病。
 得病后饮食宜清淡,避免粗硬粘腻食物,忌吃酸辣及饮酒,少吃甜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