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管政策破冰,无人植保机迎来重大利好

 阅读人生988 2014-12-16








被业界期盼已久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在今年11月底结束,此次会议传出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国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有望于2015年在全国推开。随着空管政策的逐步“破冰”,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将有望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在我国束缚无人机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分别是低空开放行业规范。随着低空的逐步开放,限制无人机发展的最大问题得到了解决,而行业规范也在酝酿和发布当中,所有的束缚都将被解除,预计在未来5—10年我国将迎来民用无人机的的产业化浪潮。

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民用无人机下游应用市场非常广泛,包括农业植保、油气管道巡检、电力巡线、反恐维稳、国土及海洋遥感等多个方面,预计潜在市场将达300—500亿元。

在农业方面,当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广泛使用无人机进行植保,在我国随着农业植保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无人机植保替代人工将成趋势。我国有18亿亩基本农田,如果其中1/18采用植保无人机,仅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就将高达上百亿元。

在电力巡检方面,中国电网的无人机巡检计划将在2015年放量推广,电力联合会的无人机行业标准也预计在2015年正式出台,无人机电力巡检将迎来元年。预计我国电力巡线的无人机市场将超过10亿元。

在我国,除上述领域,公安、应急、气象、环保、测绘、海洋、石油等领域预计也有上百亿元的无人机市场。低空开放如何开放?无人机管理如何管?这些都有赖于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手段的完善。

低空开放不是低空放开,基本的“游戏规则”还需要不断推出和完善。例如,10月21日,一家不具备资质且没有申请空域的航空公司擅自使用无人机在首都机场附近进行航空测绘,导致多架民航飞机紧急避让,事后该公司相关责任人被司法追责

从国外无人机发展来看,制定无人机行业标准是航空空域向民用无人机开放的前提。美国早就开始编制无人机适航标准,欧洲航空导航安全局也出版了全球首份军用无人机在民用领域使用的标准,而我国这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缺乏系统的、全面的设计规范、制造规范、适航规定、使用规范、认证规范以及售后服务规范,无人机产品成熟度和先进性难以度量,可靠性和安全性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国亟需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无人机市场。

随着低空的逐渐开放,通用航空的春天即将来临,那么无人机的春天还会远吗?

对于进步,我们总是充满期待,相信梦想总有照进现实的一天。无人机及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们,做好准备迎接即将悄然来临的春天吧!

文章来源: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