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pple “第一员工”回忆录之一:一步之遥的成功

 梅flower梦 2014-12-17


当 Apple Ⅱ 准备破茧而出的时候,那无异于个人电脑界的第一次「莱特兄弟试飞」。

1903 年,莱特兄弟准备进行第一次试飞,其实有无数的发明家都在尝试让自己发明的粗糙简陋的飞行物能够飞离地面。这种在「科技创新」的草原上群雄逐鹿的场景同样发生在了 1977 年,当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史蒂夫·乔布斯准备让 Apple Ⅱ 登台亮相的时候,事实上有不计其数的科技人才都在试图打造一台个人电脑。但沃兹和乔布斯两个人做到了,前者在产品设计上将其他人打的乱花流水,而后者又是一个知道如何将产品出售出去的人,两个人在商业上实现了完美的配合。

正是 Apple Ⅱ,使得 Apple 能够开始有了自己的地位,才能成为现在人们眼中的 Apple。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它就类似于我们我们这个时代的 iPhone,几乎后面所有的产品都在仿效它、跟随它。

这个产品之所以能够得以成功,首先得归功于沃兹尼亚克的简约主义。他将很多旁人根本没有考虑过的技术和配件融合在了一个产品中,并且尽可能的精简。正如沃兹尼亚克在自传中所说的那样:「这是第一台低成本的电脑,一台根本无需要求你是极客就能使用的个人电脑。」但是即便有了沃兹尼亚克的天才,Apple Ⅱ 还是没有彻底成型,使之成为能够走向世界的一款成熟产品。

Apple 公司的第一批员工中的丹尼尔·科特克(Daniel Kottke)就曾这么说道:「在 1976 年,Apple Ⅱ 根本没有成型。尽管沃兹的原型机已经做好,但是真正使用的时候,还是无法真正可靠地工作。这是完全让人无法接受,还没有成熟的半成品。但是沃兹又没有能力去修补完善它。在那个时候,他们甚至都没有系统的理论在背后做支撑。」

其实这个产品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谁能推它一步,让它真正成为一款成熟的、走上生产流水线的产品呢?

当时的情况是沃兹造就了 Apple Ⅱ 的原型机(在现在看来就是将很多杂乱的电线和芯片「塞」在一个盒子中),而 Apple 的这个小团队的任务就是如何将其完善成为一款产品,能够规模化、标准化制造,并且在商店中面向市场出售。后来,因为投资人的投资资金到位,使得 Apple 有能力来聘请罗德·霍特(Rod Holt)作为公司的首任工程技术总监。但后来的事情证明了他根本没有能力来完善这个产品,很快他就将这份工作转交给了当时 Apple 的技术人员比尔·费尔南德兹((Bill Fernandez)。

要说到个人电脑和电器元件上,估计没有人比费尔南德兹更了解沃兹尼亚克的想法了。事实上,这两人从小就玩儿在一块儿,彼此家就是邻居。他们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认识了。在高中,费尔南德兹向沃兹尼亚克引荐了另外一位在他眼中也极为精通电器元件的小伙伴:史蒂夫·乔布斯。之后,沃兹尼亚克搞来了一大堆电子器材,然后把它们统统带到了费尔南德兹的车库。在那里,这两人就开始涉及组装一台超前于那个时代很多年的电脑。在 Apple 公司创建之前,沃兹还帮助费尔南德兹在 Hewlett—Packard 公司找到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那时候沃兹还是一个入门级的工程师。所以说,这两个人的渊源真的相当深厚。

为了让 Apple Ⅱ 能够真正成熟起来,需要从理论层面完全理解产品的每一个电子元件的功能和原理。当时的主管霍特在交接工作的时候,给费尔南德兹写了这样一封信:

「其实当沃兹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很多想法仅仅存乎于他的脑子里。当时他设计的时候只是在几张纸上画了一些草图,使得他自己能够记住整个产品的大体轮廓以及一些关键部分的构造,仅此而已。如果我们想让这款产品真正的成型,就必须有真正的设计原理图在背后做其支撑,这份图纸将会囊括产品上所有元器件的功能以及它们到底该以怎样科学的方式进行连接。」

这就意味着霍特和费尔南德兹不得不将沃兹尼亚克曾经发明的这个玩意儿彻底化整为零,重新组建它,使之能够标准化,并且可以按照图纸进行大量生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从逻辑电路板开始着手。他们对这款产品进行了「反向工程」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够得到一张真正可靠,可行的原理设计图纸。

费尔南德兹:「当时我为了研发出来 Apple Ⅱ 的第一张设计原理图纸,从沃兹笔记的影印版上开始一行一行的研究。鉴于之前我就和沃兹共事过,很多信息我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因为几乎是摸索着前进,工作量实在太大。我们那个时候每天都干到很晚,真的是非常辛苦。在我的想象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张我们苦苦寻觅的原理设计图,逻辑清晰,富有条理,便于操作。」

后来真的成功了!他们退回到原理这个起点,然后再度出发重新将产品完善了起来。历史上就此书写下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两人在加利福尼亚的车库中开始启程的商业传奇。但是我们的记忆中似乎只有这两个人,却忘记了比尔·费尔南德兹这样默默无闻的技术人员。事实上,如果没有费尔南德兹背后的努力,整个产品无法成型,Apple 也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在接下来我们将细说从前。这个被大众忽视了的低调男人,其实与乔布斯、沃兹尼亚克都有着非常深厚久远的关系。他们三个人是怎么认识的,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硅谷成就了比尔·费尔南德兹

他的父母于斯坦福大学相识、恋爱、结婚、生子。在他五岁那年,全家移居到了美国城市森尼韦尔。他的整个童年都是在那里度过。家里的装修由他的妈妈来设计。那是一间极具有日式简洁风格的房子。也就从那个时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在未来选择了在斯坦福大学主修远东文化。

费尔南德兹的家位于一片中产阶级聚集的社区中。他的左邻右舍,全都是在 Hewlett-Packard,NASA,Lockheed 以及其他一些为美国国防产业服务的新兴的科技公司上班的职员。那个时候这些公司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蓬勃发展,其中很多人都将自己的车库当作半个实验室,他们对于不断升温的科技话题是那么的充满热情,也愿意和街坊邻里的小孩子们谈论这一切。有些时候不经意间也会让他们把玩一些电子器材和工具。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工程师所独有的灵感和智慧慢慢浸润了整个社区,当然包括了经常在这里玩耍的孩子。

费尔南德兹曾这么说道:「其实我很喜欢木匠活儿,有些时候我甚至希望出生在一个满是木匠的街道上。但是很遗憾,我的那条童年的街道上住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子工程师。」

到了比尔上中学的时候,他迷上了电子学。他在 13 岁的时候就发明出一个很有趣的新鲜玩意儿。那是一个安装了各种颜色小灯泡的盒子,你可以很自如地通过一系列的开关装置来控制这些不同颜色小灯泡的熄灭和点亮;当他 14 岁的时候,他就自己设计出来了一款电子锁,根据按键顺序的不同来实现上锁和开锁;当他 15 岁的时候,他甚至发明了一个用来捉弄人的电子玩具。它能够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干扰电视信号。沃兹还曾经拿着它到大学里去捉弄他的同学。

三个有趣的年轻人

是的,很早以前他和沃兹就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家就是邻居。那个时候的沃兹一直想要打造出来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为此他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试图能用最少的硬件来完成这个梦想,但是苦于自己手头一直没有硬件,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但是到了 1970 年,比尔 16 岁,沃兹 20 岁的时候,他们开始准备认真的搞一点儿「大事」来做的了。当时沃兹作为程序员供职于科技公司 Tenet,从这家公司搞来了多达二十多种电子元器件。他们决定就拿着这些电子器材开始组装自己的个人电脑!

沃兹得偿所愿,拿着这些零零碎碎的器件就到了费尔南德兹家的车库。这两个人说干就干,准备让沃兹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那些想法彻底走进现实。在现在看来,他们所做的那些尝试粗糙简单,打造出来的产品也就是个加强版的计算器。那个时候他们没有所谓的微处理器、屏幕或者键盘。这款机器只能处理「打孔数据」,以连续闪烁的灯光来代表响应结果。但是即便如此,它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台私人电脑,这远远领先于当时那个时代,并且这个车库中所蕴含的潜力让它变成了一座实实在在的「金矿」。

他们当时还给这个粗糙的机器起了个一个有趣的名字:「冰激淋汽水儿计算机」。之所以起这样的名字,是因为他们每天在费尔南德兹的车库中忙碌,累了就休息会儿,骑上自行车去买他们最喜欢的饮料,一种冰激淋汽水儿。他们往往一边喝着这样的饮料,一边开始继续自己的研发之路。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名叫乔布斯的孩子随家人也搬到了 Cupertino,进入了与费尔南德兹同样的学校。很快,乔布斯和费尔南德兹也相识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后来在某一天,费尔南德兹和乔布斯在街上走着,刚好看见路边沃兹正在洗车,这个时候费尔南德兹作为中间人,向两个人相互做了介绍,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认识了之后,迅速一拍即合,成为了莫逆之交。

费尔南德斯说道:「当时我们都挺宅的,社交上不是很在行,但是很聪明。能让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的话题对我们来说一点儿都不好玩儿。我们也不愿意甘愿平庸。所以我们都没有什么朋友。」

在中学这几年里,他们这三个在别人眼中稍显不同的孩子就整日抱团玩儿在一起。他们尤其愿意将费尔南德兹的家作为聚会地点。那个时候乔布斯就被家里那种简洁的日式装修风格深深所吸引。费尔南德兹根据回忆,猜测正是因为这种风格的装修让乔布斯对「简洁的设计风格」情有独钟。那个时候乔布斯总是来费尔南德兹的家里,以至于费尔南德兹的妈妈已经将乔布斯当作她的第二个孩子来看待了……

费尔南德兹和乔布斯不仅仅喜欢科技,同样他们还喜欢在哲学上有所深思。他们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一起行走。他们会花好几个小时就在社区里面行走,有些时候就是在附近转悠;有些时候就会跑到稍微远一点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的地方;他们谈论生命,宇宙以及万事万物。当然对于乔布斯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他的一生来说都影响巨大。

Apple 公司的首次招聘

很快,在经过费尔南德兹的介绍后,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也打成一片。他们俩在一起就干两件事:要么是开发电器研究项目;要么就是在一起搞一些恶作剧捉弄别人。后来,他们两个人琢磨着是否能够开办了一家公司,来出售自己设计研发的科技产品。在那个时候沃兹已经设计出来了第一台电脑,也就是 Apple Ⅰ。对于这样一款产品,乔布斯认为可以将它卖给其他科技狂热爱好者。在当时,乔布斯比沃兹更加用心投入在开办公司这件事上。因为沃兹的技术很好,在 HP 公司还是一名工程师,那个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很开心的在那个公司干一辈子。但很可惜的是,HP 当时研发个人电脑的团队中并没有将沃兹吸收进去。所以沃兹只能靠着一己之力,在业余时间,用最少的零件器材来进行试验,打造一直存在于自己想象中的电脑。

当 Apple Ⅰ 开始进化到 Apple Ⅱ 的时候,时机对于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来说已经成熟,他们是时候开始创办一家公司了。当时沃兹对于个人电脑的前景还不是很确定,不知道这样做是否能够开创一个时代,所以他还没有下定决心从 HP 那里辞职。

而与此同时,乔布斯却已经全力以赴,倾情投入。在一边的沃兹因为心中还挂念着自己在 HP 公司的差事,于是一时间人手有点儿不够用。于是他们同时想到了费尔南德兹。他们联系到他,告诉他现在公司里需要一个电子技术人员,他就是目前最为合适的人选,能否与他们一起在这个小小的公司中打拼天下。

费尔南德兹想了想,自言自语道:「我的朋友本身就不多,所以作为朋友的你们就更加值得信赖。我还没有结婚,我还有的拼。」于是,Apple 公司史上的第一次招聘就这样轻松的完成了。

从车库里走出来的「巨人」

但是当时 Apple 还没有正式成为一家公司。直到 1977 年,迈克·马克库拉(Mike Markkula)成为了投资 Apple 的投资人;与此同时 Apple Computer Inc 正式注册成立,费尔南德兹才正式成为了第一名 Apple 公司的员工。

沃兹尼亚克表示:「比尔真的是 Apple 元老级的人物。他是大家庭的一员。所以他得到了 Apple 第四号徽章。第一号和第二号肯定是我和乔布斯,第三号是投资人迈克·马可库拉,但是不否否认的是,迈克·马可库拉投资之前我们就已经将费尔南德兹召进了公司。所以他应该是 Apple 的第一名员工」

当一切准备就绪,这个年轻的名叫 Apple 的公司开始向一个帝国进行转变。这两个年轻人每天都要忙于各种事情,辗转在车库和家之间。费尔南德兹因为是技术人员,所以他的主要工作是组装电子元器件,并且输入信息并且给与反馈。他是公司里唯一的雇员,所以还得经常出门办各种琐碎的小事,事实上,只要是公司在成立过程中一切的杂事都得由他来处理。

费尔南德兹回忆道:「其实很长时间内,仅仅只有一个员工而已。工作的只有我和乔布斯。因为沃兹那个时候还在 HP 公司上班。我和乔布斯整日泡在车库中,沃兹在他的 HP 公司、家以及我们这个车库三个地方来回辗转。那个时候,每一天我们都会取得一些新的进展,新的发现。事情永远是不断向前推进的。

如果说 Apple Ⅰ 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的话,那么 Apple Ⅱ 就成为了一飞冲天的跑道。Apple 公司很快就搬出了车库。沃兹也正式在 HP 公司办理了离职手续,开始全天都投入在 Apple 公司的工作中。

费尔南德兹:「那个时候空气中有一种不言自明的微妙气氛。那是真实可触的感觉,我们都觉得我们现在干的事儿即将要改变整个世界,如果这个说法太过夸大其词,那起码能够以一种非常惊人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社会。我们相信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人们对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的渴望与日俱增,而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让普通人都能够驾驭科技,使之去做更加复杂的工作,我们正在将科技的力量交还给普通人的手中。」

巨人脚下的阴影

但是,就算 Apple 一飞冲天,成为电脑技术革命的标志性公司,在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的时候,其实 Apple 这些很早就加入了公司的雇员开始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比尔·费尔南德兹就是其中的一员。

当时罗德·霍特被聘请过来主管工程技术,成为了费尔南德兹的顶头上司。费尔南德兹作为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技术员,早期 Apple 产品的雏形确立有他相当大的功劳。但是当一个初创公司转型为一家正规公司的时候,他仍然还是一个技术人员,成天做的工作也琐碎平常,并且还空降了一个顶头上司。每天的工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枯燥极了。」

但是他和霍特却相处的挺愉快。在 1978 年的时候,Apple 的雇员数正式达到了 100 人,开始全力向 IPO 目标冲刺。多年以后,当 Apple 正式开始 IPO 的时候,它创造了自 Ford Motor 公司上市以来募资总额最多的记录,并借此诞生了 300 多位百万富翁。

在 1978 年,比尔·费尔南德兹想要在 Apple 公司寻求机会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的时候,公司内部开始交头接耳,出现了一条这样的传闻:「据说一些员工可以拿到公司的期权。」事实上,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人力资源部门来处理这件事,也没有公开对任何的员工这么说过。但是大家心里却越来越清楚:不是全部人,而是其中的一些员工能够拿到期权。

科特克:「当时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件天大的事。最重要的是不是公司每个员工都能拿到这个期权,只有一小撮人。这个公司的文化是『工程师文化』。在这方面 Apple 和其他公司没有什么区别。行政人员当然拿不到期权、小时工其实从理论上讲也没有资格拿到这个期权。只有全职拿月薪的工程师才有资格触摸到这份大礼。比尔在那个时候还是以小时计费的技术人员,而我是负责生产方面的技术人员,同样拿的是计时工资。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份大礼已经向我们挥手说再见了。」

费尔南德兹当时也意识到了真相其实是这个样子,他清楚自己在这个公司所做的事情永远只是一个普通技术人员所应该做的本分工作,诸如把一些零件组装起来的琐碎工作,于是他下了决心,决定离开 Apple 公司。那个时候,离他成为乔布斯和沃兹诚意聘请他过来的那一天过去了 18 个月。他如今还记得当时他们二人聘请他时诚恳的神情,而如今当公司羽翼丰满,光芒笼罩的时候,沉默低调的他被遗忘在了角落中,暗自神伤。

费尔南德兹:「当时对我来说,职场生涯已经到了天花板了。我当时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就是那种搞技术的人所拥有的那种书呆子气。公司在不断壮大,每天我都能看到很多新人穿着光鲜的衣服,拎着手提包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神采奕奕的向我们问早安,他们都居于高级别的职位。我当时真的感到无聊,也厌烦了我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所做的工作,我意识到自己压根没有机会能够成长为一个工程师。」

在当时,比尔刚刚高中毕业的时候还曾经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一些人。当时那些人也正在筹建自己的公司,准备生产电脑部件。这些人向比尔发出邀请,并且承诺他能够在这里成长为一个产品工程师。很快,费尔南德兹就收拾好了一切,离开了 Apple,前往新东家寻找自己的前程。然而事情永远不如他想象中那样。其实这家新公司给他交办的工作与 Apple 公司中别无二致,永远是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收尾性质工作。于是一年之后他又再次办理了离职手续,离开了这家新公司。

而与此同时,Apple Computer Inc 已经准备上市,那应该是 20 世纪最令人激动的一次上市融资了,这让他在 Apple 的朋友全部变成了百万富翁。

费尔南德兹:「你在生活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一旦选择下去,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离开了这个刚刚工作了一年时间的公司后,费尔南德兹为自己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他离开了科技圈,也离开了这个国家。他会选择怎样与众不同的人生路径呢?

人生的假期

当时因为他受妈妈影响,对日本以及远东文化感到兴趣,同时他还是一个日本合气道的棕带选手,使得他离开了硅谷,在 1979 年远赴日本。

他在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定居,那是一个与南阿拉斯加州同纬度的地方。在那里,他一面靠当英语老师来赚钱养活自己,一方面作为文化方面的使者来参加各种各样当地的活动。他交朋识友,认识了很多人。当时的日本人对于外来文化是抱有浓厚兴趣的,看到一个美国人来到这里定居,很多人都愿意前来和他打交道。

不仅如此,他还自己做慈善以及玩玩儿音乐。就这样摇摇晃晃,两年过去了。

重装上阵

在 1981 年的春天,费尔南德兹觉得是时候回到加利福尼亚州了。当他回到硅谷后,做了一些兼职工作和咨询顾问工作。后来他想到了几个藏在记忆身处的好朋友:史蒂夫·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于是找出联系方式与他们联系上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终于开口:「嘿伙计,我现在需要工作,你有没有兴趣给我一份呢?」

乔布斯当时就同意了。

那年年初的时候,乔布斯开始了 Macintosh(麦金托什)项目。不仅如此,他还在 Apple 公司的高层内斗上努力掌控局面,保护自己的权力不被窃取。那个时候的 Apple 管理层已经有一大堆经验老到的经理人在位了。

那个时候,乔布斯准备设立一个「特别技术小组」,其中都是技术水平最高超的工程师和设计师,让他们打造一款有别于 Apple Ⅱ 的产品。在这个团队中,只有他最熟知、也是最信任的技术人员才能进入。他只要最好的。毫无疑问,费尔南德兹就是其中的一员。在 1981 年的 10 月,乔布斯聘请了费尔南德兹成为这个精英小组的一员,也是麦金托什项目小组的第十五名成员。

因为费尔南德兹之前就在 Apple 供职过,他的名字早已经存在于公司的数据库内。于是公司就沿用了他在 1978 年离职时的那个工号:4 号。很多人才借此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原来是 Apple 公司元老级别的人物!

这个时候的 Apple 公司已然完全不同于费尔南德兹记忆中的那个 Apple 了。公司拥有数千名员工,精明干练的管理人员,一个标准的公司架构,甚至还在库珀蒂诺还有不断壮大着的学院!但是乔布斯将这个精英小队与这一切隔离开,放在了离那个学院两个街区远的一栋二层小楼上,与 Apple 的总部完全分开。因为这个办公地点离「德士古加油站」不远,团队中的成员都戏称它为「德士古之塔」。

尽管当时 Apple Ⅱ 卖疯了,但是乔布斯却在担心未来。他担心在未来几年之后公司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如今他需要一些更加果敢,更加充满勇气的人推动公司前进,保证公司在计算机领域的霸主地位。要知道,当时 IBM 以及其他一大堆新兴公司都在拿着自己的新产品进入这个市场,这让当时的竞争日趋激烈。

但与此同时,「麦金托什计划」在 Apple 其他管理层中又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们觉得这个项目如果能成功当然可以让公司拥有一个更加伟大的拳头产品;但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让乔布斯更加忙碌一些,好让他没有精力去参合公司其他的管理事务。

在当时,乔布斯为了能够开发出来下一代能够改变世界的电脑,果断的炒掉了一些当时的技术明星,由他精挑细选组建起来另一支队伍,让每个人的想法和才华都能得到最大化地绽放。尽管他不太容易相处的负面评价由来已久,但是从以上这些做法上来看,他的确富有远见,深谋远虑。

费尔南德兹:「麦金托什项目本身就凝聚了我们对科技最本真的爱,这种爱让我们努力把科技的最新成果带到身边的家人朋友那里,让他们都能够享受到这一切。它本身就代表着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我们都相信当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意义深远,其突破性的进展足以让世界改头换面。我们将会以新的方式来看待周边环境,看待整个世界,会以新的方式与身边的人互动交流。当然,在这样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环境中,我们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苦来去思考如何达到前方那个模糊的目标。能够使得我们前行的动力就是我们一定要让身边所爱之人享受到科技的美好。仅此而已。所以,这个工作环境非常棒,它只跟创新精神,努力工作,雄心远见,以及内在的驱动力有关。那是我有生以来最美妙的时光。」

虽然他有这么高度的赞美,其实他在这个团队中所做的事情还是有点儿类似于他在 Apple 公司早期刚刚成立的时候所做的工作。他是那种非常实用的人,类似于「万金油」,「千斤顶」,是那种需要他紧急救援他就能第一时间出现的人。当时他真的承担起了很多的角色。比如其实有一个角色就是工程实验室的经理,另外还要担当诸如「麦金托什进化外部硬盘驱动以及外部视频端口」研发的工程项目负责人,但他名片上还写着「AppleTalk」的项目经理。

有关「麦金托什」的秘密

随着项目研发的顺利开展,这个精英小队很快从「德士古之塔」搬离了出来,进入了 Apple 学院的「布莱德利四号大楼」。在这里,费尔南德兹和其他人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绝对舒服的办公环境」。其中包括了划分出硬件实验室、配有光感解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还摆上一些盆栽把工作的大厅和休息区给分隔开来。

在这里,费尔南德兹接受了另外的一个任务:从数字和现实两个层面设计人机交互界面。那个时候的 Mac 团队表现出来了惊人的远见,他们已经很深入地在研究人机交互机制,并且努力想要打造出一个普通人一看便懂的操作界面。他们甚至都拿自己的办公桌作为比喻来形容这个呼之欲出的人机交互界面了!为了顺利完成自己想要的设计,他们给自身设定了很多纪律,来保证自己设计出来的系统不会在用户应用的时候产生一点点的困扰。在操作系统中,Mac 工程师们不断地将外观和操作习惯进行标准化。

费尔南德兹:「我们当时努力思考该如何将一系列视觉化的要素直观的表现出来,能够一眼就能知道各自是什么功能;并且也在不断地探索我们该如何给用户一套系统并且简单的操作方式,使之可以持续不断地与程序发生各种交互,不管这个程序是什么。我们真的努力尝试让第三方程序员都开始为这个系统写程序,并且为所有的程序设定一种语言,一种视觉上的语言,一种人机交互上的语言,这种语言一旦用户掌握了,习惯了,那么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按照这个语言来设计就好了。这在当时的圈子中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具有相当强大说服力的想法。」

当第一台麦金托什在 1984 年的 1 月份诞生的时候,其中在它外壳的模具内侧印有一个秘密。那是早期 Mac 团队成员的签名,其中包括了比尔·费尔南德兹。

对此,Mac 的设计师安迪·赫兹菲尔德(Andy Hertzfeld)有自己的看法:「当时团队的每个人也许在打造这款产品的时候都有着不同的动机。但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史蒂夫·乔布斯认为自己是一名艺术家,所以他鼓励设计团队能够也这么看待自己。那么既然麦金托什团队的成员都已经是艺术家了,那么自然我们在完工的时候要像一个艺术家一样签上自己的大名。是史蒂夫率先提出这个主意,将我们每个人的签名都印在模具的内侧,这样一来每一台从流水生产线上下来的 Mac 的壳子内部都印有我们的签名。」

这个签名的板子是在 1982 年的 2 月 10 日做出来的,也就是提前了产品问世两年时间,上面有 47 个人的签名,其中包括了费尔南德兹、赫兹菲尔德、科特勒、乔布斯、以及其他 Mac 的杰出贡献者杰夫·拉斯金(Jef Raskin)以及比尔·阿金森(Bill Atkinson)。其中当然还有一个名字,用三个简单的字母带代表:「Woz」。沃兹尼亚克曾经是早期 Mac 团队中的成员,主要负责指出「麦金托什」应该是什么样子,使其概念化,并且在前期处理器设计上有所帮助。

在 1980 年,Apple IPO 的那段时间里,沃兹终于决定将期权分给那些早已加入公司,却一直没有拿到期权的员工们,其中就包括了兰迪·维金顿(Randy Wigginton),克里斯·伊斯皮诺沙(Chris Espinosa)以及科特克和费尔南德兹。对于这个从小就是邻居,也是从小到大玩儿在一起的挚友,同时也有幸成为 Apple 的第一位员工,沃兹终于给出了一笔慷慨的馈赠。

沃兹:「比尔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的人之一。我最尊敬比尔的地方就是他的思想。他有自己的主见和世界观。」

从「麦金托什」到「UI 巫师」

在麦金托什机发布出去后,费尔南德兹又在 Apple 待了九年多的时间。在 1986 年,他从打造硬件开始转移到了设计软件的界面,在这里他终于发现了他的所长,并且最终为自己赢得了「UI 巫师」的美誉。

费尔南德兹:「我当时觉得在用户界面设计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灵感,自然而然的我就从电子工程上面转到了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上了。」

在充满企业家精神的美国,Apple 以及整个硅谷的传统往往会以更加高调夸张的方式来做自我介绍。比如费尔南德兹就在 Apple 公司印制的名片上写道:「Master of Illusions」(译为幻术大师)。他继续在开发 QuickTime 和 HyperCard 上面扮演重要角色,这对 Html 以及 整个万维网后续的发展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还对 Mac 的查询系统的开发上发挥关键性作用。他在 Apple 的最后一个项目,是设计 Mac 操作系统的文件夹,其中就涉及了三个按键(打开、关闭、最大化)的功能,这些功能都被沿用至今。

在 1993 年,Apple 开始裁员,尤其是裁掉那些长期工作的老员工。据说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节省成本,尤其是某些员工所长期拿的薪水过高,让公司不堪重负。而费尔南德兹就在第二批被裁掉的员工中。

在费尔南德兹的眼中,这次裁员对他来说意味着「解脱」。因为他已经成为了 UI 交互方面的专家,很快就得到了各方面的工作机会。他曾经在一家数据库公司工作过,但很快这家公司就被收购了;后来他又到了一家文件管理公司,之后这家公司进行了 IPO;最后在 1998 年,他终于开启了自己的事业,开办了自己的公司 Bill Fernandez Design。这是一家专门从事于 UI 咨询服务的公司。他做这一行一做就是 15 年,为无数他现在都不能点出名字的公司的各种项目提供 UI 咨询服务和设计。他一直在这个行业里面摸爬滚打,一直到了 2013 年才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个时候他开办了他自己的科技初创公司。

UI 的未来

作为一个曾经在历史这个「礼堂」第一排见证个人电脑诞生以及互联网崛起的人,作为在其中几项推动技术革命的关键点上发挥了作用的人,比尔·费尔南德兹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从业经验,足够塞满整个图书馆了。如今的科技业非常热闹,似乎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新鲜东西冒出来。而他对于计算机、设计以及 UI 的未来有着自己的看法,在这其中,尤其对 UI 领域,他更是有自己的洞察和判断。

费尔南德兹:「我们是在一个过渡期,如同河水汇入大海的一个过程。如今 UI 的设计理念杂乱不堪,良莠不齐。有很多好的东西;还有更多很糟糕的设计;其中更有一些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最终执行错误掉的作品。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从 3D 拟真的 UI 设计元素(以 Windows 框架,按钮,滑条等等为代表)向「扁平化」UI 设计过渡。多年以前有一个朋友问我未来的网页会是什么样子呢?我说会像'杂志'一样。我们将看到更加扁平化的设计,专家级别的精美排版,如今这个预言已经慢慢变成现实了……」

他继续道:「但是在这个向扁平化设计不断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丢失掉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曾经很好地与传统的 3D 设计融合在一起。如今用户必须仔细看一眼才知道你屏幕上的某些元素哪些是可以操作的(比如一个链接或者按钮),哪些是不可以操作的(比如一个标签);又或者必须仔细分辨才能知道到底是开启一个运行进程;还是跳转到其他页面;又或者是下载一个文件。其实 UI 的原则就是一定要能够不言自明,让人们能够察觉发现其功能。但是现在很多 app 应用和网站,为了一味地追求干净清爽的视觉风格,将这种很重要的原则抛到脑后。只有鼠标悬停在某个地方,人们才知道这个 UI 设计是实现怎样的功能。这往往会让用户觉得迷惑不解,用户体验也就随之下降了。」

很明显,费尔南德兹担心现在扁平化设计的潮流走向极端,将我们在过去的设计中很好的传统遗失掉。

在辅佐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开创了 Apple 王朝将近 40 年之后,费尔南德兹开创了自己的科技初创公司:Omnibotics。如今这个公司截至目前发文的时候都处于保密状态。但是他到最后还是给我们透露了一点大致的业务范畴:

他说:「如今我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能够让他们放手去独自闯荡。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关掉自己的咨询顾问公司,来实现我曾经一直盘旋在脑海中的梦想:即开办一家公司来转变我们和家之间的交互方式。这是我现在完全投入的未来。我们也正在寻找杰出的工程师、营销人员和投资人能够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Omnibotics 将能够打造智能家居,我们希望在未来你的家会像电脑中的精美强大的网页一样,对你的各种需求进行响应。传统的交互其实就是进了门之后按个按钮开开灯,而其实在这个领域我能够实现更多、更加人性化、更充满艺术的交互方式。」

最后的话

至此,费尔南德兹记忆的闸门就此轰然锁上。历史会以 Apple 的 四号员工铭记住费尔南德兹的存在。但是同事科特克从来不记得费尔南德兹拿这个事情来炫耀,甚至连提都没有提到过他的号码。要知道在 Apple 公司,数字越小所获得的尊重就越高。

现存的照片中也没有找到一张费尔南德兹佩戴徽章的照片。在 1993 年他离开公司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将这枚徽章交还给了人力资源部门。

「我是一个守规矩的人,当我离开公司了,就按照规定把徽章叫出来。我知道很多人离开了 Apple 其实还一直保留着自己的徽章,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办到的,其实我也希望能把我自己的保留下来。但是规矩就是规矩,当你离开公司就应该把属于公司的东西归还上去。」

也许在 Apple 公司工作的员工中,没有一个人如比尔·费尔南德兹一样经历了如此多的事情。他作出了那么多的成就,也留下了很多个黯然神伤的背影,他从来没有在股票期权上赚取几百万,也并不如乔布斯一样成为大家口耳相传的名人天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这个时代所作出的贡献,那些影响深远的成就将烙印下来,永不磨灭。我更喜欢这样一个更加充满人情味儿的普通人,低调隐忍,在任何需要他的时候就能够出现在你身旁,平和的如你身边的一个普通朋友。他不是所谓的天才、但是他是一个在我们的时代中稀缺的手艺人,一个见证了奇迹的诞生,与这个狂乱的时代共舞的不平凡的平凡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