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hask578 2014-12-17
前进是历史车轮的必然方向,Pentium 4在欢呼声中取代Pentium 3,4年后Core构架又卷土重来替代饱受非议的NetBurst构架。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或许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情况暂时不会发生在稳步前进的AMD身上,但出于技术角度的考虑,AMD目前已经再一次飞跃性的推出K10微架构处理器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AMD展示业界首款原生四核

    简单回顾一下,相比Intel处理器架构上的不断改进,AMD在过去几年里显得略为保守。AMD的成功从K7架构开始,在当年其凭借低成本,高性能成为晚期P6型号的直接对手。但AMD可没有雄厚的资金来养活两个开发团队,其在架构方面可以说是稳扎稳打。

  K8架构的诞生可以说是演进自K7:略微加深的流水线级数、些许架构方面的改进,重点则是在将北桥芯片中的内存控制器整合到了处理器内部。从现在来看,K8架构的很多设计理念的确非常超前,并且提供了出色的性能。Core 2的确在性能上要好于K8,但和上一代的Dothan和Banias相比,K8在很多应用上都保持领先。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AMD Opteron处理器

  而Intel为了保持优势,在Conroe发布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再次祭出了业内首款四核心处理器,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CPU性能方面的优势。Intel在高端市场的优势,使得AMD的K8处理器显得暗淡无光,只能靠低廉的价格来保住中低端市场份额。虽然AMD凭借产品优良的性价比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了主动的地位,并在去年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Intel方面,其在高端布署好产品线之后,随即发动了价格战,挥师而下,对AMD传统较为强势的中低端市场进行打击。一向走高端路线路线的Intel也意识到了中低端市场的重要性,将于6月份上市的Conroe-L,奔腾E系列就是Intel又一强有力武器,誓要夺回这块失去的部分市场。

  AMD也深深明白单靠价格上的优势,很难去抵挡Intel一轮接一轮的攻势,而这样亏本式的产品价格策略更是AMD不能承受之重。为了解决目前的困境,AMD唯有靠发布新品来取代沿用了将近四年之久的K8微架构处理器,而K10微架构的出现,正是AMD今年绝地反击的重要法宝。那么,究竟K10与K8有什么不同?与Core又有哪些优势?等等关于K10的问题,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文章导航

    『AMD K10桌面处理器新品牌“Phenom”
    『K10是什么?K10微架构又有哪些新特性?
    『Barcelona核心介绍:四核、4.63亿晶体管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引入全新SSE128技术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512级间接分支预测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堆栈操作与乱序执行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内存控制器再度强化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创新——三级缓存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虚拟化与功耗水平
    『Intel与AMD真正的角逐即将正式上演
    『未来AMD新一代平台K10+RD790+R600

AMD K10桌面处理器规格/上市日期


AMD K10桌面处理器新品牌“Phenom”

    2007年5月15日,AMD官方正式宣布了用于下一代四核心、双核心高端、主流桌面处理器的新品牌“Phenom”。在K6之后,AMD的K7、K8架构桌面产品都采用了Athlon品牌,与笔记本的Turion和服务器的Opteron组成AMD的整体产品线。而进入K10架构之后,Athlon将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Phenom”。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AMD确认“Phenom”命名

    据AMD代表确认,Phenom的确源自英语口语,意为“杰出人才”,发音类似精简版的“phenomenal”(显著的、现象的)。Phenom处理器由三部分组成:双路四核心Phenom FX(Agena FX)、四核心Phenom X4(Agena)、双核心Phenom X2(Kuma)。AMD只是说它们的架构都源自于服务器的Barclona Opteron,但没有披露任何型号和规格信息。有消息称,Phenom X4主频2.7-2.9GHz,功耗125W;Phenom X2主频2.0-2.9GHz,功耗89W。

    AMD产品经理Ian McNaughton指出,Phenom平台支持DDR2-1066规格内存,而“在OEM厂商有所需求之前”,AMD不会转向DDR3

    在启用新品牌后,AMD还将全面放弃型号中的“64”字样,因此原来的Athlon 64 X2将改名Athlon X2并进入低端市场,单核心Athlon消失,单核心Sempron暂时还会存在,竞争Intel的Celeron。今年第三季度,AMD将发布多款新Sempron,基于65nm Sparta核心,包括35W节能型的3800+、3600+、3500+、3400+等。

    此前我们已经知道的四核心Agena FX Phenom FX系列是用于双路系统Quad FX的旗舰型号,主频2.2-2.4GHz和2.4-2.6GHz,接口Socket F 1207+,二级缓存4×512KB,三级缓存2MB,热设计功耗(TDP)未定。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AMD K10桌面处理器规格/上市日期(点击看大图)

  面向高端服务器方面的,AMD用于单路普通系统的Phenom FX,主频2.2-2.4GHz,接口Socket AM2+。其他各款型号也都会采用这种接口。

  高端桌面市场为四核心Agena,其中四核心Phenom X4已知两款,主频2.4、2.2GHz,二级缓存4×512KB,三级缓存2MB, TDP 89W。

    中端桌面是双核心Kuma Phenom X2已知六款,主频2.8、2.6、2.4、2.3、2.1、1.9GHz,二级缓存2×512KB,三级缓存2MB,TDP前两款89W、第三款65W、后三款节能型45W。

  中低端双核心主要是Rana Athlon 64 X2,已知有一款,主频2.2GHz,二级缓存2×512KB,没有三级缓存,TDP 65W。

    低端单核心则是Spica Sempron,已知两款,主频2.4、2.2GHz,二级缓存512KB,没有三级缓存,TDP 45W。

    上市时间方面,从高端到低端依次推出,Phenom FX和Phenom X4在今年第三季度率先登场,89W和65W的常规型Phenom X2第四季度跟上,节能型Phenom X2、Athlon 64 X2和Sempron都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对于“Phenom”品牌的中文命名,有人认为抛弃使用已久的Athlon名称更说明了K10的革命性,以及AMD对这款全新架构的处理器能带来全新突破的希望。但此前AMD处理器中文名以“龙”为命名已经被广大用户所接受,那么Phenom能是什么“龙”呢?我们也做了相关的投票调查,结果网友认为可能是“飞龙”的占55.8%,意思是“飞龙在天”,表达出了大家的祝福。由于AMD还没有正式公布最新一代“Phenom”处理器的中文名,因此AMD会赋予“Phenom”品牌什么样中文名还是个迷,让我们拭目以待。

34534534534


K10是什么?K10微架构又有哪些新特性?

  作为AMD下一代的处理器架构,K10还在孕育期时就受到各方的关注。K10也就是通常俗称的K8L,是AMD现有K8架构产品的继任者(没有K9),在架构上有所进步,并将四核心引入桌面。K10是AMD下一代CPU的架构,AMD声称其K10架构四核心具备一系列“革命性设计”,其中最大的卖点依然是“原生”,另外还有每核心512KB二级缓存、共享2MB三级缓存、HyperTransport 3.0总线、增强型PowerNow省电技术、AMD-V虚拟化技术、领先的性能每瓦特指标等。

    下面我们通过Barcelona核心介绍,来了解一下K10微架构的几大新特性。

Barcelona核心介绍:四核、4.63亿晶体管

  Barcelona是AMD第一款四核处理器,原生架构基于65nm工艺技术。和Intel Kentsfield四核不同的是,Barcelona并不是将两个双核封装在一起,而是真正的单芯片四核心。尽管在技术上AMD似乎更为领先,但是否能体现在实际性能表现上目前还不得而知。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AMD四核与Intel四核:原生与非原生对比

  基于AMD 65nm工艺,Barcelona相比K8在结构上更为复杂,其需要11层金属层,而K8只需要9层。在同工艺情况下Barcelona相比Intel处理器需要更多的金属层,这意味着量产的复杂程度也更高。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拥有四个核心和2MB三级缓存,Barcelona的晶体管数量达到4.63亿个,相比Intel四核Kentsfield的5.82亿还是要少1.19亿。这1.19亿晶体管主要来自于缓存方面:每一个Barcelona核心拥有128KB L1缓存和512KB L2缓存,四个核心共享2MB L3缓存,那么芯片上总缓存容量为4.5MB。而Intel Kentsfield中每一个核心配备了64KB L1缓存,两个核心共享4MB L2缓存,总缓存容量为8.25MB,比Barcelona高出80%,体现在晶体管数量上有25.6%的增加。

  然而Barcelona并不仅仅是配备了L3缓存的四核K8,我们估计不算缓存的双核Athlon 64 X2晶体管数量在9400万左右,而Barcelona大约是2.47亿,比前者双倍还要多,那么新增的晶体管用处何在呢?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引入全新SSE128技术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引入全新SSE128技术

  Barcelona中的一项重要改进是被AMD称为“SSE128”的技术,在K8架构中,处理器可以并行处理两个SSE指令,但是SSE执行单元一般只有64位带宽。对于128位的SSE操作,K8处理器需要将其作为两个64位指令对待。也就是说,当一个128位 SSE指令被取出后,首先需要将其解码为两个micro-ops,因此一个单指令还占用了额外的解码端口,降低了执行效率。

  而Barcelona加宽了执行单元从64位到128位,所有128位的SSE操作不再需要进行解码分解为两个64位操作,并且浮点调度器也可以支持这种128位 SSE操作,提高了执行效率。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提高SSE指令执行单元带宽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新的瓶颈:指令存取带宽。为了将并行处理器过程中解码数量最大化,Barcelona开始支持32字节每时钟周期的指令存取,而先前K8架构只支持16字节。32字节的指令存取带宽不仅对处理器SSE代码有帮助,同时对于整数指令也有效果。

AMD Architecture Comparison

 

K8

Barcelona

SSE Execution Width

64-bit

128-bit

Instruction Fetch Bandwidth

16 bytes/cycle

32 bytes/cycle

Data Cache Bandwidth

2 x 64-bit loads/cycle

2 x 128-bit loads/cycle

L2/Northbridge Bandwidth

64 bits/cycle

128 bits/cycle

FP Scheduler Depth

36 Dedicated x 64-bit ops

36 Dedicated x 128-bit ops

  现在你获得了存取和解码更多的指令,而你还需要获得更多的数据送往执行核心,因此AMD还加宽了L1数据缓存和SSE寄存器之间的带宽。

  AMD在SSE128方面的改进非常类似Intel Yonah到Merom的变化。在Conroe/Merom之前,Yonah在浮点SSE方面的表现并不如K8,我们之前曾经对比过同频下Yonah和K8处理器这方面的性能,在一般应用、3D渲染和游戏等测试中,Yonah基本可以和K8打平,但在视频编码方面,K8性能更好。不过在Core 2处理器发布后,AMD K8则不再有这方面的优势。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512级间接分支预测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512级间接分支预测

  听起来好象Barcelona中关于SSE128的改进很重大,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新架构改变中的九牛一毛。下面我们来谈谈更为精彩的branch predictor分支预测器。

  一般来讲,处理器的分支预测精准度取决于设计架构的深度和广度。K8在分支预测方面的表现出色,对架构优化的很好。但Intel Pentium 4和Pentium M在这方面做的更好,这也让AMD看到了提升的空间。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Barcelona中加入了512级间接分支预测(Indirect Branch Predictor),所谓间接分支预测是指在运用时并不是立即分支,而是从寄存器中装载需要的预测目标,它实际上是一个首选目标地址的历史记录表。

  间接分支预测(Indirect Branch Predictor)在运用时并不是立即分支,而是从寄存器中装载需要的预测目标,它实际上是一个首选目标地址的历史记录表。在ROB和RS需要间接分支的时候它就可以提供帮助,ROB和RS就可以快速提取到适用的结果,这与P6构架用可预测的条件分支替换间接分支来改善性能是相反的。

  在Prescott中,由于加入间接分支预测器,结果使SPEC CPU2000测试软件中12%的分支预测错误,但是AMDIntel在算法结构上的区别则不被公开,在SPEC CPU2000的253.perlbmk测试项目中,非预测分支减少是非常明显的,达到了将近55%。

  间接分支预测并不是Barcelona唯一的性能提升亮点,回归堆栈(return stack)大小较K8有双倍大小的改进,举个例子,在一个很长的命令条中,命令代码包括了很多子程序(比如递归函数),CPU实际上会用完所有空间来纪录它的路径,一旦开始丢失回归地址的路径,就会导致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分支预测,双倍大小的设计正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据说这个改进是在收到一个大型软件公司的请求才确定的。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堆栈操作与乱序执行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堆栈操作与乱序执行

  Intel最早的Pentium M处理器引入了一项名为“dedicated stack manager”(专注堆栈管理器)的新特性,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一样,专注堆栈管理器专门处理所有的X86堆栈操作(例如push, pop, call, return等)。它将这些伐数据集中处理而无需其他执行单元参与,这尤其简化了CPU整数执行单元的工作,加快了整数执行单元的处理速度。

  AMD在Barcelona中也引入了类似的技术,AMD称之为Sideband Stack Optimizer(边带堆栈优化器)。有了边带堆栈优化器,处理器中的伐指令不再需要经过3路编码,也不再由整数执行单元处理,这加快了堆栈的处理速度,也同时加快了整数执行单元的处理速度。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在Intel Core微构架中一个重要改进是OOOE乱序执行:当装载指令队列发生等待时,处理器可以将队列后方处于等待的指令优先装载并执行,而不是一直等待到堵塞结束。平均而言,约30%的指令会发生一定时间的堵塞,这一乱序执行模式的引入,使新构架CPU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AMD的K8构架并不支持OOOE乱序执行指令,所以即使K8构架有优秀的内置内存控制器,也依然被对手的Core构架击败。正视这一技术上的落后,AMD在K8L构架的首款芯片Barcelona上及时改进为OOOE技术,这一改进必将为K8L构架的性能带来极大的提高。

  Barcelona将可以乱序执行指令,同样也可以在前一指令尚未处理完成时,装载并用空载单元处理下一指令,即使这两条指令需要读取不同的内存地址。Barcelona拥有3个地址生成单元,可以完成3个寄存指令每周期,而Core构架每周期只能执行1次-K8L构架的寄存速度要比Core构架强大3倍。

  K8L构架中加入了新的SSE4指令扩展:SSEEXTRQ/INSERTQ指令和MOVNTSD/MOVNTSS指令。前者可以将多条指令合并为一条指令执行,后者用来计算流量寄存指令。Intel也会将在稍候发布的Penryn处理器中加入。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内存控制器再度强化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内存控制器再度强化

  当年当AMD内存控制器集成至CPU内部时,我们看到了崭新而强大的K8构架。如今,Barcelona的内存控制器在设计上将又一次极大的改进其内存性能。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Intel Xeon服务器所有使用的FB-DIMM内存一大优势是,可以同时执行读和写命令到AMB,而在标准的DDR2内存中,你只能同时进行一个操作,而且读和写的切换会有非常大的损失。如果是一连串的随机混合执行的话,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如果是先全部读然后再转换到写的话,就可以避免性能的损失。K8内存控制器就采用读取优先于写的策略来提高运行效率,但是Barcelona则更加智能化。

  但是读取的数据会被先存放在buffer中,而不采用先直接执行写,但当它的容量达到了极限就会溢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此之前才对读写之间进行切换,同时可以带来带宽和延迟方面效率的提高。K8核心配备的是128-bits宽度的单内存控制器,但是在Barcelona中,AMD把它分割成两个64-bit,每个控制器可以独立的进行操作,因此它可以带来效率上的不小提升,尤其是在四核执行的环境下,每个核心可以独立占有内存访问资源。

  Barcelonas中集成的北桥部分(注意不是主板北桥)也被设计成更高的带宽,更深的buffers将允许更高的带宽利用率,同时北桥自身已经可以使用未来的内存技术,比如DDR3

  内存控制器的预取功能是运用相当广泛、十分重要的一项功能。预取可以减少内存延迟对整体性能的负面影响。当NVIDIA发布nForce2主板时,重点介绍的就是nForce2芯片组的128位智能预取功能。INTEL在发布Core 2处理器之时也强调了CORE构架每核心拥有三个预取单元。

  K8构架中每个核心设计有2个预取器,一个是指令预取器,另一个是数据预取器。K8L构架的Barcelona保持了2个的数量,但在性能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一个明显的改进是数据预取器直接将数据寄存入L1缓存中,相比K8构架中寄存入L2缓存的做法,新的数据预取器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内存性能及CPU整体性能将得益于此。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创新——三级缓存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创新——三级缓存

  受工艺技术方面的影响,AMD处理器的缓存容量一直都要落后于IntelAMD自己也清楚自己无法在宝贵的die上加入更多的晶体管来实现大容量的缓存,但是勇于创新的AMD却找到了更好的办法——集成内存控制器。

  处理器整合内存控制器可以说是一项杰作,拥有整合内存控制器的K8构架仅依靠512KB的L2缓存就能够击败当时的对手Pentium 4。直到现在的Athlon 64 X2也依然保持着Intel 2002年就已过时的512KB L2缓村。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现在Core 2已经拥有了4MB的L2缓存,看来IntelAMD之间的缓存差距还将保持,因为Barcelona的L2缓存依然是512KB。相比之下,Intel四核的Kentsfield芯片拥有8MB的L2缓存,而2007年末上市的新型Penryn芯片将拥有12MB的L2缓存。

AMD K10规格曝光 新型号Athlon 64 X4

  Barcelona的缓存体系和K8构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的四颗核心各拥有64KB的L1缓存和512KB的L2缓存。从简化芯片设计的角度来看,四核心共享巨大的L2缓存对K8L构架而言并不合适,所以AMD引入了L3缓存,得益于65nm工艺,Barcelona在一颗晶圆上集成四颗核心外,还集成了一块2MB容量的L3缓存。也就是说L3缓存与4颗内核同样原生于一块晶圆,其容量为最小2M起跳。同L2缓存一样,L3缓存也是独立的,L1缓存的数据和L3缓存的数据将不会重复。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Barcelona的缓存工作原理是:L2缓存是作为L1缓存的备用空间。L1缓存储存着CPU当前最需要的数据,而当空间不足时,一些不是最重要的数据就转移到L2缓存中。而当未来再次需要时,则从L2缓存中再次转移到L1缓存中。新加入的L3缓存延续了L2缓存的角色,四颗核心的L2缓存将溢出的数据暂时寄存在L3缓存中。

  L1缓存和L2缓存依然分别是2路和16路,L3缓存则是32路。快速的32路L3缓存不仅可以更好的满足多任务并行,而且对单任务的执行也有着较大积极作用。尤其在3D运用方面,2MB的L3缓存将对性能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虚拟化与功耗水平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虚拟化与功耗水平

  虚拟化技术在未来将有着更广泛的应用,以往是服务器处理器的标志,现在也渐渐被更多桌面处理器所支持。在虚拟技术方面,Barcelona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由于采用了更快的虚拟地址转换算法,在拥有多个客户操作系统的虚拟软件堆栈中,有一个内存地址转换必须处理,客户系统向系统管理程序的地址转换,因为每个客户系统拥有独立的内存管理,

  据AMD表示,在此之前这个转换过程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并且是基于一个叫shadow paging的技术,而Barcelona提供的是硬件级加速转换,AMD把它称为Nested Paging。根据推算大约系统管理程序所消耗的75%的时间是用于shadow paging,转换的地址是在Barcelonas TLBs中被缓存的,而且AMD指出Nested Paging并不需要太复杂的设定,这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就变得非常简单。

  处理器的功耗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目前的Intel四核的功耗非常高,而Barcelona的四个核心工作电压都一样,同时内部的北桥单元则使用独立的电压计划,可以根据另外一个工作情况在0.8V到1.4V之间改变,它们的电压可以独立管理,这将提高功耗效率。独立的核心虽然共享同样的电压,但是每个核心都拥有自己的PLL电路,所以它们可以根据负载情况,运行在不同的频率下。

  Barcelona每个核心支持五个独立的p-states(频率等级)转换,改变只是在频率上,p-states完全是硬件控制的,所以我们不需要驱动就可以开启这个功耗管理特性,同时AMD也增加了clock gating(时钟频率比)的数量,配合最新的65nm工艺,保证AMD首款四核处理器的功耗表现和目前的双核Opteron一样。

IntelAMD真正的角逐即将正式上演


IntelAMD真正的角逐即将正式上演

  Intel去年7月份发布的Core 2系列处理器,其在性能方面的提升可以说接近革命性,近年来新处理器性能有如此大的提升恐怕也只有Core 2了。Core 2系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全新的架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Intel新架构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还要感谢AMD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基于Core微架构的Conroe、Merom以及Woodcrest处理器在性能方面都要强于上一代NetBurst架构产品,但是早在2003年,AMD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AMD K8架构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架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毕竟在渐渐变老。过去的几年了,AMD并没有对K8架构进行大的改进,性能上也没有明显的提升。而对Intel来说,K8架构就好像是AMD给出的一个固定的目标。正是有了这个目标,Intel才能最终开发完成Athlon 64杀手。

  在过去的几年了,AMD的许多动作引领着处理器的发展方向。而也正是K8这样优秀架构的存在,才能让最近一、两年处理器架构的变革如此之大。

AMD K10规格曝光 新型号Athlon 64 X4 AMD新架构处理器型号及规格

  回归到实际的产品上,基于Barcelona的实际产品将首先出现在Opteron产品线上,2007年中发布。最初的产品频率在2.1GHz到2.3GHz,而到年底左右,主频有望再次提升。在桌面市场,AMD将发布Agena四核心处理器,主频在2.7~2.9GHz,而Kuma将是双核版本的Agena,主频涵盖2.0~2.9GHz。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性能比上代产品提升70%

  AMD K10新架构Barcelona将带来大幅的性能提升,尤其将弥补目前K8架构在视频编码方面的弱势。AMD最新发布的最高端双核Athlon 64 X2 6000+价格上很具有竞争力,而新架构的产品在价格方面,预计也十分具有竞争力。目前在AMD的规划中,我们还没有看到针对低端市场的新品,但是我们预计AMD将依然保持自己的风格,提供具有性价比的产品。

  Barcelona发布后,IntelAMD两家真正的角逐将正式上演。Intel目前的成功来自于稳定或者说常规的架构发展,在Pentium M的基础上每年一次的架构革新,最终产生了现在的“滚雪球效应”,预计Intel未来几年在处理器研发上也将一帆风顺。而AMD自Barcelona发布后,也将产生类似的效果,未来将上演几出好戏,我们拭目以待。

未来AMD新一代平台K10+RD790+R600


未来AMD新一代平台K10+RD790+R600

  此前,有新闻报道,在加利福尼亚,AMD公开展示了即将成型的新一代平台。

  AMD日前在加州举行了一个发布会,现场展示了未来一代平台的超强性能,这其中包括AMD K10架构Phenom处理器、RD790系列芯片组,以及ATI Radeon HD 2900XT显卡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Barcelona+RD790+R600亮相

  现场展示的样机为一套Quad FX系统,使用了基于RD790芯片组主板,安装两颗四核心Phenom FX处理器,使平台整体核心数量达到8个,显卡方面采用了即将发布的ATI Radeon HD 2900XT(R600)。

  新一代K10架构处理器将以Phenom命名,大家熟知的Athlon命名有可能被抛弃或沦为中低端型号。彻底改变命名方式,也暗示着K10架构全面的革新。AMD并没有公布过多有关Phenom的信息,目前仅知道Phenom FX的频率在2.2~2.6GHz之间。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现场双K10 Quad FX系统
 
Phenom大胜扣肉?AMD K10新品全解析
 AMD Hammerhead RD790样板

  演示样机使用的是AMD原厂RD790主板,名字为Wahoo,搭配SB600南桥,提供了三条PCI-E 2.0 x16插槽。AMD并不会去销售Wahoo,该主板只是为厂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标准。AMD还计划发布一款支持Socket AM2+的RD790原厂主板,代号Hammerhead,其将支持HyperTransport 3.0,4条PCI-E 2.0 x16槽,1条PCI-E x1槽以及两条PCI插槽。

  显卡方面,ATI Radeon HD 2900XT(R600)已经在5月15日正式发布,RD790芯片组和Phenom桌面处理器可能要等到2007年第四季度末才会正式和大家见面。


    [总结]:在Core微架构发布一年后,AMD K10也终于要与我们见面了,全新的架构虽然备受关注,但Intel研发实力之强无人能够否认,加之拥有两支研发团队,对于AMD来说,K10微架构可以说是最后的机会。

  AMD计划于2007年中期发布Barcelona服务器版本,第三季度发布桌面版。而Intel也没有停止步伐,2007年下半年45nm Penryn家族即将发布,2008年量产。形势紧迫,AMD能否抓住最后的机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