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交石友】白蕉:管领清芬五百年

 火眼金睛孙大圣 2014-12-17



【竹交石友】


民国时期的海上艺坛,卧虎藏龙,良材济济。以画名称著于世而兼擅书法篆刻者大有来人,或因其画名太盛而掩其印艺者亦不在少数。如黄宾虹、齐白石等画坛大师,作画之余皆兼事篆刻。而在上海中国画院内亦有这么一位不以印艺见称却在此仍有耕耘的书画大家,他就是白蕉。


白蕉(1907—1969年):

白蕉,生于1907年。本姓何,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弱冠后废姓名不用,更名为白蕉,别署复翁、复生、济庐、云间居士等,上海金山张堰镇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书画家、书法理论家。著有《云间谈艺录》、《客去录》、《书法十讲》、《济庐诗词稿》等多部著作,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于1969年病逝,享年63岁。


白蕉:管领清芬五百年


白蕉书作拾遗


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白蕉是一位诗书画兼擅的全能型艺术家。他对于书学观如碑帖论、“四条件说”等的论述,打破了民国以来碑学书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对于书学理论以及现代帖学书法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白蕉的书法研习魏、晋、唐、宋书风,无论结字、用笔,还是落墨,都表现出了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他的字虽然“势圆”,却并非一味缠绕,而是时出方折之笔,故流动中兼有凝重、跌宕和抑扬顿挫。而白蕉则仿效徐渭之佯狂,自称诗第一,书法第二,写兰第三,则从来不提刻印。那么白蕉的篆刻技艺究竟怎样呢?


白蕉治印并无师承,因年轻时喜好封泥、秦汉印之自然天真、淳厚古雅,故以取法此三者入手,间仿宋元风格,自斟自酌,无师自通。在《云间谈艺录》中,白蕉曾深有感触地提起当年学习篆刻时的心得体会:“......昔年初治篆刻,觉白文甚易,朱文较难,继以为反是;即又以为反是,终又以为均不易。如此颠倒,竟不知次数。然三关既透,总觉多坦途云尔。” 多年坚持不懈的摸索与钻研,加上对艺术深厚的领悟力,使得白蕉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对于笔法、刀法、章法的掌握和运用又有别于其他专事篆刻的艺匠,故而所刻风格往往取意高古,但又不循传统,极富情趣。


黄宾虹先生曾写信专门评价白蕉的篆刻:“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纤巧家数,‘万年’二字小玺,駸駸周秦之域,不徒以汉魏为宗。‘海曲印记’又得唐人名印之趣。馀亦有妙处,迥非时贤所能企及。”而郑逸梅先生对白蕉的篆刻亦评价颇高:“白蕉在艺术上是多面手,复擅铁笔,所刻无论白文、朱文、圆印、方印,都各有风格,或如古贤道貌,或如时女靓装,或如春郎拔剑,或如屈子搴茄。”


而白蕉亦不轻易为人奏刀,刻印皆凭兴趣偶然。兴之所至,随手刃石,辄成佳构。上世纪三十年代,白蕉曾特地为自己订写了一幅篆刻润例:“白蕉刻直例,此例为亲故订,外间仍不应,系诗一首:两年一动笔,此事我尤懒。有价非初心,亲知亮悃款。急切不可得,迫促岂相爱。怨言若见寻,我本不肯卖。”这份润例,主要为亲故所订,其余外间所嘱刻印都不再答理。白蕉自谓“天下第一懒人”,自我嘲解间,其不拘小节、潇洒豁怀的性情由此可见一斑。


白蕉把这种真性情也融入到了艺术创作中。在其篆刻生涯里,很多作品都反映出他在创作时的状态和心情。白蕉洁身自好,一生与清雅为伴,孤芳自赏下又有些许狂傲。哪怕反右时期被欺凌打压,却仍敢作敢为,百折不挠,曾被认为是“海上十大狂人”之一。因此白蕉的篆刻作品往往不拘于风格,不囿于传统,从秦汉古法之淳朴而得,却尽显风流儒雅之清刚。他自己曾说:“古人论书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诚千古不传之秘。初学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余谓篆刻亦然,作阴若阳,作阳若阴,妙语斯者,自可横绝一世。”这种视艺业无定法,而能将艺术规律领悟贯通的能力正是其身为天才艺术家的绝好证明。



白蕉篆刻 管领清芬五百年


后来,白蕉见到了好友邓散木的篆刻,认为“老铁(邓散木)刻划深得阳刚之美”,于是登报声明:“白蕉摩挲金石,少时刻画,世多俗手,遂长其傲,谓天下无英雄,王天下者当我......及识钝铁,观其致力甚深,益用自弃。”白蕉对邓散木的篆刻技艺深为敬服,从此敛手不复作。沈禹钟在其《印人杂咏》中也记录了这件趣闻,并有诗咏之:“能事工书与画兰,两间灵气入毫端。倾心一见山人刻,敛手甘从壁中观。”可见,白蕉桀骜狂放的性格下更多的则是对于艺术严谨谦和的治学态度。


白蕉篆刻艺术欣赏

白蕉篆刻 管领清芬五百年





白蕉先生的篆刻艺术虽不能与其书法及写兰相提并论,但往往格调高古,富于意趣,构思又时别出心裁,为全面研究白蕉先生的艺术,提供了相当宝贵的资料。纵观白蕉先生一生,饱经霜寒却一直不懈耕耘于书法理论研究的领域,这种治学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