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五行来源于古代历法

 johnney908 2014-12-17
摘要 五行来源古代历法,指五个季节而非五种物质。《管子》五行与《洪范》五行不同,《管子》五行一岁分五季(五节),每季包括两个月,《洪范》五行一岁分两季(生年、成年),每季五个月,二者都与十月太阳历有关。
关键词 五行;阴阳
1民用五材——木、火、土、金、水的原义
五材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是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最为常见和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如《尚书正义》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虞书?大禹谟》是讲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这些都是原始农耕民族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其中的火与金,更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标志。
2五行本义——历法上的五个时节
《辞海》五行条说:“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日常生活的上述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后世通行的说法代表了后世一部分哲学家的看法。但如果认真考察上古文献中有关五行的论述,就会发现,早期人们对于五行的看法与后世几乎完全不同。例如,汉郑康成疏《尚书?洪范》说:“行者,顺天行气。”可见郑康成对五行的解释并不是指五种物质,而是指顺天行气,即使指运动的状态而不是指物质。再如,《白虎通?五行篇》云:“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也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由此可见,五行不是五种物质概念,而是指一年或是一个收获季节中,太阳的五种运行状态。太阳的运行状态不同,阴阳二气的状态也就不同,气候寒暖程度也不同。五行就是一年或一个收获季节中的五个时节。其实,五行是时节,在上古文献中有更直接的说法。例如,《吕氏春秋》就把五行直接称为“五气”,也就是一年分为五个时节之义。又如,《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年“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而《管子?五行篇》则说“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可见当时五行只与天时有关,亦即五行为五个时节。“作立五行”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正天时”,而“正天时”就是定季节。《灵枢?五乱》中有“五行有序,四时有分”。可见上古均是将五行解释成节或节气。
有人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既然有了一年四季的分法,为什么又要另外弄出一个五行即五季的分法?其实,这是一个源流的问题,也就是说,同是一岁里时节的安排,先有五时,后世又改用四时,故被后人混用,这就如今日的农历同公历同用的情形一样。
有人很看重《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说法:“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以为这就是五行即五种物质元素的依据。但这完全可以解释为古人借助于五种物质的名称作为太阳五种行度的名称,而不应该解释为物质本身。这里要强调的是,水、火、木、金、土只有在表示时节、节气时才能称为五行,如果表示物质便只能是“五材”,如果表示太阳系的行星,就只能叫五星,也不能叫五行。
3《管子?五行》——五行作为历法的详细记载
《管子?五行》有如下记载:“日至 ,睹甲子,木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丙子,火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戊子,土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庚子,土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淮南子?天文训》和《春秋繁露》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这种五行历的历元设在冬至,木行从冬至开始计算,木行的第一天恒定为甲子日,经过七十二日,至第七十三日火行第一天开始为丙子日,以下土行第一天为戊子日,金行第一天庚子,水行第一天壬子,五行计三百六十日,外加五至六天过年日,合为一岁。这五至六天过年日不用干支纪日,故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仍从甲子日开始。这种纪日方法彝族的情况相仿。
4彝族五季——彝族十月太阳历是五行作为历法的活化石
彝族十月太阳历,源出远古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它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羌戎氏族部落的虎图腾的名号,经历了万年以上,并由它的遗裔之一彝族延续至今。十月太阳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据学者研究[1],彝历以36日为一个月,360日为一年。十个月终了,另外5天(或6天)为“过年日”。平年为5天,每隔四年的闰年为6天。这样四年平均为365.25天,与回归年(太阳年)365.2422日相近。一年分五季,分别为土、铜、水、木、火代表,一季分公母(或称雌雄俩月,分别为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铜公,四月铜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十月历以观测太阳运动来确定冬夏,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来确定寒暑。彝族以大暑欢度火把节;以大寒为岁首,过“十月年”。
5《洪范》五行——夏朝的历法
《洪范》五行是一种特殊的排列方式,因为记载在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洪范》中,故称为洪范五行。殷末的贤臣箕子对周武王说,上帝赐给夏禹九条大法以治理国家,其中的第一条大法就是五行。根据这种说法,它应是在夏朝使用过。它的排列顺序为水、火、木、金、土。《周易》和河图、洛书是属于洪范系统的。《周易?系辞上》中载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十个神秘的数字,孔颖达在对这十个神秘数字作注时说:一和六相对应,均称为水,一为阳性,六为阴性;二和七相对应,均称为火,二为阴性,七为阳性;三和八相对应,均称为木,三为阳性,八为阴性;四和九相对应,均称为金,四为阴性,九为阳性;五和十相对应,均称为土,五为阳性,十为阴性。北宋易学大家陈抟在《河洛理数》中解释《周易》中的十个神秘数字的含义时说:“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数,乃天地四时节气也。”这十个数竟是一岁中的十个节气,也就是十个时节,即十月太阳历的十个阳历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周易》中的十个数对应于洪范五行的两周,第一周为一至五,第二周为六至十。
6后羿射日——神化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文化蕴义——历法的改革
管子五行的排列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洪范五行的排列顺序是水、火、木、金、土。管子五行一岁分五季(五节),每季包括两个月,洪范五行一岁分两季(生年、成年),每季五个月。二者都是十月太阳历。洪范五行与管子五行的排列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其五个名称虽然相同,含义却不一样。如果记载在《尚书?洪范》中的洪范五行是真实的,那么它应是在夏朝使用过。管子五行记载在《管子?五行》中,并且在当今彝族地区还在使用。
“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大致可分为阴阳五行历和阴阳合历两在系统。”“阴阳五行历出自西羌,阴阳合历出自东夷,二者几乎是平行发展的,直至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两种文明才融为一体[2]。”十月太阳历就是夏历,就是上古的十天干。十二月太阴历,就是上古的十二地支。太阴历源于上古十二个朔望月每月一次的祭祀活动,出自东夷。两种文明的碰撞融合,十月太阳历退出历史,只在新的阴阳合历中保留了它的质素。
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文化蕴义——历法的改革[3]。”“十干”并不是为了纪日,而是用于纪月的,即天干十日是太阳月之名,一岁分为甲月、乙月、丙月……癸月等10个不同阳历月,每个阳历月为36天。彝族十月历的发现和上古十月历文献的发掘,证实了这个推理和判断是正确的。
7五行涅槃——五行从原来只是表示时间解放出来发展为哲学
阴阳合历的确立,五行历的天干保留在新的历法中,而五行从原来只是表示时间解放出来,由于五行与五星、五方、五材的对应关系,使得它能够成为一种分类系统向外延伸,反而发展成为解释世界的哲学思想。但是用来说明这种分类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哲学思想,其核心内容仍然是五行最初所具有的历法的含义,即五行之气。历法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时空观既然是先民们仰观俯察、理解宇宙、领会历史的基础,那么,他们进一步将之抽象化、形式化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分类体系,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五行体系并非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生拉硬拽出来的,而是从古人的质朴时空观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原始的历法制度才是五行大义真正的文化源头和知识原型。
历法月令系统不仅是五行说形式结构的原型,也是五行说动力机制的渊源。五行说依附于历法月令之学,历法月令正如后世的皇历和月份牌,为生活日用所必需,因此五行说亦藉之在民间广泛传布,成为民众的一般知识背景和思想框架,成为几乎所有知识范畴的普遍模式,直至成为华夏传统宇宙观、历史观的理论基础。
[1] 陈久金、卢央、刘尧汉合著.彝族天文学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237
[2] 陈久金.陈久金集?自序[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3
[3] 何新.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2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