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试论修炼中的“艮其背”[转]

 johnney908 2014-12-17
 
杨台春
“艮其背”语出《周易》艮卦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1 “艮其背”是气功修炼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注:丹修艮属太阳膀胱,行于背,艮其背与后天卦艮属于膀胱暗合)。《性命圭旨》明确指出:“艮其背不获其身,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行其庭不见其人,圣以此斋戒神明其德。”(2)本文拟从一、艮其背,施止得所,则其道易成;二、艮生蒙,蒙以养正,圣功也;三、“艮其背”与筑基补漏和结“丹”等三个方面,对修炼中的“艮其背”进行探讨。
一、 艮其背,施止得所,则其道易成
艮卦,八经卦之一,卦画作。天地万物八种性质之一,象山、主停、主静。又谓之少男,三画卦艮的取象同其他三画卦一样,是很多的,因时因地因事而异,而定。关于艮卦的得名,程颐说:乾坤相交生艮,一阳在上,不能再往上动;二阴在下,阴本属静,上为阳所止,上止而下静,就成为艮。3
艮卦也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五十二卦,卦画作,由三画卦艮自相重叠面成。其卦辞已如前述。《序卦传》、《杂卦传》和《彖传》都说艮有“止”的意思。(与此相反,震有起、动的意思)朱熹讲:艮固然有“止”的意思,然而,行或者止各有其时,所以时止而止,为止;时行而行,也是止。1高亨认为,艮字当训‘顾’,有“止”的意思,即是说目有所止,艮字亦有还视、返视(回光返照,返观内视)之义。4
尚秉和、程颐、王弼和孔颖达对艮卦卦辞和“艮其背”作了深刻的说明。尚氏讲:艮为背为庭为身为人。“艮其背”,主静。三爻至五爻互震,故又曰行其庭。行其庭就有动的意思,但由于一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六爻之间无应,静则不获身上手足之用,动则不见庭除应予之人。无动作无交际,故无咎。另外,艮为位,艮止故不出。坎为思,得中维心亨,亦不出。5这些便是学易的君子之法。程颐说,艮固然有止的意思,但艮还有“山”之象,故有“止”的“安重坚守”两方面的意思。3王弼讲:艮是本人见不着的部位。见不着则自然静止。6至于,“艮其背”喻于人事,则意在阐明“寡欲”的道理,孔颖达强调,“艮其背”,即是心止在应该止的地方,修炼就容易成功。反之,亦然。(“‘艮其背’者,此明施止之所也。施止得所,则其道易成。施止不得其所,则其功难成。故《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也”。)7
综上所述,艮卦像山又像庭院,在人为身为背,为少男。它的基本意思为停止,主静。意即入静,并有敛目收心、返观内视,且有得中维心亨的意思。‘艮其背’者,即施止得其所!这样,就能访其动欲,自然有寡欲之理。如前述,《老子》有言:“不见可欲,使心不乱”。8施止得其所,又能“安重坚守”,则其道易成!《性命圭旨》指出,“艮其背”是修炼的一条直路:“一条直路少人寻,寻到山(艮为山)根始入门,坐定更知行炁主,真人之息自深深。”2
二、 艮生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周易集解》引荀爽注《蒙》卦说:蒙卦来源于艮卦,“此本艮卦也,案(按)二进居三,三降居二,刚柔得中故能通”。9此由艮生蒙!可见,根据荀爽关于卦变的学说,乾、坤两卦生六子,即兑、离、震、巽、坎和艮六卦。再由此六子生其余五十六卦,合计六十四卦。其中,蒙卦由艮卦变化面来。具体地讲,是由艮卦的六二爻进居九三爻,九三爻降居六二爻(九三与六二爻互换)而得到蒙卦。这样一来,内卦(坎)以阳爻为中爻,外卦(艮)以阴爻为中爻,二爻与五爻有应,故能刚柔相通、相济。内卦为坎,维心亨。
《蒙》卦系《周易》的第四卦。蒙,有覆盖与蒙昧不明之意。另外,物生之初,幼小状态,亦为(如蒙童)。蒙卦的卦辞为:“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在此,主要讨论“蒙以养正,圣功也”、“童蒙求我,志应也”和“果行育德”等三个问题。
(一)、蒙以养正,圣功也。语出蒙《彖传》:“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以养正”和“圣功也”都是说明卦辞“利贞”的。利贞即固守其正。蒙者本来就有圣人之道。俞琰《易辑》谓:“童蒙之时,情窦未开,天真未散,粹然一出于正,所谓赤子之心是也。涵养正性,全在童蒙之时,若童蒙之时无所养而失其正,则他日欲望其作圣不可得矣。”同理,通过气功修炼,由后天返回先天,返朴归真,达到具有天然纯正品质的“蒙”的状态,也应该属于“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范畴。在“蒙”的状态下,表现为“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10系后天意识消退的状态。此时,先天元神的作用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天真烂漫如婴儿一般,“专气致柔,能婴儿乎!”8能达到“蒙”的状态便自然能“养正”,返朴归真、天人合一,圣功由此而生,大成就由此而出。
关于“圣人”以此作以下说明。“圣人”,一是孔子(“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心金声而玉振”11)。二指古之王天下者;也是对帝王与太后的极称。三是指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子曰“何事于人,必也圣乎!”)12四则如《黄帝内经》所讲:“圣人”怡然自得地处于天地的太和之气中,知晓并顺从八风变化的规律,欲望、嗜好正确、得当。侧身于世俗尘居之中,却没有世俗和种种毛病;行为能融入社会,但其浍又超凡脱俗。在外,不使形体被事羁绊;在内,恬静快乐、悠然自得,所以他的形体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可以活到百岁。13按本文的主旨,“圣人”取后两说。换言之,即便是普通人,只要经过修炼能达到返朴归真、天人合一,能与天地精神往来,达到理想境界,均可称之为圣人。
(二)、童蒙求我,志应也。语出蒙《彖传》,蒙卦中九二与六五相应,九二阳爻居中为刚明贤者之象,六王居尊位而柔顺,象童蒙居上,两者皆具中德,故六五能用九二之道,以发自身之蒙。程颐《易传》说:“匪我求童蒙,蒙童求我,志应也。二以阳刚之贤处于下,五以童蒙居上,非是二求于五,盖五之志应于二也。”
蒙卦,其外卦为艮六王象童蒙居上,就如像气功修炼入静后,朦朦胧胧,恍恍惚惚的情况;内卦为坎,其九二为坎之中爻,除得中维心亨外,亦有丹田结“丹”之象。
“盖五之志应于二”。这一句话应当重视,它提示,在气功修炼时如蒙卦之象,“虚其心(上),实其腹(下)”的状态和结果——上虚与下实相反相成。上虚(“壶中配坎离”14),返先天)“炼虚合道”。《老子》有言:“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8在“恍兮惚兮”之中,二与五就相通、相应。可否认为,《性命圭旨》所述“退藏于密”和“神明其德”便是由艮而蒙的自然结果。
(三)、果行育德。蒙《象传》云:“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李鼎祚认为,《蒙卦》的九二爻到上九爻同《颐卦》(上艮下震)相似之处,有颐养之象,故以果行育德。9孔颖达讲,育德谓隐黯然怀藏,不自彰显,以育养其德。7许慎认为,果,就是养育成功的意思。高诱讲:“育,成也”的意思是说,“果,育皆成也”,功德圆满,“坎有德行,艮以成之,故曰果行育德”。15
修炼的“果行育德”主要围绕德、理、功、术等四个方面进行:
1、德,是核心,炼功与修德是一致的,德高才能功高。学功、炼功者必须重德、守德、有德、积德,厚德载物。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四川著名易学家、气功养生家,九五高龄的杜明通老先生用八卦的卦德对此作了概括,首先就是其言行必须符合社会规范(一顺世事慎行藏),并助人为乐、为社会多奉献(二畅胸怀乐事襄)。见下表。
表 八卦(经卦)——养生
去弊救偏 入世航标 卦名 卦德 功 态
卦德扩展(性格)
正(应坚持) 偏(应戒除)
1、
2、
3、
4、
5、
6、
7、
8、
一顺世事慎行藏 坤 顺 松身 和顺
二畅胸怀乐事襄 兑 畅 利他
三动形体练顽强 震 动 炼形 运动
四静精神无披猖 艮 静 静心 静止
五直天柱气洋洋 乾 直 提肛 持中
六深呼吸涤肺肠 巽 深 调息 气息
七守丹田壮元阳 离 守 守丹 扶火
八运经络脉道昌 坎 运 导引 运转
和 顺 妒 嫉
利 济 挥 霍
威 武 粗 暴
知 足 顽 固
刚 正 骄 傲
适 应 轻 薄
光 明 虚 荣
机 敏 阴 险
处事——治心——炼形,三位
9、
10、
果能行持不殆荒
正气磅礴寿绵长
从表中可见:
(1)人的道德品质主要表现为和顺、利济、威武、知足、刚正、适应、光明和机敏等八个方面,相对应的卦为坤、兑、震、乾、巽、离和坎等卦,又分别与表中“去弊救偏,入世航标”栏目下的诗句相对应,既讲炼功更讲修德。该诗全文为:
一顺世事慎行藏,二畅胸怀乐事襄,三动形体顽强,四静精神无披猖,五直天柱气洋洋,六深呼吸涤肺肠,七守丹田壮元阳,八运经络脉道昌。果能行持不殆荒,正气磅礴寿绵长。
(2)处事——治心——炼形是三位一体的,不能分割。三者均同德有关,前二者同德的关系更为密切。
(3)从“卦德扩展”栏目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坚持顶点改正缺点的错误。
2、理,主要指(功理功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国气功门派甚多,但其功理功法的基本内容,即“三调”——调心、调息、调形是相通的(近来有作者认为在三调之外,要加上调食和调睡眠,共“五调”)。打牢有关“理”的基础,气功修炼者所修习的那种功法,特别指其初学的功法。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初学者切忌贪多求快,切忌将多种功法混着炼,切忌追求特异功能,切忌相互攀比,切忌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3、术,主要指一些技术。从修炼整体来看,这是很次要的内容,但的确又是曾经被“炒”得很热的内容,如有关“特异功能”的术便被“炒”得热气腾腾,与此同时,科学研究没有及时跟上,严肃的学术计论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以至于术被误解,一些初学者将术当成炼功的主要目的。回过头来看,这种盲目炒作对气功的发展不利,对炼功者也没有多少好处,应当理性地看待“术”,不拔高也不贬低。
对德理功术认真思考、全面体会、身体力行,就能育成道德高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功力上乘、能奉献人类的“正果”。当做,还应该纳入法制化管理,重视并关注气功、特异功能和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这三项被喻为人体科学的“敲门砖”。
三、“艮其背”与“筑基补漏”和结“丹”
人禀先天元精、元气和元神而生,出生后一段时期通过元神与外界联系,亦显出种种天真烂漫之态,换言之,是合道的。此时,后天的影响甚微。随着人的成长,知识增加、语言功能的开发、强化与运用,概念一判断一推理等思维模式形成,后天的识神逐渐形成、强化并开始起主要作用,进而起支配作用;先天元神“一无所着”的纯朴之性逐渐隐退,此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8《乐育堂语录》也有类似的说法并强调“筑基补漏”,“人在胞胎中及出生之后至童体未破的一段时间内,先天完具,阴平阳秘。自男女交而气日损,久之坎宫日虚,水冷金寒,成(上乾下坤)之象,生机日微,大病皆作。”便需要“筑基补漏”,即以神凝炁穴(坎宫),天道下济以乾照坤,养至阳气充足,(艮其背)从督脉上升于顶,即以离中坤入于乾中阳,坎中乾入于坤中阳,成(上坎下离)既济卦象。这便是“筑基补漏”!
筑基补漏之后,要想长生久视、返朴归真,就要进一步通过气功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进入超级安静,无思无虑,“致虚极、守静笃”8的状态,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而结“丹”。
关于结“丹”,(一)《性命圭旨》讲得很清楚:“坎象来填,离卦成乾,天地定位,返本还原”(有结“丹”情况发生)。进而指出:在“艮其背”时,心肾相交,将南方的心火,藏于北方的肾水之中(退藏于密,斋戒、沐浴),使水火相济,种种念虑自然不生;“艮其背”还能自然而然地使气机撞透“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贯通督脉。此即“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这样一来,便可以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招摄灵阳、救护命宝,夺神功、改天命(此即“神明其德”)。2(二)《金丹真传》对结“丹”的经过和体验讲得直切而形象:炼形者“必先定心端座,调息归根,候一阳之初生,采先天之正气,聚于丹田。久则丹田气满,充于五脏,五脏气足,散于百骸,百骸气全,自然(会通过‘艮其背’,经督脉)撞透三关,由前降入黄庭,以身中之坎,填身中之离,结胎脱体,功用固神”。16(三)吕洞宾的《百字碑》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迷性自住,性自住气自回,气自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14
小结:“艮其背”是修炼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1、“艮其背”,施止得所,敛目收心、返观内视,就能防其动欲,自然有寡之理。施止得所,又能“安重坚守”,则其道易成。
2、艮卦生蒙卦。蒙以养正,圣功由此而生。蒙童求我,志应也,符合上虚下实的炼功、结“丹”之象。果行育德,首先就是其言行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并助人为乐、为社会多奉献。对德理功术认真思考、全面体会、身体力行,就能育成道德高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功力上乘、能为人类作出奉献的“正果”。
3、“艮其背”与“筑基补漏”和结“丹”有关。
参考文献:
(1) 朱熹注《四书五经·周易本义》。
(2) 北京白云观翻印《性命圭旨》。
(3) 程颐《易传》。
(4) 引自谢祥荣《周易见龙》。
(5)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6) 王弼《周易注》。
(7) 孔颖达《周易正义》。
(8) 《老子》。
(9) 李鼎祚《周易集解》。
(10)《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1)《文心雕龙·原道》。
(12)《论语·雍也》。
(13)《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14)吕洞宾《百字碑》。
(15)高诱注《吕氏春秋·察贤篇》。
(16)长治孙汝忠以贞辑著《金丹真传·卷次》。
注:袁天纲胎息诀
袁天纲胎息诀见于《性命圭旨》亨集。
诀曰:“夫元气者,大道之根,天地之母。一阴一阳,生育万物。在人为呼吸之气,在天为寒暑之气。能改移四时之气者,戊已(土)也。春在巽,能发生万物;夏在坤,能长养万物;秋在乾,能成熟万物;冬在艮,能含养万物。故学道者当取四时正气,纳入胎中,是谓真种。积久自得,心定神定息定,龙亲虎会(指神气相抱而为一),结就圣胎,谓之真人胎息。”胎者,胎其神也。指神之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胎儿在母体中。息者,息其气也。指粗气绝灭,外气不行,百脉冲和,一片光明。此即胎息之真意 .
《易经》艮卦卦爻辞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艮背”是安定心神之法,又称“洗心涤虑”或‘沐浴”之法。练功者练功开始时常将心意拘束太紧,心火上升而生烦燥之感,不能入静,此时需将南方之心火,退藏于北方之肾水,水火既济自然虑念不起。杂念摒除,潜意识活跃,从而为激发灵感创造了条件。 “行庭”又称“周天”之法。《乾·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练功时,身中黄庭太极确立,而天旋乎其外,往来不停。《易经.艮》曰: “时止则止”,即太极确立之意, “时行则行’,则周天已经运行。何谓太极确立?《性命圭旨》说:“心中之仁,安于中心之中,是为太极。”《系辞》进一步指出: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屈信相感而利生焉。”这也是说“行庭”之心法.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八卦既成象,各配方位,可应人之五脏。乾天为大肠,坎为肾,艮为膀胱,震为肝,巽为胆,离为心,坤为腹,兑为肺,此八门皆有气之法,若修炼之气,通于五脏六腑,同于神气,可以延生。”钟吕传道集:……如乾索于坤;上曰震,中曰坎,下曰艮。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上而下,震为肝,坎为肾,艮为膀胱。真阴随气上行,如坤索于乾;下曰巽,中曰离,上曰兑。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下而上,巽为胆,离为心,兑为肺……(注:该说法的解释可如下文,巽为东南,少阳为胆;兑为西,太阴属肺;乾为西北,阳明大肠;坎为北,少阴属肾;艮为东北,太阳膀胱;震为东,厥阴肝;离为南,少阴为心;坤为西南,太阴为腹)
试论修炼中的“艮其背”[转]

图中一、三是阳数,故—、三相会为太阳:二、四是阴数二、四相合为太阴。一四、二三均相邻交会于外,一四合化于西北阳明,二三合化于东南少阳。一二、三四均相向对合于内,子午相对,一二合化为南北少阴,三四合化于东方厥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到三阴三阳的方位时日:“圣人南面而立,前日广明,后日太冲。太冲之地,名日少阴;少阴之上,名日太阳;……广明之下,名日太阴;大阴之前,名日阳明,……厥阴之表,名日少阳。”如用图示,正好与河图四生数交变化生三阴三阳的模式契合)。(艮对应戌,辰戌太阳寒水,兑对应未羊,坤对应丑牛,丑未为太阴湿土,与艮相对,实际上人口为兑,肛门为魄门也对应兑,海底,上颚都可对应山泽通气,其舌顶上颚与尾闾弯屈性状恰好构成完整s线结构,而口和肛门皆是内外表皮相衔接的地方,皆属于兑有其合理之处,另八卦命形中以兑为泽,泽有吞吐之巧,恰应口和肛门的功能)在中医里认为足太阳膀胱经在后背,足阳明胃经在体前,太阳主开主升,阳明主合主降,则丹道初进阳退阴,乃是后升前降,包括退火步,与此暗合,而易经:艮其背,上文以艮为膀胱,另植物的跟属于水,包括人的涌泉在肾经上——意指涌泉之数根,也在勾连会阴的阴蹻脉上,恰恰也说的是同样的道理。鼻子象山,山根为止,儒家止于至善,包括“正”之造字(正=止+ 一),佛家有“止观”之说,止为艮为山,对应神摄上丹,对应昆仑山,须弥山,金字塔,过断魂关大死关必须要止,所谓定力如山,则有更深刻的含义。在此之前“坤”卦则对应归藏球,玲珑心,或者说圣人心有七窍等云云乃是玄珠显象,故禅家以念为要,懦教以克己为功,道门以炼己为最也,己者,艮也,反观内照炼己则可以形成反馈,对应不动点唐代内丹家崔希范在《入药镜》一书中,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以五行配五脏,以八卦配脏腑,建立了一个天人一体的内丹养炼体系。他说:“五行者何谓也?五脏之真义也。心之神,肝之魂,肺之魄,脾之意,肾之志,聚而为丹之用者也。”又说:“乾六,大肠也;坎一,肾也;艮八,膀胱也;震三,肝也;巽四,胆也;离九,心也;坤二,小肠也;兑七,肺脾也。”这种划分可以辅助判定道家所谓玄关位置:如李道纯以为修之初下手处,其实正位处在心之下,肾之上的中心部位,又如《性命圭旨》:「道经云:天之极上处距地之极下处,相去八万四千 ,而天地之中,适当四万二千之中处也. 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脐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适当四寸二分之中处也.此窍正在乾(大肠)之下,坤(小肠与腹)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八脉九窍,经络联辏,虚闲一穴,空悬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窍也.」,实际上恰为太阳神经丛的位置古人所谓心下臍上,謂之「中丹田」,亦名「中宮、中黃、絳宮、金闕」,乃千古不傳之祕竅也,此处也恰应脾胃所在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