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艺石莲花 2.概况

 Renee Chi 2014-12-17
概况

·什么是石莲花属植物
·种,人工繁殖,杂交,与其他定义
·自然环境中的石莲花
·早期杂交历史
·变种
·只是看起来很像
·属间杂交


-----------------------------------------------以下正文--------------------------------------------------


·什么是石莲花属植物?


基本上所有的石莲花属植物都是多年生多肉植物,厚厚的肉呼呼的叶片排列成莲座状。有些是矮胖而紧凑的单个莲座,有些则是多个小型莲座丛生,还有的则是盛放状的莲座长在伸出的茎上,甚至能够发展成小型灌木。石莲花属的植物品种非常多样,有时候区分它们的界限十分模糊。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清晰地界定石莲花属的各个品种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相同品种的不同植株差异很大,有的看起来干脆就是完全不同的样子;二是有关纯自然环境下石莲花属植物的研究十分稀少。石莲花属植物多生长于偏远的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研究,而且还有大量未曾为人类所涉足的栖息地有待被发现。日后,随着越来越详细的野外勘探的进行,不同的石莲花品种及其生长范围一定会更加明晰的。目前,大约共有130种被广泛认可的石莲花品种,而且每年都会有新品种(无疑包括越来越多稀有和独特的品种)被发现和命名。


E. elegans(月影)是最著名和最广泛种植的种之一,非常具有代表性。它在100年前开始有确切的记录,是很多杂交品种的来源。


这是一个被切开的E. elegans(月影)莲座,能够清楚地看出叶子的厚度。石莲花属的根系非常丰富而伸展,但大多较浅。


这是一些新采摘的石莲花的花,它们要比普通植物的花期更长。




·种,人工繁殖,杂交,以及其他定义(Species, cultivars, hybrids and other definitions)


人类为了了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发明了自己的分类方式。当我们提起石莲花属的各个“种”(Species)时,是指那些在自然中生长,有着相对独立的种群,并且只在自己的族群内部繁衍的类型。这种情况下,由于彼此间的生长疆域相隔遥远,常有高山峡谷阻隔,不同种间自然杂交十分困难,形成了天然的物种隔离。

但在人工养殖中,几乎所有的石莲花种间都可以杂交繁殖出新的或不同的杂交品种(hybrid)。

种名一般以小写字母表示,印刷时套用斜体。杂交品种通常会被赋予一个新名字,以大写字母开头,写在引号中,比如Echeveria 'Blue Curls'。这个新名字也被认为是栽培变种(cultivar)的标志。栽培变种是经人工栽培产生变种的简写,指由于其具有某些显著特征而被选中培育,且不是以种子播种的形式繁殖的植株。栽培变种的对象被选中通常是因为极其吸引人或极其特殊,它们有时候来自大自然,有时候则来自人工环境。所有的杂交品种都是栽培变种,但不是所有的杂交品种都被赋予了新名字。

由于多种因素,有些石莲花会发生变异。这是指自然的变异,包括缀化,石化*,锦,芽变。缀化植物(通常就叫缀化)有着拉长的生长点,导致奇异的生长状况,可以发生于原始种或杂交品种。有时候,石莲花属植物会带锦。这是指植物细胞层的叶绿素消失了,使植物带有黄色或者白色的条带,也可能使植物的叶子显现特别的花纹。其他的自然变异包括石化和芽变,它们具有一些普通植株不具备的特征。越是吸引人的变异,越有可能被人工培育以保有其特性,甚至被赋予新的名字。

(石化,monstrose. In monstrose plants, the mutation occur takes place all over the plant, not just at the top or apex. Growth points originate all over the stem or branches causing very irregular growth. The resulting plant may bear little or no resemblance to its sister or brother in the same species of plant.即全身都是生长点,不仅限于顶部。感谢荒的琉璃)


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E. agavoides(东云),与原始种相比颜色更加丰富,样子也更加多变。


变异一直发生着。图中左侧的E.runyonii(鲁氏石莲花)有很多变种,最常见的则是右侧的E. runyonii ‘Topsy Turvy’(特玉莲)。


图中上方的是E. pulvinata(锦晃星),下方的是人工培育的品种之一E. ‘Ruby’。这两种植物被种一起,享受着相同的土壤和光照,但人工繁殖的那一种叶子的颜色总是更丰富。





·自然界中的石莲花


石莲花原生于墨西哥和阿根廷的山区,有一个品种甚至在德克萨斯州也有生栖。这个属的植物集中在墨西哥,也从这里发源,之后传播到了更南的国度。南方的品种相对更加多样化,也更加不稳定,显现出快速衍变时期的特征,这让它们非常难以被描述。

石莲花多生于绝壁,小块裸露的岩石上,或者土层很浅的平台等其他植物很难存活的地方。很多石莲花甚至长在悬崖的裂缝间,平行于岩壁并与地面垂直。大部分石莲花都来自高海拔地区,没有生长在海拔一千米之下的品种,有的甚至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安了家。


两种石莲花长在一片松树林的玄武岩上。蕨类植物显示出这是一个潮湿的环境。


这是Echeveria cuspidata(墨西哥女孩),生长在一块裸露的石灰岩上。这个品种栖息在更加干燥,阳光更加丰富的地方。


这是Echeveria nodulosa(红司),请注意它附近的地衣。




·早期杂交历史


石莲花属是以墨西哥植物艺术家Atanasio Echeverria的姓氏命名的,他是1787年左右第一批描绘这些植物的人之一。十八世纪晚期,法国人首先开始杂交石莲花并将之带到世界各地。这些早期品种中的一部分至今仍流行于众多花园里。比如M. Deleuil1870年在法国培育的E. 'Imbricata',是由E. gibbiflora 'Metallica'和E. glauca(现在称作E. secunda)杂交而成。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石莲花曾风靡欧洲,一些早期的杂交品种也在这时被引进加利福尼亚。在加州,这种植物被证明即适宜在温室中生长,也容易在露天的花园中养殖。

二十世纪,随着更多引人入胜的品种被发现,掀起了收集石莲花的风潮。无论在温室里或露天花园中,不同品种的石莲花在同一时刻开花,令人工和自然的品种间交叉授粉成为可能,鼓励了种植者利用精选的母本植株进行可控的交叉授粉。有着美妙特征的最好的杂交品种随后被命名并流行开来。这些品种在市场上能卖到很高的价钱,引诱着商业种植者去丰富他们的杂交品种来迎合市场需求。自此,人工繁殖的石莲花品种开始变得远远多于自然品种。杂交品种通常比他们在自然界中的父母们更大,也更好养活,有着更丰富的姿态和颜色,其中最流行的要数那些圆白菜状的卷边石莲花了。

更多的人工繁殖历史请见192页。


墨西哥一个收集E. gibbiflora(粉彩莲)的种植园。注意它们的褶边。它们各具特色的形状被用来创造很多当今流行的褶边和皱叶品种。


这是E. ‘Imbricata’,最早的杂交品种之一,至今仍广为流行。




·只是看起来很像


其他属的植物有时候看起来很像石莲花,这一页例举了一些常见的错误。

观察花朵是唯一能够确切辨识植物的方法,但对于大部分植物而言花期是季节性的,好在全年都可以观测到的叶子特征可以用来区别大部分的品种。


一些瓦苇属的植物,比如这株玉露,很像一些小型石莲花。但玉露的叶子明显更厚,并且带窗,同时具有两种颜色。瓦苇属植物的花也与石莲花属及其近亲们的截然不同。


这是一棵千代田之松,所有的厚叶草属植物都只有不多的几片厚叶子。小图中是切开的千代田之松叶子。


这是Sedum suaveolens(木樨景天),和乙姬牡丹一样常被错认为石莲花。它们属于景天属的证据则只有那些一串串圆实的小花。


所有的长生草属植物都有着细齿状的叶边,花能够完全绽放并有着双倍的花瓣和雄蕊。花期过后,植株枯萎。


这是Aeonium nobile,唯一一种外表很像石莲花的莲花掌属植物,可以从叶子下端的细齿分辨出来。石莲花属的植物都没有显著的齿状结构。


这位是Dudleya brittonii。所有仙女杯家族的成员都在冬季生长,和石莲花的冬季休眠正好相反。许多种仙女杯的叶子上都有容易被擦掉的蜡质白霜覆盖。实际上,仙女杯的花和石莲花的很像,但花梗完全不一样(如下图)。


仙女杯的花梗上有许多尖尖的小叶,厚而锐利。




·物种间杂交


石莲花属的植物常常和其他属的品种杂交,如风车草属(记作xGraptpveria),厚叶草属(记作xPachyveria),和景天属(记作xSedeveria)。人工培育的石莲花属和风车草属杂交是最难通过外观与石莲花属植物区分的了,但是它们的花却明显不一样。这种杂交品种的花瓣是相互分离的,而不是像石莲花属的花瓣那样相连成管状。风车草属植物本身也常被误认为是石莲花属的。

和厚叶草属杂交的植株比较容易与石莲花属的区分开,因为它们的叶子比所有石莲花都厚,也更加挺立。

和景天属杂交的植物茎部通常更长,更软,很难支持着它们直立住。通常,其莲座的高度也会大于宽度。


这是石莲花属和景天属杂交出的'Darley Dale',常被误认为是石莲花。这两个品种的杂交植物大多有着纤长的茎部。近期,在澳大利亚一项调查中提到,图中的植物也被称作'Darleys Dale','Darleys Date','Early Date' 和'Sarleys Pale'。说不准是否有朝一日这些名字能够统一,毕竟其中有些已经流传得太过广泛了。


这是与厚叶草属杂交出的'Royal Flush'。通常,这两个属杂交后的叶子厚度差不多是其宽度的一半,叶子边缘圆润,和石莲花属较尖锐的边缘不太一样。


这是与风车草属杂交出的'Douglas Huth',常被误认为是石莲花。它最显著的特征是花,所有风车草和石莲花的杂交品种的花都是绽放的星状,而石莲花属的花则是管状或钟形的。


这是与风车草属杂交出的'Debbi'。这两个属的杂交植物是最难与石莲花属相区别的,通常要靠花形来分辨。


这是与风车草属杂交出的'Southern Belle',除了尖细的叶子顶端,这种植物和石莲花及其相似。它的花朵有着较宽的花瓣,不会完全绽放。


这是与风车草属杂交出的'Fred Ives',一种古老的杂交品种,是用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e和Echeveria gibbiflora繁殖的,常被误认为石莲花。这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属间杂交品种,其莲座的直径可达200毫米,叶子的颜色会随着季节和压力而变化。


这是与风车草属杂交出的'Amethorum',是它的同类中少见的厚叶品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