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焉支山森林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青烟梦 2014-12-17

摘要:焉支山是河西走廊著名旅游胜地,但是依然存在产品开发单一,基础设施薄弱,为此人才缺乏,投入不足等问题,为促进焉支山旅游的发展,可以调整现有旅游产品的结构,加大投入,改进基础设施,以使焉支山旅游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森林旅游;问题;对策;焉支山

 

一、焉支山森林旅游开发现状

焉支山为甘肃省省级森林公园,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距山丹县城40公里,属自然风景区,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总面积680平方公里,主峰毛帽山高达3978米,是仅次于祁连山的一座独立山脉。山中松柏苍郁,溪水潺潺,云蒸雾掩,景色宜人,日均气温23℃,有小黄山之美誉,是消夏避暑和旅游观光不可多得的好地方。2000多年前,焉支山就以天下名山载入史册,它不仅景色秀丽迷人,而且与历史上诸多游牧民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有着相依相存的关系。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焉支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而且是出生天资国色的宝地,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妇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据传,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从这一带的美女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焉支胭脂是其汉译的谐音,焉支山因此而得名。焉支山在古代又称删丹山。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在这里初置县时,以此山之名命名删丹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春,骠骑将军霍去病率精兵击败匈奴,收复焉支山。匈奴人为失去焉支山发出了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足见焉支山在匈奴人心目中的地位。隋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巡过焉支山时,召见西域27国使节,历史上称为万国博览会,隋炀帝也成为唯一到过焉支山的封建帝王。盛唐时的焉支山成为边塞诗人笔下尽抒豪情的代名词,李白在他的诗作《幽州胡马客歌》中写道: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赫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何时天狼灭,女子得安闲。这些诗句,不仅描绘出古代焉支山的壮美画卷,而且也刻画出了边塞儿女为保卫家乡的豪放骁勇。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领部队远征河西,曾在焉支山和马步芳部队浴血奋战,无数红军战士血洒焉支山的事迹在焉支山区人民群众中至今广为流传。

焉支山重峦叠嶂,松林密布;沟壑纵横,清泉淙淙;林间獐鹿、獾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盛产名贵中药大黄,因此焉支山又叫大黄山。山上建有钟山寺、玉虚宫、民族接待帐篷等参观接待游客的景点,游人可以在这里骑马、照相、登山,采摘野生蘑菇、地耳等。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焉支山传统庙会,俗称祛病节。周边农民多有到焉支山赏景消夏,游玩避暑;上钟山寺求儿盼女,偿还心愿,或在家中晾晒被褥,清扫房屋、防虫防鼠防病的农家习俗。县上同时举办焉支山风情旅游节,举行民俗文艺表演、民间工艺品展览、地方特产展销和旅游观光等活动,现已成为地方性重大传统节日

二、发展森林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单一,缺乏完整的旅游线路

在旅游开发上山丹县只是将焉支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或者人文资源作为重点,并没有将两者很好的连接整合起来。存在的问题是人文类旅游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所占比例相当低,产品类型十分单一且相互间没有联系,其他类型旅游产品非常欠缺,严重阻碍了焉支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

(二)经济欠发达,旅游投入较少,基础设施薄弱

山丹县深居祖国西北内陆,经济实力薄弱,无力投资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本地的旅游项目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某一方面,对于游客所需要的食、住、娱、购等方面无法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

(三)缺乏整体合理的旅游规划,无精品,整体形象模糊

焉支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是规划不合理,管理机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灵活,景点之间缺乏整体性。旅游宣传促销严重滞后,对景区的推介力度不够,适中缺乏有规模、有档次和轰动效应的宣传。总体来说,焉支山森林旅游没有形成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与其他的已开发的景点相比显得特别的小且无亮点。仅仅停留在“周边人游焉支山”的层面上,无法吸引外地人来旅游,使得很多外地人不了解焉支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导致大量客源的流失。

(四)旅游开发忽略了人文文化的挖掘

焉支山群峰环翠,建有亭台楼阁,寺观庙宇,景色秀丽,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栉风沐雨,依旧保存了当代建筑的风貌。在焉支山有霍去病西征匈奴的西汉文化,有隋炀帝在此召开万国博览会的国博文化,有陈昌浩在此游击马匪的红色文化等。然而对这些珍贵的人文资源有效开发利用非常少,甚至大多外来的旅游者根本就不知道焉支山的这些特有的人文旅游资源。

(五)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焉支山没有专职的导游讲解人员,工作于旅游一线的人员大多是护林员,文化层次较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经验不足,服务质量不到位,对景点的介绍模糊不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兴趣。

三、发展焉支山森林旅游的对策

(一)调整旅游的产品结构,改变单一产品结构,整合旅游线路

按照焉支山森林旅游的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具有焉支山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可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如:绝壁攀岩,森领浴等。焉支山位于山丹县县城东南部,万国博览会遗址以及陈昌浩游击区位于焉支山内部,并且距离亚洲第一马场—山丹军马场只有15公里。因此可形成以焉支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旅游线路。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可进入性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的功能和水平,解决游客吃住行困难的问题,提高旅游接待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量预测合理规划布局,分期加快建设高档星级酒店、经济实用型酒店、旅游快餐店、普通饭店餐馆等各种不同类型档次的设施,进一步规范宾馆、商店等服务场所的管理,确定定点饭店、旅游纪念品商店、卫生间等服务场所。在饭店、交通、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要素建设上,逐步规范纳入旅游管理体系,使其与景点建设规模相适应。

(三)加大对旅游的宣传力度,创造旅游精品,形成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

加强各景点之间的联系,不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而是联手打造焉支山整体旅游形象,在宣传促销、规范实施、景区建设、人员培训、行业管理、商品开发、项目争取等方面,实行统一协调和统一的管理结构,制定实实在在的实施方案和长远的打算,从而极大地推动景区的开发建设。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积极的探索产品营销和宣传手段,扩大市场影响力,主动与各旅行社沟通合作,加强与各新闻媒体联系,努力营造旅游品牌意识,千方百计提高游客对焉支山风景名胜的认识。将“六月六钟山寺庙会”作为一个品牌项目,大力发展山地森林旅游,逐步建立生态焉支山、山水焉支山、文化焉支山、魅力焉支山的旅游形象,以“观焉支山水,品国博文化”为整体旅游口号。全力打造实力焉支山,以此推动山丹县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效益的共同发展。

(四)加强特色文化的宣传,展现文化魅力

一个旅游地在发展过程中生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自身是否具有深厚的的历史文化。随着现代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旅游者文化素质也越来越高,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旅游地的历史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越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旅游地越容易被旅游者选择。焉支山拥有国博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因此可举办精品文化演出,让游客直观的感受焉支山的文化魅力。

(五)加强生态教育,培养大批的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森林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队伍的素质。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森林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焉支山应加强与周边高校的联系,积极引进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强化专业知识,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举办各种专业的比赛,提高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培养一支有朝气、有活力,乐于奉献、勇于拼搏的旅游从业队伍。

四、结语

发展森林旅游的目的是实现山丹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山丹县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了解森林旅游的概念纠正发展中的偏向,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森林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本人对焉支山国家森林旅游公园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发展森林旅游提出了相应对策,本人认为焉支山国家森林公园要做到开发、宣传到位,管理科学,使得游客与景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张侃,郭景然. 浅谈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J.林业科技情报,20101):75-76

[2]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30-237

[3]   张秋根.南昌市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33):20-23

[4]   梁锦梅.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15):651-65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