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年4月16日郑州高考研讨化学资料
2014-12-17 | 阅:  转:  |  分享 
  
2014年高考复习

新课标高考解读

针对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的性质与要求,在化学学科考试中如何具体体现出高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考题中,大量选取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作为题目的素材,尤其侧重材料科学、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等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尤其重视课本的作用,对课本知识要有全面、扎实的理解与掌握。

2、对化学学科重点知识的要求一如既往。在《考试大纲》中,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3、突出了定量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在计算上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并不强调计算中使用的数学技巧,而是侧重于使用化学知识分析研究过程,在此基础上用定量计算配合化学研究,且出现计算中可能要求回答“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理由”等简答题,即有将化学简答与化学计算整合的趋势,在复习中,对计算过程要注意全面、规范,同时注意对缺少数据试题的分析及其解答。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与以往的高考相比,知识的综合程度更高、复习难度更大。新课标的课程采用模块设置,与以往的课本编排相比,对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每一个模块的教学目的不同,很多知识在多个模块中都有所涉及,要求学生在复习中做到“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1》中有利用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对海水中的氯化钠进行纯化的内容,在《必修2》中有溴和碘的提取,在《化学与生活》中有水资源的保护,在《化学反应原理》中有结合盐类水解的知识获取无水氯化镁、利用纯化的氯化钠、氯化镁进行电解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出发点相同,但是各有侧重,涉及到了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三个版块的知识和能力,在复习中要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我们的课本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节点,它们将不同年级、不同模块知识联结在一起,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通过我们的复习,要利用这些重要节点,帮助我们把所学过的知识串成线、织成网,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6、更加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在新课标的考试大纲那个中明确说明: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语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关键环节。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试卷,要求使用化学式、电子式、离子符号、结构简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少则十几处,多则二十几处,有很多试题甚至要求所有问题都必须要用化学用语来回答,因此对考生正确熟练使用化学用语的要求是较高的。在考试中要求考生做到:

①表达要符合题目求

②表达要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③表达要符合书写习惯

④要重视化学学科中文字的规范使用

学科知识是得分的基础

审题能力是得分的关键

规范表达是得分的保证

只有得分才是硬道理



重点知识解析

高考化学选择题热点解析

选择题中,以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每年占的比重近60%左右。此外,在高考中每年至少有1道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题目,实验以考查基本操作为主,化学计算和有机化学的出现不定,会根据整体试题的需要灵活设置。强调学科内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基础、实验等知识点的综合,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如表格数据、坐标图、装置图等),强调联系实际进行考查。高考选择题中经常涉及的知识点有:

(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化学知识

(2)氧化还原知识的应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及简单计算

(3)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或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4)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的应用

(6)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及pH的分析和计算

(8)电化学基础知识

(9)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多官能团化合物的性质

(10)实验基本操作



高考化学非选择题热点解析:

高考中,化学部分非选择题以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题目的形式在近年中相对稳定,以有机综合推断题考查学生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其余分值中,无机化学和化学实验比例大致相等。近年的理综化学试卷中,化学计算没有单独成题,但是命题中突出了计算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物质结构测定和实验中的作用。高考中经常涉及的知识点

(1)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的应用

()

()平衡

()电化学基础知识

()物质的制取、净化、分离、确认、吸收

()气体的制备、成套仪器的连接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知识灵活运用Mg、AlCl3、NaAlO2 B.KNO3、NaCl、CH3COONa

C.NaClO、Na2SO3、BaCl2 D.Ba(NO3)2、FeSO4、NH4HCO3

答案:B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很多,在离子反应中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离子:

强氧化性离子 强还原性离子 MnO4-

ClO-

NO3(H+)

Fe3+

Cr2O72-(CrO42-) S2-(HS-)

SO32-(HSO3-)

I-

Fe2+

上述强氧化性离子和强还原性离子简称为“五氧四还”,除了Fe3+与Fe2+因为价态相邻,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外,都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除了氧化还原反应外,离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也需要在复习时重点关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溶液中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挥发性物质(气体)。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在高考中很少单独考查,经常与与其它模块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时,需要应用到大量的理论知识。例如:

(1)是否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需要对常见的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烂熟于胸,其中涉及到的很多实验依据是在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实验。

酸性强于碳酸 酸性弱于碳酸 H2SO3

H3PO4

CH3COOH(低级羧酸) HClO

H2SiO3

苯酚(酚类物质) 同样,我们也可以对弱碱的相对强弱进行类似的总结。

碱性强于NH3·H2O 碱性弱于NH3·H2O Mg(OH)2 Al(OH)3

Fe(OH)3

Fe(OH)2 (2)了解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难溶物、微溶物,并且能够根据课本实验现象、溶度积数据比较难溶物的溶解度大小,正确判断生成沉淀的种类。

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四种微溶物:Ca(OH)2、MgCO3、AgSO4、CaSO4

例2.有A、B、C、D、E、F、G共7瓶不同物质的溶液,

A B C D E F G A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E — ↓ — ↓ — ↓ — F — ↓ ↓ ↓ ↓ — ↓ G ↓ ↓ ↓ ↓ — ↓ — 它们各是:Na2CO3、Na2SO4、KCl、AgNO3、MgCl2、

Ca(NO3)2和Ba(OH)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

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

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面问题:

⑴A的化学式是,G的化学式是,

判断的理由是。

⑵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C:,D:,

E:,F:。





答案:(1)KCl;AgNO3 (2)Na2SO4;MgCl2;Na2CO3;Ca(NO3)2;Ba(OH)2



例3.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w.w.w.k.s.5.u.c.o.mA.向碘水中滴加,振荡静置后分层,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溶液,溶液褪色,说明具有氧化性

D.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的比的大

Al3+与CO32-、HCO3-、S2-、HS-、AlO2-等

Fe3+与CO32-、HCO3-、AlO2-(Fe3+与S2-、SO32-、H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lO2-与弱碱的阳离子、以及HCO3—等

注意:双水解只能发生在少数离子之间,因为大多数离子水解程度极小,不足以使反应进行到趋于完全。

双水解的知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不容易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借助结合元素化合物、以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知识。

例如:中学化学中非常有名的“铝三角”



这张反应关系图中,使偏铝酸根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在课本中并没有明确提及,但是高考中却经常考到,在《化学与技术》模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利用我们学过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我们不难分析出这个反应的原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得到碳酸,然后利用了酸和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得到了新的盐碳酸钠,还生成了比碳酸更弱的酸——氢氧化铝。

Al(OH)3+NaOH=NaAlO2+2H2O

酸 碱 盐 水

NaAlO2+2H2O+CO2=Al(OH)3↓+Na2CO3

盐 酸 新酸 新盐

同样,利用在舞剧化学中非常熟悉的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对离子共存做出新的解读。氢氧化铝是一种两性物质,它只能与强酸、强碱发生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由Al(OH)3生成Al3+,必须与强酸反应,因此能与强酸发生反应的CO32-、HCO3-、S2-、HS-、AlO2-等,不可能与Al3+大量共存。

由Al(OH)3生成AlO2-,必须与强碱反应,因此能与强碱发生反应的弱碱的阳离子、以及HCO3—等,不可能与AlO2-大量共存。



在离子共存的题目中,高考往往会增加一些限定性条件,既可以考查考生的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达到学科内综合、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在高考中,常见的限定性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溶液的颜色:

溶液的酸碱性

利用溶液的pH进行判断

利用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进行判断

甲基橙 红色(pH<3.1) 黄色(pH>4.4)

石蕊 红色(pH<5.0) 蓝色(pH>8.0)

酚酞 无色(pH<8.2) 红色(pH>10.0)

利用简单计算进行判断

利用典型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判断





例8(08高考).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NH4+、Na+、Cl-、H+

B.在强碱溶液中:Na+、K+、CO32-、NO3-

C.在pH=12的溶液中:NH4+、Na+、SO42-、Cl-

D.在c(H+)=0.1mol·L-1的溶液中:K+、I-、Cl-、NO3-

解析:选项A中AlO2-与H+不能共存;选项C中pH=12,则c(OH-)=0.01mol·L-1,NH4+与OH-不能共存;选项D中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与具有还原性的I-不能共存。

答案:B



例9(09高考).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

B.含有0.1mol·L-1的溶液中:

C.含有0.1mol·L-1溶液在中: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答案:D



例10(09高考).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溶液:Ca2+、H+、Cl—、HSO3—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

C.FeCl2溶液:K+、、Na+、、SO42—、AlO2—

D.=0.1mol/L的溶液:Na+、K+、SiO32—、NO3—

答案:D



例11(08高考).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

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

答案:B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审题是关键。

例12.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K+、Cl-、NO3-、S2-K+、Fe2+、I-、SO42-Na+、Cl-、NO3-、SO42-Na+、Ca2+、Cl-、HCO3-K+、Ba2+、Cl-、NO3-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答案:B



例13.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

B.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

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

D.在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S2—、AlO2—、SO32—

答案:D



例14.某溶液既能溶解氢氧化铝,又能溶解硅酸,在该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NO3- 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 D.Ag+、K+、NO3-、Na+

答案:B



三、重视原理和计算的结合,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发展

在新课标的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该方法因为量不足的为所以其中能参加反应的离子应完全反应,1mo1,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为lmol+和molOH—,由此可知,需要HCO3为mol,写出生成物化学式及系数即可++2OH—+2HCO3—=H2O+CO32—+CaCO3↓。不足的为中能参加反应的离子应完全反应,1mo1,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为lmolHCO3由此可知,需要H—物质的量为mol,+的物质的量也为1mol,++OH—+HCO3—=H2O+CaCO3↓。例16(09高考).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解析由于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2FeBr2+3Cl22FeCl3+2Br2。当x/a≤0.5时,Cl2仅氧化Fe2+,故A项正确。当x/a≥1.5时Fe2+和Br-合部被氧化,D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如B项,当x=0.5a时,Cl2刚好把Fe2+全部氧化,而当x=0.6a,显然Cl2还要氧化Br-,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与此类似,FeI2溶液与氯水的反应中,还原性强的I—与氯水反应,还原性相对较弱的Fe2+



例17.在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C12充分反应后,经测定有1/3的Br被氧化,试写出其总离子反应由于还原性Fe2+>Br,按离子被氧化的先后顺序,C12通入溶液中,先氧化Fe2+,再氧化Br,由于Br没有全部被氧化,所以C12量不足,可按FeBr2化学式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量来书写离子方程式。设FeBr2为lmol,当有lmolFe2+被氧化后就有2/3molBr随后被氧化,即参加反应的Fe2+和Br物质的量的比为12/3。先分别写出Fe2+、Br和C1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2++C12=2Fe3++2Cl—

2Br—+Cl2=Br2+2Cl—

按上述分析中参加反应的Fe2+、Br-的物质的量的比lmolFe2++0.5molC12+2/3molBr—+1/3molC12

从而得到总的离子方程式:6Fe2++5C12+2Br—=4Fe3++Br2+10Cl—



2、用量不同现象不同——离子检验中的应用

Na2SO4AlCl3②NaHCO3Ba(OH)2H2SO4

③HClNaAlO2NaHSO4④Ca(OH)2Na2CO3BaCl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中KOH和AlCl3互滴现象不同,另一种是Na2SO4,可以鉴别;③中HCl和NaHSO4与NaAlO2反应的现象,不能鉴别;Ca(OH)2和BaCl2与Na2CO3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2与其余两种溶液反应均能生成白色沉淀,可以先鉴别出Ba(OH)2,再利用反应鉴别其余两种溶液,具体操作如下: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其余两溶液任取一种,向该试管中加入,弃去上层清液,向生成的沉淀中加入另一种溶液,如果生成气体,那么先加入的是NaHCO3溶液,后加入的是H2SO4溶液;如果没有明显现象,那么先加入的是H2SO4溶液,后加入的是NaHCO3溶液

答案:A

备考提示此题考查了常见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反应,例如反应物比例不同对产物有影响的反应,如铝盐与强碱的反应,碳酸钠和酸的反应等。Na+、Mg2+、Al3+、Ba2+ 阴离子 OH―、Cl-、CO32-、SO42-、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 ;B ;C ;D ;E 。

答案: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或Mg(HSO4)2

提示:不要忙于逐条进行分析,先全面审题,从中找出最典型的实验作为突破口。



例20.实验室中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它们是Ba(OH)2、NaHCO3、NaAlO2、HCl,今不慎将溶液的标签失去,实验室中现只有试管、胶头滴管、蒸馏水,为了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四瓶溶液分别标记为A、B、C、D2mL,分别滴加5滴B、C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

③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B、C溶液各2mL,分别滴加5滴A溶液,B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而C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④将B、C1)A为 溶液(填化学式,下同),B为 溶液。

(2)A、B两溶液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试管中取D溶液2mL,滴加5滴B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要使A、B、D三种溶液的pH相等,需对它们进行稀释,加入蒸馏水的体积关系应为 (填选项)

a.V(A)>V(B)>V(D)

b.V(D)>V(A)>V(B)

c.V(B)>V(A)>V(D)

d.V(D)>V(B)>V(A)

答案:(1)NaAlO2,NaHCO3。

(2)HCO3—+AlO2—+H2O=Al(OH)3↓+CO32—;HCO3—+Ba2++OH—=BaCO3↓++H2O

(3)d





3、结合理论知识综合考查

例21(09高考).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42—、CO32—,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

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E溶液是 ,判断依据是 ;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 、C 、

D 、F 。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盐类水解综合运用。根据溶液的性质,确定CO32—只能与K+形成显碱性的溶液,另外可能形成的碱性溶液为碱Ba(OH)2。由于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醋酸盐水解的碱性小于碳酸盐,因此A为Ba(OH)2,E为K2CO3,C为醋酸盐,由②可得B中阳离子为Ag+,则肯定为AgNO3,由③可得D中无SO42—,则F中的阴离子为SO42—,D中的阴离子为Cl—。由④可得F中的阳离子为Fe2+,即F为FeSO4,而CH3COO—若与Al3+形成溶液时,Al3+也发生水解,所以C为醋酸钙,而D为AlCl3。







例22.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HCO3-、SO42-,现取二等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得澄清溶液,并收集到气体0.03mol。上述澄清溶液冷却后,加足量BaCl2溶液,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①一定存在K+②一定存在Ba2+③可能存在Cl-④一定存在Mg2+⑤一定不存在HCO3-⑥每份溶液中含0.0molSO42-

A.B.C.②④D.解析:第二份溶液中,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得澄清溶液,收集到气体0.03mol0.03molNH4+。上述澄清溶液冷却后,加足量BaCl2溶液,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0.01molSO42—,不含有Ba2+;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钡,原溶液中应含有0.02molHCO3—。

答案:D



例2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1molCO32-

CCl-可能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13.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



模拟海水中的

离子浓度/mol·L Na+ Mg2+ Ca2+ Clˉ HCO3ˉ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K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物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不存在Ca

C.滤液N中存在Mg,Ca

D.步骤②中应改为加入4.2gNaOH固体,Y为Ca(OH)和Mg(OH)的混合物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的能力。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①硫酸浓度对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用注射器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

②浓度对KMnO4(H+)与H2C2O4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温度对Na2S2O3与H2SO4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温度对KI和H2SO4反应速率的影响

⑤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⑥比较稀FeCl3、CuCl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⑦MnSO4对KMnO4(H+)与H2C2O4反应的催化作用

⑧比较稀硫酸、唾液对淀粉水解的催化效果

组别 c(HCl) 温度(℃) 状态 1 2.0 25 块状 2 2.5 30 块状 3 2.5 50 块状 4 2.5 30 粉末状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1的盐酸的浓度最小,反应的温度最低,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由于实验3的反应温度比实验2的反应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实验3大于实验2;而实验4和实验3虽然浓度相同,但反应的温度不同,物质的状态也不相同,所以不能比较。

答案:AC



例2(09高考).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初始浓度c/mol·L—1 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 CH3COCH3 HCl Br2 ① 0.80 0.20 0.0010 290 ② 1.60 0.20 0.0010 145 ③ 0.80 0.40 0.0010 145 ④ 0.80 0.20 0.0020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增大c(CH3COCH3)C.增大c(HCl)c()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状态 (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丝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丝 0.7 50 20 36 250 4 0.10 丝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丝 1.0 50 20 35 125 7 0.10 丝 1.0 50 35 50 50 8 0.10 丝 1.1 50 20 34 100 9 0.10 丝 1.1 50 2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解析:(1)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实验和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和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和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的影响。 298 粗颗粒 1.00 308 粗颗粒 2.00 298 细颗粒 2.00 (2)1.70至90S,CO2生成的质量为:m(CO2)0.950.85=0.1g

2.根据方程式比例,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0.1/22=1/220mol

3溶液体积为25ml=0.025L,所以HNO3减少的浓度c(HNO3)=2/11mol/·L1

4.反应的时间t=90-70=20s

5所以HNO3在70-90S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HNO3)=c(HNO3)/t=1/110mol·L1·s-1

(3)作图略

作图要点:因为实验HNO3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中,HNO3不足量,纵坐标对应的每一个值均为原来的1/2;

实验的图象类似,恰好完全反应,但反应条件改变,升高温度与大理石细颗粒增大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图象曲线斜率变大,平衡位置纵坐标与实验相同。

时间/s 0 1 2 3 4 5 c(NO)mol·L—1 1.00×10-3 ×10- 2.50×10- 1.50×10- 1.00×10- 1.00×10- c(CO)mol·L—1 3.60×10-3 ×10-3 ×10-3 ×10-3 ×10-3 ×10-3 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NO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1 I 280 1.20×10-3 5.80×10-3 82 II 124 III 350 124

①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是实验编号。



答案:(1)<;(2)1.88×10-4;

(3)5000;(4)C、D;

(5)①280;1.20×10-3;5.80×10-3;1.20×10-3;5.80×10-3;

②如图:



解析:该题综合考察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化学平衡等知识,并考察了实验化学的设计思路。体现了新课程变化。

(1)该反应气体减少,△S<0非自发,所以一定是放热才有可能自发;

(2)υ(NO)=υ(N2)=υ(NO)=

(3)利用三段式计算出c(CO2)=9×10-4(N2)=4.50×10-4

(4)加压、降温使该反应平衡正移。

(5)、比表面积不同,应控制温度相同,验证催化剂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

、比表面积不同,温度不同;验证反应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所有浓度应控制相同。

②Ⅰ、Ⅱ温度相同,平衡不移动,但Ⅱ的速率大;

Ⅲ的温度高,速率最大且平衡逆移,c(NO)增大。

图形图表

生成的SO3物质的量: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和:

反应前的SO2物质的量:

SO2的转化率:

(4)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BaSO3不会沉淀。因此BaSO4的质量:





例2(08高考).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

(1)N2O5与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的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

(2)2N2O5(g)4NO2(g)+O2(g);ΔH>0

①反应达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氮气,则N2O5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下表为反应在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t/s 0 500 1000 e(N2O5)/mol·L-1 5.00 3.52 2.48 则500s内N2O5的分解的平均速率为。

③在T3温度下,反应1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mol·L-1,则T2 T1。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N2O5,则N2O5在电解池的 区生成,其电极反应式为 。



解析:(2)①反应达到平衡后,通入N2,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所以N2O5的转化率不变。

②由v===0.00296mol·L-1·s-1。

③反应的c(N2O5)=×c(NO2)=×4.98mol·L-1=2.475mol·L-1,剩余的c(N2O5)为2.525mol·L-1>2.48mol·L-1,说明反应速率比T1慢,即T2<T1。

(3)由N2O4制取N2O5需要失去电子,所以N2O5在阳极区生成。电极反应式见答案。

答案:(1)-NO2。

(2)①不变

②0.00296mol·L-1·s-1

③“<”或“小于”

(3)阴极;N2O4+2HNO3-2e—=2N2O5+2H+。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在新课标高考中,明确指出要求考生“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例3(0)O2+HbCO,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C



例4(08高考).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25

答案:C。

解析:c(HI)=5mol·L-1



例5(03高考).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H>0

压强(kPa) 13.33 53.32 101.3 K的沸点(℃) 590 710 770 Na的沸点(℃) 700 830 890 KCl的沸点(℃) 1437 NaCl的沸点(℃) 1465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上表。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答案:(1)770℃890℃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适当升高温度

(3)K=



例6(07高考).PCl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Cl5(g)PCl3(g)+Cl2(g)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0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1)K=PCl5(g)PCl3(g)+Cl2(g)

c(起始)(mol/L)=0.20000

c(变化)(mol/L)0.1500.1500.150

c(平衡)(mol/L)0.0500.1500.150

所以平衡常数K====0.45



例7(07高考).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1)将0.050molSO2(g)和0.030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mol/L。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加入催化剂 G.移出氧气

(3)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更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

答案:(1)1.6×103L/mol80%(计算过程略)

(2)BC

(3)SO2+H2O+Na2SO3=2NaHSO3

(4)抑制Fe2+、Fe3+的水解,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例8(08宁夏卷).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H>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mol·L-1,c(N)=2.4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mol·L-1,c(N)=amol·L-1,达到平衡后,c(P)=2mol·L-1,a=。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b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

解析:(1)M转化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则N反应的量也是0.6mol·L-1,所以N的转化率为:×100%=25%。

(2)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M的转化率增大。

(3)M(g)+N(g)P(g)+Q(g)

起始:12.400

平衡:0.41.80.60.6

起始:4a00

平衡:2a-222

=,a=6mol·L-1。

(4)=,x=0.41b,M的转化率为41%。

答案:(1)25%。(2)增大。(3)6。(4)41%。



例9(09高考).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已知:2NO2(g)N2O4(g)△H=-57.20kJ·mol-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填字)

A.减小NO2的浓度B.降低温度C.增加NO2的浓度D.升高温度

(2)25℃时,1.00g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19.14kJ的热量。则反应2N2H4(l)+N2O4(l)3N2(g)+4H2O(l)△H= kJ·mol-1

(3)17℃、1.01×105Pa,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300mol·L1、c(N2O4)=0.0120mol·L1。计算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

(4)现用一定量的Cu与足量的浓HNO3反应,制得1.00L已达到平衡的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17℃、1.01×105Pa),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多少克?

(1)BC

(2)1224.96

(3)根据题意知平衡时:;

K=

平衡常数为13.3。

(4)由(3)可知,在17℃、1.01×105Pa达到平衡时,1.00L混合气体中:







由===可得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1.73g.



(2)吸热

(3)bc

(4)830



例11(05高考).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H<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 ()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反容器的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1)K=

(2)0.167mol/(L·min(

(3)①减小c②f

(4)



例12(06高考).(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十H2O(g)CO2(g)十H2(g);△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mol/(L·min)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1数值_____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单选。

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

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0.03

(3)①平衡②d a



例13(07高考).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K= 减小

(2)mol·(L·min)-1

(3)bc

(4)Cu2O+CO2Cu+CO2



例14(08高考).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 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O2)= 。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答案:(1)K=;放热。

(2)b 1.5×10-3mol/(L·s)。

(3)b c

(4)c



4、对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的考查

在高中化学中,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范围不仅仅是可逆反应,它适用于所有的可逆过程。除了可逆反应外,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物的溶解都是可逆过程,同样也存在平衡状态。这些平衡状态的本质与化学平衡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逆过程的两个方向速率相等。在这些平衡状态中,也存在着与化学平衡相似的数量关系,有各自的平衡常数,我们称之为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对它们的要求与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难点——平衡等效性的理解和应用:

所谓平衡等效性,指的是一个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进行,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进行,都可以达到平衡状态。当其它条件是相同时,平衡状态与反应途径无关。这一点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很大的用途,例如在一道题目中两种因素同时改变,它们对平衡的影响是相反的,我们往往可以利用平衡的等效性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往年的高考中,这类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近年来考查的次数明显减少,但是,由于这类题目的综合程度高,难度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因此在高考中仍然要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引入了有关平衡常数的知识,对于这类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例15(08高考).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2 H2 CO H2O 甲 amol amol 0mol 0mol 乙 2amol amol 0mol 0mol 丙 0mol 0mol amol amol 丁 amol 0mol amol a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解析:CO2(g)+H2(g)CO(g)+H2O(g)

甲:amolamol0mol0mol

乙:2amolamol0mol0mol

等效后的丙:amolamol0mol0mol

等效后的丁:2amolamol0mol0mol

答案:A。



例16.在恒定温度下,某容积可变(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2C(g),若起始加入2molA、3molB,达平衡时,生成amolC,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w;若起始加入4molA、6molB,达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2amol(填“大于”、“小于”、“等于”),C的物质的量分数w(填“大于”、“小于”、“等于”)。

答案:等于 等于



例17(例16变形).在恒定温度下,某容积恒定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2C(g),若起始加入2molA、3molB,达平衡时,生成amolC,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w;若起始加入4molA、6molB,达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2amolC(填“大于”、“小于”、“等于”),C的物质的量分数w(填“大于”、“小于”、“等于”)。

答案:大于 大于



例18.在恒定温度下,某容积可变(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若起始加入2molX、3molY,达平衡时,生成amolZ,Z的物质的量分数为w;若起始加入4molX、6molY,达平衡时,生成Z的物质的量2amol(填“大于”、“小于”、“等于”),Z的物质的量分数w(填“大于”、“小于”、“等于”)。

答案:等于 等于



例19(例18变形).在恒定温度下,某容积恒定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若起始加入2molX、3molY,达平衡时,生成amolZ,Z的物质的量分数为w;若起始加入4molX、6molY,达平衡时,生成Z的物质的量2amol(填“大于”、“小于”、“等于”),Z的物质的量分数w(填“大于”、“小于”、“等于”)。

答案:等于 等于



例20(04高考).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2B(g)2C(g),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答案:C

解析:可以利用平衡常数解答这道问题,以C选项为例

假设在已知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的容积为VL,可以得到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V

如果A、B、C三种物质均增加1mol,那么容器的容积会变为1.3VL,这时

c(A)=mol·L-1;c(B)=mol·L-1;c(C)=mol·L-1

此时再计算=V<K

所以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例21(例20变形).某温度下,在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2B(g)2C(g),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答案:BC

解析:可以利用平衡常数解答这道问题,以D选项为例

假设在已知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的容积为VL,可以得到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V

如果A、B、C三种物质均减少1mol,那么容器的容积仍为VL,这时

c(A)=mol·L-1;c(B)=mol·L-1;c(C)=mol·L-1

此时再计算=3V>K

所以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例22(09高考).已知H2(g)+I2(g)2HI(g);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乙中加入HI0.2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中加入0.1molHe,乙不改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加0.1molH2,乙增加0.1molI2

答案:C



小结——解平衡题时应注意:

①看清楚反应条件(恒压还是恒容)。

②看清楚反应特点(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如何变化)。

解题思路:合、拆。

解题方法:图示法

也可以用平衡常数解题







(三)化学实验

新课标教材中的实验

《化学1》

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实验1-2 精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实验1-3 自来水的蒸馏

实验1-4 萃取

实验1-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2-1 离子反应

实验2-2 离子反应

实验2-3 离子反应

实验3-1 金属钠的颜色、硬度、在空气中的氧化

实验3-2 金属钠的燃烧

实验3-3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3-4 铝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3-5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实验3-6 焰色反应

实验3-7 氢氧化铝的制备

实验3-8 氢氧化铝的两性

实验3-9 亚铁离子、铁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3-10 铁离子与硫氰根的反应

实验4-1 硅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4-2 硅酸钠溶液的阻燃性

实验4-3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4-4 氯水的漂白作用

实验4-5 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

实验4-6 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4-7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水、品红溶液的作用)

实验4-8 氨的溶解性及一水合氨的碱性、氨与氯化氢反应、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

实验4-9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科学探究:电解水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探究——气体摩尔体积

科学探究:浊液、溶液、胶体的性质

思考与交流:离子反应在混和物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以及清除水污染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铁与水蒸汽反应的设计

科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科学探究: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

思考与交流:对燃烧本质的重新认识

科学探究:如何尽可能地多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对工业生产硝酸的启示)



《化学2》

实验1-1 卤素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

实验1-2 钠与氯气的反应

实验2-1 盐酸与铝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2-2 氢氧化钡晶体与固体氯化铵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2-3 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2-4 铜锌原电池

实验2-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6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氧化锰与铁离子的对比)

实验3-1 苯中加入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3-2 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

实验3-3 乙醇的催化氧化

实验3-4 乙酸乙酯的制取

实验3-5 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3-6 蔗糖的水解以及产物性质实验

实验4-1 铝热反应

实验4-2 海带中碘的提取

科学探究:钾与氧气、水的反应

科学探究:钠、镁、铝金属性的比较、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科学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科学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科学探究:石蜡油的裂解及产物性质

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比较醋酸和碳酸的相对强弱

思考与交流:海水中溴的提取



《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2-1 硫酸浓度对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用注射器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浓度对KMnO4(H+)与H2C2O4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Na2S2O3与H2SO4反应速率的影响

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温度对KI和H2反应速率的影响

比较稀FeCl3、CuCl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MnSO4对KMnO4(H+)与H2C2O4反应的催化作用

比较稀硫酸、唾液对淀粉水解的催化效果

1第一章

选修5第一章 3.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处理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

化学1第一章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

化学1第一章 5.了解溶液pH的测定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

选修4第三章 6.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制法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

化学1第三章、第四章

选修5第二章 7.综合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进行常见物质(包括离子)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

化学1

化学2第一章

选修5 8.能根据实验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化学1第三章、第四章

选修4第二章、第三章

选修5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2)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 突出表现在化学2第二章

选修4第二章





HLLYBQ整理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29·









































献花(0)
+1
(本文系赵井蛟的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