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蝶居士 :《兩宋宗室文學研究》序

 水共山华 2014-12-17
《兩宋宗室文學研究》序作者:梦蝶居士   2012-07-23 16:21 星期一 晴
  

  
两宋宗室文学研究序

  

  
按照唐人《元和姓纂》的说法,赵氏为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居陇西天水。此后,历代皆以天水为赵氏的郡望,《宋史·五行志》曰:“天水,国之姓望也。”因此旧时学者称赵宋王朝为“天水一朝”。如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一文中称:“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而陈寅恪也在《赠蒋炳南序》中说:“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

  
天水一朝的文化成就,向来为史学家所称道,毋庸赘言。考其文化繁荣的原因,固然有多个方面,然而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政治取向,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宋史·文苑传序》对此有极精当的说明:“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之规模,可以豫知矣。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学之名,及其即位,弥文日增。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子孙相承的“尚文”传统,自然不仅为日后君临天下的皇帝所延续,而且由近为亲王、远为疏属的宗室所发扬。在天水一朝的“天潢贵胄”的身上,流淌着和帝王一样有着“尚文”遗传基因的血液。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两宋的宗室子弟作为皇室尚文的标签,为天水一朝多方面的人智活动和文化创造作出了表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将两宋的宗室看作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学家族和艺术家族。

  
近年来,关于古代家族文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尤以宋代家族文学的成果最为突出,几乎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另一方面,历代宗室的文学创作也引起了学界的重视,论著甚多。至于两宋宗室文学,则既与宋代一般士大夫家族有若干共性,如以“诗书成业”,“家道正而人伦明”,强调文化教育与道德培养;又与历代皇族有一些相似之处,如有皇家血统和世袭恩荫的特权等。因此,关于两宋“天潢贵胄”的文学研究,正好处于历代家族文学和宗室文学两大热门课题的交汇点。

  
尽管如此,骆晓倩博士选择以两宋宗室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仍然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开拓性。这是因为两宋宗室的皇族身份,有别于同时代通过科举进身的士大夫家族;而天水一朝的“尚文”且国祚较长的特点,则有别于前朝如曹魏、刘宋、萧梁的皇族。比如,两宋宗室具有特殊的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和任官制度,有着严格的谱牒记录,其宗室身份不因地理环境而改变,与士大夫家族的地缘因素较浓的结构形态有显著差异。又如,两宋宗室成员在政治上受到限制,潜心文学艺术,与汉魏六朝那种以藩王为中心且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宗室文学也大不相同。而这些差异,在晓倩博士的著作中有极好的论述。

  
值得注意的是,晓倩这本著作题目用“两宋”而非学界常用的“宋代”,揣摩其意,大概以为北宋与南宋的宗室文学有较大差异,所以用“两宋”以示其区别。概而言之,北宋的宗室成员,囿于宗室管理制度,皆聚族而居,长于深宫之中,其家族基因多于书画艺术上表现出来。如赵令穰兄弟的图绘翰墨,名冠一时。而南宋的宗室子弟,则为靖康之变的幸存者,或远宦他乡,或流落江湖,或隐居山林,其尚文传统则多体现为诗文词的写作。如永嘉四灵之赵师秀、江湖诗人赵汝璲、赵汝回,以及刘克庄诗友赵汝谈、赵汝谠等,皆为一时作手。由于在政治上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些“天潢贵胄”中的英杰不得不将其聪明才智转化为人文艺术之创造。政治上的失意换来文学艺术上的成功,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或固有规律,两宋宗室文学亦应作如是观。

  
本书开辟专章作“两宋宗室文学概述”,分北、南宋四期而叙述,自可见出作者的心得。此外,又选择宗室文学创作之佼佼者赵令畤、赵师秀、赵必■(王+象)、赵孟頫等,分别置放于元祐文学、江湖诗派、遗民文学的背景中专章考述,使得宗室文学的个案研究因为与士大夫文学相联系,从而具有了更广阔的文学史和文化史的意义。至于宗室书画创作、诗文集、笔记诗话及各种作品的考述和数量统计,本书一一精心制成各种表格,使读者能具体地了解宗室文学创作的若干数据,其学术参考价值自不待言。而作者将论述建筑在可靠的资料收集和考辨之上的学风,也颇值得称道。

  
八年前,晓倩告别亲人,负笈来成都游学,青灯黄卷,寒暑三年,初有所成,其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我忝为其师,亲睹其成长经历,甚感欣慰。今日晓倩执教西南大学,讲授古代文学,欲传学术之薪火。而其博士论文在参考评审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几经修改,亦终告一段落。书成将付梓,晓倩来函嘱我为之序。重读其稿,勤恳踏实,简洁明朗,如见其为人。然而,学术之殿堂既深且广,即以天水一朝宗室文学研究而言,尚有若干问题需要深入讨论。愿晓倩以此为千里之行的起点,勇猛精进,则于学术之圣殿登堂入室,来日可期。序此为志,且与晓倩共勉!

  

  
梦蝶居士周裕锴书于四川大学竹林村锅盖庵

  
                                               20127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