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民间的多神崇信特点

 小益 2014-12-17

客家民间的多神崇信特点

梅州网  www.  2009-11-05   来源: 客家研究文丛

     梅州俗民是多神崇拜者,有“起头三尺有神明”之说,认为见物有神,处处有神。以下通过对俗民主要居所——围龙屋内俗神的考察来加深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围龙屋是粤东客家地区特有的传统建筑,也是客家文化的标志之一,它集宗祠、神庙、民居为一体。其居民一般是同一宗族成员。因此,围龙屋内的俗神,即其信仰对象,一般也应是该居所内同宗族成员。如梅县官坪村黄姓宗族的炽昌堂,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屋式结构为坐北向南三堂四横一围墙。创基祖为黄姓11世祖孝义公。约在清初年间从松源宝坑迁此开基,已传25世,约有350年的历史,现住居民约200人。据族人介绍,每逢年节,围龙屋内需要烧香点烛的神明很多。春节给诸神灵烧香的时间,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初五,每天早晚要按祖传向下列诸神烧香一次。以正月初一为例:

     五方龙神伯公。围龙屋祖公厅后面是化胎,化胎与祖公厅间有一石坎,石坎中间正对祖公厅神龛的中轴线处,嵌有五块不同规格的石块,既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俗谓五方龙神伯公;也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俗民称为五星石伯公。其中间那块方形石正好位于整座屋之中轴线上,往后(即北)延伸是围龙屋上的龙厅;往前(即南)延伸依次为祖公厅神龛以及祖神龛下面的本宅龙神伯公;再往前延伸则为祖祠之大门。炽昌堂族人对五方龙神伯公的作用解释为“它是专管妇人家保生育的。”化胎是龟背形,象征女人的“腹部”,化胎上一颗颗的鹅卵石,象征宗族的千子万孙。保护好“女人”,她就会生育很多子孙为宗族传宗接代。其实,每个宗族都希望自己的子孙来得多一些,使宗族更强盛,所以,这五方龙神伯公是保佑宗族的希望所在,每年的第一支香就应插在这里。
 
     祖公即祖神。炽昌堂围龙屋的主体建筑有上、中、下三堂,而上堂是祖公安寝之所。在上堂祖宗壁处,设有一高大的神龛,神龛内按左昭右穆排列着好几块大木牌,牌上用金粉书写着列祖的名讳,其中创基祖的神牌做得较特殊——单独一个神牌,放在靠近香炉的地方。族人认为,宗族要兴旺,需要祖宗在另一世界多加庇护。所以,每年都要举行特定的祭祖活动,希望祖神庇护裔孙各房各派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任何一方。
 
     本宅龙神伯公。即本宅龙神,其坛位于祖宗神龛的下方。在梅州宗族社会里,每个宗族都有其风水龙脉。民间祠屋之后门(介于祖堂神龛与五方龙神伯公间) ,其门槛即是该宅龙神出入的地方,阳人不能在此随便坐踏。建造围龙屋时,宗族要举行特定的仪式,从龙脉上把龙从围龙屋的龙厅后门牵入祖公厅祖宗神龛下面安顿,俗谓“安龙”。人们相信祖宗和龙神是子孙祸福的主宰。因此,祖屋的神龛下必设有龙神,与祖宗一样享受长年奉祀。人们遇上逆境便认为龙势衰落,就要请觋公道士作法,以壮龙势,此称为“安龙奉朝”。也有在“安龙”的时候,将一二十年内去世族人的亡灵请上祖公神龛,与祖先一起供奉。经若干年,如觉得龙势不旺,“该只屋管下系人口唔平安,或者无财发无丁添,就会话龙神唔安,或者龙运过劫,就会请倒觋公来安龙”。俗谓安龙“转火”。“至若龙神系土神,看安龙的对联就明白,‘诵经酬土府,礼忏谢龙神’,土府即系土内的龙神”。在梅州城乡,不但每座屋祖牌神龛脚下安有本宅龙神伯公,而且私宅(即不安神龛奉祖神牌的房屋)也安有本宅龙神伯公。族人逢年节烧香也就会烧香敬龙神。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在梅州的佛、道寺、宫、店内也安奉有龙神位。

     杨公仙师是风水师。在民居内立此仙师的牌位,表明建造此屋时,所选屋址、安放大门向势及上梁等,堪舆师即是杨公仙师的弟子。一般建房开工时,即要立一杨公仙师牌位,天天上香。待工程竣工之时,则要举行谢师仪式,移去杨公仙师之神位。如未举行谢师仪式则要在祖公厅祖宗神龛的后面靠墙角之处,设一杨公仙师坛,神牌一般制成一根长条方木,插在一个香炉钵上。方木正面书“杨公仙师之神位”,顶部包一红布。

     廖公仙师是地师,即为围龙屋主人选坟址(俗谓圹)的行业祖师。其神牌也制成一个方木条一同插在杨公仙师的香炉钵内。

     家中上三代即本房派最亲近的祖公。与上举“祖公”相比,血缘更近一些。

      床头伯公虽没有神位牌,但俗民谓,该神就在每间寝室眠床的下方,放枕头的一边。

     门神。既有大门神,也有小门神或房间门神。
 
     天神。在祠屋大门口的照墙上立“天官赐福”碑。民间“拜天神”多在露天举行,比如围龙屋的大门口或家居门口、庭院天井,或摆设供桌,或撮土焚香。但也有人逢“天神生日” (正月初九)到宫观坛庙参加烧香或“祭天”仪式。俗民认为天神是没有塑像的,人们拜天神用红纸或红木牌写上神牌供奉。乡俗从年头到年终,都有拜天神的活动。从除夕子夜即开始敬天神;正月初九是“天神生日”,正月十五“祈天神”,正月二十是“天穿日”。十月十五要“还天神”,即还愿,感谢天神一年来庇佑老少平安。

      灶君。在各家户厨房炉灶旁边。

      井神。即炽昌堂内之水井井神。

      仙人叔婆神位。被安奉在炽昌堂青龙片外墙上,上书“仙人淑(疑为叔)婆之神位”。族人说,“仙人叔婆是黄家的福神”,是专门保佑出门的,保佑行船骑马的。族人有出南洋、外出做工或求学等,出门时都要备香烛向“仙人叔婆”行香。外出回来也要行香,感谢保佑。

     弥陀伯公。被安奉于炽昌堂大门前水塘右边即白虎片的塘坎上。这里是族人下水塘挑水的入口处。因该处曾有小孩不慎溺水,特安奉“南无阿弥陀伯公”庇护。

     圳唇伯公。位于炽昌堂前东南方约百米处。那里有一条水圳,圳唇有一小坛,这就是黄姓人的水打伯公坛。族人特别强调,过年过节点香,顺序都一样,最后一支香就插到圳唇伯公处。

     以上是一座围龙屋内外诸俗神的大略分布。从田野考察,各个宗族甚松源王氏宗祠大门的门神至各个房派所奉俗神亦不尽一致,值得关注的主要神祀还有本宅之神。在梅县松口梁氏宗族下梁村有容堂神龛下放着一块大神牌,上书本宅之神有5个:本宅司户之神位、本宅司灶之神位、本宅司土之神位、本宅司门之神位、本宅司井之神位。

      观音崇信在岭南地区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但在民宅宗祠内专奉血缘性祖宗神灵的神圣空间,同时专建观音坛或庙祀观音菩萨,则是梅县围龙屋民间信仰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最大特点。如梅县松源蔡氏宗祠,松口下店“世德堂”李姓大围屋、太和里的谢屋“荣禄第”、下梁之梁姓“有容堂”、中梁之梁姓“尚扬公祠”、丙村仁厚温公祠、大塘温姓之大温屋“太史第”、梅城张姓留馀堂等客家聚落建筑群内,其血缘性的祖宗神与其他非血缘性的俗神都按等级被供奉在祖堂。民间不但将观音菩萨请进祠堂,而且还为之建立一个比祖宗神堂更大的神堂。俗民称民宅内专供观音等神明的阁楼为观音棚。如梅县松口百寿楼二楼中厅中有一个观音堂,所奉诸神:地母娘娘之神位、法宏三叔祖梁公之神位、仙师老爷之神位、观音菩萨之神位、关帝老爷之神位、玉皇大帝之神位、尊经老爷之神位。又如仁寿楼的三楼中厅为观音棚,神龛紧靠正面祖宗墙,龛上供奉观音菩萨等。族人介绍,仁寿楼的观音棚,其作用几可代行社区的大庙之责。平时祈福,俗民大都到附近的五显宫上香祈愿,但如果向神明烧香得极桔允准,也可到仁寿楼观音棚举行仪式。凡有神诞节日,俗民就到此聚会。族中有专门的观音会,农历二月十九为观音生日,是时会众备办斋盘、水果等敬神,仪式结束后就在该棚起炉子等聚餐。参加者不分男女,旧时主要为本屋俗民,近年来也有其他各屋如附近的邱、陈姓俗民参加。再如石柱堂 观音棚,面积相当于两间平房,构式如一座神庙。族人除了观音诞以外,初一、十五都要到棚祭拜。为使这一活动组织化,族人还将一年的时间按各房分配到户,每家侍奉一至两天。

    (文章出自:房学嘉著《客家民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