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癌的治疗

 胡言佛语 2014-12-18

在我国,胃癌是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0%30%,在消化系统中居于头一位。约有85%的胃癌发生于40岁以后,少数亦可发生于青年人。男性患者比女性约多。

病因病机

胃癌好发于幽门窦及小弯侧,约有75%病例发生于这个区域。其次为贲门部,约占10%。胃体及胃底部癌约占15%左右。胃癌大体形态有息肉样型、巨块型、溃疡型、弥漫型(浸润型);病理组织学分为分化型腺癌、未分化型腺癌、黏液癌和混合癌等。早期胃癌(即表浅型胃癌)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所以常常延误诊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胀闷感、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消瘦、乏力、黑便等;逐渐出现恶病质、腹部有渐增大而坚硬的肿块、腹水、邻近脏器和淋巴结转移等。

在中医古籍中,虽没有胃癌、贲门癌等病名,但有许多类似症状可供参考。如“胃反”、“吐血”、“黑便”、“胃脘痛”、“心之积”、“伏梁”、“臌胀”、“膈中”等证中的一部分,很可能就是胃癌发展到不同阶段的症状或体征。《黄帝内经》记载较多,如《灵枢四时气》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仰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还曰:“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张仲景《金匮要略》则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从现代医学来讲,胃反就可因幽门癌肿阻塞而出现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的症状。但“胃反”还见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幽门狭窄、幽门管溃疡引起的幽门梗阻、手术后幽门梗阻、幽门痉挛等。“心之积”在《难经》里有记载:“心之积,名曰伏梁,起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五十六难)其所指胃脘部肿块,实与今之胃癌相似。此外,《金匮要略》还说:“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医宗金鉴》曰:“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皆死证也。”(杂病噎嗝翻胃总括)说明中医对于胃癌已早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不但对胃癌的症状、预后作了精辟的论述,并且还提出了治疗方法。

我国沿海一带发病率较高,尤以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的沿海省市,以及西北高原为多见。可能与饮食关系:偏嗜腌、咸、熏、煎食品及地理、化学物理因素(如芳香胺、亚硝胺、紫外线)等有关。

发生机制

胃癌的产生机制主要为痰毒所崇,无论是热邪蕴遏成痰结,还是寒湿凝滞积为痰块,病根皆为痰毒。此外,脾胃素虚是胃癌变的一个重要前提,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致胃癌者尤为重要,因为萎缩性胃炎破坏了胃的营养机制,为胃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次胃溃疡也有可能发生癌变,因为胃黏膜屏障被破坏的缘故。

实践证实,胃癌与营养失衡有密切关系,如缺乏动物蛋白和黄绿蔬菜,以及偏嗜腌菜、咸鱼、熏制品等,都有可能成为胃癌的诱因。

总之,胃癌的发生机制与胃营养障碍及痰毒为患有关,饮食、家族史(遗传)、精神因素及环境因素常为诱因。此外和血型也有一定关系,据报道,A型血的人,胃癌发病率较其他血型人高约一半以上。

癌前潜病

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窦炎、肠上皮化生,尤以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常是胃癌的前身。

胃癌是一个独立的恶性疾病,常发生在慢性的良性病变基础上,但也可以在良好的组织上突然发生。日本研究认为胃溃疡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癌变率最高约1%~2%,甚至达10%,演化时间约六年左右,如伴有恶性贫血,则癌变率更大。这些胃疾之所以与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关系,是由于黏膜屏障减弱,营养功能障碍之故。

胃癌常同时伴随着萎缩性胃炎,其癌变率为53%~97%,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为胃黏膜腺体萎缩,症状特点为胃酸减少,食欲减退,腹胀不适,主要潜兆为胃黏膜高度肠上皮化。

多数观察证实萎缩性胃炎发生胃癌,约占10%左右(主要指病史10年以上的重度萎缩性胃炎),这是因为胃壁营养障碍为癌变创造了条件之故。

胃部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之间,可存在1%~10%2%~8%的转化关系,但亦可毫无相关。1962ThunoldWetteland726个由于胃溃疡而切除的胃组织标本中,仅发现19例溃疡癌,占2.5%。胃癌既可与胃溃疡无关,也可继发于胃溃疡,因为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后,为致癌物质的进入打开了通道。如有人观察了362例胃癌切除标本,发现26例(7%)发生于先前的慢性溃疡的边缘。一般认为胃溃疡有5%~10%的癌变率,慢性胃炎的癌变率约10%。胃息肉癌变率不超过10%。胃癌也可以胃溃疡的形式进行发展。有的胃溃疡本身就是胃癌的前病阶段。

胃息肉(超过2厘米者)、恶性贫血、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瘢痕)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据言残胃的癌发率比常人高2~3倍以上。

因此,不得不认为,部分胃溃疡和部分慢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潜病。同时也体现了癌的发生机制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精神。

早期先兆

早期胃癌并无特殊临床表现,即便有也缺少特异性,但亦并非毫无“发露”可查,如年40以上,平素无胃病的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纳呆症,上腹饱胀,厌食,偶有恶心或厌食肉类,乏力,或时隐时现的不适(界于疼与胀之间),疼痛不规则即应引起警惕。

有胃溃疡史的病人,逐渐发生一反常态的变化,原有规律发生改变,如胃脘部不适感不为进食缓解,亦不为制酸剂等其他常用药而减轻,或食欲不振加重者,更应引起注意。

其他,慢性胃炎、胃息肉等,亦有常规逐渐发生改变的情况,或症状逐渐加重而不能为其他原因解释者,皆应考虑到胃癌的可能。待出现胃病,或久治胃病无效者都应引起警惕。

事实上早期胃癌(浅表型胃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慢,就医者,往往发病已超过半年。首发证为厌食或无胃口,及上腹部饱胀,胃脘不适的胃滞纳呆证。据言如癌发生的幽门部,则即使最小的原位癌亦会较早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现象,虽然从形态学的观点来看,这么小的癌是不足以引起梗阻的。这也许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现象,首发症状可以在3个月~10年之间。

胃癌的早期先兆出现时间及性质,亦依发生部位不同而异,幽门窦部癌的首发症状为上腹隐痛,但亦发生较晚。据国外报道,胃癌能分泌一种物质,能麻痹神经末梢,使痛阈增加。癌发生在胃贲门部的,则易最先出现进食哽噎感,而发生在胃底部(静区)则可无不适感觉,或最初先出现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有的胃癌病人在颞额部出现强硬黑毛,称为Sonrideson氏癌毛,有的胃癌病人颈部出现黑棘皮病,这些皆可为胃癌的报标信号。

报标症

上腹饱胀及过去喜吃的东西突然变得乏味,或老觉得“口谈”(据报道,早期胃癌约80%以上可出现胃气滞症)。

典型征兆

胃部触到肿块,胃脘疼痛,饱胀厌食,呕吐呕血,便血贫血,消瘦乏力,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肿大。注意呕吐特点为隔餐食,所谓“朝食暮吐”(胃幽门梗阻);或进食不利,食物反流,出现“食入即吐”(癌致贲门梗阻)。

抗癌措施

一、及早根治原发病:如治愈萎缩性胃炎,注意以健脾及活血化瘀原则,改善胃的营养机制,以消除内源性癌产生的土壤。及早治愈胃溃疡,以恢复胃黏膜的防御屏障,对抵御外来致癌物的刺激,防止癌变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抵抗力,以加强免疫监视系统,亦即注重扶正,可服用六君子汤一类药:党参或西洋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酌加黄芪。

三、减轻消化系统负荷,以利抗御癌邪,如服用山楂、神曲、砂仁之类助消化药。

四、加强饮食管理,对有癌前病变可能的患者,应少食腌、咸、熏、腐、煎食物,忌食霉变食物及含亚硝酸多的食物。主张薄味、少食厚味及高粱美酒,多食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鲜肉、鲜蛋。

五、食疗抗癌:有胃癌可疑的人宜多食红枣、莲子、糯米、红菇、薏米、海带、猴头菌、螃蟹、灵芝等食物及药物。

治癌验方

胃癌的中医辨证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瘀毒内阻、气血两虚等型,分别采取疏肝和胃降逆、健脾和胃温中、清胃热解瘀毒、补气养血等治法。若出现吐血、便血、腹水、疼痛、食欲不振、肿块增大等症时,应酌情选加对症方药治疗。并要注意随病情的变化而调整治疗方案。

方一:木香7g,砂仁7g  白人参(先煎)10g 云茯苓10g 白术10g 檀香7g 急性子10g 鸡内金10g 广陈皮7g 清半夏10g 龙葵15g 蛇莓15g 白英15g

加减:若胃纳差可另加焦槟榔10g,六曲、焦楂各30g;气短乏力加生黄芪、枸杞各30g,桂枝7g

适应证:胃癌。胸脘可扪及硬块,饮食减少,咽下困难或呕吐不适。也可用于肠癌患者。

胃癌病人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为升降失常,二为虚实夹杂,三易旁及四脏。临证时应多注意兼顾,用药时应寒温并用、升降并用、补泻并用。

初期,病邪尚浅,正气未虚(临床上此类病人多已手术切除癌瘤),临床表现多为气机不畅,升降失度,水湿运化失常,痰热结滞。症见胃脘堵闷不适,纳谷不香,疲倦无力,舌苔黄腻或白腻。多以寒温并用,辛苦相配,可选用小陷胸汤加味,苦降辛开。若病及肝,致肝胃不和,胃脘胀满,时时隐痛,串及两肋,嗳气吞酸,可选小陷胸汤合逍遥散或左金丸加减。

中期,胃气已虚,体弱乏力,证每虚中夹实,虚多实少,寒多热少。症见胃脘堵闷,纳谷大减,餐后胀痛,呃逆频作。以呃逆为主者,可选补虚降逆、消痰涤饮的旋覆代赭汤加减;若以体弱乏力、饮食大减为主者,可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末期病程日久,气血虚衰,累及至肾,脾肾虚寒。症见胃脘疼痛,喜温喜按,不能进食,或朝食暮吐,或食入经久复吐,或吐痰涎清水,伴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腰膝酸软,或贫血浮肿,或全身虚衰。治以补虚、升提为主,可选补中益气汤或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加减。

 

方二:陈皮10g 半夏10g 佛手10g 枳壳10g 香附10g 川朴10g 高良姜10g 三棱10g 莪术10g 菟丝子15g黑、白丑各15g 槟榔15g 皂角6g

加减:食欲不振加刀豆15g;消化不良加莱菔子15g,鸡内金10g;气虚加黄芪30g,党参10g;胃寒阳虚加干姜15g,肉桂15g,附子15g;有热加生石膏15g,蒲公英或玄参15g;胃痛、恶心、呕吐加紫菀10g,竹茹10g,白胡椒6g;痛重加生南星15g,生半夏15g,生姜6片;胃酸加乌贼骨15g,牡蛎15g;缺酸加枯矾10g,焦山楂15g;手足心烦热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失眠加白芍15g,合欢皮15g,琥珀2g;大便不畅加大黄10g,元明粉(冲服)3g,枳实10g

适应证:胃癌。

 

方三:牡蛎30g 瓦楞子30g 蒲黄30g 小蓟30g 山楂12g 麦芽12g 神曲12g 鸡内金12g 陈皮12g 木香12g枳实12g 川楝子12g 元胡12g 丹参12g 桃仁12g 海藻12g 海带12g 夏枯草12g

加减:胃脘痛甚加芍药甘草汤柔肝止痛,其中芍药可用至120g,甘草一般用12g

适应症:胃癌。中医治疗胃癌重在和胃消食,以使服药进食能顺利维持,如单纯强调扶正或急于攻邪而施黏腻、苦寒之品,则胃不受。

 

方四:熟地18~31g 山萸肉9g 玄参9g 当归9g 云茯苓6g 炒白芥子6g 怀牛膝6g 附子5g 肉桂5g 无味子5g 制半夏15g 生姜15g

适应证:反胃,幽门梗阻。症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后良久吐出,食甚吐甚,六脉无力,或两尺似有似无,大便干结,三五日不行等。此方主要作用是益火降逆。

 

方五:半夏6g 栀子9g 附子3g 干姜1g 甘草3g

适应证:胃癌、食管癌,食物咽下时胸痛,通过困难,或食后呕吐等。

 

方六:蜈蚣15g 马钱子10g 活蜗牛5g 带子蜂房5g 全蝎3g 乳香1g 山豆根5g ,共研末制成丸剂或散剂,具体制法可电话咨询。

用法:丸剂日服3g,散剂日服2g,分2次吞服。

适应证:胃癌。

 

方七:棉花根60g 半枝莲60g 藤梨根60g 白茅根15g 连钱草15g 红枣3,水煎服,每日1剂,频频饮服。

适应证:胃癌。

 

方八:党参15g 茯苓15g 熟地15g 天门冬15g 白术9g 元胡9g 乌药9g 芡实9g 谷、麦芽各30g 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 浙贝母6g 羊肚枣6g 鸡内金6g 木香6g 三七(研末冲服)1.5g 甘草3g 红枣5g

加减:若出血加紫珠草、血余炭;气虚、贫血和白细胞降低加当归、鸡血藤,黄芪加倍;疼痛加元胡、乌药;口干舌红加麦门冬、石斛;便秘加瓜蒌、麻仁;水肿加车前子、猪苓、泽泻;腹泻加罂粟壳、秦皮;纳差加鸡内金、麦芽、谷芽、山楂等。

适应证:胃癌见腹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症者。

附注:羊肚枣是生长在羊腹内的结石,形状似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