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自的《本事》和本事

 红瓦屋图书馆 2014-12-18

黄自的《本事》和本事


  尤俊意
  时隔80年,一首广泛流传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校园歌曲,又在沪上受到许多合唱团的青睐,这就是艺术歌曲《本事》。
  今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黄自(1904~1938年)诞生110周年,《本事》由著名歌词诗人卢冀野(卢前)作词,黄自于1934年谱曲,这也是他为当时我国第一部音乐教材所写的歌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首歌的歌词因为三毛的引用又曾风靡一时:“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谈天你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黄自在谱曲上以最大普适性的C调中音区为音域,以四三拍子的徐徐速度推进,颇显慢三步的悠然心态,加以恰到好处的几处半音,犹如小提琴的滑音,充分表现了美好回忆的那种雅兴童趣。这里有两点值得人们注意:一是《本事》写的并非人有多大本领的本事,而是成年人对于少儿时期诸多可爱可笑的童趣的回忆,也是人们对于时间流逝、光阴荏苒的品味。有点《城南旧事》《外婆的澎湖湾》的味道,《本事》指的是旧事、过去的事,是充满诗意、心怀梦想的艺术歌曲,又让人自然想起舒曼的《梦幻曲》。二是出于全国各地演唱和普通话的需要,演唱实践中已把原词中带有吴语方言的“困觉”改为“睡着”了,同时也把“花儿落多少”改成“花落知多少”,使歌词更具规范化、诗意性。回忆过去、品味往事是人们的自然心理特质,因此这首歌就成为老中青少的共同心语。
  然而,如此令人陶醉的优秀作品并非黄自创作歌曲中最有名的一首,也不是他的代表作,可见他的本事与成就可大着呢。不说别的,仅以他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史上所创造的几个“第一”或首创即可管窥一斑。
  他于1929年创作了大型管弦乐曲《怀旧》,这既是他留学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交响乐曲。当年5月31日在斯坦利·史密斯校长指挥下,由音乐学院与当地交响乐队合作演出,这是美国交响乐队演出的第一部中国作品。回国后,于1930年11月23日晚在大光明电影院,由意大利指挥家马里奥·帕契执棒,外国人组成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演奏了《怀旧》,一时轰动上海。
  为了扭转中国人没有自己交响乐团的局面,他于1935年成立了上海管弦乐团,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华人组成的管弦乐团。
  由他创作的我国最早一部清唱剧《长恨歌》(共有10乐章,完成了7乐章)于1933年11月在上海国立音专演出。1972年由原词作者韦瀚章和黄自门生林声翕合作,完成了其余三个乐章的谱曲,并在台北纪念黄自逝世34周年音乐会上首演了完整版本,此后在香港和加拿大都有演出,至今仍是各种音乐会上的热演作品。
  1935年他创作了《都市风光幻想曲》,作为电影《都市风光》的片头音乐。这是中国音乐家首次为电影谱写的片头音乐,堪称为中国电影音乐的里程碑,据说上海交响乐团还保存着当年首演的海报。
  歌曲的成就。据统计,在他短暂的十年左右创作生涯中,共有音乐作品一百多种,其中器乐与歌曲九十多种。他创作的歌曲质量上乘,堪称上品乃至极品,如《花非花》《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等。他喜好为古典诗词谱曲,所创造的艺术歌曲意境隽永,旋律优美,典雅精致,简洁明了。在音乐表现上,曲式结构、和声运用、钢琴伴奏、音乐语言、词曲配合都非常贴切,业界均认为是艺术歌曲之精品。与此同时,抗战前后,他又创作了许多抗敌爱国歌曲,影响很大,比如《抗敌歌》《旗正飘飘》《赠前敌将士》《热血歌》《天伦歌》《九一八》《军歌》《睡狮》《北望》等,当时音乐界称他为“爱国歌曲之王”。著名音乐家钱仁康评论道,(《旗正飘飘》和《抗敌歌》)“不仅是黄自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也属于‘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合唱之列”。1992年他的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930年,黄自在萧友梅任校长的上海音专担任了教授兼教务主任,挑起了音乐理论与作曲的全部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并教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法,业余则从事音乐创作与音乐理论著述。此外,他还积极投身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包括《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6册。他不仅为中国现代音乐理论与音乐理论教育奠定了基础,而且为现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大家,比如耳熟能详的贺绿汀、江定仙、刘雪庵、陈田鹤、林声翕、钱仁康、邓尔敬等,前四位被认为是理论作曲的“四大弟子”。难怪钱仁康将黄自尊为“本世纪华人音乐创作史上的一代宗师”。贺绿汀则更具体地指出,黄自“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技术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
  1938年5月9日,黄自因伤寒病逝世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英年早逝。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他完成了《和声学》的写作,但《西洋音乐史》只完成了一半,这是他临终前的最大遗憾。在先生的追思会上,门生陈田鹤作曲的《悼今吾宗师》深切表达了弟子们对恩师的无限哀思:“先生此去何匆匆,抛下了半篇残著,无数新声犹待谱,满腔曲调埋终古”。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墓志铭:“这里埋葬了丰富的宝藏,还有更美好的希望。”
  如今,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均有黄自的塑像供纪念与瞻仰。黄自出生于川沙,是知名人士黄炎培先生的侄子,未知浦东会有他的纪念标志或凭吊之处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