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基本功(六):教学过程的预设

 亭溪秋实 2014-12-1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精心预设,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在实施预设时应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设计基本功(六):教学过程的预设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情景展现】

镜头 1 一位教师在给九年级学生讲授《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新知时,一开始教师就提出“如何解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px q 0 问题,结果部分学生反应茫然,不知所措。接下来,教师用配方法求出了该方程的解,并进一步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从学生的表情看,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听不懂,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

镜头 2 一位教师在给八年级的学生讲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离下课约有 10 分钟,教师编了两道题目请两个学生板演。

解下列方程组: 13x 4y 5

x 2y 3

27x+8y 9

10x 11y 12

过了约 4 分钟,多数学生准确地完成了练习。这时平时肯钻研的小明同学举手发言了:“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当 x 项的系数、 y 项的系数和常数项是连续整数时,这样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都是( x -1,y 2 , 其他符合这样条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我尝试了也都成立,这规律对吗?”因要下课了,教师忙于本节总结,只说:“课后再研究。”

镜头 3 “你下次不一定能走出大森林”

课堂实录:《小鸭子回家》一课将要结束了,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学到这儿,你想对小鸭子说点什么 ? ”一个女孩站起来说:“小鸭子你很勇敢,我喜欢你。”一个男孩说:“小鸭子,你迷路了,但不哭也不叫,我觉得你很坚强。”这时,一个有点口吃的胖男孩,边“嗯嗯”,边把手使劲往上举,为了鼓励他,我叫他起来说。他认真地说:“小鸭子,你这次有朋友的帮助,走出了大森林,可是下一次你不一定能走出大森林 ! ”语惊四座,不少同学投去惊异的目光。我先是一愣,很快灵机一动说:“谁能把他说的变一个说法。”一名女孩似乎明白我的意图,马上站起来说:“小鸭子,你这次走出了大森林,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走出大森林。”我很高兴地表扬了这个女孩。这节课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

【案例评析】

上面几个教学镜头充分说明: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虽然经过教师课前周密的预设,但还会有新的、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具备敏锐的观察、机敏的判断、及时的反应和迅速处置新资源的能力。镜头 1 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反应茫然,不知所措,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大部分学生又听不懂,思维受阻。这显然是教师讲授的步子大了些,与学生的基础不相适应。此时,教师应该调整预设,放慢速度,补讲一些有关的知识,如果该下课了,原先设计的内容尚未讲完,可以说:“因时间关系,这个问题在课堂上不讲了,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去探索。”镜头 2 中当学生突然提出问题,由于教师备课时没有想过,讲课编题的过程中也没有注意,因而不知此规律是否正确。此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转变话题,而应充分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判断、思考,或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下,让学生课下解释。这样既不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鼓励他们分析问题,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镜头 3 是一名教师反思日记中的教学片段。我们抛开教师自己的分析来看“学到这儿,你想对小鸭子说点什么 ? ”教师设计的这句开放性的问语,给学生提供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的个性特征、生活经历、个人感悟不同,答案也各不相同。课堂教学中这样平等开放的氛围,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包括一个口吃的小男孩。特别是这个口吃的小男孩鼓起勇气站起来,说出了与众不同的话。这“意外”引来大家惊异的目光。面对这课堂的“意外”,教师“先是一愣,很快灵机一动说,谁能把他说的变一个说法”。教师对他的回答没有多少驻足,而是让其他同学说出了想要的答案。可见,面对课堂“意外”,这名教师并没有捕捉到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教学设计基本功(六):教学过程的预设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理论提升】

教学预设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进程、方法与手段的预设。教学是师生参与其中的有生命的复杂系统。有生命的复杂系统的基本特点就是相互作用,且具有成长的特点。在教学中,对话、交流是师生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知识不是摆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发现,而是在师生、生生对话中不断生成的。由此而带来的是教学预设的不确定性。有人认为学习是由教师控制的,可以按照精确的计划去实施,实施中的“溢出”计划之外的行为都是不当和不应该的,这是不应有的问题和干扰,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此,夸大教学之前的预设的作用,认为预设甚至越精确越好,然后选择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有效的组织,势必造成教学过程成为目标的附庸,学生成为教师的玩偶。

1、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的充分准备

没有预设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是一个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假如教师没有深挖教材,三维目标意识不明,没有确定准确清晰的教学方向,重点、难点、关键点抓不住,对学生特点和可接受水平缺乏了解,不能做到在课前对教学进行充分、全面、精深的预设,教学设计应付了事,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零散无序、漫无目标、浅尝辄止、平淡乏味,不仅教师自己会陷入迷茫状态,而且学生更会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的知识,而作为深层次的知识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人生态度、信仰、追求等就更谈不上了。这样做的结果,偏离了学生的成长轨道,肯定会造成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2、生成是预设的体现与深化

1 )生成应在预设的目标之内。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课堂的动态生成,但是师生活动必须要在预设的范围内,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因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总应该包含必要的“规范”、“限制”和“引导”。假如偏离了预设的目标,会致使课堂失控、费时、无意义,一味追求生成,表面看似热热闹闹,“掌声、歌声、赞扬声,此起彼伏;你说、我说、大家说,信马由缰;讨论、争论、大辩论,徒留形式”,真正的感悟在减少,这样是不利于完成既定目标的。

2 )生成有利于预设深化。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可遇不可求,它成就了课堂的丰富性、灵活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及时点化,可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增添活力。对于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应过滤筛选,服从于课前预设;妙手抓取,服务于课堂教学。

3 )恰当处理“无意义生成”。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特点千姿百态,随着教学深入,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出现的生成并不都是利于教学的,难免会出现“无意义、无价值的生成”,这种生成没有探讨的必要,离题很远,对此,教师应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这说明教学起到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学生进入到了真实的状态,有了自己的思考结果。面对学生的种种想法,应在平等尊重的立场上当机立断、灵活舍弃,不能一味地为了生成去肯定、去探讨无益的内容,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应时刻以教学目标来引领我们的思路,不要出现任何问题都要讨论一番,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还会影响教学进程,是有害无益的。

教学设计基本功(六):教学过程的预设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实践操作】

1、精心预设—— 动态生成的基础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精心预设。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数学在教“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起码要预设两种教学方案:对未知计算公式的学生,该如何引导自主探索;对已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又将如何引导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教师只有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才能充分利用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2、不拘预设——动态生成的保证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因此,教师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更多地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课前的预设要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多种“渠道”,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拓展广阔的空间。如数学课中在教授“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一个数除以分数该怎样计算”时,除少数学生保持沉默外,许多学生可能都已经知道了结论。这时,教师要灵活地采用“对未知的探索”与“对猜想的验证”。

3、驾驭实施—— 动态生成的关键

即使是设计得再完美的构想,也都要与教师的驾驭实施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媒介。在驾驭实施操作中,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信任自己的预设程序、害怕学生的现场生成。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即时生成,会成为阻挡预定方案顺利推进的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教案,行中无教案,真正融入师生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的生成资源,把握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思考与拓展】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预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3、你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