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中药材市场的“天价”和“地价”

 谦虚勤勉 2014-12-18
戏说中药材市场的“天价”和“地价”
中药材,中药材市场,药材价格
2013-09-22 来源:李诚 作者:李诚
343人阅读

朋友,你知道在我国中药材大批发市场上有一个独特的价格现象吗?就是药材市价的大起大落,暴涨暴跌,而且是周期性的,周而复始的。不仅仅大宗家种药材的市价上演着惊心动魄的剧幕,而且整个中药材市价的大趋势也呈现出大起大落、周而复始的变化。

身在中药材市场的经营者都尝过这个多味果。一个新疆产地的小贩,贩五吨红花,进入安国市场,没来得及出手,老父病重,回家尽孝,半年之后回来后,18元(千克价,下同)的红花售价涨到85元,天上掉下一个30万元纯利的大馅饼。这并非是上天赐予孝子的恩惠,而是中药材暴涨和因故迟售的巧合。这个飞来之财,对他个人来讲纯属偶然,但是,又是中药材大起大落的必然结果。

新疆小贩无心栽柳柳成荫,但是却有人有心种花花不但不开,而且连根烂掉。安国市场曾经在2000年发烧,很多药价疯涨,整个药市都疯狂了,药商把房产抵押贷款孤注一掷买进药材,上班族把几十年的牙缝里刮下的钱押货,卖菜的、骑三轮的用自己的血汗钱买药材,都盼着天上再掉个金元宝。有人68元(千克价,下同)买进吴茱萸,就是王维9月9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的那种香气四溢可以辟邪的吉祥物,却没给囤积者驱恶降吉,而是带来了灾难,仅一个星期气候大变,吴茱萸天天掉价,很多人忍痛割爱,据说那次安国有人追风赔钱自杀身亡。其实,中药材市价不但有大起,还有大落,不但有暴涨,还有暴跌,花开花落,日上中天,月落西山。身在中药材市场的人们,都亲身经历过中药材市价的大起大落。以上两个一胜一败一喜一悲的例子,无非是想告诉朋友们,这样的中药材市价大起大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确,中药材市场中有一批压货人,特别是安国市场是个压大货的市场,的确,有人充分利用了中药材市价大起大落的机遇而发财致富,但是成功者是少数,特别是最近这几年,很多压货的赔得是倾家荡产。很多人在闭着眼睛捉麻雀。就是压大货者也在追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难道中药材市价大起大落是毫无规律的吗?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造就的吗?如果能揭开中药材市价大起大落之迷,掌握其规律,充分利用机遇而规避风险,中药材市场市价大起大落就不是吃人的老虎,而是刚刚出炉的牛排。

这种中药材市价大起大落的现象,令人目瞪口呆,对飚升的几乎为天价,对烂市的哀叹为地价。绝对不能采取鸵鸟主义。我们应该从这个独特的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其形成的原因,探索其规律,尝试驾御天价和地价,药商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商机,避免由天价跌到地价而沦为乞丐,争取由地价惊险地一跳跃到天价而荣为富翁。信息界理论界应该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给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中药材大批发市场健康发展,从而使药材生产和中成药生产都能够可持续发展,不因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而造成生产的大上大下。

纵观目前国内市场各类商品的价格,唯独中药材是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暴涨暴跌。比如钢材2003年上升50%,那是由于投资过热造成的,2004年由国家宏观调控而回落。药材中的大浙贝母由6元暴涨到240元,天价是地价的40倍,这种疯涨40倍的现象在钢材史上不可能出现。中药材按商品大类划分属于农副产品,药材在它的大家族中市价大起大落也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玉米,1998年最低0.35元,2004年最高价0.70元,6年翻一翻了不得了,比如苹果,烂市价0.20元,畅销价1.00元大致要须经历十几年。所以,中药材的天价和地价是独特的。所以说,中药材大批发市场中天价和地价是我国商品市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种独特的现象是不是个别的,是不是把几个极端的例子抓过来,说得云山雾罩?不,这种独特的现象是普遍的。中药材在《中药大词典》中收载5767味,常用中药材有500味,其中家种和家养的常用中药材都有过高价和地价,或叫天价和地价,另一种叫法更形象:烂市价和辉煌价。药市有人形容,没有一种常用中药材不会出现高价,说是鸡毛也能上天。当然这里不包括野生中药材和冷背中药材,这两类中药材有各自的价格规律,我们将另外行文探讨。常用中药材虽然在中药家族中占1/10,但却占使用量80%以上,主宰着市场价格走势,决定市场兴衰。

中药材家种大宗品种的天价和地价造就中药材市场周期性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只可惜,这种现象很少被中药材市场之外的人士所知晓。关于中药材市价大起大落的现象只有在专业性极强的信息刊物报导,在大报大刊上很少报导。在大专院校中药专业也没有专题研究,没有见到经济界关注这个独特的经济现象。

当然,曾经有两次中药材市价暴涨轰动全国:一次是1988年上海甲肝,板蓝根由3元暴涨到24元。第二次是非典,中药材市价暴涨惊动了国家领导人。但是,这仅仅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偶尔露峥嵘。而在中药材市场几乎是天天上演商界最惊心动魄的话剧,而且是年复一年的演出,从中药材市场市价放开以来直至今日——20年了。原本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红尘,却成了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却极少有“界外”游客来观光。可能,偶尔有些传闻,干药材的可一夜造就几十个百万富翁。但是,中药材的天价和地价,无论用多么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都显得笨拙,都难以让界外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从而重视起来。那种或五雷轰顶或蜜浸身心的大悲大喜的感受,只有从事中药材大批发的商人,亲历过暴贫暴富的磨难和幸运,才能真彻真悟。

这种现象少被外界知晓,因为中药材经营的专业性极强。中药材品种繁多,产地规格质量复杂,需要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经营操作需要亲身体验,又因为中药行业的保守性和中药材经营理论的滞后性从而降低了这个行业的透明度。中药行业比起粮棉油,比起钢铁煤炭,比起高科技,当然是小行业,因而受到冷落。

中药材的天价和地价,有人把它归罪于人为的炒作,这样再简单不过了,只要禁止炒作,中药材市价不就平稳的天下大吉了吗?其实不然,中药材市价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炒作者的力量,而炒作者千万也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2002年和2003年是药市知名度高的炒家们的坎年,折戟沉沙,只看药市炒作人物。从思维方法来讲,把天价和地价归功于炒家,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因为天价和地价不是个别品种的暂时现象,而是存在于中药材市场的具有的普遍而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

中药材的天价和地价,不是当今药市自封为炒家或被指责为炒家的大大小小的人物炒出来的,也不是药市价格放开放出来的。古训:中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以稀为贵,中药材的多和少,决定中药材的价格命运,如神奇的魔术一般。回味中药材大批发价格的历史,可能有助于我们加深认识今天的现实。安国县志有明文记载,明清年间药商囤积黄芪有人暴富有人破产的事实,这说明解放前中药材有天价和地价的历史。那么,从解放到改革开放,这30多年间不是牌价吗?30多年没有什么天价地价呀!的确,仿佛天价和地价的大河顿时滔滔。其实这条大河没有消失,而是由地上河变成了地下河,因为计划经济政府行为以牌价钉死了原本应该大起大落的价格,这样矛盾虽然不以价格的形态表现出来,却以中药材的积压和脱销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来。紧缺脱销品种从1955年至1979年24年间平均每年70多个,多的年份140多个品种,而且多是大路货,黄连、白术、白芍、黄芪、双花、天麻、桔梗、知母、太子参、枸杞子、玄胡等,紧缺须要几克,也要领导批条;“抓方难,跑断腿”是那个年代无奈的难题,像幽灵一样困扰着大众百姓。积压时,天花粉上千吨作下脚料送到酒厂做酒,累计积压的白芍够十年用。当时,人们形容中药材供应是多三年少三年,形容对中药材生产种植的政策是三年拿刀子砍,三年拿鞭子赶。直到改革开放,中药材市价放开了,解冻的价格挣脱牌价的缰绳,供求关系就不再以脱销和积压的扭曲形态出现,而是以天价和地价的两个正反不同的角色轰轰烈烈的上演了。中药材天价和地价,中药材生产大起大落,中成药厂原料价格影响生产成本忽高忽低,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都有负面效应。天价和地价相差10-30倍的差价,对药市商人这里埋伏着巨大亏损的魔鬼,当然也孕育着巨额财富的幸运之神。仁者见到了眼泪,智者见到了商机,庸者见到了硝烟,强者见到了战旗,蠢者见到了坟墓,勇者见到黄金,学者见到了课题,首长见到了业绩。那么,为什么中药材市价周而复始地大起大落呢?我写这一组文章,目的是一步步地和读者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解开天价和地价之迷。希望压大货的朋友由盲目走向理智;中药材大批发市场由幼稚走向成熟。

下边列一部分品种供研究:

品名

最低价

最高价

相差倍数

人参小抄

17

260

15

鸡爪黄连

12

280

23

北沙参

2

48

24

太子参

6

180

30

家种丹参

1

18

18

无数头三七

30

240

8

全统当归

1

12

12

浙延胡索

4

80

20

北黄芪

3

24

8

家种黄芪

3

18

6

川麦冬

5

40

8

大浙贝母

6

220

36

川白芷

2

12

6

吴茱萸

6

120

20

山茱萸

18

260

14

益智仁

2

48

24

草果

12

60

5

小白蔻

6

130

21

佛手

6

240

40

薏苡仁

2

24

12

辽细辛

8

120

15

草红花

6

90

15

款冬花

6

180

30

公丁香

8

48

6

刮丹皮

6

28

5

北射干

6

48

8

车前子

2

48

24

覆盆子

8

65

8

胖大海

6

180

30

八角茴香

7

42

6

白胡椒

10

140

14

黑胡椒

10

120

12

白芍

2

18

9

小天麻

20

240

12

西大黄

2

12

6

云木香

2

24

12

家种桔梗

2

18

9

北龙胆草

6

48

8

板蓝根

1

24

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