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观自杀 如履薄冰

 nizijun 2014-12-18

  文/米糕

  四川19岁的少年曾鹏宇选择在微博直播自己的自杀过程。如果最后他没有死去,也许会有人不屑,这又是一场无聊的网络炒作。不幸的是,曾鹏宇死了,于是这个可能会被娱乐化的网络事件瞬间变得严肃起来。那些曾经看过这条直播微博的人们,不管有没有留言都会有些忐忑,仿佛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从自己的指缝溜走。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真实的死亡事件一旦嫁接,令人不得不心头一紧。

  人为什么会自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你问他什么东西最宝贵,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生命。但是确实有一部分人视生命如敝屣,唯恐不能快点放弃。自杀干预之所以难,难就难在一个从未想过自杀、非常珍惜生命的人如何能够理解一个宁愿死也不愿生活下去的人的内心。因为无法走进内心感同身受,造成自杀干预常常是鸡同鸭讲,甚至成了推波助澜。

  然而大部分自杀的人都选择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解决自己的生命,这使得自杀虽然常有但人们多是惋惜少有愧疚,毕竟选择自杀与他人无关。网络直播、当众跳楼跳江,却将自杀的剧烈冲击直接推到没有心理准备的众人面前,于是关于围观自杀所产生的道德问责令关于在网上嬉笑怒骂、风花雪月的网友们不安起来。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9月4日公布了首份关于自杀行为的报告,自杀已经成为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15到2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青少年自杀似乎并非病理性或器质性问题导致神经类疾病产生自杀行为,他们仅仅是在处理生命和生活的选择时打了一个激灵,如果被及时扯住,可能就重回正轨,如果没有则将失去生命。

  如同19岁的少年曾鹏宇,实际困扰他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情感纠纷,然而在成人世界不值一晒的心结,在一个少年的世界里可能就是全部,他选择通过微博来发布自己自杀的消息,正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可以疏通心理的出口,网络成为压垮他的最后稻草。

  刚刚看完各种嬉笑文章,流连网络取乐的普通网友怎么会想到,这样一个生死之际的生命在这里寻找最后的救赎,双方信息的高度不对等,导致在这一直播事件发生时,真假难辨,善恶难言,好坏难分,点赞的点赞、质疑的质疑,也有网友疾呼爱护生命,但是在滚滚的网络言论洪流中,很快就转瞬即逝。在一个正在等待末日审判的人看来,一百条挽留生命的留言可能都比不上一条质疑的问责——你怀疑我求死的决心?我就死给你看!少年气盛在赌气方面也是不计代价的。

  每次发生自杀事件时,总会有人在后面评论留言: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不死都没用啦!这种言论背后的逻辑显示,人就像是一个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如果不合格就应该销毁一样。但人毕竟不是螺丝钉,对于这些个体的家人而言,他或许心理脆弱或许无能,但是他是情感的寄托,是生命的延续,也不会有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心理不够好就希望他自生自灭被社会淘汰。所以在围观一个生命的自杀时,不管是否与自己相关,都应该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曾经有自杀倾向的朋友坦言,当你想死的时候,别人每天盛赞的生活在你眼里就是一坨屎,而你每天不得不继续的生活就好像在不断地吃屎,吃完早餐再吃晚餐,睡醒还要接着吃,没完没了。如果你能想象这种感觉,你就知道人为什么会想自杀。也许他的比喻有些极端,但无疑,生活变得艰难导致个人不愿忍耐是很多自杀者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而面对这样的个体,这种不死也没用的激将法显然毫无用处。那些容易选择自杀的人本身就对世界呈退缩状态,所以才会用自杀的方式解决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下一次,如果你又遇到正在挣扎于选择活下去与否的人时,不要去挑战人会求死的勇气,不要用自己对生命的依恋去质疑他人求死的决心,不要轻言放弃生命是无能的表现,不要毫不负责的点赞或者质疑,人命关天,必须是如履薄冰。告诉他你为什么热爱生命,告诉他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告诉他时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告诉他世界虽然凶险,你有办法强大,或者就是简单的赞美他夸奖他,让他对这个世界还有依恋。

  毕竟和那些不吭一声就离开世界的生命相比,一场可以围观的自杀为我们提供了救赎的机会,又怎么能够匆匆掠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