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清理有很多方法和手段,有的方法针对全身,有的是针对局部的,不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遵照下列次序: 1.首先清理精神世界 说清理人体精神世界的污染(这里不是指“黄色污染”),需要引入人的“生物场”“能量场”等若干崭新概念,要从人是“意识+肉体”的统一体出发,由一级一级的物质形成链(量子→原子→分子→肌体组织)来探讨不良心理因素对能量传递的阻滞和对人“场结构”的破坏,并由此来看其对人体组织造成的深刻而复杂的危害作用。这里不去更多地探讨理论,因为人人都明白:一切不良心绪——压抑、仇恨、嫉妒、自卑、狂躁、忧郁、紧张、悲哀、愤怒、过度兴奋等等,都会以某种形式消极地反映到健康上来,导致如失眠、吃不下饭,、脸上血色难看、便秘、头疼等等,严重时,会使人易患癌症或其他严重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等)。 所谓精神世界的清理,就是排除一切杂念,驱走一切不良心绪,做到精神完全放松,内心坦荡、祥和、愉快,即做到总保持“气功态”。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内含,就是清除精神世界的垃圾,就不会得病了。 2.第二是清理大肠 人体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在哪儿——在大肠 。人体垃圾滞聚最多的地方在大肠,产生腐败物和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大肠,毒害生命之河的源头还是大肠。如果把肌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比喻成一条河,那么,大肠是处于源头位置的,如果大肠受到污染,就像整条大河的源头受到污染,如果不首先治理源头,脏物就会殃及整个大河的中、下游。换言之,如果不首先清理肝脏,那么,结果怎样——大肠中的垃圾和腐败物形成的毒素就会进入血液中,这种“脏血”就会始终污染肝脏,并流经全身,肝脏的清理就会前功尽弃!所以,一切清理必须先从大肠开始。大肠相对清洁了,功能正常了,血液才能清洁,其他器官才有不被污染的保障,才有可能使患者恢复健康。 3.第三是清理肝脏 清理肝脏和胆囊,应在清理大肠之后进行。 肝脏是人体中具有多种功能的器官,其每项功能对人的健康都至关重要。肝脏最突出的功能是滤血、化解和清除血中毒素。 人如果不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讲饮食科学,肝细胞就会被垃圾堵塞。科学家说,人到中年以后,有50%~60%的肝细胞被堵塞,这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大肠静脉中的血,总是携带有脏物、异物和毒素(洗肠后仍会有残留),流入肝脏后需进一步解毒。只有清理好肝脏,才能确保血液洁净和血液循环正常,才能正常地保证全身各器官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交换。 4.第四是清理肾脏 肾脏的主要作用,是从肌体中清除亚硝酸类产物,排泄淋巴、血液和组织之间液体的毒素及有害的无机盐类,保持人体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一天一夜之间,肾要过滤大约150升血。如果大肠静脉血中携带的垃圾和毒素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后不能被肝脏完全化解和清除,那么,肾脏就成为大肠的第三个“受害者”和肝脏的第一“受害者”。“脏血”长期大量流过,肾的滤血功能也不堪重负,由此导致肾功能退化,整个肌体就会沉积亚硝酸类物质和其他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无机盐类,细胞外的水分得不到正常的调节,人会出现水肿,酸碱平衡也受到破坏。 上述大肠、肝脏、肾脏清理的先后次序是从食物进入消化阶段开始,然后顺血液的运行安排的。这样做是因为血液在携带和运送营养物质的同时,也是垃圾和毒素的载体,故按血液循环特点考虑器官清理次序具有科学性。 5.最后酌情进行其他清理 对人体进行基本清理(大肠和肝脏)之后,人体健康状况开始发生质的好转。但是,在进行基本清理之前,身体的某一局部已沉积相当数量垃圾,形成一定病患,这就需要补加特别清理。例如,关节处沉积尿酸盐形成关节炎,肾部形成结石等等,就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清理,出于某种其他考虑,例如美容、长寿等,也可以有选择地对皮肤、细胞进行清理。此外,还可选用单独措施,对血液、淋巴等进行特别清理。这类清理,只要求必须在清肠、清肝之后进行,并不要求再分先后次序,也不要求全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