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帝国的最后都城应昌路建在达里诺尔

 逸心茶舍 2014-12-18

 美丽的达里诺尔湖像一面通透的镜子,镶嵌在赤峰西北部那深邃、神奇、伟岸的贡格尔草原上,她给了人们肥沃的土地,她给了人们甘甜的乳汁,亦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无边的惆怅。

中古世纪,在达里诺尔湖西畔,曾上演了举世震惊、鲜为人知的一幕史实。不可一世、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元帝国在冷兵器的血雨腥风中,惨淡而无奈的在这里画上了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曾声名显赫、威震北疆的大元帝国的最后都城——应昌路,就建置在达里诺尔湖西畔。

  应昌路又名鲁王城,地处达里诺尔湖、多伦诺尔之间,南临耗来河,东、西、北三面平峦环抱,地势雄固,景色宜人。

这里曾是金国桓州重地,边陲要塞,金长城从城边蜿蜒而过。

  “路”是元代的行政区划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应昌路是蒙古弘吉剌部的驻夏之地。十三世纪初,蒙古在漠北草原上崛起,公元1206年,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在“忽里台”(汉译“聚会”)上被蒙古诸部推举为成吉思汗(伟大、宽厚、温仁的可汗)。蒙古贵族,不甘于草原上的寂寞,不满足于肥硕的牛、马、驼、羊,于是以其剽悍的军队,坚挺而迅疾的铁蹄,击碎了欧亚诸族的文明,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先后灭掉西夏、金、南宋、中亚细亚的大国花剌子模(乌兹别克斯坦)、波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叙利亚)、染指尼罗河畔的文明古国埃及,继而进入欧洲腹地——多瑙河流域。

  蒙古弘吉剌部,世代游牧于水草肥美的额尔古纳河流域。其部族首领姓孛思乎尔,名特。铁木真九岁时,其父也速该·把阿秃儿领着他到弘吉剌部与特薛禅十岁的女儿孛儿帖订了婚约,并于数年后完婚。

在成吉思汗的征战中,弘吉剌部孛思乎尔特诸子“凡三十二战,平西夏、断潼关,道取回纥寻思干城”,出生入死,屡建战功。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驻军达里诺尔期间,将原属于金国的可木儿、温都尔(河北省围场县北部)、答儿脑儿(达里诺尔)、阿剌忽马乞(西乌珠穆沁旗西南部)、蒜吉纳秃山(巴林右旗松吉纳山)、哈老哥鲁(霍林河)、哈老温(大兴安岭)以东,涂河(老哈河)、潢河(西拉沐沦河)、火儿赤那(乌力吉沐沦河)、庆州(巴林右旗北)、络马河(阴河)、赤山(赤峰红山)等地分封给了弘吉剌部诸子。窝阔台汗在公元1237年时下旨“弘吉剌部生女世为后,生男世尚公主,每岁四时孟月听读所赐旨,世世不绝。”由此,弘吉剌部子孙先后受封为万户,河西王、济宁王、郓安王、安远王,直到最高的“一”字王——鲁王。终元之世,从这个家族走出了十八位皇后,十九位驸马,是元代地位显赫的黄金家族。

  公元1270年,弘吉剌部斡罗陈万户及其妃囊嘉真公主到元上都拜谒世祖忽必烈皇帝,奏请:“本藩所受农土在上都东北三百里达儿海子,实本藩驻夏之地,可建城邑以居。”意思是说:我弘吉剌部的封地在距上都东北方三百余里的达儿海子(达里诺尔),是我部夏天的营盘,那里地势平坦,景色秀丽,可以建城市居住,恳请皇帝批准。忽必烈皇帝很快恩准了他们的请求,拨款为其筑城并赐其城为应昌府。由于应昌府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在元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公元1285年,由府升路。

  应昌路城址为长方形,辟有东、西、南三门,鲁王宫位于城中北部,这里殿宇林立,亭榭拱卫,立足高大的门庐之上,四面平峦,沙地、湖河、草原尽收眼底。至高无上,九五至尊之感油然而生。

  以南北宫门为中轴,由南而北,是规模恢弘的三座大殿,和东西相对的十座方形殿宇。

  其中的一座殿宇分布着洁白如雪,晶莹剔透的汉白玉柱础,栩栩如生的汉白玉龙头门枕仍高傲的仰视守卫在那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地位和荣耀。建筑用玉,是皇权的显示和象征,为什么会出现在藩王的府邸呢?这在皇权至上至尊的社会是大逆不道,是要杀头的。漫步徘徊在这精美的柱础间,思绪在脑海里一幕幕像闪电一样瞬间而逝,千头万缕中元代皇帝每岁到上都的巡幸,茅塞顿开。他们生活在温凉的草原上,不胜暑热,每年四月份由大都到上都避暑,八月方回銮大都。这段时间皇帝要处理政务,祭拜先祖,举行宴会,还要狩猎游幸。往往要赴应昌路探亲,驾龙舟游弋达里诺尔,观鱼赏鸟。这汉白玉宫殿就是皇帝的离宫啊!

  鲁王宫的东西两侧是应昌路诸多管理机构之所在,王傅府、都总管府、钱粮总管府、怯怜口总管府、兵马司、司狱司、转运司等四十余座衙署遗迹至今仍历历在目。

  元代对宗教是容纳和开放的,这里有佛教的罔极寺,儒教的报恩寺、龙兴寺,他们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这里建立了儒学、文庙、城隍庙,还有源于西亚的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城内井字形街道分布有序,宽窄适宜。道路两旁店铺鳞次栉比,穿行在这市肆巷内,喧嚣的市肆声,悠然不绝于耳……。

  城南民居、庐舍层层叠叠,十分繁华。曾有诗云:

  大元王气起开平,

  北建雄藩馆帝甥。

  四面楼台公主第,

  万家灯火鲁王城。

  大元帝国的王气之运到了惠宗即位时已近千疮百孔,逆端初露。社会动荡,矛盾激化,加之统治阶级内讧倾轧,已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公元1368年7月,徐达率军近逼大都,惠宗不顾群臣哭谏,夜半开建德门,和三宫后妃、皇太子、群臣百余人北走上都。朱元璋认为惠宗顺应天意,故赐名顺帝。

  元上都于公元1358年,被红巾军关先生、破头藩焚毁,昔日的辉煌和繁华已不复存在。惠宗一行人只好住在临时支起的帐篷里。夜不能寐的妥欢帖睦尔,只身站在已是残砖碎瓦的宫殿上,惨淡的月光下,面对着满目萧然的废都,心绪翻扰,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天近拂晓,晨雾笼罩下的上都倍显凄凉,此情、此景、此人……,他脱口吟诵:

  我那用各种珍宝建筑的

  古朴庄严的城市——美丽的大都哟,

  我那古代帝王避暑胜地

  爽凉美丽的草原——锡拉塔拉哟,

  我那开平,上都哟,

  美丽、温暖又清爽的夏宫哟!

  ………………

  惠宗在上都重新组建了自己的侍卫亲军,布置了军队,任命了大臣,于翌年6月20日抵达应昌。鲁王率数百人出城十里迎接,惠宗住进离宫,看到繁华的景色,华丽的宫殿,又恢复了往日的皇权和威风。

  这时的元帝国,虽然失去了大都和部分国土,但军力尚存,中书左丞相也先不花驻兵开元(辽宁开原),纳哈出驻兵金山(吉林怀德),知院哈剌章屯驻沈阳(辽宁沈阳),行平章刘益、洪保“驻守金城”(辽宁金州)、复州、海州、盖州一带,扩廓帖木儿率20万众据山西。惠宗在应昌,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任命也速为丞相,哈剌章为太保,三宝为御史大夫,诏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总军国事,派兵南进大都,西攻大同,东联高丽,一时,与明军形成对峙的局面。

  公元1370年4月28日,妥欢帖睦尔带着极大的悲哀和遗憾,永远离别统治了三十六年、分崩离析的帝国。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继承大统,改元宣光,是为昭宗。自此掀开了北元的史册。

下期接应昌后世,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