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官不为”的治理对策

 皮蛋爸爸的书屋 2014-12-20

“为官不为”的治理对策

作者:索耀乐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解决干部不想做事、不愿担当,消极对待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为官不为”问题,需要立足组织部门职能职责,多管齐下。

  以鲜明的选任导向引领。一些地方干部选任的导向不够明确,埋头苦干、作风扎实的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一定程度上让干部产生了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错误认识。各级组织部门应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局面,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要树立能者上的导向。严格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精神,将那些有责任心、群众认可、敢抓敢管的好干部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树立平者让的导向。探索建立不胜任现职岗位干部的交流调整机制,对那些水平低、能力差、没政绩、得过且过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交流。要树立庸者下的导向。探索建立不合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明确具体认定标准,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带“病”上岗、以权谋私的干部进行降职、免职和责令辞职。

  以优质的教育培训引导。敢于正视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出现滑坡、政绩观出现偏差的问题,通过强化党性锤炼、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等教育培训,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履职尽责上,把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中。

  以科学的考核评价鞭策。防止“为官不为”,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要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把发展质量效益、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实绩作为重要考评内容;研究建立差异化指标设置办法和领导干部德的考评办法,体现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改进考评方法程序,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办法,科学确定日常考评主体和内容,加大日常考评力度。综合运用指标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式,探索日常考评与年度考评有效结合的机制。要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

  以严格的监督管理督促。要加大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干部自觉规范履职行为。要突出监督的主动性。把从严治吏要求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中,围绕干部履职行为重点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和经常性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谈心谈话、季报告、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等日常管理制度,前移监督关口,及时发现问题。要突出监督的全面性。要从以往重点关注干部职务调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内容的监督向全面监督转变,把监督贯穿于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突出监督的联动性。要统筹监督资源。对内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监督工作力量,强化组织部门监督检查和组织处理的职能;对外要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与纪检、法院、检察院、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职能作用。

  以充分的关怀关爱激励。完善党委主要领导与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帮助他们化解心结、打消顾虑。多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多给予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建立重优奖先的激励机制,给干部“身心”减负,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调研和不切实际的评比表彰,让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干好本职工作。建立生活关怀机制,注意了解干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创造条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