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人民军军衔演进史 波兰人民军于1943年在苏联成立,但军衔一般要从1939年的战前波兰军队讲起。
战前波兰军队的军衔
元帅:元帅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准尉 士官:上士、中士 士兵:一级下士、二级下士、上等兵、列兵 关于波兰的将官,战前波兰军队和人民军一样一律按上将(generalbroni)、中将(generaldiwizji)、少将(generalbrygady)翻译,虽然波兰将官军衔构词法类似法国的军衔,但是根据法国军衔套译成中将、少将、准将,中将上面直接设元帅,总会让然感到级别有所缺少。而且用同样的方法套译战前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军衔会翻译成上将、少将、准将,所以不推荐该译法。 战前波兰军衔 ![]() 所以波兰人民军在建立之初,用的也是这些军衔,也是17级,但是由于波兰人民军战后属于华约阵营,所以通常将其汉译军衔根据苏联的军衔名称进行调整,而这些军衔的波兰语名称其实并未发生变化(上尉、中尉、少尉调整为大尉、上尉、中尉)。 除此而外,最主要的区别是准尉一级。本文对波兰军队各时期的Chorazy一律翻译为准尉,不管其是属于尉官(无白边),还是士官(宽白边),还是独立的准尉级(细白边)。 1943年 1943年军衔 元帅:元帅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原上尉)、上尉(原中尉)、中尉(原少尉)、准尉 士官:上士、中士 士兵:一级下士、二级下士、上等兵、列兵 ![]() 1949年 1949年没有改变军衔,只对肩章做了调整 大尉、上尉、中尉分别改为4、3、2颗星,准尉去掉纵杠。 ![]() 1954年 1954年的主要变化就是增设大将军衔 1954年军衔 元帅: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准尉 士官:上士、中士 士兵:一级下士、二级下士、上等兵、列兵 ![]() 1963年 1963年的主要变化就是取消大将军衔,准尉分设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两级。 1963年军衔 元帅: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 准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 士官:上士、中士 士兵:一级下士、二级下士、上等兵、列兵 ![]() 1971年
1971年的变化最大 首先是恢复了大将军衔 然后是准尉分设为5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最后是将上士改为一级中士,增设一级上士、二级上士 1971年军衔(传统译法) 元帅: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 准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 士官: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一级中士、二级中士 士兵:一级下士、二级下士、三级下士、上等兵、列兵 个人认为这样的翻译方法值得商榷,因为波兰后来在二级和三级准尉之间又增设了一个级别,这个新增的级别就不是很好翻译了。 个人推荐的波兰准尉是 一级高级准尉、二级高级准尉 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 至于后来在二级高级准尉和一级准尉之间增设的那个级别,自然可以叫“三级高级准尉” 而1971年以后的上士不改成一级中士,增设的两个军衔可以按照苏联的习惯改称一级大士、二级大士。 1971年军衔(个人推荐译法) 元帅: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 准尉:一级高级准尉、二级高级准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 士官:一级大士、二级大士、上士、中士 士兵:下士长、一级下士、二级下士、上等兵、列兵 ![]() 关于波兰的大将 波兰人民军前后一共授予了4个大将,
波普拉夫斯基1955年8月晋升苏联大将军衔同时获得波兰大将军衔(第1个),斯彼哈尔斯基1957年7月晋升大将军衔(第2个,1963年晋升元帅)。所以波兰第一次设立大将是1954-1963年。第二次设立大将是1971年。
1973年9月雅鲁泽尔斯基晋升大将军衔(第3个),1984年10月西维茨基晋升大将军衔(第4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