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及19腧穴的功效

 吟月白鸽 2014-12-20
 
 
 
小肠是消食化物,泌别清浊的,这是人恢复气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肠的募穴是关元穴,是道家讲的下丹田位置。消化的含义,消为物理变化,由粗变细,由细入微,化为化学变化,就是把以前不属于人体的物质化为可以吸收利用的过程。

小肠与心为表里关系,小肠之热为心热移之,心脏在上,主管手部气血流转,即如心气或心阳不足,手的温度会降低,甚至出现麻木冰凉状态,小肠在下,主管脚部气血流转,如果小肠热度不够,动力不足,人的脚部温度会降低,

心主要负责把气血鼓动推向全身,主管动脉,小肠主要负责把气血回流至心脏,主管靜脉小肠居于中焦,下焦前有膀胱,大肠三面环绕,后有男科或女科的一些器官,他们都受小肠之热影响,包括大小二便。

中医认为,小肠把食物和水消而化之并吸收,把精微交到脾,脾根据人体所需要进行分配运化,即为火生土,这一点没什么争论,争论的地方在于膀胱里的水的来源。

现有几种观点认为,膀胱里的水的来源,一是小肠消化吸收(清水)后剩余的水(浊水)和残渣在进入大肠前,水(浊水)会通过一个小口经由三焦渗入膀胱。一种是西医里解释的肾蒸腾吸收(清水)后的水(浊水)经输尿管流入膀胱。

我认同的水的运转过程为,小肠吸收到的清水经由脾胃运化(按人体所需要分配好),水和精微会经由肺的升发和肃降作用散布全身(这也脾土生金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大肠里的水经小肠之热蒸腾作用上升到肺(大肠与肺相表里),这两部分水(是作用气态方式)经肺的肃降作用(这里有一个降温液化作用)经过三焦系统(三焦为水道,肺为上焦,为水之上源之说)下渗入下焦归于肾,这就是金生水的解释。

这里的精微指小肠消食化物后变成的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质。这个水的循环解释简单拿大自然的水的运化过程参照一下就更清楚了,地面上的水经热变成汽上升到天(人体就为肺),水汽上升到一定高度冷却变成水态,下降为雨,落地为水,这也是为什么医书上把肺说为天幕的原因之一。

古代说五行相生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符合人体运行的规律的。人嘴里有津和液都是从肺脏所出。我们一直讲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就是这样来的

小肠经自人的小指少泽开始,至人体头部耳前的听宫止,共十九穴。小肠经的循行时间为1315点,有些人一到这个时间段就发困,或潮热,或肩痛,就需要考虑是小肠经的问题了。

小肠经的五腧穴分别为井穴少泽,荥穴前谷,输穴后溪,经穴阳谷,合穴小海,它们的穴性分属金、水、木、火、土。另外原穴为腕骨,络穴为支正穴,郄穴为养老穴。

少泽穴——井穴属金 红眼病、急救、昏迷、高热不退、尺神经麻

小肠经的第一个穴位是少泽穴,在小指尺侧指甲角旁开一分的地方。临床主要治症有,结膜炎,眼红痛症,因为少泽穴是小肠经的井穴,眼属于肝,实刚泄其子,泄小肠经之火可以助泄肝之实症。点刺出血三五滴即可。


但凡井穴刺血,一般在刺前均用手循经往井穴方向捊五到十次,以利气血运行,这样刺血后的效果才能更好。就是象昏迷,高烧致谵语抽搐等病,可以用少泽刺血。小孩因高热,邪热侵入心包导致高热不退,昏迷抽搐,角弓反张,胡言乱语,除了中冲泄心包经热,少冲少泽都可以用。

神经痛或因瘀导致的尺神经麻,尺神经痛麻就是沿尺骨循行到小指的部位痛麻,这种用少泽穴刺血效果也是非常好,隔天放一次,

前谷——荥穴、头痛、眼痛、耳鸣、热病、乳少

取穴需要曲指握拳来找,握拳后小指根与手掌间有一横纹,就是横纹头取穴前谷穴是小肠经的荥穴,属水,用得不多,可以治疗头痛,眼痛,耳鸣、热病,乳少等。

后溪——输穴属木、通督脉、止痛、舒肝袪风、落枕、腰椎颈椎痛、小儿高热

也是曲指握拳取穴,在那横纹头边上取穴,等于就是从前谷往后溪,跨一个关节。后溪穴是小肠经的输穴,属木,输主体重节痛,木气通于肝,肝主风,故后溪具有较好的止痛、舒肝祛风之效。又因后溪通督脉,督脉入脑,总督诸阳经,故又对与脑有关的疾病及热病亦有效果。

常用于头、项、肩背、肘臂、腰椎疼痛,在治涉及脊柱骨的疼痛病,首选后溪,入针痛即止。落枕也可以用后溪穴来做,前面还讲过落枕可以用列缺和手三里来做的,往往一针就解决问题。后溪因为通大椎,所以用大椎可以退小儿高热,后溪可以退热安神。

我们讲奇经八脉,每一个奇经都有一个十二正经上的穴位在管。督脉是后溪,任脉是列缺。后面会有冲脉公孙、带脉足临泣、阴蹻照海、阳蹻申脉、阴维内关、阳维外关。后溪穴就是小肠经的母穴,所以但凡小肠经上的虚症,均可以用后溪来治,比如小肠经循行线上,某人感觉肌肉酸酸的没力,那属于虚症,用后溪就很好。

腕骨穴——原穴 腰痛、握拳无力

从后溪沿着那掌骨往腕方向推,推到快到腕时有一个凹陷,那凹陷处就是腕骨穴,也就是说后溪和腕骨在同一掌骨边上,一个在头一个在尾。

腕骨主要用来治腰痛和握拳无力,据《杂病穴法歌》腰连腿疼腕骨升及《玉龙歌》里讲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我们针灸治握拳无力的症状,常用透穴来做,用合谷透腕骨或三间透后溪的方法来做,可以增强效果


阳谷穴——经穴属火,本穴 可治虚也可治实

阳谷是小肠经的本穴,可治虚也可治实阳谷穴在这个大骨头后面腕部的中间一个凹陷里。手背腕部有三个穴位叫阳溪,阳池,阳谷,阳溪讲过,阳池是三焦经的,这个阳谷就是小肠经,都在背腕横纹上。

养老穴——郗穴 老花眼、眼睛模糊、白内障、落枕、肩周炎

这个穴的取法很重要,掌心向下,在尺骨茎突高点处作一标记,然后掌心向胸,则穴在尺骨茎突的桡侧缘凹陷处。就是一定要手肘横曲然后常心向下或朝胸才能取到该穴,掌心向下时,可以摸到一个凹陷,掌心向胸时,骨头就裂开有条缝了。

在做养老透间使治手腕不能拧,扭用力时,就必须保持曲肘手心面胸的姿势,从这条缝里下针,三寸针30度角透往对面心包经的间使穴,完成透针,病人会感觉很酸很胀,小角度稍捻几次就可以出针了。

养老穴是我们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穴位,针,灸都可以,象老花眼,眼睛模糊,白内障,等都可以用。是小肠经的郄穴,可以治小肠经气痹阻所致的急性病症。有些落枕也可以用养老来做,急性发作的背侧肩周炎,也可以用这个穴来治疗。


支正穴——络穴 疣、痣

支正在阳谷穴上五寸,是小肠经的络穴,中医认为,扁平疣是小肠络脉虚的原因产生的一个生赘物,用支正作为主穴来治疗,用针也可,小艾也可,象一些大的痣也可以用支正来做。尤其象长在脸上有损容貌的疣或痣。


小海穴——合穴 小肠经上的疼痛实证

小海的找法是先曲肘,在肘部内侧可以摸到两块骨头。这两块骨头间的凹陷中取穴,按之手指有麻感。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属土,小肠属火,火生土,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上的疼痛实症可以在小海上来治疗,实则泄其子。


肩贞穴、臑腧穴



肩贞穴在肩关节下方,当手臂自然下垂时腋纹头上一寸取穴。肩贞穴用得不多。肩贞上三寸就是臑腧穴,就是腋后纹头直上,可以摸到一个凹陷,那块骨头叫肩胛冈骨,这块骨头的下缘凹陷处就是臑腧穴,这个穴用得也比较少,就是配合肩髃治疗肩周炎时会用到。

天宗穴——肩胛骨痛、乳腺炎

天宗穴很好找。在肩胛骨,两边都有两个肩胛骨,你摸上去,会有两个三角形。在这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大约与第四胸椎平。


天宗穴除了治疗肩胛骨痛,还有一个用处就是治疗乳腺炎,刚生完小孩不久,乳腺炎发作,又是抽乳又是药敷热敷,但效果不好,痛得文胸都不能戴,几针下去,就不痛了,冬天治疗,不方便的话隔衣下针就可以了。


秉风穴——肩周炎、支气管炎配穴


秉风穴在天宗直上,把手臂举起来时,可以看到这里有个凹陷,约平第一胸椎下。也是治肩周炎时会作为配穴使用,或在治疗因风寒引起的支气管炎时,作为配穴使用,平时用得也不多。


曲垣穴、肩中俞、肩外俞

曲垣穴,约平第二胸椎,大约在臑俞穴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用得也不多,包括肩外俞,肩中俞,这些穴位都用得很少,只有在治局部肩颈痛的时候会用上,一般也很少单独使用,常用肩井透肩中俞或肩井透秉风穴的方式来做。肩中俞的位置在大椎外开两寸的地方,大椎外开半寸的地方有个奇穴叫定喘,是专门用来治疗哮喘的。肩外俞是从第一胸椎下陶道穴外开四寸的距离的地方。



天窗、天容、颧髎、听宫穴


胸锁乳突肌,在这条肌肉的后缘边上,平喉结,平扶突穴。天窗穴也用得少,偶尔会用在作为耳鸣耳聋及局部颈项强痛等症。天容穴在耳朵的正下方,位置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处。主要治疗梅核气,梅核气就是感觉喉中有物阻塞,(慢性咽炎)往往一针见效。

天容穴往上是颧髎穴,这个穴位从目外眦直下找,在颧骨下缘凹陷处。这个颧髎穴的作用就是治疗面部中风及三叉神经痛的时候会用,象面神经麻痹或痉挛的,可以用颧髎刺血的方法,隔两天左右一次,一般五到7次可以治愈,一次出血约3ML左右,可以加拔罐。


听宫——耳病要穴,耳源性眩晕,耳聋耳鸣


最后一个穴位是听宫,我们在耳屏前面有三个穴位,由上往下为耳门,听宫,听会,相距均为5分左右。听宫的位置在耳屏正中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宫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三脉均入耳中,针之可以疏调三经经气,为治耳病要穴。象耳源性眩晕,耳聋耳鸣等。听宫上五分的耳门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听宫下面的听会,是足手阳胆经上的穴位,这三个穴位都可以治疗耳部疾病。

取穴的时候让病人嘴巴张开来,可以下到1寸左右,刺激量非常大,有些耳聋的,一针下去,嗡的一下,就能听到声音了,非常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