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湾战争回顾(七):“沙漠风暴”的海上作战和支援

 金色的田野 2014-12-20
海湾战争回顾(七):“沙漠风暴”的海上作战和支援寻歼伊拉克海军舰艇部队

  随着多国部队发起的"沙漠风暴"空中作战行动全面展开,旨在摧毁伊拉克海军和海上防御力量的"沙漠风暴"海上作战的硝烟也在波斯湾升起。依据作战目标的不同性质,多国部队主要是实施了水面攻击作战、防空作战、反水雷作战、舰炮火力支援和两栖作战等行动。本节主要叙述多国部队对伊军水面舰艇的攻击行动。

  伊拉克海军相对于陆军和空军而言,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较低。伊海军共有导弹快艇13艘,其中7艘为前苏联的"奥萨"级导弹快艇,装备有最大射程约68公里的"冥河"导弹;6艘为从科威特搜获的TNC-45和FPB-57快艇,装有最大射程150余公里的"飞鱼"导弹。此外,伊拉克还有各类般艇约165艘,其中大部分是小型巡逻艇,其他为布雷艇、气垫艇、"北方"级两栖坦克登陆艇和辅助舰船等。另有1艘护卫舰,但一直被用作训练舰,几乎没有作战能力。

  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集结了247艘舰船,兵力达6万余人,其中美国海军舰船占约50%,且多为主力作战舰艇,英国和法国海军分别为16艘和14艘,其他成员国派出的多为辅助支援船只。另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投入150余架飞机、6.5万人和近2000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

  根据作战需要,多国部队将战区内的所有海军力量编组成数个作战编队,分别为红海作战编队、波斯湾作战编队、中东作战编队、两栖特遣编队、后勤支援编队和地中海攻击大队,其中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是红海作战编队和波斯湾作战编队,它们包括了美国6个战斗力较强的航母战斗群。波斯湾作战编队以美"中途岛"号、"突击者"号和"罗斯福"号3个航母战斗群为主组成;红海作战编队以美"肯尼迪"、"萨拉托加"号和"美国"号航母战斗群为主组成。2月初,"美国"号航母根据作战需要驶入波斯湾,纳入波斯湾作战编队。

  由于伊拉克海军力量全部集中在波斯湾地区,因此,消灭伊海军的任务全部由波斯湾作战编队承担。为有效实施对伊拉克水面舰艇的压制行动,波斯湾作战编队专门成立了反舰战大队,最初由美航母"中途岛"号的第15驱逐舰中队司令指挥。根据海战计划,多国部队舰战大队最初确定的作战任务主要有:1、在波斯湾准确全面地监视伊水面舰艇的活动情况;掌握制海权;3、支援海上拦截行动;4、实施进攻性反舰战。为更好完成上述任务,多国部队波斯湾作战编队反舰司令部任命了几位下属司令,以控制波斯湾各具体作战海域:在波斯湾北部,反舰作战行动由搭乘美"莱夫特威奇"号的美第35驱逐舰中队司令指挥;在波斯湾中、南部作战区,反舰作战行动由美"威斯康星"号战列舰舰长指挥;加拿大海军编队司令被任命为负责中途补给区的下属反舰战司令,并负责保护多国部队的后勤船队。

  1月18日,即"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的第二天,多国部队对伊发起了第一次反舰攻击。从"突击者"号和"中途岛"号航母上起飞的攻击机袭击并击伤了2艘伊拉克舰艇,1艘为TNC-45级导弹快艇,另1艘则是从石油平台驶来支援伊拉克舰艇的"萨瓦希尔"级勤务船。

  同一天下午,几架飞往波斯湾北部的多国部队攻击机遭到了一座石油平台上的伊军防空火力射击。该平台位于距科威特海岸约65公里的道拉海上油田。这个油田和11座平台都分布在多国部队飞机攻击伊拉克境内目标的进出航道上,其中有9座平台被伊拉克部队占领。平台上伊军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多国部队舰艇和飞机活动的情报,同时骚扰多国部队的攻击机。为将其摧毁,美驱逐舰"尼古拉斯"号和舰载OH-58D直升机在油田附近进行了巡航,以确定其位置。入夜,"尼古拉斯"号驱逐舰和科威特"独立"号快艇向伊海军占领的道拉油田发起了海湾战争中的首次海上战斗。借助夜幕的掩护和无线电静默,美舰"尼古拉斯"号驱逐舰从南面接近石油平台,在视距之外,多国部队的直升机驾驶员利用夜视瞄准仪做好了发射空舰导弹的准备。OH-58D、"大山猫"和SH-60B直升机以低空飞行接近两座伊军设有重兵的钻井平台。随后,OH-58D和"大山猫"直升机用导弹向其中一座发起攻击,并引爆了平台上的一个弹药库,6名伊拉克士兵企图乘橡皮艇逃跑,但被科威特"独立"号快艇抓获。

  在直升机攻击后不久,美舰"尼古拉斯"号和科威特"独立"号快艇用炮火轰击了伊军设防的9座平台,摧毁了平台上的防御工事。然后,一个特工作战排登上这些平台,又俘获伊士兵23名,并缴获几部肩射地对空导弹和一部远程电台。此战消除了伊在钻井平台上部署的地空导弹对多国部队波斯湾作战编队飞机的威胁,摧毁了伊军的监视哨,俘获了"沙漠风暴"发起后的第一批伊军战俘。

  为了把在波斯湾北部的伊海军水面舰艇同伊军巴士拉、祖拜尔和乌姆盖斯尔的港口设施和海军基地隔离开来,同时防止更多的伊拉克舰艇离开这些基地,多国部队于1月18日在布比延岛经北的祖拜尔河口布设了水雷。使用该水道的伊拉克海军舰艇多为同前苏联"奥萨"级巡逻艇排水量相近的巡逻快艇。为完成这一任务,多国部队出动了"突击者"号航母上的18架飞机,把42枚"破坏者"MK36水雷成功地投放到4个分散的地点。

  1月21日,即"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的第5天,"突击者"号航母战斗群司令接替了多国部队波斯湾海军作战编队反舰战司令之职。为尽快消除伊拉克的海上威胁,他将反舰站的任务调整为:1、摧毁伊拉克全部水面作战舰艇和布雷艇;2、阻止伊拉克将石油平台用于军事目的;3、把伊拉克水面作战力量从波斯湾南部赶回到波斯湾北部;4、防止伊海军进攻或威胁多国部队及海湾各国。

  在对作战任务修改的同时,多国部队波斯湾海军编队反舰战司令也对反舰战整个指挥体制和作战区域进行了调整。以"福斯特"号驱逐舰为旗舰的第7驱逐舰中队司令出任波斯湾北部地区的反舰战司令,重点负责攻击伊拉克海军水面舰艇。"突击者"号航母舰长出任波斯湾中、南部地区反舰战司令,任务是保护多国部队海军舰队。加拿大海军编队司令仍然负责控制中途补给区。

  1月22日夜间,多国部队的1架P-3C巡逻机发现并跟踪了1艘载有气垫艇的伊拉克油轮。多国部队认为这艘伊拉克油轮一直在实施电子战,并支援在这一海域活动的伊海军小型快艇。不久,从"中途岛"号航母起飞的几架A-6飞机在这艘伊拉克油船投放气垫艇时向其发起了攻击。当伊军的气垫艇企图利用附近的米纳巴克尔储油站隐蔽起来时,1架多国部队的A-6攻击机将其击沉。

  在波斯湾北部采取这一系列行动之后,多国部队加紧了对伊水面舰艇的攻击战。1月24日,美"罗斯福"号航母上的A-6攻击机击毁了1艘伊拉克布雷舰和1艘巡逻快艇。同一天,沙特阿拉伯"费萨尔"级巡逻艇用"鱼叉"反舰导弹攻击了1艘伊拉克小型巡逻艇。在加鲁岛附近,伊拉克海军另1艘布雷舰在规避A-6攻击机时,被自己的水雷炸沉。当美舰"柯茨"号护卫舰驶近该岛并以舰炮向伊军阵地轰击。6小时后,美第1海军特种作战大队的"海豹"小队乘坐"莱夫特威奇"号上的直升机登上加鲁岛。在"尼古拉斯"号驱逐舰和"柯茨"号护卫舰的火力掩护下,美"海豹"突击队收复了该岛,并升起了科威特国旗。在这次战斗中,多国部队俘获了67名伊军占俘,同时获得了这一地区伊军雷场的情报。

  1月29日,英国皇家空军"美洲虎"式飞机发现,15艘伊拉克快速巡逻艇企图从古莱阿角驶往米纳萨马德。显然,伊海军的这一行动是伊拉克进攻海夫吉联合行动的一部分。获悉这一情况后,多国部队对其发起了攻击。从英国"格洛斯特"号驱逐舰、"加的夫"号驱逐舰和"布雷曾"号护卫舰上起飞的"大山猫"直升机,用"海上大鸥"导弹向伊拉克快艇编队发起了攻击。被击沉2艘后,伊军快艇溃散,接着,多国部队又重创或击沉余下13艘中的10艘。

  1月30日,多国部队在波斯湾北部的布比延岛附近进行了"沙漠风暴"行动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攻击作战。当时,以祖拜尔和乌姆盖斯尔为基地的伊拉克主要作战舰艇企图逃往伊朗避难,但在布比延岛附近被多国部队发现并遭到大规模拦截。这次称为"布比延之战"的海战持续13个小时。战斗中,多国部队利用P-3C飞机确定伊舰艇的位置,其他作战飞机则对目标进行了21次轮番攻击。结果,使伊拉克海军的1艘FRB-57导弹艇和2艘TNC-45导弹艇受重创,另有3艘"奥萨"级导弹艇和1艘TNC-45导弹艇被击伤,3艘"北方"级两栖舰被击伤,其中2艘受重创,同时被击伤的还有1艘布雷舰。伊军办有2艘受伤的舰艇逃到了伊朗,1艘为"奥萨"II级导弹快艇,另1艘为"北方"级两栖舰。

  经过布比延之战和随后对伊拉克港口设施的空袭,多国部队基本上消除了伊拉克水面舰艇对其海运船队的威胁。到2月2日,伊拉克能够发射反舰导弹的13艘水面舰艇已经全部被摧毁或遭重创。可以说,伊海军已失去了战斗力。此后,残存的伊拉克海军舰艇仅在海上进行过一些影响甚微的孤立行动。

  此外,多国部队的反舰力量还攻击了部署在海岸上的"蚕"式反舰导弹发射场。2月18日,从美舰"贾勒特"号上起飞的SH-60B直升机引导2架OH-58D攻击直升机飞向费莱凯岛上1个可疑的"蚕"式导弹发射场,用"地狱火"导弹摧毁了1部伊军导弹发射架。

  2月20日,美"罗斯福"号航母上的1架S-3反潜机在美舰"福吉谷"号战术控制下,投放了3枚250公斤重的炸弹,击沉了1艘伊拉克炮艇。

  在"沙漠风暴"海上反舰作战中,多国部队波斯湾海军编队以微小的代价几乎全歼了伊拉克海军水面舰艇力量,牢牢控制了波斯湾海域的制海权。多国部队共击沉击伤伊海军舰艇143艘,其中击沉反舰导弹艇11艘,击伤2艘,击沉"北方"级两栖舰3艘、"伊本·哈尔敦号护卫舰1艘、"波戈莫尔"号近海巡逻艇1艘和9艘扫雷艇,击沉击伤小型巡逻艇和辅助舰船116艘。此外,多国部队还严重破坏了伊拉克的所有海军基地和港口设施,攻占了波斯湾北部的所有石油平台,而此间伊水面舰只未对多国部队发动过任何攻击。
多国部队的海上防空战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飞机曾实施过远程反舰导弹攻击。在"沙漠盾牌"行动期间,伊拉克在其本土上空和波斯湾北部的几次大规模演习中演练了反舰战术。伊拉克空军的基本反舰力量为:F-1战斗机32架,每架可携带2枚"飞鱼"导弹;B-6D远程轰炸机4架,携带空中发射的"蚕"式导弹;苏-24战斗机25架,可携带AS-7、AS-9、AS-14空对舰导弹、火箭弹、激光制导炸弹以及通用炸弹,该机还配备有复杂的电力 对抗系统。此外,法国制造的"超级黄蜂"直升机每架可发射2枚"飞鱼"导弹。在两伊战争中,该直升机在伊拉克反舰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国部队的红海和波斯湾作战编队选择了"宙斯盾"级巡洋舰和"新威胁升级"级巡洋舰作为防空指挥舰。鉴于伊拉克的反舰力量主要活动于距科威特战区较近的波斯湾海域,故多国部队的海上防空重点主要由波斯湾作战编队承担。在该编队中,由"邦克山"号和"沃登"号巡洋舰轮流担任防空指挥舰,主要任务是在波斯湾上空建立和保持空中优势。为此,必须做到:在波斯湾、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海域北部上空,实施大范围的空中监视;探测、识别、拦截和攻击或护送进入波斯湾防空监视区域的伊方飞机或不明国籍的飞机;为在本作战编队监视区域内行动的多国部队海军提供空中保护;建立空中优势,指挥在波斯湾上空作战的多国部队飞机安全退出战斗。

  多国部队在波斯湾海域的主要防空力量除4艘航空母舰外,还有21艘战舰担负着多国部队海军作战舰艇编队的防空任务。这些战舰包括6艘"宙斯盾"级和3艘"新威胁升级"级巡洋舰,12艘美、英、澳、西、意国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除这些战舰实施全面防空监视以外,雷达哨舰还为执行各种作战任务的几百架飞机和直升机提供控制信号。

  伊拉克飞机唯一一次主动攻击多国部队事件发生在2月24日,当时,2架执行袭击沙特阿拉伯达曼炼油厂和港口任务的伊拉克F-1战斗机,离开伊拉克空域后飞向科威特海岸,欲伺机攻击多国部队波斯湾编队的舰只。此处是美空军预警机和舰队防空责任区的交界处。发现目标后,多国部队的预警机引导沙特阿拉伯的4架F-15战斗机迎击来袭的伊F-1飞机,在伊军飞机尚未发射导弹之前,双双被沙特飞行员击落。

  同一天,多国部队海军进行了"沙漠风暴"中唯一一次针对伊导弹的防空战。2月24日,美舰"密苏里"号在美舰"贾勒特"号和英舰"格洛斯特"号的护舰下,驶进距科威特海岸线16公里以内海域,旨在向朝着海岸推进的多国地面部队提供舰炮火力支援。2月25日凌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406毫米巨炮开始轰击伊军海岸防御阵地。10架美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从"冲绳岛"号登陆舰上起飞,与两栖登陆舰"波特兰"号一起,开始在科威特谢拜赫港附近实施两栖佯攻。与此同时,位于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蚕"式导弹发射场对多国部队的海上行动做出反应,向美舰"密勒特"号及其护卫舰"贾勒特"号发射了2枚反舰导弹。第一枚导弹由于受到两舰发射的诱饵的干扰,落在了"密苏里"号和"贾勒特"号之间,而第二枚导弹则在离岸34公里入被英舰"格洛斯特"号的雷达发现,该舰随之发射了2枚"海标枪"式舰空导弹将其击落。
多国部队的反水雷作战行动

  伊海军利用多国部队进行"沙漠盾牌"行动5个月的时间,在科威特境内建立了严密的海岸防御配系,并在海上布设了大量水雷。虽然这些水雷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设计的触发水雷的仿制品,但也有从苏联和意大利购买的高技术磁、声感应水雷。伊拉克在海湾布设的水雷共有2大类11种型号:一类为触发锚雷,如"米阿伊"型、苏联的M-08型、伊自制的LUGM-145型水雷等;另一类为技术先进的声感应沉底雷,如意大利"曼塔"磁声水雷、苏联的KMD磁感应水雷和UDM声感应水雷、伊拉克自制的"西吉尔"声感应水雷等。从1990年11月底开始,到"沙漠风暴"行动结束,伊拉克共在波斯湾海域布设各种水雷1100余枚。

  在布雷方式上,伊拉克充分运用其水面和空中布雷平台进行多种方式的布雷。水上布雷平台有装有滑轨的布雷舰、登陆艇、辅助舰船以及各类小艇。其"超级黄蜂"和"河马"直升机及B-6轰炸机可作为空中布雷平台,从空中进行海上布设水雷行动。在沿海布雷作业中,伊拉克主要采取2种方法,既除布设几个锚雷和沉底雷雷场外,还布设了几条单独的水雷防线,以保护其海上后勤交通线和防止科威特海岸遭到两栖攻击。此外,伊拉克还有意让一些水雷浮在海面上,意在干扰多国部队的海上行动。

  这对付伊拉克朱雷威胁,多国部队在"沙漠盾牌"之初就建立了一支反水雷大队。"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前,为顺利实施登陆,多国部队波斯湾作战编队成立了2支专门执行反水雷战的海上作战力量,即以英军为主的英国反水雷编队和以美军为主的美国反水雷大队。在战争期间,这2支力量共同执行了多国部队绝大多数反水雷战任务。

  基地设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美国反水雷大队由水面反水雷、航空反水雷和爆破排雷小队组成。该大队水面反水雷力量包括下水不久的美国"复仇者"号反水雷舰和3艘旧式"进取"级和"顶点"级扫雷舰。6架MH-53E直升机组成了该大队空中反水雷力量。此外,该大队还有20多个美军爆破排雷小队和1个有23人的澳大利亚排雷小队,由2艘挂有阿联酋国旗的战舰"维维"号和"赛利纳"号战舰支援,其任务是将探测到的水雷引爆或使之失效。

  美"复仇者"号反水雷舰除装备能探测浅水和深不锚雷和沉底雷的先进AM/SQQ-23猎雷声纳外,还装备有使已探明的水雷失效的AN/SLQ-48系统。该系统由3部分组成,即1个内装1部声纳和2部电视摄像机的遥控潜水器、用来引爆水雷的炸药和1部用来切断锚链的电缆切割器。一旦探测到伊军水雷,这一系统可使其浮出水面,尔后将其摧毁。MH-53E直升的扫雷方法为:首先利用其拖曳的机械切割扫雷器切断雷索,使其浮出水面,然后由爆破排雷小队将水雷炸毁。此外,这种直升机还可使用磁声扫雷器模拟舰船螺旋桨的噪音和磁信号来引爆感应水雷。

  英国反水雷编队共有英皇海军的"阿瑟斯托"号、"卡提斯托克"号、"赫沃恩"号、"莱德伯里"号、"杜维尔顿"号5艘猎雷舰和1艘"先驱"号支援舰组成。英国的这支反水雷力量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与美国反水雷大队密切协同,消除了波斯湾北部伊拉克的水雷威胁。

  除美、英这2支规模较大的反水雷编队外,多国部队的其他成员国也派出了扫雷力量。比利时派出2艘"三伙伴"级猎雷舰和1艘支援舰,主要在阿曼湾进行扫雷作业。沙特阿拉伯也派出1支由"阿德里亚"号、"奎苏马"号、"瓦迪阿"号和"萨夫瓦"号4艘扫雷舰组成的扫雷部队。

  根据最初制定的作战计划,多国部队的反水雷力量主要用于支援在科威特海岸线谢拜赫北部的两栖攻击行动。1991年2月初,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取消了在那里进行的代号为"沙漠军刀"的两栖攻击计划,并指示海军部队准备向费莱凯岛实施两栖突击。据次,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又向反水雷部队提出了新的作战目标:为突袭费莱凯岛,反水雷部队应清除各个海上火力支援区内的水雷、海上攻击梯队区的水雷和通往两栖突击目标区通道的水雷。

  多国部队的反水雷行动开始于"沙漠风暴"作战计划实施之前。从1990年12月起到1991年1月16日,美国反水雷大队共发现和摧毁了6枚伊拉克布设的漂浮水雷。1月24日,反水雷大队正式离开阿联酋的阿布扎比,驶向波斯湾北部的预定反水雷作业区。2月14日,美国海洋地质观察船"先驱"号作为支援舰加入反水雷大队。同一天,英国反水雷编队的5艘猎雷舰与美反水雷汇合一处。2月16日,这支特遣编队正式开始扫雷行动。该编队首先在科威特海岸以东约100公里的海域扫出一条长约25公里、宽近1公里的通道。

  2月17日,正当多国部队的扫雷行动向费莱凯岛近岸推进之际,反水雷编队被科威特境内伊拉克"蚕"式导弹的火控雷达发现。为避免遭到袭击,多国部队的反水雷舰艇迅速驶至伊导弹射程之外的海域。与此同时,多国部队的预警飞机迅速测定了伊拉克雷达站的位置,并指挥攻击机将其摧毁。2月18日凌晨2时40分,多国部队的反水雷编队又返回原扫雷作业区。4时35分,在伊拉克寺区作定在11小时之久的美舰"特里波利"号撞上了1枚在水深30米处布设的伊触发锚雷,爆炸的水雷在该舰水线以下炸开了一个长6米、宽约5米的大洞。与此同时,另1艘美舰"普林斯顿"号正沿着伊布设的意大利"曼塔"磁性水雷线航行,为反水雷舰艇提供防空掩护。7时15分,该舰引发了1枚水深16米处的"曼塔"水雷。3秒钟后,在距该舰约100米处又爆炸了1枚水雷。这2次爆炸重创了"普林斯顿"号,其上层结构被炸裂,部分甲板被炸塌,螺旋桨轴和舵均被炸坏。正当舰上的损害管制小组在舰上灭火和堵漏时,美"复仇者"号反雷舰又在这一海区发现了水雷。于是,美扫雷舰"熟练"号不得不带领上救援舰"波弗特"号将受伤的"普林斯顿"号拖至安全海区。

  在这2次爆炸事件发生后,多国部队生新修订了反水雷计划。战前,根据对伊拉克布雷行动的了解和对通过这一海区的伊拉克过往商船活动的观察,多国部队判定伊布设的水雷大都在近岸处。实际上,伊布设的水雷范围要比判定的更大,多国部队反水雷编队一开始就进入了伊第二层雷场附近活动,忽略了外层水雷的存在,致使美舰"特里波利"号和"普林斯顿"号在认定的安全海区内触雷。此后,多国部队反水雷编队修改了原来的计划,后撤近45公里,然后重新开始扫雷行动。

  2月27日,美舰"复仇者"号用AM/SQQ-32猎雷声纳探测系统探测到1枚与炸伤"普林斯顿"号的水雷相同的"曼塔"感应水雷,这是该特遣编队发现的第一枚感应沉底雷。随后爆破排雷小队第6机小组的蛙人用炸药炸毁了这枚水雷。
多国部队实施海上舰炮火力支援行动   多国部队舰炮火力支援的任务是配合两栖部队和地面部队作战。为抵御多国部队的两栖登陆,伊拉克军队沿科威特海岸部署了大量的部队和武器,这就为多国部队发挥舰炮火力支援的效能创造了条件。从战场情况看,最有利于发挥舰炮火力优势的目标区共有以下4个: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界区;古莱阿角区;谢拜赫北部;费莱凯岛。

  多国部队首次实施舰炮火力支援行动是在海夫吉战斗结束后不久。1991年2月4日,美战列舰"密苏里"号在美海军陆战队的指挥下,利用舰上的406毫米巨型火炮,猛烈轰击了伊拉克军队C3掩体、火炮阵地、雷达站和其他目标。到6日凌晨,该舰共发射每枚1200枚公斤重的炮弹112发。

  同日,另1艘美战列舰"威科康星"号在"尼古拉斯"号护航下驶入火力支援区,以接替"密苏里"号并向伊军阵地继续施加压力。"威斯康星"在第一次射击中,就以11发炮弹消灭了科威特南部的1个伊拉克炮兵连。2月8日,"威斯康星"号又摧毁了海夫吉附近的许多伊拉克掩体和炮兵阵地。此外,在1架无人驾驶飞行器批示目标下,该舰还在此期间攻击了伊岸上的各种设施和伊拉克在沙特沿岸偷袭的小艇。

  随着多国部队地面进攻的临近,一直在科威特沿岸对伊军目标实施炮击的"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舰奉命向北转移,以执行战场准备任务。2月21日,2舰到达费莱凯岛南部的火力支援区,随后即用其406毫米火炮袭击了伊军目标。

  23日,在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开始前夕,"密苏里"号向费莱凯岛发射了许多信号弹,同时,"威斯康星"号在美舰"麦金纳尼"号倦随下驶近科威特海岸。此举旨在吸引伊军注意力,使其相信多国部队即将发起两栖登陆攻击。2月24日,"密苏里"号与"威斯康星"号继续对费莱凯岛进行炮击,给伊拉克人造成大规模两栖攻击迫在眉睫的假象。

  当多国部队地面部队突破伊拉克防线时,"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战列舰以舰炮火力进行了有效的支援。在"沙漠风暴"的地面作战期间,2舰多次以舰炮火力支援多国部队东线联合部队,摧毁了伊军的一些半地下阵地。2月26日,2舰又支援美第1陆战师行动,摧毁了科威特国际机场的几座伊拉克地下油库。到2月28日停火时,"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战列舰共实施炮击83次,发射406毫米炮弹1102发,弹药重约1300吨。在发射的所有弹药中,有30%重创了伊军目标,另有40%对目标造成轻度破坏。 多国部队的两栖作战行动

  根据最初的设想,多国部队拟在科威特海岸进行一次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并为此集结了一支庞大的两栖特遣编队。该编队共有36艘两栖舰船、17艘气垫登陆艇和13艘通用登陆艇,海军陆战队队员1.7万人,另有19架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和136架其他直升机。随着"沙漠风暴"空中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多国部队又对其两栖作战计划进行了重新审定。美中央总冲洗经军司令提出了2点实施"沙漠军刀"两栖登陆行动的不利因素:一是两栖突击将对科威特的基础设施造成大规模破坏;二是正面突击的登陆部队将冒很大风险。考虑到这些因素和其他一些因素,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决定:在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开始时,暂不进行大规模两栖突击,但要做好准备。一旦需要,两栖特遣编队要具有在谢拜赫成功进行两栖突击的能力。2月8日,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指示,原定在科威特海岸实施大规模两栖突击的"沙漠军刀"计划改为旨在欺骗伊拉克人的佯攻计划。为了使伊拉克人确信多国部队将在科威特海岸登陆,美中央总部司令还指示海军司令部,要建立两栖突击目标区,并开始进行扫雷、舰炮火力支援、夺取制空制海权等攻击前的准备工作。

  虽然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最终取消了对科威特海岸进行大规模两栖突击的"沙漠军刀"计划,但多国部队两栖特遣编队还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多国部队两栖特遣编队除了进行演习之外,还实施了5次两栖作战行动。这些行动虽然规模不大,且大都不战而胜,但仍牵制了伊拉克的防御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沙漠风暴"地面作战中主力部队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多国部队两栖特遣编队1991年1月中旬举行"海上战士IV"演习时,刚刚抵达波斯湾的具有特种作战能力的第13陆战远征分队接到了对科威特海岸外乌姆迈拉迪姆岛进行突袭的预先号令。为支援这次行动,科威特的海军陆战队员被调到"冲绳岛"号两栖攻击舰上,以便在该陆战远征分队向目标区攻击时充当翻译和协助审讯战俘。据战前估计,伊军在该岛上驻有约1个连的兵力,并设有雷达和监听站。然而当1月29日发起进攻时,却发现伊拉克人早已撤出该岛。担任攻击任务的美第4陆战旅1营C连的步兵乘坐直升机在岛上着陆时,未发现任何伊拉克人。他们迅速搬走了所发现的文件和轻型设备,炸毁了一些伊军的重型装备,尔后便回到两栖特遣编队的舰船上。这次行动虽未能歼灭守岛伊军,但缴获的许多文件却提供了伊拉克在波斯湾北部海域布雷范围的一些情报。

  2月6日,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下达了攻击费莱凯岛的预先号令。预先号令规定:这次袭击是地面进攻开始前对该岛进行的一次牵制性攻击,两栖特遣编队不要恋战,以便突击后顺利撤出。

  2月11日,美中央海军司令部司令两栖特遣编队开始进行攻击的战前准备。次日,特遣编队的指挥官们召开会议,明确了此次袭击计划的最后细节。2月13日,特遣编队司令部向下属各部下达作战方案。该方案要求动用2个连的兵力实施登陆,摧毁岛上伊军的通信设施、雷达站和1个指挥所,并歼灭或俘获岛上的伊军士兵。

  2月18日,发生了"特里波利"号和"普林斯顿"号2舰触雷事件。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两栖特遣舰队攻击费莱凯岛的计划。原定的攻击路线因担心触雷而不得不放弃,并开始研究从道拉油田以东实施攻击的可能性。由于距离太远,登陆部队司令认为实施大规模袭击具有较大的困难。在修改作战计划时,多国部队两栖特遣编队重点讨论了只使用原计划兵力的一半左右、气垫登陆艇或直升机只往返一次的方案。最后的计划规定,仅利用直升机运送第13陆战远征分队的官兵。2月20至22日,多国部队第4陆战远征旅的AV-8B攻击机从美舰"纳索"号上起飞,攻击了费莱凯岛。23日,由于地面作战行动即将开始,空中攻击停止,原定的中规模登陆计划也被取消。之后,多国部队对费莱凯岛进行了猛烈的舰炮火力准备,旨在使伊拉克人相信多国部队的两栖突击行动即将来临。

  1991年2月24日下午,在多国部队地面作战进行之时,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命令两栖特遣编队拂晓前在谢拜赫港附近进行一次佯动或佯攻,以使沿科威特市南部海岸实施防御的伊拉克部队原地不动,防止其进入拦阻阵地或深入内陆去增援其他伊军。下午3时起,美战列舰"密苏里"号对假设的登陆滩头周围地区边续进行了4次舰炮火力突击。4时许,第13陆战远征分队的直升机从"冲绳岛"号上起飞,朝芬塔斯方向实施直升机佯动,在飞抵距海滩大约3海里后回返,50分钟后返航。2月25日拂晓,两栖特遣编队又派出10架陆战队直升机飞向谢拜赫港方向,在看见伊军滩头防御工事后迅速折回。与此同时,"波特兰"号登陆舰也在近海游戈。伊军立刻对多国部队的这些佯动做出了反应,伊防空连开始对空射击,同时,岸基导弹发射场向多国部队海军舰只发射了2枚"蚕"式岸舰导弹,这2枚导弹1枚被英海军"格洛斯特"号驱逐舰击落,另1枚落入水中。虽然多国部队佯攻的规模不大,但却达到了牵制伊岸防部队的目的。

  2月25日中午时分,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再次向两栖特遣编队发布命令,令其对法奥和费莱凯岛进行佯攻或突击,以阻止伊军撤离布比延岛和法奥地区。次日夜,1个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直升机、电子战飞机和A-6E攻击机组成的机群,对布比延岛实施了一次佯攻。当伊军发射照明弹和高射炮弹时,A-6E攻击机进行了突击。与此同时,一部分陆战队直升机飞临费莱凯岛,对伊军阵地发射了火箭。同一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和第5陆战远征旅的AV-8B攻击机和AH-IW"眼睛蛇"武装直升机开始行动,以支援第1陆战远征部队向科威特的突击。

  与两栖特遣编队其他部队相比,第5陆战远征旅是对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做出最大贡献的两栖作战部队。2月24日,该旅开始从沙特阿拉伯米什阿卜和米拜勒登陆,以便担任第1陆战远征部队的预备队。第5陆战远征旅虽然未参加大规模上战斗,但也赶不上最后的扫荡行动,并承担起庞杂的战俘管理和安全警戒任务。

  海湾战争中的海上作战至少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海战场与陆战场的制空权是作为一个整体夺取的,这种制空权成为夺取制海权的前提;二是舰载航空兵成为夺取制海权的主要突击力量,"舰机一体化"作战是夺取制海权的基本作战样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直升机已成为大、中型水面舰艇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三是水雷战仍然是现代海战中的一个重要战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