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多的教导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

 集尔思 2014-12-21

有一个妈妈,在群里面说,孩子问她小蝌蚪为什么要长出腿,最后还要爬到岸上呢?妈妈很是说不清楚,稀里糊涂,然后向群里的网友求助。我就跟妈妈说,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可能都搞不清楚,一个方面,我们的确需要学习,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万事万物自有其规律,这就是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规律,说不清楚就说不清楚,没有神马啦。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生活中的很多细节。

比如,孩子吃饭,妈妈总是跟孩子说,这个有营养,那个吃了好,蔬菜多吃不上火。可是结果呢?孩子该吃的没有吃,该好好吃饭也没有好好吃饭,反而越来越挑食-------他们喜欢的,且被赋予有营养的,就死劲吃,正大光明的吃。他们不喜欢的呢,就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打死也不吃。

孩子是否一定要吃什么东西,或者要吃多少这样的东西,倒也不必刻意去强求。我相信需求理论,就是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恰好对他们当前有益的东西(这里需要注意儿童对生存资源疯狂的占有欲会让他们失去雅致)。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类似指导过多,过度,超越了孩子所理解,或者愿意理解的限度,事情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些事情原本很简单,我们不必去刻意做些什么,比如吃饭这件事情,父母可神色坦然的说说自己对某些菜品的美好感受,尽量让进餐变成一种享受,孩子慢慢就能尝试和接受很多新鲜的东西。再说,有些食物,真的需要孩子长大才会去尝试,你可回顾一下,咱们小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多东西不吃,长大了却变得喜欢了呢?

还有些时候,父母喜欢讲道理给孩子听,只是恰好把不科学,不正确的经验之谈灌输给了孩子,导致孩子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学习方面,会跟孩子说,咱们不能马虎,这样就容易丢分。我想批判的是,咱们把事情做好,是一种好的习惯,好的美德,我们要把事情做好,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当我们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去解释一件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反而会在另外一个方面败坏了孩子---------比如,不马虎是因为我们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不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

又如,孩子早上洗脸刷牙和吃饭不是很利索,妈妈可能会说,你快点,再不快点就要迟到了。说这样话的妈妈,往往自己做事情比较磨蹭,也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只知道唠叨,提要求,恐吓孩子。结果呢?天天这样说,每天这样恐吓,孩子的行动能力没有提升,反而练就了一身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本领。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我们说得太多,行动太少。对于孩子行动能力的改进,非要冠以一种后果或者理由,在这里是迟到,我请问,如果孩子不怕迟到,或者老师不批评迟到的时候,孩子是不是就可以继续磨蹭下去呢?

显然这样的爸妈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所秉持的理由太具象,当这种前提不存在的时候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做好了。所以,于事无补反而败坏了孩子的行动准则。

上面这种事情,除了说得太多和说的道理不恰当之外,妈妈缺少行动能力,以及缺少平和心态的解决之道。很简单,走过去,拍拍孩子肩膀,递给他一张毛巾,然后说你应该洗脸了,饭菜已经摆在桌子上了。仅此而已即可!孩子不会被恐吓和催促,也会有一点点不会形成负担的压力让自己赶紧行动,心态自然,行动就会自然,道法也自然!

我观察到,生活中,的确有太多的问题,是源自于父母的教导,或者说是价值观引导所致。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帮助他们看清楚现实,实际上是错乱了孩子的行动指导方针。有些事情,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理由或为什么,只是需要让孩子知道,你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即可。

可能会有家长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似乎很有耐心,循循善诱。但是我想跟你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场景去发生,你告诉孩子这个如此如此,那个这般这般,当新的事情发生之时,当孩子们无法知道如何做更好之时,当孩子们脑子里面没有出现父母的警告之时,他们还能作对吗?

很难。所以,有些事情是规矩,无需解释。

举一个例子。

别人的东西,你不应该去拿。如果你要用,如果你要玩,需要征得他人同意。

有了这个原则,我们不需要跟孩子讲,你拿了张三的东西,他回去会不会找不到很焦急?你把学校的植物叶子全摘光了,会不会很难看?如果这么去讲,下次看到李四的玩具很好玩,我们没有警告过李四的玩具不可以随便拿,他就还会去拿…………累死人了。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被教导得越多的孩子,被说服得越多的孩子,越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和主见,依赖心特别特别重。。。。。

有了“征得他人同意”这个原则,孩子一生都不会铸成大错。因为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场景任何对象。

这样的规矩很多。在教室打闹不是为了减少误伤,而是因为学校有学校的规定;发言要举手,不是为了尊重,或者不至于打扰课堂纪律,这只是老师的要求,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做到;上课不要讲话,不是怕影响别人的学习,这也是作为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要求。。。。。。当我们知道这些是要求,有必要去遵守的时候,无需任何理由。

我宣扬这样的观点,是不是有些粗放?不是的。这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就是遵守的能力,按要求执行的能力。所谓自由,不是去破坏,而是在要求的框架下,你最大化的做你想做的事情-------毕竟,儿童的本能,绝对正确的多,错误的少,这与我们所谓的经验背道而驰。

即便是在蒙特梭利,华德福教育体系下的儿童行为,也是要有规矩的。只是这些规矩,不是那么僵化,很多都是很基本的,原则性的东西,例如“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否则需要征得同意。不可以干扰别人……”等等。在这种框架下的自由,孩子身心才会得到解放,否则处处都是雷区,生活永远充满了不经意的犯错。

由此想到,现在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不是过于严厉就是过于宽松。严厉而没有爱,缺少对儿童的尊重和对规律的尊重。宽松,而失去原则,对于孩子的行为没有准则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处处犯错最后父母焦虑绝望开始怀疑人生。

好的教育是对儿童的尊重,对规律的尊重,对父母权利的约束。

很多父母,不懂教育,但是懂人性,所以他们作对了,做得恰到好处,孩子也会成功。

有时候,对儿童而言,道理解决不了问题,采取行动才是根本。这个行动,不是单指惩罚,或者让孩子承担后果。更多的是,马上让他们去做,用合适的方法和态度,他们总是会听我们的,毕竟父母对小孩子还是有影响力的。莫待孩子长大了,才开始行动,那个时候恐怕很难影响到他们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