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小明 我对结构有过量化的标准如下:但有时候结构并非是一个,二次筑顶或三次筑顶就是形成多次结构。

 xhz0734 2014-12-21

到上周五的中午,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60分钟线是已经形成了顶部结构的。我对结构有过量化的标准,就是我们不能说可能形成也可能不形成,是否形成给定一个标准,有了标准,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结构的标准我在一年前就进行了量化。

 

结构标准如下:

 

 1、先形成钝化:钝化是背离结构的必然过程,但钝化并不一定形成背离,钝化要求是两个峰值之间的比较(最多可以间隔一个峰值),当价格创新高(或新低),趋势类指标MACD的DIF值不创新高(或新低),为钝化。

 2、在钝化的状态下,红角线(或绿角线)超过2根,DIF值转向,为结构形成70%,MACD翻绿或翻红,为形成结构剩下的30%。
 

所以,12月9日当天的大跌,次日我就判断止跌,原因是各周期都没有结构,只有15分钟这个周期有,15分钟最多就代表了1天半左右的调整。原来也说过,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日线一一对应的调整或反弹级别。

但这一次我之所以说6天,就是因为这一次跟12月9日不同,这里有60分钟的结构。那么你可能会问,上周五下午的的上升,结构消失了么?不,结构已经形成,是以收盘价为准的,如果已经形成为即成事实,不会消失。

正是因为为了解决结构可能会消失的问题,我才叫之前的过程为钝化,要求DIF值必须转折,而周五中午实际上已经发生转折,即结构形成。
 

但有时候结构并非是一个,二次筑顶或三次筑顶就是形成多次结构。

我以前也说明过,你在首次形成顶部结构的时候,你是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形成二次或三次的。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第一次形成的时候,进行确定,并做出反应,事后诸葛没有意义。

  

大家也可以看上证指数的60分钟线,这个结构消失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只不过要形成二次结构罢了。目前依旧是钝化,在钝化的状态里,一根中阴线(60分钟周期)就会形成结构。

 

虽然判断为上升途中的调整,但这个位置不宜追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