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李富林 课堂教学高潮是课堂教学中产生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状态。 这个定义可做如下解释: 第一,课堂教学高潮是一种课堂教学状态。教学状态指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互动格调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3种:低调的、一般的和高调的。低调形式的一般表现是:师生均无真正进入教学状态,讲者无心,听者也无意。一般形式的表现是: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积极性,学生也有一定的学习欲望,但由于互动不得法,或启而不发,或问而不答,或学而不深,或做而不细等,一节课下来,虽然不是毫无收获,但总体上看是平平淡淡,没有生气。高调形式的一般表现是:师生情绪饱满,兴味浓厚;教师指导有方,学生学习充分,活动高效。 第二,可以看出,高调的互动形式,是以学生充分学习和高效活动为标志的。所谓充分学习和高效活动,就是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充足的学习时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饱满的学习状态,一句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最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了最佳的境界。这一高调的表现形式不但区分了低调的和一般的形式,而且也区分了华而不实、虚浮空泛的课堂教学泡沫。课堂教学泡沫是教学改革进程中浮躁心理的表现。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高潮。 课堂教学高潮形成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不同的高潮课堂却有着相同的特点:感情投入,气氛浓厚,学习充分,活动高效,师生都能感受到教学高潮美的激动和愉悦;而无高潮课堂也都有着相似的特点:感情投入少,课堂气氛死,学习不充分,活动效率低,教师尴尬,学生难受,师生均无满足感。 根据呈现的方式,课堂教学高潮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波浪式 即课堂教学高潮像波浪一样有间隔的不断出现,具有一张一驰的特征。例如,某节课上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解需要安排几个大的教学步骤,每个大的步骤中又有小的步骤。这样,每一个大的步骤中都应有一个高潮状态。因为,它们都有相对的核心知识或重点、难点等,对于它们的教学,非高潮状态不足以攻克。但是,就某一个大的教学阶段而言,它的高潮状态应在哪一个教学步骤出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螺旋式 即课堂教学状态不断调整、提升,在最后达到最佳状态,具有层层铺垫的特征。例如,某节课上要教学一个复杂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有一系列前提知识——一系列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背景关系等。这样每前进一步,都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每一个新的突破,都会出现一个小的高潮;整个课堂在不断推进中最后达到高潮的顶峰。这就像登泰山时翻越十八盘,又如登庐山时“跃上葱笼四百旋”。知识的最大难点在最后展示,课堂高潮的最佳状态也在最后出现。 3、突发式 突发式的课堂教学高潮不像波浪式和螺旋式那样是有规律地出现的,它是在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教学活动的亮点。其特点是:时间短暂,形式多变。它可以是老师的一句激励性话语、一个特殊手势等产生的效应,也可以是一些学生的特殊表现、特殊认识等产生的效应。突发式课堂教学高潮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大的课堂教学高潮的有效补充和调节。有时侯,老师一句闪光的语言就足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思想,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