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藏】顾盼自雄,夫书,肇乎自然 ——略说书法家刘成

 红豆居士 2014-12-21


【鉴藏】顾盼自雄,夫书,肇乎自然 ——略说书法家刘成

2014-12-19 19:39江城晚报

  人物周刊

  人物简介

  刘成,1966年出生,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收藏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试中心考官、中国书协全国高教论坛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长白山文联副主席、长白山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两次提名“吉林省十大中青年书法家”称号,当选2012“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获得吉林省委、省政府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及长春市政府文艺最高奖——君子兰文艺奖;其作品相继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篆书作品展”二等奖;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吉林省委宣传部、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省文联、长春市文联共同主办的东北亚艺术周第二届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大赛书法金奖;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吉林省书法大展”金奖;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吉林省首届临帖大展”金奖。此外,其篆书、隶书、楷书分别参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单项书体专业大展并连续参加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书法作品展;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专业大展。2014年,“刘成书法艺术馆”成立。

  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曾说过: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

  于先生是形成书法界共识的标准草书的大家,他把写字提升到民族的高度,可见书法并非雕虫小技。因之,我提笔为刘成先生的书法集写几句话,确有诚惶诚恐的感觉。

  我案头摆着刘成书法作品的影印本,厚厚的一摞,这些书法作品意态精美、方中藏圆,润涩有度,用笔转折潇洒自如,明快隽逸,笔意老到,其字立身潮流,卓然一家,使人感受到书家耗费的心血,毕竟凝成闪光的结晶。刘成的书法涉猎了楷、隶、草、行、篆各个门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观其书,如果浅尝辄止,那就只是受一次书艺的熏陶,这当然也值得,倘能透过纸背去深入思索,你会从字画中看到作者的追求、探索以及隐忍的人格,你会得到某种启迪,这就是书法艺术的较高层次了。古代书圣们通常都是把人格、情操糅合在浓墨淡彩中的。

  看得出,刘成术业有专攻。不学习多家,不兼容并蓄,不可能如此多通博贯,但刘成又显然不是颜真卿所摒弃的“书奴”那种,临帖、摹仿,最终成大器者绝不是某名家字的“山寨”。广学兼采众家之优长,还要进得去,跳得出,法度从严又注重形质求新,形成“自我”。颜真卿所说的“书法当自悟耳”,大概是被刘成揣摩透了的。

  刘成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在电视讲堂上,通过屏幕传输过来的信号,是刘成对书法艺术的精深研究和精到的解读,令我震惊之余,也颇受教益,节目一完,马上给刘成打过去电话,表达了我的敬慕之意,这是发自内心的,绝没有虚与委蛇和市井庸俗的吹捧,我和他既无隶属关系也无利害纠结。那以后,我不由自主地开始暗中关注刘成的书法。

  刘成书法如行云流水,俊美练达,苍劲古朴。用笔似乎融进了绘画的韵味、舞蹈的步伐,还渗透着诗意。好的书法理应如此,苏轼说过,“楷如立、行如走、草如飞”,甚至视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是赋予书法生命,其实,成熟的书法大家,哪个不是用生命来运笔呢。

  我总觉得,刘成书法作品,所以称为书法艺术,而非匠人之作,就因为他心底蕴涵着一种灵气。有人给书法定义为“心画”或“心法”,无非是想把主观寄托于笔墨,如同寄情于山水的文人。正如古人所说,夫书,肇乎自然。

  刘成的书法,有肇乎自然的韵味,也可以说是心法,用心血铸字,每幅字如其才、如其心、如其志,归结起来是字如其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自古而然。

  刘成的字如他为人一样,质朴务实、低调不事张扬、随和却不随波逐流。古人常提写字如做人,讲究字人一致。分裂的有,秦桧、严嵩都堪称大家,可惜德不济,其字存世极少,缘于世人恶其行。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从刘成的字里可以感受到浪漫气质。我不知浪漫的提法是否有。刘成酷爱碑帖、石刻铭文以及造像艺术。他把从秦砖汉瓦捶拓下来的拓片,再配上小字书法题跋,别有韵味,显出格调不俗。

  我想起唐代书论家孙过庭所说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这是不是浪漫呢?我想,孙过庭所说的“风骚”应属美学范畴了,要求临池挥毫者像赋诗一般作书,要感于悟而动,《文心雕龙》鼓吹追求的“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不求纤密之巧,唯取昭晰之能”,也沾浪漫的边。刘成正是沿着这种另辟蹊径的思路去实现他的美学追求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成在甲骨文、金文以及古代造像艺术的研究上,是很下工夫的,应当说,那是很艰深的学问,但他乐此不疲。他对古人碑帖、碑碣、碑牌之书,北朝十六国刻石都有浓厚的兴趣,常常不惜花费巨大精力天南海北地去寻找造像原拓,刘成是把这门艺术当学问探讨的。

  在我与刘成的交往中,对他感受最深的是,他总是那么敬业、那么谦恭、那么低调,有时我觉得难以理解,一个学高分子专业的人,怎么就忽然转到书法的这条道呢?

  我以为,书法成家,除了自身是天才、刻苦努力以外,恐怕须有一颗慧心,我说的慧心,那是一种孕育在气质中的品格,用语言不容易说清楚,但你可以感觉到他的气场,刘成就有这个气场。

  蔡邕有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也。”这无非是告诉习书者应做到通过写字涵养心性,充实内心而发轫于笔端,以求豁达、散淡,从容淡定本应是书法家的最理想状态,虽然浮躁的当代书坛不那么散淡,王羲之也好、颜真卿也罢,下笔时想的肯定不是一平尺润格是几万。

  我为刘成在这方面的默默尝试和自我修养而高兴。我仿佛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刘成将感情、精神寄托寓于书,毫端摹状拟物,备万物之情状,这未必不是一种极佳状态,书之妙道,神采为上,这才是写字写出了境界,人也就活出了境界。苏东坡设想过,“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是人生一乐”。刘成深得苏东坡向往之妙。王羲之认为,“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

  这里所说的“道”,与老子的“道”为同宗,在王羲之看来,“道”是书法的高层次、极高的精神境界,不然不会有人称书法为“书道”,我不谙书法,虽然觉得这“道”有点玄而又玄,但可以肯定地说,这“道”显然与卖字赚钱无关,我们一起去玩味吧。

  人须有顾盼自雄的精神。我希望刘成先生在用笔墨书写传统文化、守护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力求使书法具备“道”的内涵。就我的粗浅看法,书法不仅仅是技法,更是艺术,最终应是王羲之所推崇的“道”。

  上面倘说了些外行话,我不脸红,也相信大家们必不笑我,不会苛求,因为我是书法的“槛外人”,充其量算“爱好者”。

  ○张笑天(当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

  曾任吉林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